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謝書白告別之后,李明從帝都乘坐專機,直飛了海文發射中心。
改裝過后的青鸞號已經在進行最后的檢查確認工作了,其他機組人員也都已經就位,新一輪的發射任務就定在五月初。
在海文發射中心的裝配間里,李明見到了已經大體改裝完畢的青鸞號。
裝配間里的青鸞號變得比以前大了許多,長度達到了六十多米,機體寬度也增加了不少,整體看上去更加的修長健美。
尾部的四個火箭發動機噴口都換成了等離子體推動引擎,在機腹兩側還各有兩個小一號的輔助引擎,讓青鸞號可以實現垂直起降。
但是青鸞號的自重反而下降到了七十多噸,無李明輔助的情況下承載能力則達到了接近200噸,如果配合李明一起的話,運載力直接突破了500噸大關。
只要改造后的青鸞號的性能和安全性得到驗證,以青鸞號為基礎的新型飛船就將直接定型,開始批量化生產。
經過了一周的熟悉之后,李明和機組人員準備完畢,新的發射計劃即將展開。
這次發射還是屬于驗證性質,所以青鸞號的貨艙里并沒有裝太多的貨物,依舊是比較常規的空間站組件,深空探測衛星之類的東西,總體重量不超過200噸。
因為已經可以實現垂直起降,所以這次青鸞號沒有像以前一樣豎立在發射架上面,而是直接停在了發射中心的機場。
李明登機之后,坐在主駕駛位上的感覺比起以前那種橫躺固定在座椅上的姿勢要舒服了不少。
隨著機組人員的登機,地面和機組人員檢查完畢,確認無誤之后,青鸞號就準備開始升空了。
“開始電力輸出,輔助引擎點火。”
兩位副駕駛開始操作起來,隨后青鸞號腹部的四個輔助引擎開始發亮,炙熱的離子流沖向地面,將青鸞號的巨大身體緩緩的抬升起來。
相較于那個逃生艙上的等離子體推動引擎,人類目前制造出的仿制品功能還是略有欠缺,能量轉化效率也低了不少。
但是目前看來,實用性還是不錯的。
青鸞號保持離地一百多米的高度,懸停了幾分鐘之后,一切系統正常,地面指揮中心和青鸞號上的人員們確認之后,就準備啟動主推引擎,開始向外層空間進發了。
當青鸞號的尾部引擎開始發光,即將推動青鸞號離開發射中心的時候,一股奇特的波動掃過了李明的念力感官。
“停。”
李明連忙叫停了青鸞號的升空,兩名副駕駛雖然沒搞清楚狀況,但還是第一時間停止了主推引擎的能量輸入,操作著青鸞號開始下降。
等到青鸞號平穩的降落回跑道上之后,地面指揮中心負責人這才在通訊之中詢問起來。
“李明同志,發生什么狀況了嗎?”
李明很快就回復道:
“確實有狀況,但不是青鸞號。”
說完,李明就直接走出青鸞號,望向了那股波動傳來的方向。
在李明的感官之中,剛才藍星的重力網線之中出現了一陣類似于石頭掉進水里產生水波漣漪一樣的的波動擴散了過來。
那種感覺,有些危險。
一時半會兒的,李明也不太清楚那到底是個什么東西,于是他決定朝著漣漪發生的地點去進行查看。
當李明把情況通報過來之后,地面指揮中心的負責人對于這個情況也是頗為重視,李明的個人信譽一直都是非常良好的,既然他說發現了問題,那就說明問題確實存在,而且可能還很大。
李明一路從海文發射中心向東飛行,到了茫茫大海之上。
在海面上停留了大約半個小時后,新一輪的波動又來了,這次李明的念力感官全開,在周圍一兩公里的范圍內形成了一個巨大的接收器一樣的東西。
波動雖然在李明的念力感官內只停留了不到一秒鐘的時間就散開到了四面八方,但李明還是抓住這個瞬間,構建出了波動的球形擴散面。
運用數學公式對球面弧度進行了計算之后,李明很快就確定了波動的中心點,那是在海文發射中心東部七百三十多公里,深度在十八到二十公里深的地下的位置。
李明頓時明白,這恐怕是地震的先兆。
雖然李明并不知道這樣的波動代表的地震強度到底有多大,但是地震的震源距離種花家東南沿海不遠,因此不管地震強度如何,對于種花家都會有影響。
李明把自己的猜測告知了地面控制中心的負責人之后,就立刻飛到了疑似震源地區附近,在李明的感官之中,這一片地區的重力網線明顯有些異常。
在其他地方還算是規則均勻的重力網線在這個位置出現了一條斷斷續續的,延續了十幾公里的輕微扭曲,在這一條扭曲線路上,重力網線的密集程度要高上不少。
給自己套了兩個屏障之后,李明直接一頭扎進了海里。
越往下潛,李明就越是能感覺到重力網線的扭曲程度的增加,連帶著其他一些更加難以被詳細描述的感覺也變得異常起來。
如果說當初在月球上感受到的那些月海、隕石坑之中的重力扭曲像是腫瘤一樣的巨型腫塊的話,現在李明感受到的就有點像是受到了刮擦之后,充血腫脹的細小傷口。
但問題是現在腫脹起來的,是藍星。
而且這個傷口還有著越發惡化的趨勢,隨時可能破裂開來。
一直下潛到了上千米深的海底,看著腳下那正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升起的海底褶皺,李明明白,地震怕是很快就要來了。
在李明下潛的期間,一條海底褶皺似乎是無法再繼續承受巨大的壓力,直接崩裂開來,下面紅褐色的巖漿短暫的露了一下面之后,立刻就被新的巖層重新給覆蓋了。
然后就是新一輪的重復過程,新的褶皺再次開始生成。
而這個過程之中,紅褐色的巖漿如同鮮血慢慢的從越來越多的裂隙之中滲透到了海水里,生成了大量的氣泡,將海水攪得渾濁不堪。
李明沒有再繼續觀測下去,在他的感官之中,這附近的重力改變已經越來越嚴重了,腦海之中的威脅感也愈發的劇烈,催促著他盡快離開這個危險的地方。
迅速的浮上水面,李明把地震隨時可能發生的消息立刻通報了上去。事態嚴重,消息第一時間就送往了高層決策中心。
關于李明竟然能提前預知到地震的發生這一點,還是讓高層有些驚訝的。不過因為之前就有了相關的心理準備和應對方案,所以高層迅速的展開了相關的避震減災工作。
種花家先是和EDPA組織通報了消息,暫停了青鸞號的發射升空計劃。隨后東南沿海地區的諸多政府部門都收到了上級指令,開始了避震工作。
關于地震的消息,種花家還通報了灣/灣省、香蕉國等周邊地區,讓他們提前做好應對地震發生的準備。
同時,種花家境內的幾個地震監測站點和地質遙感衛星立刻對李明指示出的地點進行全方位的監測。
要知道關于地震的相關資料一直都是十分稀缺的,因為地震發生的突然性,以至于人類對于地震的各種認知都是建立在地震發生之后的各種情況進行的還原的基礎上的。
至于真正意義上的完整記錄一次地震的發生,至今仍舊是一個空白的領域。
如果這次能夠獲得比較完整的地震數據資料,對于人類了解地震有著極大的幫助,甚至于能夠以此為基礎,更好的進行地震預測工作。
但不管是地面監測臺還是太空之中的遙感衛星,都無法找到那一片地區和其他地方的差別。
那片地區在遠海海底,周邊沒有建立任何的監測站點,細微些的地質結構活動根本無法察覺。
最多只有在幾次褶皺斷裂散發出波動的時候,監測站點接收到了一些異常波動,但是這樣的波動也不是很大,沒有多少的參考價值。
經過溝通之后,李明直接飛到了越江的一個地質科研機構,從他們那里取走了數臺小型監測裝置。
李明要把這些監測裝置盡可能的放置到那片重力扭曲帶附近,讓科研機構能獲得第一手的相關資料。
當李明帶著這些監測設施再度返回那片海域的時候,時間已經過去了兩個多小時,這兩個小時里,李明一共感受到了五次波動。
一次比一次的間隔時間短。
下到海底之后,李明發現深海區域的海水已經變得無比渾濁,根本無法看清楚海底的情況了。
憑借著感官之中重力網線的分布情況,李明在渾濁的海水里行進,將幾個監測器一一放置到了幾個重力扭曲程度最高的地點。
監測器放置好之后就開始工作起來,迅速的回饋了大量的數據資料。
果然,距離足夠近的情況下,監測器收集到的數據之中出現了大量的異常,不管是重力系數還是電磁方面都產生了巨大的變化。
而且這樣的變化幅度還在持續增加,看著回饋來的數據上面越來越大的峰值,監測站的工作人員們也是一陣寒意涌上心頭。
雖然現在還不能確定地震的等級,但就目前的狀況來看,這次地震的等級絕對不會低到哪里去。
于是乎,關于這次地震可能的危險程度再次往上提高了一個等級,上級部門在接到消息之后立刻擴大了避震減災的工作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