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牧聽到李旭的話,微微松了一口氣,示意他繼續。
李旭道:“既然這個唐侯揮兵南下已成必然,那么我們就要提前做好最壞的打算。雖然之前朝廷消息落后,一直沒有查探到這股勢力的存在。但是現在知道也為時未晚。”
“關中是秦國根本,長安又是關中的根本,根本沒有我們選擇的余地。如果不戰,那就只能投降。可是宋伯伯身為執掌大秦朝堂的首輔,若是輕言投降,就算你的本心是為了更多秦國百姓免遭涂炭,但是天下人卻不一定能理解,屆時不光是宋伯伯你,就是整個宋氏,乃至太后娘娘都會背上一世罵名的。況且若是不戰而降,不僅宋伯伯你無法接受,整個大秦朝堂肯定也不會接受的。日后必然會生出更多的亂子,也會有更多的我無辜之人因此喪命。”
李旭站在宋氏的角度去說必須一戰的原因,宋牧聽了心中暗暗點頭。
歷史上主和派往往都是被人戳脊梁骨的,無論你的初衷是什么。
后人看史書的時候只會知道你是個主和派,就會罵你是賣國賊,沒人會去想你的理由是什么。
宋牧作為文官之首,自然不想背負這種身后罵名。
李旭又道:“假設這個唐侯實力真的如那探子所言那般強大,我大秦拼死抵抗后依然不敵,那時候再求和,天下人就沒人再會指責宋伯伯你了。大勢已去,再做徒勞抵抗只會讓更多人喪命,那時候求和就是唯一的選擇了。”
宋牧頷首,示意李旭繼續。
李旭又道:“若是那唐侯實力并沒有那么強,宋伯伯力主抵抗,一旦在長安城下擊敗敵軍之后,宋伯伯的聲望必然暴漲,屆時宋伯伯的地位將會更加牢不可破了。”
宋牧此是露出了笑容,看起來神色輕松了一些。
“你不僅知兵,而且還知大勢,知人心,真是了得。既然必須一戰,那么又該如何去戰?兵力從而而來?怎么做又不會引起人心動蕩,你既然有此主張,心中必然已經有了想法,不妨暢所欲言。”
李旭知道其實自己剛才只是說出了宋牧本就有的想法而已。
宋牧讓自己說其實也是一種考驗而已。
宋牧這種老政客,不可能會去無條件的完全信任一個人。
別說是他這個外來戶,就是他的親弟弟,親姐姐也不一定會完全信任。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利益訴求,雖然都是姓宋,但是立場和利益出發點并不完全一致,有時候甚至還是相反的彼此沖突的。
就拿宋牧的親妹妹宋太后來說,目前看起來兄妹二人互為奧援,一個在宮中掌握皇帝,擁有大義名分。
一個在宮外把持朝堂,統領百官,擁有實際權力。
但是這種同盟關系并不是永遠不變的,因為皇帝年幼,需要宋牧這些外戚的支持才能坐穩皇位。
反過來宋氏也正是因為小皇帝年幼,所以才有機會掌控朝政。
這是雙方同盟的一個基礎。
而血緣關系只是一個基礎的紐帶而已,共同的利益才是根本所在。
隨著小皇帝的年紀漸長,收回權力的企圖會越來越明顯。而對于已經習慣了掌握大權的宋牧來說肯定不會愿意輕易交出手中的權力。
雙方的利益開始出現分歧,這種分歧將會越演越烈,從而導致同盟關系逐漸出現裂縫,最終趨于崩潰。
雙方甚至會從親密盟友最終變成生死大敵。
舅舅也好,外甥也罷,都已經不重要了,權力才是最重要的。
宋太后將來必然也會站在自己兒子那一邊,因為皇帝不僅是她的親生兒子,也是這個國家的真正的掌控者。
只要她懂得急流勇退,甘心當一個高高在上的太后,那么在這個以孝治天下的時代肯定會榮養一生的。
宋牧對李旭的信重,是因為他目前需要李旭。
這是雙方關系的蜜月期。
假設李旭只是一個單純的依靠宋氏的武將,沒有系統這回事,那么隨著李旭手中權力越來越大,地位越來越高,宋氏以后肯定也會對他從信重變成防范猜忌。
沒有永久不變的關系,只有利益才是永遠不會變的。
聽到宋牧的問題,李旭道:“先說兵力問題。第一朝廷下令長安城周邊州縣抽調民壯擴充府兵,御林軍也是一樣。然后再以陛下大婚之時進行閱兵為名義,將這些兵力都抽調到長安城,名義上是籌備閱兵儀式,實際上卻是在加強城防。”
“第二,從兩關抽調一部分軍隊秘密回京,充實京城城防。當然,一定要秘密進行,面免得被魏軍發現趁虛而入。抽調的這部分兵力不能太多,但是一定要是精銳。”
“第三,即刻開始籌集糧草兵甲器械等,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
“第四,派出大量探子繼續打探延安府的消息,對敵人了解的越多,我們的勝算就會越大。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李旭說完這四點后,繼續補充道:“長安城是天下雄城,城墻高大堅固,又有護城河環繞衛護,那唐侯實力就算再強大,想要輕易攻克也并非易事。只要朝廷上下一心,做好準備,鹿死誰手還未可知。”
李旭說完之后,就看見宋牧眼睛,大笑道:“李旭啊李旭,你不僅是趙子龍,還是張子房啊。聽你一席話,老夫心中豁然開朗啊。尤其是那個天子大婚之機閱兵的提議實在是絕妙,既能趁機練兵調兵,還能掩人耳目,避免民心動蕩,真是妙計啊。”
李旭微微一笑,道:“宋伯伯謬贊了,這些設想也不過尋常而已。宋伯伯只是一時情急沒有想到而已。若是能對宋伯伯有所啟發,也是小侄的榮幸。”
宋牧指著他大笑道:“不用這么謙虛,老夫雖然不會妄自菲薄,但是也不會自大到覺得自己算無遺策。你這些提議,我會在內閣上提出,然后盡快落實下去的。一事不勞二主,既然是你提出來的,以后很多事免不了還要你親自去操持的。”
宋牧又說了一番明日李旭進宮赴宴的事情,李旭提出九門提督衙門還有很多事情要忙,沒有時間跟著禮部派來的人去學入宮覲見的禮儀。
宋牧隨口說不學就不學,到時候差不多就行了。
說完就風風火火的離開了。
看著宋牧的背影,李旭臉上露出了一絲輕笑。
這一戰必須要打,就算秦國不想打,自己也要逼著他們打一場。
兵不血刃固然不錯,但是卻會留下很多隱患。
只有在長安城下大打一場,血流的夠多,人死的夠多,后面才會有更長久的安穩。
就跟自己前世的歷史一樣,共和國的七十多年的和平都是靠著一仗一仗打出來的。
跟隔壁的阿三打了一仗,維持了四十多年的和平。
所以,這一仗必須要打,而且還要大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