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請訪問 這部片子上映是2011年,那時我在讀初一,這些年來與之齊名的青春類影片如呼聲最高的《初戀這件小事》(2011)《我的少女時代》(2015)我都一一看過,唯獨這部電影,即使片尾曲《那些年》的旋律早已深入我心,也在網上看到一些破碎的段子和截圖,卻一直都沒有看過正片。
2018年,我大二了。
看到影評中,有人拿《那些年》和《初戀這件小事》《我的少女時代》類比,并認為《那些年》是以男性視角拍攝而后兩者是以女性視角拍攝,因此女生往往更愛看后一類。
如果是2011年的我,或是17歲的我,應該會無比同意這個觀點吧。也許當時就是出于對這個毫無共鳴的故事的無感,就沒有在這部片子大火的時候跟風觀影。
但現在的我,卻覺得《那些年》比起《初戀》和《少女》更為真實和動人心弦。也許也有年齡的因素在里面,但真正打動我的,是電影中對沈佳宜的心理刻畫。
雖然依照“男性視角論”,這部電影對男主角的刻畫應該更為細膩,但在描寫沈佳宜的心路歷程時,我卻感同身受:
片段一、沈佳宜喜歡上柯景騰的瞬間。
也許在我們的中學時代,一部分女生會喜歡上高大帥氣彬彬有禮成績優秀的校草(參見《初戀這件小事》中的阿亮學長),但對我而言,我忽然明白如果說有一種品質最能吸引我,那就是敢于挑戰權威和世俗的勇氣。
當英語課上,柯景騰把自己的英語書讓給沈佳宜然后站起來接受英語老師的懲罰,到沈佳宜翻開他的英語書看到那頁插圖上的人像被涂鴉過,旁邊寫著“干”和“其實沈佳宜不那么一本正經,其實還是蠻可愛的”,換作是我大概同樣也會被打動吧。
我覺得電影中表現出沈佳宜對柯景騰的喜歡其實更為有理有據,更為深刻,反而是后者對前者的喜歡模模糊糊,更像是與其他同學的喜歡無異,就屬于“那些年,我們追的女孩”。
二、放孔明燈那次約會 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沈佳宜那段話,她告訴柯景騰,其實她沒有那么完美,她也會發脾氣,也會很懶散,害怕他喜歡的只是想象中的她。而柯景騰回復,我沒有想象那么多啦。
我十分同意這部電影其實是男女生之間的心理差異這一評價。當沈佳宜在喜歡的人面前表現出不自信和遲疑時,我卻覺得這個女生是那么真實,仿佛輕松地說出了我自己的困惑。
也許是因為這個故事是由真實改編,所以劇情的安排才更為觸動人心吧。
有人說它矯情,有人說它俗套,但我們的青春不就是這么俗套中二并且矯情嗎?
那個懵懂的年代,那個一知半解的年代,那個可以義無反顧沒有雜念去追求自己所喜歡的事物的年代,我們都曾做過最美好的夢。
這就是為什么泛濫的青春片被一群人瘋狂地吐槽后,卻還是經久不衰的原因。
我相信,青春是值得懷念并拍出來供所有曾經青春、或是正在青春的人在一個悠閑的午后追憶往昔或在一個深夜感懷往事的。
青春就是那么簡單又那么快樂的一件事。
而這些良莠不齊的青春類影片中,《那些年》算是一部青澀又真實的存在了吧。
最后能在一起的,往往不是最愛的,而是最合適的。
今天閑來無事,又重溫了一下當年看的青春電影《那些年》,每次看都很有感觸,每次都有相同和不同的感受,有些感受越來越深,有些也越來越能理解,其實柯騰很幸運,能遇到一個自己這么喜歡的女孩,有過一段很美好的青春回憶,真的是一件很美好很美好的事啊,每次重溫的時候,我都在感嘆怎么會有沈佳宜這么可愛這么美好的女孩子啊。
“最后能在一起的,往往不是最愛的,而是最合適的。”,這句話在電影結束的時候在彈幕上遞送出來,乍一眼,有被擊中。是啊,柯騰和沈佳宜明明都深愛著對方,最后還是沒有在一起,就像電影里說的一樣,“成長最殘酷的部分就是:女孩永遠比同齡的男孩成熟,女孩的成熟,沒有一個男孩招架得住。”柯騰在自己不成熟非常幼稚的時候遇到了自己最愛的女孩,女孩也深愛著他,然而柯騰的幼稚讓兩個人都很受傷,因為喜歡所以害怕,害怕失去,兩人一次次錯過,或許青春就是這樣吧,在一次次錯過里成長,在一批批過客中最終發現對自己重要的人,逐漸長大,逐漸失去,但依然樂觀。
這是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
無名之輩》在2018年上映時,沒多少人看好這部電影,排片率第二天就從13下降到10。
但觀眾之間口口相傳的口碑把它撈了回來,兩周后票房破了5億大關,豆瓣評分也高達8.4。
后來,學院派影評家們又紛紛挑毛病,說多線性敘事處理的并不好,說電影各方面都很平庸。所有的共鳴都源于生活經歷與閱歷,很顯然,精英影評家們已經距離小城市民太遠,更別提鄉下了。
他們已經搞不懂平凡和平庸的區別,而本片描述的,正是那群不甘于平庸的平凡人。
陳建斌飾演的馬先勇是平凡人,他因為酒駕失去了協警的資格,卻不滿于只當一個保安。
馬先勇不算是一個合格的家人,他那次酒駕導致妻子去世,妹妹全身癱瘓,女兒也日益疏離。
他所有的執念只剩下,要當回協警,因此他注意著身邊所有的風吹草動,希望能幫助偵破案件。
警察們嫌他煩,嫌他沒事找事,嫌他到處搗亂,一直到影片快結束,才認可這份努力。
找回這份認可,并不是為了“尊嚴”,這是馬先勇的贖罪方式,也是他唯一不甘于平庸的地方。
任素汐飾演的馬嘉旗是個平凡人,高位癱瘓的她,并未失去普通人的羞恥感。
當她的尿不受控制的滴下輪椅時,她的羞恥表現跟所有女孩沒有兩樣,這點是不同尋常的。
因為對于殘疾人來說,變得麻木是一個不會被指責的選擇,麻木可以逃避掉許多問題。
所謂哀莫大于心死,但馬嘉旗沒有,她保持著憤怒,用怒氣對抗麻木,保持著自己的情緒完整。
即便想要死去,她也希望留下美麗的留影,這便是馬嘉旗的不甘平庸。
李海根和胡廣生都是平凡人,胡廣生總是夢想著“做大做強”,李海根則需要錢蓋房子娶老婆。
他們能選的路不多,急迫成功的想法讓他們選擇了捷徑:持槍搶劫 可是他們連搶手機都搶不好,搶回一堆手機模型,可見他們對城市的了解是真的少。
他們缺乏足夠的信息鑒別能力,以至于被捕時對著漫天煙花,他們唯一的哭訴是“耍老子”。
可正是這樣的“傻子”,又善良到愿意幫助高位癱瘓的馬嘉旗完成心愿,留下善意的謊言鼓勵馬嘉旗。(這里特別說一句,別硬把這么溫暖的陌生關懷非要說成是愛情,非要把善意曲解成情意)
也是這樣的“傻子”,可以拋開喜歡女孩正在當妓女的事實,希望用搶來的錢蓋房子成家。
他們慌不擇路,因為對他們來說,那是唯一擺脫平庸的救命稻草。
最后他們都有所收獲(愛情與友情),但都需要付出沉重的代價(牢獄之災)。
本片中的其他角色,特別是小人物,也和他們一樣,有不甘平庸的原因,需要作出選擇。
因為都是小人物,所以本片不可能如影評家們所期待的,從頭到尾去安排巨大的懸疑。
沒有懸疑,只突出對角色最終命運的關注,我認為正是本片做的最好,獲得共鳴最深的地方。
多感受共鳴,少談藝術,我認為這才是平凡人“不平庸”的觀影之道。
饒十三。
第一遍看電影是在成都的點映,故事很精彩,情節很緊湊,人物很豐富,演員演技無敵。我還參與了電影的部分路演,聽到了各位老師的想法,一些他們生活工作和創作的經驗,感覺受益匪淺,增長了見識,讓我走出了自我狹隘的唱作人的小圓圈。
《瞎子》是2011年的習作,我本人并未給它起名《瞎子》并且上傳網絡,我的心里始終覺得這個歌是不完整的,甚至在當初制作的時候,也沒有覺得它可以是一個完整的作品。我把這個沒有名字的“方言白話”歌發給老家的同學取樂,同學用我高中的綽號“瞎子”給它改了名字,發到了網絡。后來幸得詩人小引老師,前輩周云蓬老師和劉東明老師賞識,在微博媒體轉發了這個歌,并且給出了一些老師們的看法,鼓勵和批評。可能方言和古詞引起了老師們的興趣,加之由于是習作,所以歌曲錄制演唱質量非常LowFI,我推測這種LowFI的氛圍,和改方言以后呈現的氣質,是相似相搭配的。
我去過片場,那時候劇組在西山大橋拍攝,連日陰雨,給拍攝工作帶來了一些不便。我的那一幕是和同學們沖進來解救高明父子的場景在同一個晚上拍的,先拍完了大家,然后拍攝了我的片段。有看完了電影的朋友問我,為啥我沒有臺詞?其實,鏡頭中出現歌手的時候,可以看出來,這個人的靈魂和身體,都在一個歌手里,所以,他不具備這個能力,表演。有這一個客串的鏡頭我很開心。但我最羨慕的其實是劇組和大家的工作狀態,雖然很辛苦,一直在工作,但是那種工作狀態很充實很幸福,每一個決定,想法,細節,都會影響到創作的結果,這種投入程度真的很讓人羨慕和向往。
第二遍再看是首映。首映后的第二天,我在長沙有工作,所以首映當天,我已經在長沙做演出的準備。當天到達長沙的時候,心想應該約一些歌迷朋友一起看電影,所以發了微博。經過一整天的溝通安排,當晚的最后一場放映,被我們承包了。影院發現末場的票在一張一張地賣出去,于是還緊急加了一個場。我本來打算趁著《瞎子》的空擋去抽煙,正好可以躲開歌,結果,我記錯了情節,抽完煙回來,眼鏡給馬嘉琪戴上了耳機。
“好聽嗎?”“好聽”。那我就聽吧。這很可能是我第一次不帶有自己的感情去聽《瞎子》。然后我好像感覺到一些流動,一些逐漸累積的能量。人物,故事,情節。
一聲槍響。從那一瞬間開始,我的大腦仿佛被另外一種思路控制了,我開始猜測故事脈絡背后的設計,想法。甚至想象,導演和編劇雷老師在一起寫故事,討論的情景。我也開始感覺到導演說過的關于這首歌的意圖,并且從另外一種角度理解了這首歌在電影里的作用。導演是一個可以化腐朽為神奇的創作者,一切東西,都是他創作的元素。
他們的創作,每一個細節都是精心考量的,很多前后的順序細節,非常重要,甚至還可能經過艱難的取舍。大家都對電影中“馬嘉琪失禁”的段落贊不絕口,贊揚任素汐老師的精湛演技,表演力爆表。這一點是絕對肯定的,任素汐老師在她之前的作品和工作中向大家展示了她專業的演技和專業的品德,在這一段情節中,她也展現出了讓人震撼和感動的表演,我想說的是,在這一個張力很強的段落里,導演和編劇老師的寫作安排,其實也和最終的表達效果緊密相關,和完成以后的剪輯推進互相作用,加上主演們的炸裂演技,才產生了這一段經典的情節。這實在是一加一遠大于二的效果。觀眾在觀影的時候全身心地全情感地投入進去,產生感動,代入等等各種情緒,可見,導演的這些安排和想法,是多么的奇妙,和見效。
我還特別喜歡波仔躺在皮卡貨箱里看天空的場景,我還特別喜歡大頭在大橋上被拉著跑的場景,我還特別喜歡真真在后座吃著棒棒糖看煙花的場景,我也特別喜歡交警給馬先勇貼單馬先勇不停咒罵的場景。好多好多。。。
手機請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