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三百八十五章:風云際會

  十月二十一日。

  漳水支流河畔,一陣急促的馬蹄聲震碎了和諧的美景。

  一支百余名騎兵組成的騎陣正從遠方的曠野上飛馳而來。

  “吁————”

  為首的騎士輕拉韁繩,戰馬嘶鳴了一聲,抬起雙蹄在空中刨抓了一下,隨后落于地上。

  “嗤——”

  戰馬的響鼻聲響起,馬背上的騎士輕輕的拍打了一下馬背,戰馬搖晃了一下馬頭,慢慢安靜了下來。

  這支騎兵正是許安派出的先鋒騎兵其中之一,而領兵的將領正是驍騎營的八校尉之一,曾經呂布麾下的軍候成廉。

  成廉面色肅然的看著西岸的曠野上,游戈著的赤紅色騎兵,那正是是冀州漢軍主力的先鋒騎兵。

  漢軍的紅旗飄揚在曠野之上,一隊隊全副武裝的漢軍騎兵飛馳在漳水西岸原野之上。

  “呼——”

  成廉呼出一口濁氣,他從腰間解下了一支樣式奇怪的長柱形物體。

  那長柱形物體,頭大尾小,頭尾各鑲嵌著一塊透明的東西,好似鏡片一般。

  成廉將那長柱形物體小一些的尾部,放于右眼的前方,然后閉上了另一邊的眼睛。

  之前還有些模糊的漢軍游騎瞬間在成廉的面前變的清晰了起來,甚至于在漢軍游騎后方的步卒行軍隊列也被成廉盡收眼底。

  成廉仔細的觀察了一會,終于是看清了旌旗上的旗號。

  這支漢軍的前鋒正是西園禁軍右校尉淳于導的部曲。

  “漢軍的先鋒居然就派遣了一營禁軍前來,還真是看得我等。”

  成廉笑了一聲,放下了手中的長柱形物體。

  “千里的距離,只憑借這一件寶物便可猶如就在眼前,不愧是大賢良師的發明啊。”

  成廉看著手中的長柱形物體不由的感嘆了一聲。

  他手中這長柱形的物體,被稱之為“千里鏡”,又名“望遠鏡”。

  千里鏡的鏡身是由黃銅所鑄,鏡身上并沒有什么華麗的花紋,只雕刻著工匠的姓名,還有制作的日期。

  而鏡頭和鏡尾處各鑲嵌著一塊鏡片,鏡片是天然的透明水晶制作而成。

  只要透過鏡尾看去,遠處的景象一瞬間便會拉近很大,說是近在咫尺也不為過。

  成廉小心翼翼的將手中的“千里鏡”放于腰間的,仔細的固定住,確保其不會因為顛簸而掉落和受損,這才重新握住韁繩。

  這千里鏡,整個黃巾軍中都沒有多少支,據許安所說,因為材料和工匠的原因,如今整個并州黃巾軍中,只有十余支千里鏡。

  其中張燕和許攸帶去了一支,其余的也在幾名黃巾軍的將軍手中。

  若不是成廉得了偵察漳水西岸漢軍主力情報的職責,只需要遠遠的探查即可,不需要上前接戰,而且還有一水之隔,漢軍是絕不可能飛過漳水。

  因此才獲得了一支千里鏡的臨時使用權,等回到中軍,成廉還是要上交回去。

  千里鏡只有獨領一部將領才有資格長期持有,而且成廉得到的消息是一旦發生危險,首先任務就是毀掉千里鏡,絕不能讓漢軍知曉。

  “走。”

  成廉一拉韁繩調轉了碼頭,向著后方奔馳而去。

  上百名黃巾軍的騎兵亦是一起調轉戰馬,跟隨著成廉飛馳而去。

  長風獵獵,旌旗卷動之間,馬蹄聲如雷。

  漳水支流東岸,黃巾軍大營。

  并州黃巾軍主力在許安的帶領下,在鄡縣南面漳水渡河點西側二十里扎下了營壘。

  漳水從鄡縣的南面,分成出了一條支流,整個樟水也因此成為了“>”字形。

  “>”的下面是漳水的主流,上面樟水的支流,下面漳水的主流繼續向著東北方向延長,截斷了安平國和巨鹿郡的道路。

  而盧植帶領的冀州軍主力,就在“>”兩邊左則的夾角之中。

  黃巾軍占領的阜城和堂陽,皆在主流之下,也就是“>”下面那一線條的下方。

  冀州漢軍主力若是想要配合其余兩部漢軍行動,那么他們就必須要在“>”符號的支流處渡河,而不能繞道。

  如果繞道,作為漳水的支流,又會分出兩道支流,根本不利于大軍開赴,而且極為影響時間,無法相互相應,而是只能是被各個擊破。

  而四州黃巾軍渡河的地點,就是在主流的延長線上,靠近鄡縣的地方,處于鄡縣的南部地區,距離漳水支流漢軍選定的渡河點其實并不遙遠,不過只有五十里路的距離。

  所以許安事先便在四州黃巾軍漳水渡河點的西側二十里扎下了營壘。

  而這也是為什么許安需要一個人北上,帶領軍隊在鄡縣的北部攔截住劉虞的部曲進軍。

  如若不然,不僅僅是鄡縣暴露在劉虞部的兵鋒之下,渡河的四州黃巾民眾受到威脅,甚至于處于漳水“>”上方的支流并州黃巾軍主力,也會受到劉虞部的攻擊,有腹背受敵的危險。

  一旦腹背受敵,陷入兩線作戰,那么留給并州黃巾軍,留給許安便只有條道路可以走了。

  那條道路的名字,就叫做敗亡。

  并州黃巾軍大營外,一支支衣衫襤褸的軍隊正在行軍,他們灰頭土臉的手握著農具,握著木矛和竹槍,一些人頭上纏著破爛的黃巾,而很多人甚至連黃巾都沒有。

  他們的旌旗也少的可憐,上百人只有一面窄小的黃色旗幟,而且多是骯臟不堪,沾滿了灰塵。

  許安站在營墻上,放下了手中的千里鏡,收回了觀察的目光。

  這些正從營壘外走過的軍隊,正是從四州到來的黃巾軍,他們剛剛經過了浮橋渡過了洶涌的漳水主流,隨即便馬不停蹄的向著漳水支流方向挺進。

  在來的路上,并州黃巾軍的符祝已經告訴了他們將要面臨什么。

  他們都知道,在漳水支流的西岸有一支軍隊,一支龐大的恐怖的軍隊,屬于朝廷的軍隊。

  將會在四州黃巾渡河之時,對著正在渡河的四州黃巾發起猛烈的進攻,而他們的職責就是擋住這支令人恐懼的軍隊。

  因為許安的命令,前去宣講的黃巾軍符祝們并沒有掩蓋任何的事實,而是如實的將漢軍的強大告知了這些四州的黃巾軍戰兵。

  用許安的話來說,太平道的軍人有權利知道他們即將面對什么樣的敵人。

  如果感到膽怯,可以放下武器,可以加入民眾的隊伍。

  膽怯的人留在軍隊之中反而是會影響軍心,四州的黃巾軍戰兵們本就訓練不足,軍陣演練薄弱,作戰幾乎全靠一腔血勇。

  如果隊伍之中參雜著本就心生退意的人,膽怯之人,投機取巧之輩,那么反而是會降低戰力,不如就此做一個篩選。

  出乎意料的是,只有很少的一部分黃巾軍戰兵選擇加入了民眾的隊伍之中,少到甚至不足千人的規模,其余大部分的黃巾軍戰兵都保留了下去。

  四州的黃巾軍早已經下定了決心,從他們聽到并州太平盛世的那一刻起,從他們揭竿而起的那一刻起,他們便已經徹底堅定決心。

  皇甫嵩、朱儁、盧植平定了黃巾之亂,斬殺張角,傳首天下。

  皇甫嵩以十數萬黃巾軍之尸首修筑“京觀”,以此震懾天下,拒不接納黃巾降卒。м.ωèňχùè㈠㈡.coмつ

  宛城黃巾軍投降,仍然被全數斬殺。

  天下所有的人也因此都知道了漢室的強勢,也都知道了漢軍絕對不會放過任何叛逆之人,他們再無一絲僥幸。

  他們知道就算跪下乞命,漢軍也絕對不會給于他們一條活路。

  豪強紙醉金迷,窮奢極欲,良田萬頃,錢糧堆積如山,而他們身處中原腹地,卻是越發的窮困,甚至連一日兩餐都無法保證。

  四州已經活不下去了,天災、人禍、那些高高在上的豪強世家欺壓著他們,越來越高的稅收,各式各樣的苛捐雜稅,將一個又一個的小民逼上絕路。

  最后的結果只是賣兒賣女,家破人亡,淪落為奴。

他們從出生開始便被壓迫,被剝削至死亡的那一刻,被成群結隊的趕向墳墓  大漢十三州,天下之大卻是沒有他們的容身之處。

  “蒼天已死,黃天當立,順天從正,以樂太平!”

  四州的百萬黃巾軍喊出了這一句震耳欲聾的口號,揭竿而起,斬木為兵之時,就已經下定了決心,他們再無退路,早已是破釜沉舟。

  千里鏡之中是一張張堅毅的臉,許安按著營墻沉默的看著營壘外那一支支正在行軍的黃巾軍,雖然已經放下了千里鏡,但是那些軍卒的面容卻深深的烙入了許安的心中。

  這些人其實根本不能被稱之為軍隊,他們手中的武器簡陋無比,身上穿戴的別說盔甲,有些人甚至連蔽體的衣物都沒有。

  廣宗之戰時,下曲陽大戰時,圍繞在許安身旁的,和許安緊緊的貼靠在一起的人,就是與他們同樣打扮。

  他們面對著漢軍,卻是毫不畏懼,他們聲嘶力竭的高呼著“萬勝!”。

  敢于迎著這個時代最為強大的漢軍列陣,哪怕手中的武器只是一把竹槍,一副農具,身上所穿不過是一件單衣,甚至于衣難蔽體。

  許安面色肅然,看著營壘之外的四州黃巾軍,目光慢慢的變得堅定了起來。

  背負著如此多人期許,背負著如此多人的厚望,這一場戰役如何能夠輸掉。

  “順天從正,以樂太平…”

  順從天意合乎正道,享受以后的太平生活。

  劉辟和龔都兩人皆是面色莊重的看著營壘的黃巾軍,他們眼眸之中跳動的皆是憤怒的火焰。

  他們兩人和許安一樣,都經歷過了廣宗和下曲陽的大戰。

  數十萬袍澤殞命沙場,戰死于兩城之間,連尸首都無法保全,被皇甫嵩鑄成了“京觀”用來震懾四方。

  觸景生情,經歷過那般的血戰,他們如何能不動容。

  許安轉過頭,看向西南方。

  那是冀州漢軍主力的方向,是即將爆發的大戰的地方。

  營壘之外,那一支支正在行軍四州的黃巾軍,皆是遵循著許安的命令,開赴前線安營扎寨的隊伍。

  一陣略顯急促的腳步聲傳來,許安的注意也被腳步聲吸引了過去。

  “漢軍先鋒已至漳水,共有兩支先鋒,一只先鋒統兵將領為右校尉淳于瓊,領西園右軍營為先驅,應該是準備在明公定下的第三處渡河點渡河。”

  “先鋒統兵將領為左校尉左校尉夏牟,領西園左軍營為先驅,應該是準備在明公定下的第二處渡河點渡河。”

  成廉恭敬的向許安行了一個軍禮,隨后將自己所探聽的細節講述給了許安。

  一張還算寬大的胡桌瞬間便被鷹狼衛的緹騎擺放了出來,隨后一卷漳水附近描繪詳盡的地圖也被展開。

  漳水水面頗為寬廣,雖然是支流,但也不是所有地方都能讓大軍渡河。

  因此根據鷹衛的探查和經驗,許安和閻忠,以及軍中熟悉水文的將領探討之后,劃定了三處適合大軍渡河的地點。

  “第三處渡河點…”

  許安的注意力停留在了漳水支流用紅筆點出的第三處渡河點。

  此前阜城的斥候也稟報,盧植帶領的冀州漢軍已經在漳水主流的西面,漳水支流的南面,也就是漳水主流和漳水支流組成的“>”夾角位置扎下了營壘。

  “果然不出我們所料。”

  許安看著地圖露出了臉上露出笑容,閻忠輕搖絹扇,同樣也是露出了笑容。

  盧植用兵防守之時軍陣嚴密,不動如山一般,進攻之時則如疾風驟雨一般,迅捷無比。

  東漢末年,群雄并起,并不缺乏多智近妖的謀士,勇猛無雙的武將。

  而這些人多半都在朝廷和世家的陣營,加入黃巾軍的都是鳳毛麟角。

  要面對那樣的謀士和武將,還有名臣,若是不小心謹慎,如何能勝之。

  黃巾軍的底子實在是太過于薄弱了,太平道起事的失敗,黃巾軍主力一朝喪祭,如今能有如此的局面,若非是許安非常謹慎,只怕是早已經走向了敗亡。

  所以每一次的大規模戰役,許安都進行多次的戰役推演。

  這一次的冀州之戰也沒有例外,在經過了多次的戰局推演之后,許安和閻忠、許攸三人得出的一致結論。

  擁有如此強大的軍力,劉虞部和顏良、文丑部同時響應。

  盧植絕對會憑借著西園禁軍強大的戰力,以及其一貫的用兵風格,必然會選擇快攻。

  而且是集中優勢兵力,精兵強將,選在水流平緩之地快速渡河,尋找黃巾軍薄弱之處進攻。

  以點帶面,然后輔助軍隊在主力部隊進攻之后,迅速投入戰斗,作為主力軍隊的補充,一鼓作氣沖破許安所布下的防御網,切割戰場,對并州黃巾軍逐個擊破。

  “不見籬間雀,見鷂自投羅。”

大熊貓文學    黃天之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