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請訪問 就這樣慢慢悠悠的票房終于是過了15億,卻沒有超越16億,最終停留在了億。
不過即使如此劉問也十分滿意了。這個電影也只能這樣了。
畢竟前世不到三千萬的投資,沒有宣傳,導演到主演在當時都只是小透明,唯一的大手子馬先勇也屬于久不出現在熒屏的那種。
可是就是這樣,人家也拿下了八億多票房,這簡直是票房奇跡,可以說回報率驚人的不行。
而自己這一部,用了王博,自己雖然只有一部電影在手,但那部沒什么“藝術價值”的不也拿了近三十億票房,更不要說自己的名氣這么大。
還有夢曦傳媒全力發行和“一個大”公司這一年來建立的一些渠道。
這樣的情況下票房只是翻了個倍,說實話真的不算多。
這樣的電影票房每年有不少,畢竟春節檔通吃的那種一天四五個億都很輕松。
路還很長,任重而道遠啊。
不過取得了這個成績起碼參與進來的,每個人都很滿足。
不是所有的電影投資了都能收回成本的。
而且自打電影下映后,網絡上一通的吹捧也是慢慢的出來了,國際慣例,下映成績好的吹一波,算是占了最后的熱度。
雖然知道他們吹捧居多,但看著舒服啊,尤其有一篇影評寫的多好。
影片分為四條故事線,兩主兩副。
兩條主線分別是:馬先勇尋槍的線,眼鏡和大頭搶劫的線。
兩條副線分別是:高明和情婦的感情線,高翔和依依的青春線。
另外還有嘉祺、真真、波仔、劉五、王順財等粘合劑式的人物,將各條線彼此串聯起來,共同構成了一個人物眾多、支線龐雜的大群戲。
這四條故事線,支撐起同一個主題:一群小人物該如何“拿回”自己的尊嚴。之所以用“拿回”一詞,因為尊嚴人人有之。只不過對于小人物而言,尊嚴又是極易丟失的東西,需要拼盡力氣捍衛。
就像片中的馬先勇撿到了一把槍,本以為能借此立功當上協警,不想槍被人調了包,他只得再次踏上尋槍之路。
這把一丟再丟的“槍”,就象征著馬先勇亟待拿回的尊嚴。
這是一部典型的“主題先行”的影片。
主題先行有好也有不好,好處在于主題鮮明,有穿透力;壞處在于為了扣題,難免有生拉硬湊之嫌。
我們仔細審視一下這四條線就會發現,除去馬先勇的線較為豐滿,其余的線都是比較單薄的。它很像一面“一粗三細”四條腿的桌子,共同托起名為“尊嚴”的桌面,但究竟承重力如何,在于觀察的角度。
馬先勇終究不能如愿做協警,是因為身份、教育、地位的低下,被決絕地擋在體制的門外。
在隊長的慶功宴上,或許是因為終于通過了公務員考試而狂喜,或許是為討好隊長而賣力表演,老馬喝得酩酊大醉,后酒駕出了車禍,造成了妻子的死和妹妹的終生殘廢。
此后的老馬一蹶不振,他要面對女兒的冷眼和妹妹的恨,在負罪中活下去。
因此尋槍對于他來說,就不只是一次自我實現,更是要在殘破的生活里證明自己可以重新擔當起父親和哥哥的角色。可想而知,在馬先勇的身上,尊嚴是何等的重量。
影片最動人的一場戲,當屬馬先勇與妹妹馬嘉祺的隔門對話。老馬并不知道妹妹是在向他告別,他聽到妹妹說的知心話感覺很不舒服,因為在他心里,他一天也沒有原諒過自己,所以他只有聽到妹妹像往常一樣罵他,才感到安心。
而當他轉身離開,去赴最后一場舍命之約時,妹妹的一句“我不怪他了”,將所有怨恨歸于釋然。可他們誰也不知道,門內門外隔開的,竟是兩場生死。
最終,馬先勇替女兒擋了槍,并用那把假槍,機智地繳獲了劫匪的真槍。
影片中出現的三把槍在馬先勇身上形成了完整的閉環,而他也終于為自己尋回了真的尊嚴。應該說,馬先勇的這條敘事線是最完整也最豐滿的。由此我們再去看另外三條線,就顯得過于粗糙了。
這也是多線敘事結構很容易遮蔽的又一問題:通過交叉敘事來延宕某一支線原本單薄的劇情,使之看起來豐滿。
存在感最低的是高明和情婦的那條線,基本講了一個地產開發商包二奶、欠錢跑路又良心發現的故事。
姑且不論地產開發商是否能用“無名之輩”來命名,就說整個故事線,其實并沒有太多實質性內容。支線開始時,高明已在回城的路上了,支線結束,回到西山大橋與其他支線匯合。
沒有起因和轉變,只有結果。而毫無細節支撐的一意孤行,近乎于強行洗白 再說高翔和依依的青春線,基本就是一條輔助線。高翔的行為是為了捍衛父親高明的尊嚴,依依的行為也是配合父親馬先勇而進行的反叛與和解。
至于從高翔扯出來的兄弟情,看似熱血,但是偏題了,成為了一種煽情的變奏,有效卻不高明。
最后我們看看眼鏡和嘉祺的情感,這也是打動了很多人的一條線。
其實在這條線里,情節基本發生在同一空間,有綁架的緊張感、有搞笑、有愛情,再加上三位演員的出色演繹,這么說吧,如果把它放在《我就是演員》的舞臺上,會是一幕很不錯的由表演驅動的小話劇。
可惜放在電影里,表演的性質被抽離,作為現實戲劇來看,無論是演員狀態還是劇情走向,都略顯浮夸。
特別是眼鏡和嘉祺的感情戲,發生在如此倉促的相遇里,如果僅僅停留在對彼此生存境遇的理解上,是更為妥帖的,邁向愛情的步伐就顯得過大了。
那為什么以上的種種倉促,是不易察覺的呢?
很簡單,因為這短短的幾個小時的故事,被交叉剪輯進了一個復雜的結構里,倉促感被攤薄了,情緒轉折也就不那么突兀了。如果拋開其他支線,單看這條線,你就能清晰地看見它的問題所在。對于其他兩條不夠豐滿的線來說,也同樣如此。
最終,所有的線歸結于西山大橋的那次大匯合。你還是可以細看看,這樣的匯合中有多少巧合是牽強的。比如波仔為什么會去?以至于警方為什么會斷定要在那里拿人?再比如最后眼鏡和大頭為什么要上救護車?難道不該跑路嗎?
導演很聰明,用一段MV式的畫面,在“瞎子”這首歌里,把所有人的處境串起來,為最后的相聚造勢。可冷靜下來,還是能看到一些生硬的地方。
說了這么多,《無名之輩》還是近期值得一看的一部國產片。評價一部電影,簡單的下一個好片或爛片的結論是容易的。但在我看來,沒有這樣截然分明的結論,我只會去細說一部電影哪好、哪不好。
《無名之輩》的好與不好,都藏在多線敘事的結構里。
手機請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