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郡南邊,這里有一個驛站,驛站有數匹馬。
這天,四個驛卒在這吃早飯。
王元率軍征討叛賊臧荼,是目前大秦百姓茶余飯后談論最多的話題,驛卒們也不例外。
“再把燕國、代國收復,朝廷可真的就天下一統了!”
“上次始皇帝統一天下,十余年就被六國復國,這次大業皇帝又再滅六國,統一諸夏,不會再重蹈覆轍了吧!”
“按照現在看來,大業皇帝比始皇帝更英明,比始皇帝做了更多統一人心之事,應該不會再有六國余孽造反了。”
“對啊,比如訓導部,專門教化民眾,許多民眾被教化得安心做秦人!”
“可不是嘛!我家里的父親,就被訓導部的人教化了,時常跟我嘮叨,要好好做個秦人。”
在四人談得興起時,聽到了急促的馬蹄聲。
四人快步出來驛站門口,只見有一名士兵。
那士兵道:“我軍在薊城大破燕軍,斬殺臧荼,我奉命傳信!”
聽到捷報,四名驛卒大喜,帶著士兵進入驛站喝了粥,前來一匹馬給士兵,士兵重新上馬,向濟北郡方向而去。
十三日下午,一匹快馬趕到臨淄,進入臨淄城后,直接趕往皇宮。
“燕地大捷!”
“燕地大捷!”
“燕地大捷!”
聽到士兵大喊聲后,皇宮內的人無不振奮。
正在書房批閱奏章的嬴子嬰亦聽見了,快步走來門口。
只見一名手持信函的士兵正跑步而來,臉上洋溢著笑容。
士兵來到嬴子嬰數丈外,說道:“啟稟陛下,小的奉王元將軍之命,傳達戰報。”
郎官接過信函,遞給嬴子嬰。
嬴子嬰拆開信函,打開紙箋,看著紙箋中的內容,心情振奮。
他傳達命令,把這個捷報告之所有大臣,并且全國張榜公布。
第二天,皇宮大殿,這里舉行朝會。
前方大捷,眾人沉浸在喜悅之中。
陳平道:“陛下,新收復之地,適宜免除賦稅徭役一年,收攏人心。”
張蒼道:“陛下,諸夏重新完全統一,我們可適時出兵,收復河套之地。”
韓生道:“陛下,待收復遼東、滅朝鮮國后,再集結騎兵,從雁門關出擊收復河套。”
當初秦始皇派蒙恬出擊匈奴,亦是從雁門關而出。
臣子們紛紛發言,對未來充滿期待。
韓信道:“陛下,臣愿率兵為大秦收復河套,把匈奴驅逐到燕山以北。”
嬴子嬰看著這個讓他又愛又恨的人才,對方的神情中充滿了期待。
不過,現在還不是立即收復河套的時機,收復遼東后,向休養生息三五年,操練出更多騎兵,再開始針對匈奴軍事行動。
就算到了那個時候,嬴子嬰也不優先考慮韓信,要敲打敲打這個人。
嬴子嬰道:“遼東尚未收復,朝鮮國還未拿下,現在還不是時機。我軍收復燕地,可喜可賀,朕備下酒宴,歌舞助興,跟眾卿同樂。”
隨即,內侍們擺上桌席,奉上美味佳肴。
朝會時,女人不可以參與其中,現在是酒宴,嬴子嬰讓阿莉莫出來,坐在旁邊陪伴。
酒宴開始后,宮廷樂師在演奏樂曲,有年輕女子在跳舞,跳的是齊地特色舞蹈。
這些原本是劉邦的宮廷樂師、舞女,秦國收復齊地后,這些人轉而為大秦工作。
兩首齊地舞蹈后,接著是燕地、楚地、趙地的歌舞,讓大家明白,諸夏各地皆是一國。
最后兩支舞,是由阿莉莫來跳,她原本不是學舞蹈出身,成為嬪妃后努力學習,在舞蹈方面已有一定水準。
當阿莉莫剛跳完后,有郎官匆匆走入,手中有張信函,說道:“陛下,咸陽傳來消息。”
嬴子嬰打開信函一看,是阿絲娜生了,在本月六號生了個皇子,母子平安。
嬴子嬰大喜,向眾臣告之這個好消息。
眾臣紛紛道喜。
阿莉莫更是心酸了,就算被皇帝寵幸,但她不能生育,始終是很大的遺憾,沒有孩子,以后終究會失寵。
嬴子嬰當場給第三子取名字,取名為贏延昭。
當天晚上,嬴子嬰提筆給王元回復,讓他擇機從燕山出兵,收復遼東。
兩天后,燕地的廣陽郡、漁陽郡兩個郡的郡守人員已確定下來。
訓導部人員也已經準備好,各級官吏會迅速到位。
從薊城到遼東,有地勢較為平坦的遼西走廊,有山海關阻隔南北兩地。
在隋朝時期,在遼西走廊南端建造關城,稱為渝關,明初改名為山海關。
在山海關位置上,這時期沒有關隘,只能派兵在關鍵處建造營壘。
燕軍投降后,這個營壘由秦軍掌控。
薊城,王宮,這里成為王元的臨時住所。
四月中旬這天,王元召集眾將,做好北上的軍事部署。
周蘭道:“我軍騎兵對匈奴騎兵又優勢,要是不是進入我們不熟悉的大漠草原,我軍便能保持優勢。末將認為,只要我們集中騎兵北上即可,匈奴要么逃走,要么只能跟我軍決戰。”
楊武道:“末將愿作前方,給大軍打頭陣,若是匈奴兵不逃走,定把三郡的匈奴人全消滅。”
秦勇道:“將軍,末將也愿做前方,狠狠打擊匈奴。”
又是兩個猛將相爭。
王元道:“兩位將軍都不用爭,都有機會,還是跟上次一樣,各帶一萬騎兵出擊。楊武將軍的目標,是遼東郡跟朝鮮國的邊界處,跟那邊的衛滿匯合;秦勇將軍則是直接北上,掃蕩右北平郡、漁陽郡的匈奴兵。”
“諾!”
兩個武將都高高興興地接令。
王元將會親自帶著主力部隊北上,確保全面收復三個郡。
在燕國時期,在三個郡的北邊都建造了長城,當時是為了抵御東胡,秦軍要重新掌控這些長城,抵御北邊的匈奴。
做好部署后,各武將們各自準備著。
四月二十這天,超過十萬兵馬云集在薊城北邊,秦軍開始了北伐。
楊武和秦勇各帶騎兵北上,踏上了對討伐匈奴的征程。
隨后是由王元率領的十萬主力部隊,當騎兵趕走匈奴、奪取相應地域后,將會由主力部隊的步卒駐守,確保對收復地域的有效掌控。
兩天后,秦勇和楊武的部隊,抵達了遼西走廊北端。
出得遼西走廊后,兩支騎兵才會分開,各自按照主將命令行事。
“騎兵兩位將軍,前方發現匈奴人蹤跡!”
有匈奴人了,秦軍騎兵們聞戰則喜,都想斬殺匈奴人獲取軍功。
秦勇向楊武道:“楊將軍,不如我們合作,一同擊垮前方匈奴人再分開。”
楊武點頭道:“好,讓我們攜手先打一場漂亮勝仗。”
在不遠處的匈奴兵當中,有一支萬騎隊,萬騎長為破六韓,他得知秦軍騎兵來了后,下令迎戰。
雙方騎兵對壘,秦勇的萬人隊,向匈奴兵發起正面攻擊,雙方激烈戰斗,秦軍一開始就占據了優勢。
不久后,楊武的部隊從側面向匈奴人發起攻擊。
軍職為軍候的郅都在騎兵隊中,由楊武管轄。
郅都帶著部下們跟匈奴血戰,斬殺了不少匈奴人。
就算正面作戰,匈奴兵都不是秦騎兵對手,何況被秦軍從側翼夾擊。
匈奴人被打得慘敗,全線撤退,秦軍追擊四十余里才停下。
經過統計,斬殺匈奴兵九千一百三十人,秦軍自身戰死兩千零七十五人,還有上千人受傷。
由于是聯合作戰,軍功由楊武和秦勇共同分享。
經過兩天休整,楊武和秦勇分頭行動,楊武率軍向東北方向而去,目標是要收復遼西郡、遼東郡。
秦勇率軍直接向北。
王元所率的部隊,已進入了遼西走廊,還有三萬騎兵作為后續部隊。
由匈奴右大都尉蒙博利所率的匈奴兵,在這一帶部署了三萬五千騎兵,面對洶涌而來的秦軍,蒙博利選擇了退兵,退出燕長城以北,避免跟秦軍交戰。
五月初三。
遼東郡最東邊,跟箕子朝鮮交界處。
這里有條河,稱為“馬訾水”,到了唐朝后改稱為“鴨綠江”。
馬訾水西邊,屬于遼西郡,在東邊,屬于箕子朝鮮的衛滿封地,稱為“上下鄣”,這是衛滿欺騙朝鮮王箕準獲得的封地,是為了保衛朝鮮西部邊境。
楊武率領抵達了馬訾水河邊,衛滿渡過馬訾水西岸迎接。
衛滿原本就是戰國時期燕國人,很秦軍官兵在語言交流上完全沒問題。
衛滿來到楊武面前,說道:“朝鮮國博士衛滿,恭迎大秦將軍!”
“博士”是朝鮮王箕準任命的官職名。
楊武道:“匈奴人已經被我們趕跑了,只要好好做大秦藩屬國,有大秦庇佑,以后你們朝鮮都會很安全,大秦皇帝有命,為了便于保護朝鮮,以后會在朝鮮駐軍。”
衛滿吃了一驚,說道:“楊將軍,朝鮮已是大秦藩屬國,只要秦軍守好遼東郡,朝鮮便會很安全,勿須在朝鮮駐軍。”
楊武道:“非也非也!在朝鮮駐軍,既要防范北邊的匈奴,也防范南邊的辰國。”
箕子朝鮮只是控制了朝鮮半島的北部,南邊還有辰國。
根據皇帝的命令,要把朝鮮和辰國都吞并,使之成為大秦的郡縣。
楊武目前要做的,就是進入朝鮮國,確保后續步卒能暢通無阻進入朝鮮,然后再對衛滿和箕準進行突襲。
秦軍騎兵們個個都殺氣騰騰,衛滿豈敢抗拒,不敢阻止秦軍進入。
馬訾水東西兩岸上,有許多的船只,楊武和士兵們上船渡河,進入了箕子朝鮮境內,在馬訾水東邊不遠處駐扎。
在馬訾水西岸,留下部分士兵駐扎,等待步卒趕到后,確保有足夠船只搭載部隊過河。
第二天,衛滿設宴款待楊武。
三天后,由呂馬童率領的三萬步卒趕到,乘坐船只有序渡河。
衛滿驚訝道:“楊將軍,為何還要增加兵力?”
楊武解釋道:“駐守朝鮮,既要有騎兵,步卒也不可少。人多點,朝鮮就越安全。”
秦軍陸續過河,衛滿覺得過河的人實在太多,多次勸說,但根本無濟于事,船只搭載這批人過河,返回西岸搭載下一批秦軍。
話了一天半時間,三萬步卒全部過河了。
五月初六,衛滿被叫到一處營帳,營帳內有楊武、呂馬童兩員秦將,還有數名親兵。
衛滿道:“兩位將軍叫我前來,不知所為何事?”
楊武道:“當然要事。你覺得來這的秦軍太多了,這是有原因的。”
衛滿問道:“有何原因?難不成除了保護朝鮮外,還有其它目的?”
呂馬童道:“那是自然,陛下有命,要把朝鮮和辰國都吞并了,完全納入大秦版圖,使之成為大秦的兩個郡。”
衛滿大驚,說道:“你們…你們秦國果然是虎狼之國,吞并了六國還不滿足。”
他人已經到了這里,根本沒有任何反抗的機會,只能任由擺布。
呂馬童笑笑道:“當然不滿足,朝鮮和辰國,雖比不上中原地區,好歹比匈奴苦寒之地好多了,將之納入大秦版圖,大秦將會更加強大。兩國的人成為秦人后,日子過得更好,會更加安全。”
衛滿才不管朝鮮國的死活,他在意的是自己,問道:“朝鮮王把上下障作為我的封地,大秦吞并朝鮮后,希望保留我的封地。”
呂馬童道:“那可不行,大秦所有地方,都由郡縣直接管轄,不會再有另外封地,你可以做個大秦的官員,有俸祿可拿。陛下說了,只要你帶路南下,那就是立功,朝廷會給你爵位。”
對于秦國的爵位,原本為燕國人的衛滿,早就有所了解。
衛滿很是失望,但根本沒得選擇,他沒有抗拒秦國的實力和勇氣,只能配合秦軍。
很快,秦軍占領了衛滿的封地。
數天后,在衛滿帶路下,楊武、呂馬童率領秦軍南下,目標朝鮮都城王險城。
朝鮮王箕準得知秦國來攻打,驚慌失措,匆忙組織兵馬抵抗。
但是,箕子朝鮮本身就很衰落了,在歷史上連衛滿造反都無法戰勝,被衛滿趕跑,篡奪了箕準的政權,歷史上成為“衛滿朝鮮”。
面對如此強大的秦軍,箕準根本沒有絲毫抵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