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490、土地變革+吳越國策

  盛大的獻俘儀式之后,還有很多問題等待解決。

  后續處理跟加復雜和漫長,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論功行賞。

  各級將領的賞賜少不了,大多都按慣例加官進爵,只有兩個人比較特殊。

  一個是黨進,因為他在大戰中被擒,少有的打了敗仗,隨后抓了盧絳,加之其它軍功,算功過都有,所以加官進爵了,但也不多。

  另一個就是趙匡。

  作為揚州轉運使,他很好的完成了給養大軍的任務,且在年初正月和二月時,兩次擊敗了南唐地方部隊的反撲。

  那段時間江南的部隊也看出揚州是秦軍東面后方重要補給中心,所以派兵偷渡長江襲擊,都被趙匡率領地方廂軍擊退,也是不小的功勞。

  這樣的功勞不可能不賞,可讓趙匡領兵史皇帝始終放心不下,思來想去將他調到樞密院來,作為樞密直學士,參與軍事決策,但不直接領兵帶兵。

  而對中下層將士的賞賜則更加復雜,也是一件工作量繁雜的事情。

  這么多年來,史皇帝不斷兌現他的諾言,就是給予士兵土地,這些土地怎么來?自然是從這些年他新打下的蜀地,河東,荊楚,河北中部,淮南,嶺南,江南等地來。

  這些地方經過他的武力清掃,很多豪強大族,官員地主都被連根拔起,許多土地空余出來,這些土地一些分給當地百姓,一些作為軍功獎賞賞賜將士。

  但這是個繁雜且工作量很大的事,簡單的來說,他的禁軍士兵來自五湖四海,要給他們賞賜土地首先要給鄰近他們駐地或是祖籍的,由禁軍士兵自己挑選。

  其次如今的禁軍是職業軍隊,一年中大多數時候都在服役,他們的土地多數都沒法自己耕種,所以也有些士兵會要求將土地換成等價的錢財,這樣的要求樞密院也必須統計好,然后一一兌現。

  而余下的土地分給百姓能就近最好,但不能就近就只能遷百姓過去。

  如河北受災后耕地大幅減少,很多百姓已經沒有土地耕種,而江南在很多官員和地主被貶謫收拾之后,許多豪強大族壟斷控制的大量土地都閑置出來,多達百萬畝,于是當年秋收之后,國庫充裕。

  史皇帝和宰相們商議決定頒布新政策,河北沒有耕地的百姓,如果愿意遷居江南則能獲得耕地,去江南的隊伍由官府統一組織,路上供給糧食。

  這樣的政策會持續幾年,整個過程也會持續幾年,而就在頒布當月,就有很多百姓積極響應。

  而對于河北的豪強地主,史從云也一直沒忘記。

  七八年前他第一次北上河北去打遼國時就記得,亂世之后,因為局勢動蕩,人員外流,他經過的河北有大量土地拋荒,普通百姓卻不敢去耕種,因為那些都是豪強大族的地。

  那時他就覺得,這樣的威脅比遼國更甚。

  那些豪強地主可不簡單的是門閥,很多是唐末之后亂世中的大小軍閥,地方豪強,有自己私人武裝,這也是他們寧遠拋荒也不給百姓耕種,百姓卻不敢反抗的主要原因。

  當時的史皇帝只能望而興嘆,不敢有什么作為,就連當初的官家郭榮也不敢得罪河北的軍閥。

  到史皇帝登基之后頭幾年他也不敢,可如今局勢變了。

  他的統治在文治武功之下,在碩碩戰果之下越來越穩固,百戰百勝的中央禁軍不斷壯大,此消彼長,讓地方勢力越來越懼怕,就連當初河北最大的軍閥,他的老岳父符彥卿也自愿交出兵權,去洛陽養老去了。

  而隨著幾年前河北大災,慘絕人寰的同時也給史從云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機會,天雄軍遭受重創,因為勞力緊缺,史皇帝下令不斷解散河北各軍鎮兵馬,讓他們回去務農,救濟鄉里。

  非但沒有遇到阻力,很多人都認為是德政,將士們也愿意在那樣的苦難時刻回到家人身邊。

  隨著河北以往從唐朝就延續下來的軍鎮不斷被解散,地方豪強影響力不斷下降。

  到冬天,史皇帝打出最后一計重拳,徹底解散只剩下六百多人的天雄軍,由中央禁軍接管河北各地防務。

  隨后,他推出了那條重要的詔令——當年郭榮雄心勃勃想要執行,但因為河北豪強阻撓,最終收效甚微的命令。

  自明年春天開始,河北所有拋荒土地,百姓都可以去開墾種植,只要耕種三年以上,則該地就歸耕種者所有,不再屬于原主人,就算有地契都沒用。

  不同于當年的是,這次史皇帝從禁軍中抽調出二十四個營,一萬余人馬,專門由他的三個心腹,符昭愿、黨進和劉清川率領,去河北執行這條詔令。

  果然,詔令才到河北,官府才張貼了告示,就有地方豪強糾集私人部曲拒不奉詔,還拿著地契到處揚言他們的土地是祖宗傳下來的,是合規合法的,就算他們拋荒不給流民種也合情合理,他們愿意怎么著?

  自唐末以來,他們就這么囂張跋扈慣了,因為河北戰亂不斷,軍閥割據,來來往往的大小軍閥都需要他們的支持,所以對他們也客客氣氣,就算契丹人來了,也進不了他們的營寨。

  大小軍閥需要他們的支持,地方百姓需要他們的庇護,這些豪強才有如此底氣跋扈。

  不過他們顯然沒選好時機和對手。

  河北還沒從大災中恢復,人口凋敝;加之隨著天下不斷統一,天子的威望如日中天。

  對于河北的百姓來說,過去他們沒辦法,軍閥來來去去,沒一個靠得住,只能依附當地豪強。

  如今天子文成武德,大有天下一統,宇內澄清,重歸安寧的趨勢,許多人都支持天子。

  而且隨著朝廷的許諾,包括地方駐防的禁軍,加上后續黨進、劉清川、符昭愿帶去普法的禁軍,還有河北三關駐軍,整個河北有足足六萬多禁軍。

  是秦朝除京師外部署禁軍最多的地區,面對秦軍的虎狼之師,這些地方武裝根本不夠看。

  而在黨進等人出發去河北之前,史皇帝和他的宰輔集團也已經預料到了這種局面,并給黨進等人交代過,一旦出現這種情況,必須重拳出擊!從重從快處理,殺雞儆猴!

  秦軍身經百戰的禁軍直接帶著野戰炮去田間地頭執行皇帝詔令,很多豪強糾集起來的部曲欺負欺負當地百姓還可以,面對武裝到牙齒,身經百戰還帶著炮兵的秦軍禁軍那就大可不必了。

  幾乎就是一邊倒的屠殺,最多有人聚集起來一千多號人,據守自家的土寨,但也被秦軍炮兵不到半個時辰就轟開木質柵欄,打塌了墻壁,隨后在炮火準備之后武裝到牙齒的彪悍禁軍沖入寨中。

  二百多人被殺,余下盡數被擒,整場打了不到一上午。

  隨后,主謀一家全家四十多口被族誅,超過十二歲的一律處死。

  有了殺雞儆猴后,很多地方武裝都立即被解散了,表示愿意執行天子的詔令,不過隨后禁軍還是不斷出動,剿滅好幾股對抗的地方武裝,但大多只是少數人,多數都是上百人,幾十人的規模,成不了氣候。

  詔令在冬天的幾個月推行,無田無地的百姓,只要在當地官府登記一下,就能耕種無人耕種的土地,到來年開春,肯定會有很多人享受到好處,到時即便沒有禁軍維持,他們也會成為對抗豪強的重要力量。

  在軍事征服的同時,史皇帝也沒有忘記政治上的攻勢和基層組織的跟進,有時候他都會忍不住想,天下怎么會有這么圣明的君主,真是老百姓有福啊!

  而到過年的時候,吳越王上表慶賀天子剪滅唐國,隨后又表示想要在上元節時進京面圣,請求同意。

  雖然他沒說具體是什么事,但一國之主入京本身就是非常大的事,見到這封書信的時候,眾人都隱約猜到了吳越王是什么意思。

  幾個宰相都很激動,不過沒有露出聲色,因為還沒有做最后的確認。

  史從云自己其實也很激動,吳越向來以中原馬首是瞻,吳越王數代都沒有參與爭霸天下的意思,只是不斷的經營自己地方,興修水利,造福百姓,使得吳國成了亂世中的一片樂土,在別國打得熱火朝天的時候,他們也把日子過得熱火朝天。

  那可是一片沃土,百姓興盛,物產豐富,而隨著天下一統,吳越王很可能也是準備順應大義,歸順中國,交出土地和百姓。

  他之前就已經在給自己的書信中提及過這件事。

  史皇帝自然高興,讓禮部和政事堂將這件事重視起來,如果吳越王來了要給予最高規格的接待,另一方面,讓趙侍劍代筆,他闡述大意起草書信,表示熱情的邀請,大梁隨時歡迎他的到來。

  冬日,宮中有些凄冷,角落銅制凋獸首火盆中木炭正緩慢燃燒,嗶波作響。

  吳越王錢俶一個人坐在殿中,四周燭火輝煌,左右都被屏退,白天他去了太廟,祭祀先祖,并大哭一場,對祖先哭訴自己愧不能死社稷了。

  其實吳越立國之時,就與其它割據各國有顯著不同。

  開國國主錢镠常說:“民為社稷之本。民為貴,社稷次之,免動干戈即所以愛民也。”

  之后自開國國主開始,吳越一直堅持不僅自己不稱帝,還反對強藩稱帝。

  錢镠諄諄地教戒子孫要恪守臣節,“善事中國,勿以易姓廢事大之禮”。“度德量力而識時務,如遇真主,宜速歸附。”

  這是他們錢家的祖訓,所以他一直以北方中原大國為宗主,從來沒想過像蜀國,唐國,南漢國,北漢國那樣對抗宗主,而且宗主一旦發兵,調集他們的兵馬,吳越也會緊跟其后,立即出兵。

  也正因此,北方宗主無論是在之前的周國還是如今的秦國,對吳越都十分友好。

  只是如今天下局勢逐漸明朗,錢俶也不是消息閉塞,不知天下大勢之人,他知道吳越不可能再保持獨立,更不可能和中央抗衡。

  在吳越,因為長久的和平大環境,加之一直以來堅持的愛民思想,外人曾評價他們吳越的百姓,“民至于老死,不識兵革,四時嬉游,歌鼓之聲相聞......”,這樣的吳越國與秦國起了兵戈,無異于自尋死路。

  對于吳越來說,便只剩下一條路了,這條路也是他們的開國君主早就想好了的,是幾十年來沒有變動過的國策。

  而且隨著南方整合,秦國想必也要準備往北用兵了,大致是對遼國的用兵,在此之前,他也不想自己的吳越尚在南方,成為累贅,使得中國之兵不能全力以赴。

  所以再三權衡之后,錢俶親自起筆,向天子寫了書信,說他準備于上元節入京城朝賀。

  同時他也已經做好放棄權力,把吳越一軍十三州的土地和百姓都交歸天子,納土歸降,實現真正的天下一統。

  雖然父輩早有諄諄教誨,可真要做出這樣的大事還是很難的,他心里也有些猶豫不決,想著他會不會被人罵做亡國之君,被人說他軟弱無能,對他們這樣的人來說,身前身后的名聲看得很重。

  不過最終在祭祀太廟,又看了先輩教誨之后,他還是決定走出這一步。

  既然吳越注定不能長久,那就該快刀斬亂麻,秦國想必已經翹首以待,況天下一家,何必使得雙方都不利,雙方都不好過。

  很快,大梁就來回信,天子邀請他入京城,并且準許領士兵作為護衛進京,同時說了會親自相迎,給他的待遇規格很高。

  天子的熱情讓吳越王一下放下不少心來,同時也明白天子想必是懂了他入京的意圖。

  錢俶雖然信奉佛學,卻是很有政治遠見的人,他知道這種事最怕的就是猶豫不決,左右搖擺,既然要納土歸降,就要擺正態度,不能再把自己當國主看待,而是應該擺出臣子的姿態。

  一方面他準備帶家人一起去大梁,一方面他也想好了,天子雖有好意,可除了必要的護衛,他不準備帶多余的人去,哪有臣子入京還領私兵的。

  此外,他的衣著服飾,禮儀規格也要改,在入京之前逐漸適應作為臣子的身份。

  朝中文武也很快知道了他的決定,不過幾乎沒人反對,他們知道當今天下局勢,幾個不太贊同的老臣也只是潸然淚下,卻沒有公開的反駁此事。

  至此,割據數十年的吳越也即將迎來終局,但這個結局似乎卻全在意料之中,沒人感到意外,就連吳越臣民似乎也默認了這時理所應當的結果。

  在這一年冬,隨著南唐的滅亡,河北的安穩,很多事情都越來越好,也即將走向終局。

大熊貓文學    五代河山風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