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歡在太和殿內,正試著裁縫給自己量身定做的龍袍,站在一面一人高的銅鏡前,看著自己英武的樣子。
這時黃廷領著朝鮮使者李易燃來到大殿外,黃廷進去,朝鮮使者連忙整理衣冠等候召見。
“君上,臣有軍情稟報!”黃廷進殿行禮。
高歡微微皺眉,揮手讓侍衛撤了銅鏡,穿著龍袍坐在皇位上,沉聲說道:“什么軍情?何人敢此時犯寡人疆境?”
高歡現在正籌備稱帝,可以想像新帝國建立后,蓬勃的朝氣,將對各方割據勢力,形成巨大的壓力。
高歡稱帝之后,肯定要繼續征戰,完成統一大業。
現在這個時候誰那么不識相,來招惹梁國,那么極有可能成為高歡下一個打擊目標,完全是引火燒身的愚蠢之舉。
黃廷忙解釋道:“回稟君上,并非是敵軍進犯邊境,而是關于滿清的新情報。”
“哦?”高歡還以為誰不開眼,想破壞他稱帝,“原來是滿清啊!建奴那邊發生什么事情?”
黃廷沉聲道:“君上。建奴撤到關外之后,糧食和物資匱乏,軍情司原本斷定滿清今歲必定發生饑荒,不過現在情況出現了變化。”
清廷從關內大撤退,將大批人口遷入東北地區。
雖說東北土地肥沃,物產豐富,但是剛過去的百姓,需要開墾土地,收獲將在明年。
從軍情司此前搜集的情報,梁國判斷今歲年底,滿清的物資消耗大半后,肯定會發生饑荒,至少餓死幾十萬人。
高歡不禁問道:“什么變化,莫非建奴找到糧食呢?”
黃廷點點頭,“君上英明。建奴確實找到了糧食。現在他們一方面向李際遇買糧,一方面從朝鮮獲得糧食!”
高歡冷笑道:“李際遇控制之地,除了渭河平原、漢中盆地產糧外,陜北、隴西、隴右土地貧瘠,要不是番薯和玉米,李際遇的糧食都無法自給,他能有多少糧食賣給建奴。李際遇要給清軍賣糧食,只能從張獻忠手中購買,做個二道販子,可這樣一來,糧食到建奴手中,恐怕十倍于市價,建奴能吃得起?”
高歡繼續說道:“朝鮮多山,人多地少,自己都年年餓死人,哪有多余糧食賣給滿清?”
黃廷先點點頭,“君上說的有理。建奴從李際遇手中購買的糧食,確實是天價。據斥候傳來的消息,李際遇從張獻忠手中購買糧食,一石只要八錢銀子,可賣到建奴守中,卻是二十兩一石。”
高歡聽后不禁咋舌,“李際遇這廝這么黑,一點也不留情,居然賣這么貴!”
黃廷道:“張獻忠控制四川和半個湖廣,西國糧食充足,四川的糧食賣不出去,糧價很低,不過糧食要從四川運到關外,路途遙遠,且需要翻山越嶺道路難行,路上消耗極大,李際遇賣二十兩其實不算太黑。”
梁國占據長江水道和大運河,西國的糧食要賣到關外,需要翻越崇山峻嶺出蜀道,翻越秦嶺過大散關進入關中平原,然后才能走渭河過蒲津渡進入河東,運到太原交付給滿清。
河東的清軍得到糧食后,還需要運到關外,糧食大半都消耗在路上,成本極大。
黃廷繼續說道:“二十兩一石,建奴的財政確實難以負擔,從李際遇手中購買糧食,只是一少部分。清軍的糧草來源主要是朝鮮。”
高歡皺眉道:“朝鮮雖然離得近,但是有余糧嗎?”
黃廷道:“如果滿清花錢購買,肯定沒有!臣得到最新的情報,建奴派遣阿濟格率兵進駐漢城在朝鮮強征糧食,已經往關外運了十萬石糧食。”
高歡驚訝道:“清廷開始直接控制朝鮮呢?”
黃廷道:“朝鮮使者就在殿外,君上可以向他了解詳情。”
朝鮮雖然窮,但是擠一擠,還是有油水的,其境內礦產豐富,盛產高麗參,漢江沿岸農業也算發達。
清軍若是直接控制朝鮮,便能夠從朝鮮吸血,用朝鮮的資源來補充東北,避免發生大饑荒。
高歡沉聲道:“讓使者進來!”
不多時,朝鮮使者李易燃進殿,看見生穿龍袍頭戴翼善冠,端坐在皇位上的高歡,連忙磕頭行禮,“小國使者李易燃拜見梁王殿下!”
朝鮮受中原文化影響頗深,加上明朝曾幫朝鮮擊敗日本,幫助朝鮮復國,所以朝鮮人對明朝極為懷念。
現在朝鮮人心里對于梁國并沒有好感,只是現在只有梁國能夠幫助朝鮮,因此他們心里雖不愿意,但朝鮮人刻在骨子里的事大主義,還是讓他們身體誠實的伏首跪在高歡面前。
高歡打量朝鮮使臣一眼,一身的明朝官服,擺擺手,“使者起來吧!”
“小臣謝過梁王殿下!”李易燃磕頭謝恩,人卻跪著不起,忽然痛哭流涕的繼續扣首:“梁王殿下,建奴要剃朝鮮人的頭發,還禁止我們穿天朝的衣服,請殿下救救朝鮮,救救天朝的兒子啊!嗚嗚…”
高歡聞語一愣,滿清居然在朝鮮搞起了剃發易服,看來是真準備殖民朝鮮,直接管理朝鮮。
高歡看李易燃哭得傷心,讓他哭了會兒,才問道:“滿清在朝鮮剃發易服,這到底怎么回事?”
李易燃抹淚道:“殿下,事情是這樣的。幾個月前,建奴派遣阿濟格率兵進入朝鮮,說是要幫助朝鮮訓練軍隊,我們便不以為意。誰知道,阿濟格到了漢城,便接收城防,控制了王宮和漢城。這時建奴便露出了本來面目,他們先是讓王上下旨,換了軍隊的軍官,把軍隊控制在手,又將各道官員換成八旗,然后便開始強征糧食,還強迫我們剃發易服。”
高歡縷縷鄂下短須,皺眉道:“建奴在朝鮮作惡,還毀壞中原文化,你們沒有反抗嗎?”
李易燃微微一愣,然后哭喪著臉道:“回稟殿下,建奴勢大,我們的軍隊又被八旗控制,沒有實力反抗啊!現在朝鮮只能希望天朝能夠幫助朝鮮,像當年擊敗倭寇一樣,幫助朝鮮趕走建奴,朝鮮定然世代銘記殿下的恩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