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652章 東方第一要塞

  下午,張君浩乘坐第8軍軍部吉普車,一回到特混戰隊營地,就立即召集分隊長以上軍官開會。

  在桌子中間,攤著一張張君浩從第8軍軍部帶回的手繪作戰地圖。

  張君浩向與會人員復述了李彌將軍所介紹的情況后,說:“守衛松山的日軍是第56師團113聯隊,56師團是我們的老對手,在枯門嶺,我們把該師團最強大的聯隊搜索第56聯隊消滅了。剛剛在西通,我們把日軍五個聯隊幾近消滅,其中就有56師團一個聯隊。113聯隊長為松井秀治,兵員地是福岡。該聯隊極擅工事修筑,所修筑工事可能比我們所攻克的所有日軍工事都更堅固,體系更嚴密。中國遠征軍第71軍、第6軍和新編第8軍輪番進攻,付出了極大的犧牲,都攻不下來。最關鍵的是,第8軍派主力榮譽一師連續進攻了四次,到現在為止都還沒有把日軍工事情況摸清,松山日軍子高地主工事情況一無所知。隊伍被困于竹子坡與滾龍坡,何軍長想在明天把我們特混戰隊調上去,和第8軍103師、榮1師,一起進攻。而我們特混戰隊在西通及緬北英帕爾方向進行的一系列戰斗中,已造成了一定傷亡,隊員還沒有能進行補充。”

  羅忠上校一臉嚴肅說:“隊長,在西通,日軍五個聯隊我們都成功收拾了,在松山日軍只有一個聯隊,我就不信收拾不了。隊員雖然還沒有補充,但我們的建制是完整的,骨干健全,戰斗力下降有限。只要您下命令,我們保證把松山打下來。”

  全體與會人員七嘴八舌表態,人人都愿意率領所部打頭陣,堅決把松山日軍消滅了。

  張君浩的心頭涌起強烈自豪感,為自己擁有如此勇敢善戰部下感到驕傲,以為人人都是精英中之精英,用一萬條日軍狗命來換其中一人的命,張君浩都不會同意。特混戰隊肩負著的抗戰使命,并不只是拿下松山就行,抗戰之路非常漫長,在其他地方還有數不清的慘烈戰斗等著在座英雄們去參加呢!

  張君浩在第8軍軍部時就打定了主意,他想晚上動手,發揮他和玉兒超級夜視功能特長,在炮兵掩護下,由他和玉兒打頭陣,突擊隊輔助,用炸藥包、集束手榴彈、反坦克手榴彈和燃燒彈,摧毀日軍工事。步兵分隊跟著收拾殘局,用火箭筒、火焰噴射器,把日軍工事中殘敵全都收拾了。

  張君浩抬手,與會人員立即安靜下來。

  張君浩掃視大家,把他的想法說后,笑說:“就按照我剛才所說做準備。強調一遍,炸藥包用竹竿綁上,便于遠距離伸向日軍暗堡,集束手榴彈、反坦克手榴彈和燃燒彈數量必須充足,另外手雷要攜帶至少兩百枚。手雷炸不垮日軍工事,使用手雷的目的一是用來炸日軍步兵,二是用來火力偵察。”

  就在張君浩特混戰隊研究如何攻打松山辦法時,日軍113聯隊長松井秀治大佐也正在黃家水井工事內,主持召開中隊長以上軍官會議。

  中國遠征軍第71軍和新6軍奉中國遠征軍司令長官衛立煌將軍之命,把主攻松山任務交給第8軍后,就撲向了高黎貢山和龍陵,日軍113聯隊長松井秀治不得不作出痛苦決定,會議結束后就從松山抽調1700左右兵力,親自率領了趁天黑前往龍陵方向抵御第71軍和新6軍的進攻。把防御松山指揮作戰任務交給野炮兵第56聯隊第3大隊長金光惠次郎少佐負責。日軍33軍在西通遭受張君浩特混戰隊重創后,兵力已經捉襟見肘,怒江一側騰沖、龍陵與松山一線,只能靠第113聯隊防御,根本沒有辦法從其他地方抽調隊伍增援。再說了,中國駐印軍新1軍已經從孟拱方向向八莫與臘戍發動了進攻,日軍33軍殘部主力不得不在八莫與臘戍一線進行頑強防御。

  第113聯隊長松井秀治大佐從松山抽調走1700多兵力后,松山守衛兵力就只剩下1340名。

  具體情況如下:

  野炮第3大隊本部和113聯隊本部共170人,駐防于大寨與黃家水井。機槍2中隊、輜重第1中隊共180人,駐防大寨與黃家水井。

  谷艶/s步6中隊共60人,駐防陰登山。聯隊炮小隊,聯隊炮2共70人,駐防大埡口與紅木樹。速射炮中隊、步6中隊共50人,駐防松林堡。步4中隊共50人,駐防黃土坡。野炮7中隊、9中隊共150人,駐防馬鹿塘。步4中隊共70人,駐防子高地。

  軍旗護衛小隊共30人,駐防大寨與黃家水井。擔架3中隊共400人,傷病員300余名,除重傷員外,全都被配屬各陣地。駐防于黃家水井。

  重武器有100毫米榴彈炮8門、山炮2門、反戰車炮2門、高射炮4門。另外第一次中國遠征軍棄置的T26輕戰車做為固定碉堡強化防衛能量,儲備有100的糧食和彈藥。

  雖然松井秀治大佐從松山抽調走一半以上主力,但松山由于工事建造得無比堅固,整個地區全都已經要塞化,第8軍要想攻克,仍然難于上青天。假如守衛隊伍沒有能力守住松山,松井秀治大佐也不敢一次性抽調一半以上主力離開。

  松山的戰略地位無比重要,它扼守著滇西進入怒江東岸的交通咽喉。緊靠怒江惠通橋,“前臨深谷,背連大坡”,左右都是大山,松山突兀于怒江西岸,形如一座天然橋頭堡,扼滇緬公路要沖及怒江打黑渡以北40里江面。而且掌握著怒江戰場的主動權。進可攻,退可守,還與騰沖,龍陵形成犄角之勢,互相呼應,松山不克,滇緬公路不通,交通運輸困難,反攻龍陵、騰沖,就會得而復失。所以說松山戰役是滇西戰役中關鍵性的戰役,松山被稱為東方的直布羅陀。

  1942年,中國遠征軍首次入緬作戰失利,滇緬公路被切斷。撤退到怒江東岸的遠征軍余部與日軍隔岸對峙。

  1942年5月日軍進駐怒江西岸后,將松山作為警備中心、進攻據點和防御支撐點三位一體的戰略目標,開始進行陣地建設。1943年太平洋敗退中,日軍戰略專家預見到松山作為支撐滇西和緬北防御體系重要支撐點的作用凸顯為首位,于是決定將松山建設為永久性防御要塞。緬甸方面軍15軍命令第56師團派出工兵聯隊,并從中國滇西、緬甸、印度等地強征民夫1670余名(其中印度人80余人,東南亞華僑138人),晝夜施工。為保密,僅允許他們到大埡口為止。工事完成后,為完全保密,1944年2月21日至25日,喪心病狂日軍將抓來的民夫以打防疫針為名,全部秘密注射毒藥處死,并焚尸掩埋,戰后在大埡口曾發現“千人坑”。

  至1942年底完成第一期施工,后又以防御為主,對松山腹部陣地加固和擴建。至1944年5月,在中國遠征軍反攻前夕完成松山地區的要塞式堡壘防御陣地體系建設。在滾龍坡(日軍稱本道陣地)、大埡口(日軍稱中間陣地)、松山、小松山、大寨、黃家水井、黃土坡(日軍稱橫股陣地)、馬鹿塘編成7個據點群,每個碉堡全都以多個最堅固的母堡為核心,四周有多個子堡拱衛,共有子母堡40多座,堡壘互為側防。

  所有堡壘全都是地堡,一般分三層構筑,大致相當于把三層樓房埋于山體中。上層用于射擊,下層用作掩蔽部或彈藥糧食倉庫,還在下層挖斜向坑道,把末端修筑成地下室,也有在下層四周修筑成地下室。堡壘上面用直徑達70厘米圓木樁,排列成行,堆積四五層在圓木上面再鋪30毫米厚的鋼板幾層,堆積泥土厚度超過1米,即使被山炮直接命中,也不能破壞。堡壘上部地面四周,用灌滿沙石大汽油桶排列三重,桶與桶之間再夾幾層鋼板,桶的外部蓋上被泥土,工事之堅固程度,即使被150毫米榴彈重炮直接命中都不能破壞,內部受到的爆炸沖擊波震蕩亦比較輕微。堡壘內部三層之間,也用直徑50厘米以上圓木蓋兩三層,所以即使上層倒塌了,也不致于影響到下層。堡壘外圍遍布蛛網狀溝,用來連接各主要陣地,在交通壕中甚至連步兵炮都可以移動。而且交通壕開鑿有大量洞穴式掩蔽部,并連接有大量散兵坑。部分據點外設有兩三道鐵線網,縱深達4米。隨著堡壘陣地群的建成,整個松山也幾乎被挖空,形狀猶如大型蟻巢,地下交通網絡四通八達,電燈、供水全都有很好的解決。由于工事偽裝非常好,與山體草木混為一體,無論在天空中,還是在距離不遠處的山上,都極難發現。

  陣地的建造過程中,日本南方總軍司令官寺內壽一大將,緬甸方面軍司令官河邊正三中將,第15軍司令官牟田口廉也中將,都曾在第56師團長松山祐三中將陪同下親臨視察,他們現場觀看了重炮轟擊和飛機轟炸試驗。試驗表明,多枚500磅重型炸彈直接命中,都沒有能使工事內部受到損害。日軍司令官們對此極為滿意。河邊正三在寫給南方總軍的報告中稱:“松山工事的堅固性足以抵御任何強度的猛烈攻擊,并可堅守8個月以上。”另據日方《緬甸作戰》第89頁:“建成后的松山陣地樞紐部可承受中口徑火炮直接命中,陣地內儲存了作戰物資,可堅持至少三個月戰斗。”

  日軍火網編成:主堡內有重機槍,子堡及側射堡內有輕機槍,交通壕內有步槍、槍榴彈、擲彈筒,主堡后有迫擊炮。近距離用沖鋒槍、手榴彈。使用各種直射、曲射兵器,在陣地前編成濃密火網。障礙物及附屬設施:陣地前有鐵絲網1—3道,鹿砦1—2道,敷設地雷及陷阱。陣地內附設有水管及照明設備。防守松山的日軍利用地形,有計劃的編成陣地,利用高大木材,構筑堅固工事,使各個據點具備獨立作戰能力,其強固程度相當于鋼筋水泥之永久工事。

  日軍113聯隊假如不撤走一半以上主力,反過來假如增兵1500人左右,使兵力達到4500人,中國遠征軍,包括張君浩特混戰隊在內,要想攻克松山要塞完全可以說不具可能性。當然,由于日軍大勢已去,中國遠征軍即使攻克不了松山,采用圍困策略,最終也是能困死松山日軍的。畢竟松山日軍已成孤軍,日軍33軍不可能再派隊伍過來增援。但中國遠征軍與中國駐印軍會師計劃就不能實現,列多至昆明公路打通,就要等到日軍戰敗投降了。

  中國遠征軍當然不可能知道守衛松山的日軍113聯隊會抽調走一半以上主力,甚至連聯隊長松山秀治大佐都將離開,把指揮權交給野炮第3大隊長金光惠次郎少佐都不可能知道。

大熊貓文學    抗戰之特混戰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