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0834章:紈绔子弟

第(1/2)頁  南北朝實在是太混亂了,你方唱罷我登場,沒點演技,根本就沒法在這種亂局中存活下來!

  而高歡作為北齊王朝的奠基人,絕對擁有著影帝一般的精湛演技…

  高歡的祖上也是顯赫一時的渤海高氏,可到了高歡這一代的時候,已經家徒四壁,小日子根本就過不下去了。

  落魄貴族的身份,壓根不足以養家糊口,連劉備這種漢室宗親,都需要出來賣草鞋度日,可見高歡的日子也好不到哪兒去。

  高歡的老爹高樹生又是個街溜子,整日里游手好閑,四處晃悠,就是不知道掙錢養家。要不是有姐姐和姐夫幫著撫養,高歡可能早就被活活餓死了。

  在這種環境下成長的孩子,非常容易早熟。況且高歡所處的地區是北魏,一個以鮮卑族為貴族的王朝,因此高歡長大以后,完全成了一個鮮卑化的漢人。

  要是人生沒什么突變,高歡這輩子也就這么過去了。可幸運的是,高歡居然娶了鮮卑女子婁昭君為妻,這可徹底改變了他的命運。

  婁昭君是北魏真定侯婁提的孫女,也算得上是貴族集團的一員了。高歡娶了她,就跟窮小子娶了富家千金一樣,瞬間有了創業的資本。婁昭君他們家給了高歡不少馬匹作為嫁妝,這成了高歡起家的本錢。那么高歡的演技究竟有多高超呢?這一切都還要從爾朱榮被殺以后說起。

  高歡靠演技維護爾朱兆的地位,順便壯大自己的實力。

  高歡有了起家資本以后,先后投奔了杜洛周、葛榮,發現這倆貨壓根成不了大事,于是他眼光精準地看中了北魏冉冉升起的一顆新星爾朱榮!

  爾朱榮實在是太猛了,不僅是標準的富二代,而且在鎮壓北魏六鎮起義的過程中,招攬了一大批精英。跟著爾朱榮混,絕對有肉吃。

  可惜爾朱榮在攻入洛陽以后,不聽高歡讓他早點稱帝的建議,結果自己被北魏的孝莊帝元子攸給宰了。這下爾朱集團亂作一團,大家勉強推舉爾朱兆為領袖,實則各自心懷鬼胎。

  爾朱兆早就聽叔叔爾朱榮提起過高歡的才能,因此早就對他有所防備,壓根不肯給他過多的軍權,這導致高歡想要進一步做大自己的事業,出現了重重障礙,于是乎一場精彩絕倫的表演就這么出現了。

  當時六鎮降卒此起彼伏的反叛,讓爾朱兆腦殼疼了很久,高歡靈機一動地提醒爾朱兆:將他們全部誅殺難度系數太大了,我看還不如您老派遣一個推心置腹之人前去帶領他們。

  爾朱兆連連點頭,但是派哪個推心置腹的人去合適呢?爾朱兆放眼四周,我勒個去,全都是狼子野心之輩,沒一個靠得住的。于是他順口就問高歡:要不你推薦一個唄?

  其實讓高歡推薦人選,本身就把高歡本人排除在外了。高歡也是十分尷尬,一時不知道該說些什么。

  這個時候不明就里的賀拔允,一邊喝酒一邊笑哈哈地說:我看高歡就很合適嘛!

  這句話剛說出口,高歡立馬就跑過去一拳打在了賀拔允的臉上,直接把人家的門牙給打斷了,同時呵斥道:

  你是個什么玩意兒?敢在大王(爾朱兆)面前隨便胡咧咧?當年太原王(爾朱榮)活著的時候,我們都得聽他的,現在太原王走了,一切都得聽大王的!

  賀拔允整個人都懵圈了,也不敢找高歡單挑,反倒是在一旁的爾朱兆,內心無比感激高歡維護自己的地位。因此趁著酒勁兒便將高歡任命為六鎮降卒的統帥。

  高歡與爾朱兆約為兄弟,把爾朱兆感動哭了。

  未免夜長夢多,趁著爾朱兆喝醉酒的功夫,高歡早就對外宣布了自己擔任六鎮降卒統帥的任命。隨即前往山西收拾六鎮殘部。

  可是山西太靠近爾朱兆了,這事兒讓高歡有點兒慌張。畢竟自己好不容易奪取了軍權,如果再被收回去就劃不來了。還不如早點離開爾朱兆,開辟自己的根據地。

  于是高歡寫了封信給爾朱兆:大王啊,山西今年咋這么災荒呢?軍隊都沒吃的喝的,讓您撥點糧餉給我的確也有點兒為難,畢竟大王那邊也不富裕啊,我看我帶著軍隊去山東找點吃的好了!

  爾朱兆一看,喲呵,這個高歡很懂事嘛!知道不跟我要糧食,便果斷答應了高歡的提議。慕容紹宗連忙勸阻:高歡這貨肯定有異心,不能放他走啊!

  爾朱兆搖搖頭:那是我兄弟,我怕什么?

  慕容紹宗嘆息到:親兄弟還要為皇位爭得你死我活,更何況這種塑料兄弟呢?

  這個時候金錢的力量發揮了作用,爾朱兆身邊的人,多數都被高歡用錢買通了,連忙為高歡說好話,順便詆毀慕容紹宗:這家伙跟高歡有仇,這才故意誣陷。

  爾朱兆智商感人啊,不僅沒聽慕容紹宗的,反而把慕容紹宗給抓了起來。結果高歡一出了山西就有點兒飄了,居然搶了爾朱榮的妻子北鄉公主的300匹駿馬給搶了。

  北鄉公主哭哭啼啼前來找爾朱兆告狀,爾朱兆這才意識到高歡要反了,于是果斷帶著人前來收拾高歡。

  結果雙方在漳水兩岸相遇,漳水暴漲,兩人只好隔岸唱起了山歌。爾朱兆質問高歡:你小子搞什么名堂?我嬸子的馬你也敢動?是不是要反?

  高歡連忙接過話茬:老大啊,山東地區多盜賊,我這不是防備著被人家搶掠嘛!等到了山東,我一定選一堆上好的馬匹送還給你嬸子。你要不信,咱就再次結拜為兄弟。

  于是爾朱兆就這么稀里糊涂地跟高歡殺白馬盟誓,再次結為了兄弟。爾朱兆甚至還跑高歡的大營喝了一頓酒,順便睡在了高歡這兒。就問你他心有多大吧!

  要不是高歡覺得自己當時的實力不足以消滅爾朱家族的話,早就把爾朱兆給宰了。第二天爾朱兆回去以后還打算邀請高歡去他那邊喝酒,我勒個去,你當高歡傻嗎?他二話不說就跑路了,氣得爾朱兆在對岸破口大罵。

  高歡笑哈哈地表示:是兄弟,就來砍我!

  做了個局,高歡自此有了與爾朱家族對抗的實力。

  高歡這次出走,果真是如同龍入大海,他開始積攢自己的人品,軍隊所到之處,秋毫無犯。常年遭逢戰亂的山東百姓,被高歡的這一舉動感動哭了,紛紛表示支持高歡。

  此后高歡又得到了信都高乾、封隆之的支持,因此占有了冀州之地。爾朱度律一看,發現高歡這貨不太好控制啊,于是就讓新等級的節閔帝元恭提拔高歡為渤海王,但是要讓他親自過來受封。

  你當高歡傻么?這可都是高歡玩剩下的東西,人家才不去呢。這個時候高歡做了個局,徹底讓手下人對他死心塌地了起來。

  第一步,高歡偽造爾朱兆的軍令,軍令要求高歡所帶領的六鎮降卒,全部回到山西,作為契胡人的部下攻打稽胡。這幫人過去被契胡人欺負慘了,自然不愿意前往。

  第二步,為了保證軍令的真實性,高歡甚至果斷精挑細選了上萬人的隊伍,讓他們快點出發前往山西。

  第三步,高歡讓手下人為士兵們請命,表示時間太緊急,希望能夠寬限5日再出發。高歡看士兵們開始緊張了,于是寬限了5天。

  第四步,高歡還特地為這支上萬人的隊伍舉行了一個特別隆重的告別儀式。順便在告別儀式上,讓自己人在這支隊伍里散播起兵反抗爾朱家族的流言。

  這下好了,一切準備就緒,士兵們群情激奮,一個個要反了高歡。高歡覺得情緒到位了,于是開始了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講:

  兄弟們,同胞們,你們都是受到契胡人欺負侮辱過的人,這趟前去必死無疑。立下戰功依舊會被欺負,萬一打敗了,肯定是要丟了性命。爾朱家族殘暴不仁,再這么下去,我們必然死無葬身之地,大家伙倒不如跟著我一起,起兵反了爾朱家!

  這番言論下來,沒有人不拍手叫好的,紛紛推舉高歡為領袖,支持反抗爾朱家族。這下好了,高歡立刻將渤海太守元朗立為皇帝,攻占鄴城,順道自封為大丞相、柱國大將軍。

  滅亡爾朱家族,只需要略施小計而已。

  爾朱兆得知以后,差點沒氣吐血,當時爾朱家族內部也并不太團結,都有自己的小心思。這對高歡來說也不是什么好事兒。因為他們各自坐鎮一方,互為犄角,是很難攻克的。

  要想滅了這幫爾朱氏,必須要將他們聯合在一起才行。于是金錢的力量再次起了作用,高歡用重金收買了爾朱家族的手下人,讓他們勸說爾朱兆、爾朱仲遠、爾朱度律等人聯合起來對付高歡,理由很簡單:爾朱家的家事以后再解決,現在重點是滅了外敵高歡。

  這個理由沒人可以拒絕,于是一家人便整整齊齊地聯合在了一起,集齊了20萬大軍討伐高歡。

  高歡也不傻,不可能正面跟這幫人斗,于是又用了一招反間計。

  首先,散播謠言說爾朱世隆兄弟打算害死爾朱兆,從而奪取朝中大權。

  其次,散播謠言說爾朱兆與高歡沆瀣一氣,打算收拾爾朱仲遠、爾朱度律等人,從而剪除爾朱家族的其他反對力量。

  這下完犢子了,大家聚在了一起,結果又彼此互不信任,這還怎么玩?于是爾朱兆和爾朱仲遠等人心生嫌隙,終于繃不住了。

  爾朱仲遠帶著手下人就要跑路,高歡趁此機會,一舉大敗爾朱兆。此后爾朱家族內部做出了調整,終于走向了團結,可惜為時已晚,高歡已經勢不可擋,攻入洛陽后,誅滅了爾朱家族的所有人。

  攤牌了!不演了。

  可以說高歡發家致富的路上,演技和編劇能力,絕對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可是在高歡滅了爾朱氏一族以后,他覺得自己再也不需要演戲了。

  其實人生如戲,為何不繼續演下去呢?正是由于高歡攤牌了,不再演戲了,導致高歡的事業止步于此。而另一位演技派大師宇文泰,此刻正在悄然登上歷史舞臺。他會用演技派的實力,狠狠教訓一下高歡:讓你不演了!

  梁武帝蕭衍剛剛登上皇位,恰逢北魏孝文帝漢化改革,舊貴族和新門閥之間的矛盾異常尖銳。大量貴族甚至公然反對孝文帝元宏的改革,甚至連太子元恂都因為反對元宏而被處死。

  梁武帝大喜過望,覺得是時候展現一下南朝人的武力值了!于是派遣自己的弟弟蕭宏帶兵北上,意圖北伐北魏。

  蕭宏所領導的這支軍隊,那絕對是南梁軍隊中精銳里的精銳,不少人都覺得這次北伐穩贏,賠率基本達到了一比一。可關鍵時刻,蕭宏卻掉鏈子了。

  還沒開戰,蕭宏就跑路了。

  蕭宏聲勢浩大地進軍北魏,攻克梁城。立刻引起了北魏方面的注意,隨即派遣中山王元英和邢巒一同進軍梁城。

  一聽說北魏援軍來了,蕭宏立刻把大家伙兒召集起來:要不咱們還是見好就收吧?撤軍如何?

  旁邊贊同者倒是有一堆,畢竟多數人都是膽小如鼠的。可是卻也有刺兒頭,比如說柳恢就表示:咱們剛來,對方就望風而降,這么好的順風局,不打下去,想啥呢?

  其他人也怒斥道:我們是來表演雜技的嗎?皇帝給了咱們最精銳的部隊,不就是用來和北魏軍較量的嘛!哪有還沒見到對手,自己就先開溜的呢?

  大家七嘴八舌吵了起來,這個時候蕭宏哪里還敢廢話,只好硬著頭皮打算堅持下去。但是接下來蕭宏的騷操作,讓所有人都驚呆了。

  既然不能退軍,那堅守總可以吧?這就是蕭宏的計策,他再也沒讓自己的軍隊往前走一步,所有人都呆住了:咱們是來北伐的,還是來看戲的?

  就連北魏那邊都被蕭宏給搞懵圈了:這貨想干嘛?難道有什么陰謀詭計?

  北魏名將楊大眼倒是一眼就看出了事情的端倪:這小子肯定是怕了咱們了,不信咱們就賭一個面包機,只要咱們再往前走一步,這貨必然要跑路。

  沒多久,南梁駐軍地洛口突降暴雨,恰逢又得到戰報,北魏軍向前挺進了!蕭宏嚇得連褲子都沒穿,撒丫子就帶著幾個人跑路了。

  數十萬大軍在手,蕭宏居然自己就這么跑路了!三軍在混亂中壓根就找不到主帥發號施令,結果更是亂作一團。

  北魏那邊只看了一眼便明白了一切,隨即派兵猛攻南梁軍大營。這下完犢子了,大家丟盔棄甲,亂作一團,被斬殺的南梁士兵多達5萬人左右,其他人也都作鳥獸散了。

  洛口還沒開打就因為蕭宏而慘敗,梁城那邊就更有出息了,得知洛口兵敗,果斷放棄梁城,北魏軍趁機拿下了馬頭城,順便將城中的儲備糧全都給弄走了。

  臨川王宏以帝弟將兵,器械精新,軍容甚盛,北人以為百數十年所未之有。軍次洛口,前軍克梁城,諸將欲乘勝深入,宏性懦怯,部分乖方。魏詔邢巒引兵渡淮,與中山王英合攻梁城。宏聞之,懼,召諸將議旋師。呂僧珍曰:“知難而退,不亦善乎!”宏曰:“我亦以為然。”《資治通鑒》

  可以說,因為蕭宏一個人的膽怯,導致了南梁數十萬大軍的潰散,這家伙應該被腰斬才對。但活菩薩梁武帝不僅沒處罰蕭宏,反而加封他為驃騎大將軍、太尉公。

  鐘離之戰拉開序幕。

  南梁的北伐,一一眨眼功夫,居然變成了北魏的南征,世事難料啊。梁武帝也感嘆北魏戰斗力強悍,為了保住江淮地區,梁武帝立刻讓昌義之鎮守鐘離城。守住鐘離城,才能守住江淮,繼而才能防止北魏大軍飲馬長江。

  可是北魏元英部和楊大眼部合兵一處后,足有十多萬人,而鐘離城的守軍,不過只有3000多人,實力差距實在是太大了。北魏方面可沒打算跟南梁客氣一下,居然還派遣了鎮東將軍蕭寶夤前來助陣。

  好家伙,你這是嫌鐘離城的守軍太多了嗎?他們仨的分工倒還十分明確,由元英負責猛攻鐘離城,楊大眼負責后勤供應,至于剛來的蕭寶夤則負責疏通道路。

  就算昌義之再能打,也很難抵擋這種攻勢吧?他在前線勉強維持著鐘離城的局面,梁武帝蕭衍也意識到了鐘離城的麻煩,所以派遣曹景宗帶著20萬大軍前去援救鐘離城。而駐守合肥的名將韋睿也得到了消息,火速帶兵前來支援鐘離城。

  這里不得不提馮道根這個人,他可真是個人才啊,在他的規劃下,居然一夜之間就在北魏軍營不足200米的地方,建立起了一座營壘,規模相當宏大。

  第二天元英他們起床刷牙,差點沒嚇死,還以為看到了海市蜃樓。正是由于南梁如此強大的基建能力,使得北魏軍心此時已經大為撼動。

  沒多久曹景宗前來的消息也傳到了鐘離城中,本已經快放棄的南梁守軍再次士氣大振,有了和北魏決戰的信心。雙方的實力差距逐漸在縮小,甚至發生了反轉。

  楊大眼和韋睿交鋒,還是差了點火候。

  楊大眼是北魏名將,在軍中堪稱單挑王,誰也不是他的對手。尤其是他所帶領的1萬多騎兵,是北魏精銳中的精銳,基本勢不可擋。

  但是他遇到的對手是韋睿。當時韋睿接到援救鐘離城的消息以后,馬不停蹄地往前趕。手下人都被嚇傻了:老大,對面可是數十萬北魏大軍,咱們要不慢點兒走?

  韋睿怒斥道:鐘離城里的守軍已經快吃老鼠度日了,你們還想慢點兒?再說了北魏那幫人孤軍深入,陷入我們的包圍圈,這個時候不把他們摁在地上打一頓,還要等到什么時候?

  韋睿剛來就遇上了楊大眼,他立刻把戰車連成一片,楊大眼的騎兵隨即蜂擁而至,將韋睿的戰車陣給包圍了起來,大戰一觸即發。

楊大眼瞪著他的大眼睛嘿嘿一笑:韋睿小兒,今天我就要把你的這些戰車,弄回去開個租車鋪子!讓我北魏臣民過上自駕游的  (本章未完,請翻頁)

第(2/2)頁  好日子!

  韋睿這邊什么囂張話都沒說,可謂是人狠話不多,直接讓士兵們從兜里掏出了2000多把強弩。這玩意兒堪稱古代機關槍,誰能想到韋睿還帶了這么猛的武器。

  只看見戰場上到處都是鮮血,楊大眼的1萬多騎兵,傷亡慘重,就連楊大眼本人的肩膀都被射了一箭,倉皇逃竄而走。

  得知楊大眼敗了,元英打算給這位老兄報仇,隨即殺來。結果雙方殺了幾場以后,元英連連搖頭:打不過啊打不過,咱們是怎么惹上這么個猛男的?

  天助南梁,淮水暴漲扭轉了戰局。

  韋睿雖然猛,可他手里的兵馬畢竟有限,無法影響整場戰爭的勝負。梁武帝立刻遠程遙控,讓曹景宗造了一批戰船,準備火攻北魏軍。隨后又下令攻打北魏作為交通要塞的兩座橋。韋睿負責南橋,曹景宗負責北橋。

  本來大家都僵持著,可偏偏淮水暴漲,導致戰船水漲船高。本來戰船造得就夠高的了,這回高度直接超過了北魏的那兩座橋。

  為此韋睿果斷帶兵坐船進入邵陽洲,將這里的北魏全軍擊潰。此時南梁軍居高臨下,所以又以火攻的方式,用點燃的小船燒垮了北魏的兩座橋。

  這波算是虧大發了,元英和楊大眼二話不說,燒掉自己的營壘就跑路了,其他北魏軍亂作一團,被斬殺十多萬人,落水而亡的也有十多萬,被俘虜的居然還高達5萬多人,丟下的物資那就更加不計其數了,幾乎可以堆成一座山。就問你慘不慘。

  英見橋絕,脫身棄城走,大眼亦燒營去,諸壘相次土崩,悉棄其器甲爭投水,死者十馀萬,斬首亦如之。睿遣報昌義之,義之悲喜,不暇答語,但叫曰:“更生!更生!”諸軍逐北至濊水上,英單騎入梁城,緣淮百馀里,尸相枕藉,生擒五萬人,收其資糧、器械山積,牛馬驢騾不可勝計。《資治通鑒》

  誰也想不到,關鍵時刻,老天爺幫了南梁一把。過去都說北魏的鮮卑軍隊戰斗力強悍,而南朝的人連騎馬都是個難題,這一戰過后,天下所有人都扭轉了這種想法。

  鐘離之戰,是南北朝歷史的轉折點。

  過去北魏兵強馬壯,一言不合就飲馬長江,嚇得南朝整日里瑟瑟發抖。尤其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燾時期,抵擋住了劉義隆兩次北伐,最后飲馬長江,差點滅了南朝。

  時間到了梁武帝登基初期,南朝的內亂尚未完全平息,梁武帝本打算利用北伐,轉移內部矛盾,結果卻迎來了北魏的南征。

  機緣巧合之下,淮水暴漲,使得南梁大獲全勝,北魏死傷加上俘虜多達35萬人之多,北方馬匹也死傷殆盡。這導致北魏再也無力組織起一場規模浩大的南征。

  梁武帝蕭衍,自此也坐穩了江山,“武皇帝”這個謚號,自然也是實至名歸了。此后北魏開始走下坡路。宣武帝元恪英年早逝,北魏內亂頻發。尤其是不久之后的六鎮起義,直接為北魏敲響了喪鐘。不得不說,都要從鐘離之戰中尋找因果關系。

  35萬大軍一夕之間蕩然無存,幾乎導致北魏家家戴孝的悲慘局面。你說北魏朝廷能夠向天下人交代嗎?

  梁武帝穩坐江山48年,也得益于鐘離之戰。

  鐘離之戰過后,南朝總算是硬氣了一回。除了當年劉宋的宋武帝劉裕北伐聲勢浩大以外,南朝還沒有經歷過如此巨大的勝利。

  為此梁武帝的個人魅力直線上升,他一口氣就做了48年的皇帝。這在整個南北朝,都是絕無僅有的。基本上南梁的壽命都被梁武帝給消耗光了。

  不得不說,真正奠定梁武帝有如此魅力的戰爭,就是鐘離之戰。就算后期梁武帝多次出家為僧,多次縱容宗室,大家依舊還是對梁武帝充滿了信心。認為只要有梁武帝帶領著他們,南朝絕對不會敗亡。誰知道,梁武帝后來碰上了宇宙大將侯景呢!

  李世民是天才的軍事家,他品評軍事方面的將帥,自然是要比其他任何人都要合理。畢竟他有這個資本和資格。

  但是他在評價曹操的軍事能力時,是這么說的:

  一將之智有余,萬乘之才不足。

  這是啥意思呢?就是說,李世民認為,曹操的軍事才能,比一般帶兵打仗的將領要強一些,但是作為集團總司令來說,水平還是差了點。

  這句話被傳揚出來以后,曹操的粉絲們立刻就不答應了,一個個拍案而起,鬼哭狼嚎,想要為曹操平反,認為李世民對曹操的評價有失公允。

  此前我們說了,李世民評價軍事人才,那是有足夠資本的,畢竟唐朝的江山是李世民親下來的,而東突厥也是李世民親自揍扁的。

  可是曹操也是三國梟雄,他帶兵打仗多年,將一盤散沙的北方統一在了一起,也是個很厲害的人。那么李世民為何要這么評價曹操呢?

  曹操親力親為較多,一言不合就親自出馬。

  這是曹操的習慣,我們可以簡單看看曹操人生中的大事件:

  第一,公元192年到195年,曹操親自出馬,平定兗州,得到了大本營。

  第二,公元199年,曹操親自帶兵與劉備合作,滅了呂布,拿下了徐州。

  第三,公元200年,曹操親自領兵與袁紹打了一場官渡之戰,決定了北方的歸屬權。

  第四,公元205年,曹操親自帶兵滅了袁譚,拿下冀州、青州。

  第五,公元206年,曹操親自帶兵滅了高干,拿下了并州。

  第六,公元208年,曹操親自帶兵南下,打響赤壁之戰,結果敗北而歸。

  第七,公元211年,曹操親自領兵擊敗馬超、韓遂聯軍,平定涼州。

  第八,公元215年,曹操親自帶兵進入漢中,感嘆這里的路真難走啊!順手招降了張魯。

  第九,公元219年,漢中之戰打響,曹操親自帶兵支援漢中的夏侯淵,可惜晚了一步。

  第十,公元219年下半年,襄樊之戰打響,曹操派了一堆援軍到荊州后還不放心,非要自己親自出馬。

  要知道,襄樊之戰時的曹操,已經65歲了。等到第二年他從前線回到洛陽后,就給病死了。可他偏偏還是要親自去支援前線,為啥?這就是曹操帶兵的弊端。

  從以上所有曹操最重要的軍事計劃中,我們就能看得出,但凡是攻占土地,或者是生死大戰的時候,曹操永遠都是親自帶隊的!

  你見過一家公司的董事長,每次談合同的時候,都要帶著一幫業務員親自到現場嗎?這難道不會顯得掉價嗎?所以說,曹操在帶領軍隊的過程中,是存在很大問題的,至少從管理學的角度來說,曹操這是不太懂管理。

  他處處都要親力親為,并不放心自己手下的將領們獨當一面。即使派出去那么多封疆大吏,可到了關鍵節點,還是自己親自出馬,這就是李世民覺得曹操“萬乘之才不足”的原因之一。

  曹操在關鍵幾場大戰中,都沒能占多大便宜。

  當然了,決定曹操坐穩北方老大位置的官渡之戰,曹操是打贏了的。可是再往后看,曹操人生中的大戰,就很少能占便宜了。

  第一,赤壁之戰戰敗,導致曹操失去了一統天下的希望。

  大家最熟悉的就是赤壁之戰。其實只要赤壁之戰打贏了,那曹操奪取天下,也就只是時間問題了。

  當時曹操已經拿下了荊州,打贏赤壁之戰,那么江東的地盤可就都歸了他了。再回頭時,只有那個沒用的劉璋守著益州,你覺得還能翻得起什么大浪嗎?

  可惜的是,赤壁之戰這么一場至關重要的大戰,曹操居然給打輸了。這就好比李世民進軍中原,結果會敗給王世充一樣,這種結果會讓大唐失去一統天下的機會的。同樣,赤壁之戰也讓曹操錯失了奪取天下的機會。

  漢中之戰戰敗,導致三分天下的建立。

  漢中之戰是曹操和劉備之間的一場大戰,當時劉備拿下了益州,法正等人勸說劉備奪取漢中,因為這里是益州的門戶。只有拿下漢中,益州才能高枕無憂。

  因此劉備割讓了荊州的長沙和桂陽兩個郡給孫權,使得孫權放棄了這個時候跟劉備翻臉。此后劉備專心致志地攻取漢中。

  最初漢中是夏侯淵和張郃共同鎮守,結果夏侯淵中計被殺,張郃壓根頂不住。這個時候曹操才到達漢中,雙方發生了一系列的摩擦后,劉備切斷了曹操的糧草,這才讓曹操放棄了爭奪漢中。

  漢中對劉備和曹操,實在是太重要了。曹操有了漢中,那么隨時都能攻取益州。而劉備有了漢中,那么隨時都可以北伐關中。由此可見,曹操在這一地區的戰略部署,是嚴重欠缺的。

  也正是因為劉備拿下了漢中,此后劉封孟達又順道拿下了上三郡,這才使得劉備有了資本和曹操、孫權三足鼎立。后期三分天下的局面,就是這個時候形成的。

  李世民自然是以一統天下的姿態來看曹操的。

  不管怎么說,曹操的基礎并不差,他的爺爺是大宦官,他的父親是昔日的太尉,家底殷實,又有曹家和夏侯家兩大家族的共同支持,沒理由搞不定劉備這種泥腿子。

  李世民和曹操有諸多相似之處,他也是貴族出身,家里也有很強大的背景。所以李世民順理成章地搞定了王世充、竇建德等人,完成了天下一統。

  難道說李世民的對手不夠強,而曹操的對手特別強大?我看不見得吧?能到達那個地位的人,水平一般不會差太多,只能說曹操沒能輕而易舉地解決孫權和劉備,而李世民卻能輕而易舉地解決王世充和竇建德。

  這么一來,誰都能看得出,孰高孰低了。李世民顯然是以大一統帝王的身份,來審視曹操的所作所為,自然有不少不屑的成分在里面。

  記得當年朱元璋在給明孝陵選址的時候,發現鐘山上還有一座帝王陵,那便是孫權的陵墓。結果老朱來了一句:那就讓他給我看門好了。

  這是多么嘲諷的不屑啊,孫權好歹也是一代帝王好不好?為啥老朱會有這樣的感慨呢?還不就是因為孫權只有三分之一的天下,而老朱卻完成了大一統嘛!

  曹操在戰略布局上的水平,稍微差了點。

  這或許是李世民最在意的地方,曹操的確是個天才的戰術家,要不也不可能打那么多勝仗。可是曹操在戰略布局上,跟李世民比起來,似乎欠缺了一些火候。

  李世民也親自帶兵,可那是李世民要在他老爹跟前攢積分。等到他稱帝以后,戰略布局就顯得更加明顯了,反而使得他高超的戰術水平,不那么耀眼了。

  可曹操這輩子南征北戰,到處跑來跑去,始終都是以一個將領的身份在奔波。甚至65歲高齡了,還要上戰場,這不是鬧著玩嘛!

  三國時期,英雄輩出,君王、名士、謀臣、武將都有頂級人物出世,并互相爭鋒。

  拜小說《三國演義》所賜,這一時期的歷史名人,在民間的知名度普遍比較高,可以說是耳熟能詳。

  很多人看三國,包括我在內,都喜歡看武將之間的爭鋒,看誰誰用幾個回合干掉了誰。

  這也是受《三國演義》的影響,小說中虛構出來的武將單挑模式,讓三國武將們特別突出,經歷特別好看,這讓三國武將們有別于其余歷史時期的武將們。

  戰場上的單挑模式成為三國武將的標簽之一,即使誰都知道這是虛構出來的,可很多人在聊三國武將時,都容易把這種模式給代入進去。

  一提起趙云,腦海中馬上出現的就是“長坂坡七進七出”,一提起關羽,腦海中馬上出現的是“溫酒斬華雄”、“斬顏良、誅文丑”,其余武將皆如是。

  這是小說《三國演義》中特別的武將描述模式,給三國武將們帶去的最值得關注的流量。

  稍許遺憾的是,歷史上的三國武將們,都欠缺傳承。

  包括“五虎上將”、“五子良將”、“江表十二虎臣”等等在內,三國武將們老去、死去之后,他們的后代普遍無法接過父輩的槍。

  這種現象也是特別突出,三國武將二代是集體沉淪,沒有一代新人換舊人的慷慨,全是一代不如一代。

  在《三國志》的記載中,知名武將的后代們,除極少數外,大多都只在提到了繼承父輩的爵位后,就再無記載出現,如記載“子承嗣”,然后就沒了。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為什么沒有小趙云、小張飛、小周瑜、小張遼們出來接班?本文就對此現象略作分析,供三國愛好者們參考。

  在我看來,出現武將二代集體沉淪的主要因素有三點:出身、教育、動力。

  三國時期,比較知名的武將,絕大多數都是寒門或豪強出身,真正是大世家、士族出身的極少。

  而三國政治官場中的頂流,卻是以世家、士族為主,他們才是說了算的集體。

  這一點,在曹魏政權中顯得最突出,曹操創業時,不拘一格選拔人才,到曹丕代漢后,就把人才選拔權拱手還給了世家、士族。

  因此,曹操打天下時,張遼、張郃、徐晃、許褚們如魚得水,能夠得到一定程度的被信任和使用,能充分展現才華。

  等到他們的后代開始接班后,卻開始被掌控曹魏政治、軍事大權的世家、士族圈子默契的排擠和打壓。

  “五子良將”們的后代,即使能上戰場,也只是變成了世家、士族們囊中的炮灰將軍。

  如張遼、張郃等曾經統帥一路大軍力抗敵軍的情況,再也沒能出現,這無形之中,壓制了二代們可能具備的才華,有力使不出,也沒法立功。

  曹魏政權中,非世家、士族出身的武將,在后曹操時代,過得是很悲催的。

  鐘會隨便就能斬殺許褚的兒子,鄧艾滅蜀后,被世家們聯手做掉,都是這種狀況的體現。

  要想讓下一代超過自己,需要進行更良好的教育和培養。

  三國時期,能獲得最完備教育的,始終是世家、士族的后代,他們才有能力和教材對下一代進行強化和鍛煉。

  而非世家、士族出身的武將們,或許沒有類似的傳承思想和意識,也很難有相應的知識、書籍儲備,無力對下一代進行頂級教育和培養。

  所以,荀彧、陳群、司馬懿等家族培養出來的后代,不論文或武,大多即使比不上父輩,也差不了太多,他們有完備的知識傳承。

  關羽、張飛、甘寧、太史慈們的后代,除非天賦異稟,在后天的教育和培養上,是無法跟世家、士族們的后代比拼的。

  還有一種情況是,沒有余力對下一代進行再教育和傳承。

  以蜀漢政權中的武將為例,他們中的大多數,在前半輩子跟劉備到處顛簸,不停地到處轉移,到處逃跑,哪有精力去考慮下一代的教育和培養?

  劉備創業的后發,耽誤了蜀漢政權中武將二代們的教育和培養,這或許也是后來“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原因之一。

  三國時期的武將一代,都是陪著君主們艱苦創業,為了流芳百世也好,為了榮華富貴也好,始終是動力十足。

  “五虎上將”、“五子良將”、“江表十二虎臣”們,他們賣力打拼的動力之一,不就是為了拜將封侯、恩澤后世?

  而到了他們的下一代,這種動力就沒了,父輩們留下的功勛、財富、爵位,足夠讓二代們在父輩的恩萌下,享受一定的社會地位,享受錦衣玉食。

  三國鼎立后,誰也奈何不了誰的相對穩固的大環境,也讓武將二代們失去了如父輩般奮斗的動力。

  世家、士族出身的下一代,需要更多的功勛去爭奪政治圈中的話語權,寒門、豪強出身的下一代,連這個動力都沒有,相當一部分變成了只能混吃等死的紈绔…

大熊貓文學    億萬富豪從相親系統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