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323章操作系統發展策略

  這天上午,林睿和李亞勤正在討論關于操作系統的發展問題。

  李亞勤道:“以目前業界的格局,想要在操作系統有所建樹,占領一部分市場,智能手機的興起是一個機會。”

  “根據林總的那份規劃,這款以物聯網為基礎的操作系統,根據側重點不同,不但能作為智能手機的操作系統,也是一款Pc端操作系統。”

  “Pc端咱們可以緩一緩,這方面微軟的優勢太明顯,很難找著機會。先集中精力研發手機操作系統,等在智能手機操作系統上有所建樹,有了用戶基礎和影響力,在慢慢的向Pc端操作系統發力。”

  林睿點了點頭道:“我也是這么考慮的。如今智能手機興起不久,特別是國內,接下來幾年將會迎來巨大的換機潮,只要操作得當,占領一部分市場,并不是太難的事情。”

  “等未來在智能手機操作系統站穩腳跟,再進軍Pc端操作系統,希望就大了。這點可以學習蘋果,未來同時進入手機和Pc端兩大操作系統。”

  李亞勤道:“林總說的有道理,未來公司可以向這方面進行發展。不過,操作系統要快速推廣,開源很重要,公司有必要先推出一款開源操作系統。”

  林睿思索了一下:“先推出一款開源的操作系統,學習谷歌的安卓?相比安卓,還是封閉的蘋果系統體驗更好。”

  李亞勤點點頭表示認同,隨后又所道:“蘋果的系統體驗確實好,如果學習蘋果,公司未來需要涉足硬件,甚至要推出自己的手機和電腦。”

  林睿愣了一下,推出自己的手機和電腦!

  這一點他倒真沒考慮過,只是單純的想開發一款操作系統。

  仔細想了想,如果學蘋果那樣推出一款封閉的操作系統,確實需要推出自己的手機和電腦,不然系統怎么推廣。

  只是手機、電腦,和全部是虛擬的互聯網軟件產品不一樣,涉及到很多硬件,不是那么容易做成的。

  想了想問道:“你的意思是?”

  李亞勤道:“我認為公司應該首先推出一款開源操作系統,讓各大手機廠商可以免費使用,然后以入股或者其他方式,拉攏國內的手機廠商。”

  “不指望他們放棄安卓系統,但可以拿出一部分手機使用新系統。”

  “再加上公司投資了這么多創業公司,那么多的互聯網軟件,讓他們把各自的產品,移植到新的操作系統上也不是難事。”

  “這么一來,基礎的軟件生態就建立起來了。”

  “有手機,有生態,就可以積累用戶了,慢慢的完善手機生態圈。”

  “未來如果想學習蘋果,有開源系統建立生態,再現有生態的基礎上,推出封閉的操作系統,就簡單了。”

  “用戶和生態都是現成的,只要用心打磨,很容易發展起來。”

  林睿想了想,確實是這個理。

  “你說的有道理,時間不等人,操作系統也不是那么容易研發出來的。咱們有必要集中全部精力,先開發出一款操作系統推向市場。”

  “如今正在智能手機爆發的前夕,必須趁這個機會,開發出一款成熟的操作系統,推向市場,形成生態。”

  “只要這一步目標達成,接下來不論是推出封閉的操作系統,還是pc端的操作系統,就容易多了。”

  見林睿同意自己的觀點,李亞勤挺高興的。

  又討論了一會,兩人把這方面的事情確定下來。

  接下來未央研究院,將拿出大部分資源和人力,以物聯網為基礎,研發一款開源的操作系統。

  經過剛才的一番談話,林睿對于硬件也有了興趣。想想如果有一天,學習蘋果,建立一個完整的生態圈,推出自有品牌的手機和電腦,那是什么感覺。

  詢問了一下李亞勤,他對此也挺看好的。未來手機系統形成生態,硬件方面再掌握一定的核心技術,就是入場做手機的好時機。

  兩人討論了一會核心技術的問題,李亞勤又提供了一些建議。

  “要進入手機行業,單純的組裝廠前途不大,需要掌握自己的核心技術,這才是立足頂端和塑造品牌的底氣。”

  “智能手機最關鍵的兩樣技術,一個是操作系統,一個是芯片。”

  “操作系統是公司接下來的主攻目標,這方面不用操心,芯片卻非常麻煩,以目前國內的水平,重頭開始自研,很困難。”

  “但是,想要打造品牌,特別是高端品牌,沒有自己的技術不行,特別是自主品牌的芯片,很重要。”

  “就像國外的高端品牌,蘋果和三星,都有自研的芯片。國內別看這么多手機品牌,很難發展成高端,倒是華為的海思芯片不錯,未來有希望進入高端市場。”

  林睿道:“芯片確實是個難題,如果想自研芯片,有什么簡單有效的辦法?”

  李亞勤道:“芯片這個行業,技術積累很重要,想從頭開始打造,沒有幾年時間,連門都入不了。”

  “最合適的入場方式是收購,只要目標合適,人才、技術、產業鏈都有了!”

  林睿點點頭道:“收購也是一個不錯的方法,不過有實力的芯片公司大部分都在國外,西方這方面對國內限制很難,怕是很難。”

  李亞勤道:“不一定收購國外的,國內也有做的不錯的芯片公司。技術方面雖然和國外的有一定的差距,但基礎很牢固,有自己完整的技術體系,只要加大投資力度,慢慢的也能發展起來。”

  林睿道:“你是說…”

  李亞勤道:“林總聽過展訊嗎?”

  林睿搖了搖頭,他對互聯網熟悉,對國內的芯片公司了解的不多。

  李亞勤道:“展訊是01年成立的芯片設計公司,到現在11年了。有獨立的知識產權和技術體系,基礎非常扎實,主要從事無線寬帶技術、信號處理技術、IC設計…”

  “包括新一代的專用基帶芯片、多媒體芯片、射頻芯片…這方面僅次于華為海思,是國內最好的芯片公司之一。”

  “03年就研發出世界首顆多媒體基帶一體化單芯片,04研發出世界首顆雙模基帶單芯片,技術積累很雄厚。”

  “07年在美國達斯納克上市,最高市值超過30億美元,不過最近兩年,由于智能手機橫空出世,展訊在這方面發力有點晚,并不被美國投資著認可。”

  “目前,展訊在美股的市盈率僅十倍左右,相比美國的芯片公司低了很多,市值也一直在10億美元上下起伏。”

  “把展訊放在美國,自然算不上出色,和美國的芯片公司相比,競爭力并不高,這也是市場認可度低,股票低位運行的原因。”

  “但是,放在國內就大不一樣了。”

  “如果收購下來,就有了成熟的技術專利和發展思路。只要肯投入研發,即便技術上差國外那些芯片企業一些,但有自己獨特的產品體系和芯片體系,只要時間充足,總有追上的一天。”

  聽完李亞勤的介紹,林睿眼前就是一亮,10億美元并不貴,即便溢價50收購,也才15億美元,100億人民幣出頭。

  這樣的優質企業,公司只需要拿出二三十億現金,剩下的銀行就能解決。

  而且,最關鍵的是,展訊是國內的企業,收購不存在任何限制。

  林睿越想眼睛越亮,看著李亞勤,再次開口道:“不錯,展訊確實很合適,可以考慮收購,國內還有什么值得收購的芯片公司嗎?”

  李亞勤看林睿的樣子,顯然心動了,面對這么有魄力、有闖勁的老板,他也知無不言。

  想了想,再次開口道:“另外還有一家總部在魔都,叫迪銳科的芯片公司,實力也很不錯,10年在納斯達克上市,現在市值6億美元左右。”

  “這家公司主要從事射頻IC,積聚了大量在數字、模擬電路、射頻系統、功率放大器、信號處理的技術。”

  “能生產多種芯片,包括通訊支持芯片、廣播通信芯片、機頂盒射頻接收、移動電視信號接收器和調諧器、衛星電視高頻頭、無線數據連接芯片。”

  “手機上的芯片也分很多種,迪銳科能對展訊做一個很好的補充,也是一個合適的收購目標。”

  “除此之外,國內還有不少有潛力的芯片公司,或者在其他領域發展不錯的芯片公司。”

  “不過,公司接下來要進入智能手機市場,我認為從技術積累和研發實力上來講,這兩家公司比較合適收購。”

  “如果未來順利收購、合并兩家企業,公司在芯片上的短板就能補齊,雖然短時間內技術還會落后,但慢慢的總能趕上來。”

  林睿點點頭,有些興奮。顯然對他的回答很滿意。

  兩人又聊了一會,把需要處理的事情確定下來,這才結束談話。

  隨后林睿吩咐秘書沈菲,讓她找人收集一些手機相關的技術資料,還有國內相關產業鏈的一些公司,特別是國內排行前列的芯片公司的資料,都要整理過來。

  傍晚,林睿剛吃過晚飯,打開筆記本,沈菲整理的資料已經發過來了。

  點開郵箱,里面收集相關的技術資料和產業鏈公司都有,還有國內芯片公司的一些資料。

  先看了看展訊的資料,05年研發出有自主產權的多媒體娛樂手機芯片;06年研發出有自主知識產權GSM/GPRS基帶芯片。

  07年研發出支持HSDPA功能的手機核心芯片,并在同年8月份,研發出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世界首顆商用AVS音視頻解碼芯。

  08年展訊成功收購美國射頻芯片公司Quo乳m

  In,并且發布全球首款單芯片四卡四待手機。

  隨后才后知后覺的,進入智能手機芯片設計,去年1月份發布了全球首款40納米低功耗商用多模通信芯片。

  經過這么多年的發展,除了華為海思,展訊是國內最有實力的手機芯片設計商。

  確實值得收購。

  隨后又翻到迪銳科芯片公司,和李亞勤介紹的差不多,也是國內極具實力的一家芯片設計廠商。

  資料上剩下的芯片公司還有很多,不少公司實力不弱。不過都是其他產業上的,與智能手機有關,又有雄厚技術基礎的,只有這兩家。

  隨后又看到國內芯片代工龍頭“中芯國際”,作為國內最大的芯片代工廠,從資料上的介紹看,中芯國際發展很坎坷。

  相比零幾年的輝煌,現在已經沒落了。

  “中芯國際”2000年成立,當時作為重點工程,受到國家的重點關注和重視,首期募資就有10億美元。

  02年0.18微米邏輯制程通過驗證并實現量產,然后開始大肆擴張。

  03年再次募資6.3億美元,04年中芯國際于紐約、香港兩地實現上市,融資近18億美元,當時市值超過60億美元。

  手里的現金,加上銀行的大批貸款,中芯國際開始在多地建廠,迅速擴大產能。

  當時芯片出貨量僅次于臺積電和英特爾,排名全球第三,三星半導體僅排名第四。

  隨后臺積電感受到威脅,加上中芯國際的研發團隊很多來自臺積電,負責人張汝京也是臺積電曾經的高層之一。

  于是,開始在國際上大肆狀告中芯國際侵犯它的知識產權,官司一直打到09年。

  官司纏身,讓中芯國際的發展也一落千丈,到了09年,臺積電看中芯國際沒了威脅,雙方這才和解。

  然后三星半導體瞅著機會,用幾倍的工資從臺積電挖了一大批技術人員,甚至包括臺積電的技術部門負責人梁孟松,三星半導體從此開始崛起。

  臺積電最近又開始和三星在國際上打官司,可惜三星背后是美國爸爸,臺積電也無可奈何,只能慢慢耗著。

  經歷過這么多波折,到現在為止,中芯國際市值才三十多億美元,銷售額連零幾年都不如,確實讓人感慨。

  林睿倒是看得心中一動,芯片制造,作為芯片產業鏈上的關鍵一環,非常重要,能不能找機會插一腳。

  全資收購下來,估計很難。芯片制造作為國家發展布局的重要環節,它的重要性,不是個人能承擔的。

  而中芯國際作為內地芯片生產的龍頭企業,重要性不言而喻,想收購下來太難了。

  不過,在公開市場吸納一些股票,機會合適再注入一筆資金入股,成為中芯國際的大股東,是不錯的策略。

  看完有關芯片的資料,林睿又開始翻看智能手機的相關技術和產業鏈企業。

  心底暗自盤算,有合適的就收購幾家,或者投一筆錢,控股幾家,掌控不分智能手機產業鏈,扶持相關產業的發展。

  有些技術和芯片相比,雖然算不上核心技術,不那么引人注目,但只要技術領先了,還是很有競爭力的。

  請:m.yqtxt.cc

大熊貓文學    開掛的創業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