設置

556、獻俘

  九月,史皇帝開始回大梁,臨走時也對關北,山后一些地區做了重新安排。

  向訓調回朝中任用,由楊繼業擔任太原知府兼領猩州,代州等三州軍事指揮使。

  這個升遷是十分巨大的,因為要獎賞楊繼業在此次大戰中的功勞,自秦國建立之后,史皇帝一直在有意控制文武官員的權力,不讓他們做大。

  如楊繼業的安排,雖然都是封疆大吏,可相比唐朝中晚期的節度使還是差多了,他有太原的行政權卻沒有兵權,能掌控猩州,代州邊鎮兵馬,但當地行政權肯定在知州手中。

  這樣的任命在和平年代是司空見慣的,地方軍政權力分開,可在戰亂時代卻是致命的。

  因為戰爭瞬息萬變,講究的是高效,不能有任何掣肘,如果想在戰爭上獲取優勢,最好的辦法就是把大量軍政權力都給領邊大將,讓他們可以及時決策,不受掣肘,才能擊退敵人。

  這就是為什么漢末有那么軍政大權一手的刺史,州牧,唐中晚期到五代十國有那么多地方軍政權力一身的節度使。

  漢末是因為朝廷無力對抗黃巾起義只能下放軍政大權,唐朝中期則是為對抗安史叛軍只能下放軍政大權,結果都是放下去容易,收回來難,都導致全國藩鎮林立,國家分崩離析。

  而之前無論是梁、唐、晉、漢、周,還是周邊的各個割據政權,都因為周圍強敵林立,天下分崩離析,必須保持高度備戰狀態,所以保留節度使的軍政大權,讓他們能夠隨機應變,一人決斷來加強軍隊戰斗力。

  而中央大國則壓力更大,因為北方霸主遼國還虎視眈眈,所以中央既防備藩鎮,又根本不敢得罪藩鎮,因為還要靠拉攏那些節度使來抵抗遼國。

  那時候削藩基本等于找死,好一些的就是邊地大將被掣肘,無法阻擋遼軍,讓遼人南下,壞一些的人家直接反了朝廷,反正這些年都是皇帝輪流做,誰拳頭大誰是爺,而更壞的則是直接將那些領兵大將推向敵國懷抱。

  所以外患不解決,藩鎮割據就無法根除,想在戰亂中削藩,幾乎等于壯士斷腕。

  不過隨著史皇帝的南征北戰,天下一統,這些事就順理成章了,因為遼國的覆滅,燕云十六州的收回,太原及其北面的邊防壓力驟減,就不會有那些顧慮。

  而隨著北方大片領土的收回,帝國最北端的邊防重鎮也會由雁門關推至大同,這需要在那一帶修建新的蓮花堡,招募訓練軍隊,重新設置邊防要地。

  這些事都必須要一個熟悉軍隊,熟悉炮兵作戰,參加過戰爭的人去執行,同時還要有文化,有治理地方,處理公務的才能,畢竟還需要恢復生產生活,主持新法律推行等。

  最終他想到了孟玄喆。

  于是單獨在幽州王宮中孟玄喆談了一會兒,孟玄喆最終同意帶兵去云州,并且保證兩年內大體構筑好防線,在關鍵要道都修筑上蓮花堡。

  史皇帝很高興,又贊揚了他一番。

  于是在幽州,史皇帝補授孟玄喆為權知云州事,兼云州防御使,領五營人馬北上,負責修筑構建北面防線。

  不過這件事也不急于一時,史皇帝給他放三個月的假,準許他先回大梁去接家屬。

  之后,史皇帝沒有過多的停留,于九月中旬開始班師回朝。

  大軍主力部隊也隨行南下,浩浩蕩蕩的隊伍在沿途受到很多百姓的歡迎。

  而隨著防線北推,三關防線的重要性也就減弱了,史皇帝下令將原本三關附近保持的常備五萬左右禁軍削減到五百人,在大清河畔留守蓮花堡。

  如今秦國的主要北方防線會在接下一兩年內直接向北延伸千里,到達云州,潢州一帶。

  而二線防線也會是幽州,太原,錦州一線,不再是鎮州、雄州一帶。

  很多事都需要重新部署,這些只有回到京城之后慢慢商討。

  大軍到達黃河渡口時,已經有官員在等候迎接,史皇帝喝過他們準備的酒水,隨后開始渡河,大軍估計要兩個時辰才能渡完。

  史皇帝沒有先走,而是等候諸軍將士,在河邊飲馬,直到全軍渡河,才開始向大梁開拔。

  到達陳橋驛時,皇后已率百官在驛站迎接,并帶著大量城內衙役人馬為大軍準備好犒勞的酒肉。

  史從云先讓諸將等大軍帶回大營,今年以酒肉犒賞三軍,自己則在禁衛護送下,領著大量俘虜,在百官恭迎之下入城。

  隨著他入城,城中到處都是夾道相迎的百姓,百姓們擠滿封丘門左右,乃至橋邊所有空地,還有些爬在路邊樹上,房屋頂上,到處都是人。

  有人高呼萬歲,有人向人群中張望,不知道是想看看史皇帝樣貌,還是想看看被俘虜的遼國國主到底長什么樣。

  還有些年輕的姑娘打扮得花枝招展也擠在路邊,大概是想史皇帝能看上一眼。

  不過史皇帝一本正經,只是不停向四方民眾揮手示意,展示自己的風范。

  之后就是太廟獻俘和宣德門獻俘,由于史皇帝御駕親征,所以宣德門獻俘主要是給百姓看的,宣德門外百姓人山人海,都興奮擠著想要看看傳說中的遼國國主是什么樣。

史皇帝帶著皇后坐在上方,主帥李處耘用繩子牽著耶律賢,高聲念了一大斷義憤填膺,前面闡述遼國罪行累累,殺戮劫掠中國邊民,二十多年前還攻入大梁掠奪民財等種種十惡不赦的罪行,總之足足有五十多條大罪,聽得史皇帝都有些不好意思,這些文人真會編  只有話鋒一轉,開始稱贊當今陛下的文韜武略,以及剿滅遼國的千秋之功。

  隨后,又牽著耶律賢去太廟,祭高天地先祖,他們完成的豐功偉業,又再次把耶律賢罵了個狗血淋頭,這樣樣一套標準流程走完之后,獻俘才算完成。

  好在這些年來耶律賢也不是第一個,所謂熟能生巧,文武百官們都熟練了,所以在天黑之前,所有儀式都完成了。

  之后耶律賢一家暫時被安置在鴻臚寺的驛館,等候處置,跟多的事情還在等著史皇帝處理。

大熊貓文學    五代河山風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