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132章 京大的詩人

  “振開兄挺好的,最近在編組圖書,過的非常充實。”

  林言之是個健談的人,通過聊天何平知道,他現在已經大四了,現在也是水木的學生會主席。

  有了學生會主席帶路,游覽水木校園毫不費力。

  水木最有名的當然是它的校門,準確的說是二校門,一座古典的青磚白柱三拱牌坊式建筑就坐落在水木的主干道水木路上,門楣上刻著晚晴大學士的手跡“水木園”三個字。

  這么好的照相景點,毛春華當然不會錯過,擺拍了幾張。

  有水木的學生路過,看到何平手上能直接出相片的相機覺得非常神奇,圍住了他問東問西。

  八十年代學生們的求知欲極為旺盛,看著這么新鮮的東西自然不會放過。

  得知何平是帶著新婚妻子來旅行的,有學生自告奮勇的要給他們當導游,不過何平身邊已經站著一個林言之了。

  這個時候的林言之可以說是水木校園里的風云人物,不認識他的人可不多。

  不過有的學生也沒走,他們對何平手中的拍立得很好奇,就跟著一起走,想弄明白這相機是怎么回事。

  林言之帶著何平夫妻在學校里游玩,來到了水木園。

  水木取自水木清華,同時也成了水木園內一處勝景,位于工字廳的北側,這里有四時變換的林山,環攏著一湖秀水,水木之間掩映著兩處玲瓏典雅的古亭。

  何平用拍立得給毛春華照了幾張擺拍的照片,他原來的那臺海鷗借給韓兆社創業用了,一直沒還回來,所以出門只能帶拍立得。拍立得這種相機方便是方便,但成像質量只能說一般。

  拍了幾張之后,毛春華這才心滿意足的跑過來看照片。

  同行的學生們也跟著蹭了幾張照片,到了中午,同學們還請何平夫妻倆到食堂蹭了頓午飯。

  吃飯的時候林言之問起了何平的職業。

  “何大哥,認識了一上午,還不知道你是什么職業?”

  何平想了想,“我應該算個作家吧。”

  “應該?你寫的是小說、詩歌還是散文啊!”

  “我寫小說的,《福貴》你看過沒?”

  何平怕說其他小說學生們沒看過,想著《福貴》賣的這么好這幫學生應該看過。

  當他說起自己的代表作時,林言之和周圍的幾個學生發出了驚呼。

  “《福貴》!”

  “真是《福貴》?”

  幾個學生吃驚的看著何平,他們的驚呼聲引來了周圍人的圍觀。

  何平看著學生們的反應,內心還是有一點點小驕傲的,“拙作,見笑了,見笑了。”

  林言之壓低聲音道:“你們幾個小點聲,別把人都招過來了。”

  幾人這才意識到自己的失態,對何平的稱謂也變了,由原來的“何大哥”變成了“何老師”。

  “我早該想到的,振開老師介紹的朋友,肯定也是從事文學工作的。”林言之后知后覺的自言自語道。

  “何老師,你吃完飯還逛嗎?我們陪你一起。”

  何平笑著說道:“不了,下午我倆準備去隔壁京大再逛一逛。”

  “京大我們也熟啊!”學生們爭先恐后的說道。

  何平看了眼林言之,只見他也一臉期待的看著自己。

  “那好吧,你們能幫我倆進去就行。”

  體驗過水木的食堂之后,何平只能感嘆國家對這個年代的大學生實在是有夠好。

  何平夫妻倆吃過了午飯,在這幫熱情的水木學生的幫助下,到了隔壁的京大。

  對比理工氣質濃郁的水木,人文學科出色的京大無疑是更有文藝感的。

  后世有個流行詞“一塔湖圖”,分別對應的是京大的博雅塔、未名湖和圖書館。

  “其實京大這地界可逛的地方不多,博雅塔算一個,還有未名湖,再就是圖書館。這一點跟我們學校比就差一點,水木門、水木園、日晷…”

  不得不說,身為兩所實力相當的高校,水木、京大之間的競爭是全方位的,連介紹個學校景致,水木的學生們都帶著較勁的意思。

  未名湖是京大校園內的一處人工湖,位于校園中北部。在湖的南部有翻尾石魚雕塑,中央有湖心島,由橋與北岸相通。湖心島的南端有一個石舫。湖南岸上有鐘亭、臨湖軒、花神廟和埃德加·斯諾墓,東岸就是另一勝景——博雅塔。

  何平幾人在湖邊散著步,“春天的未名湖畔確實很美。”

  林言之說道:“是啊,可惜不是在我們水木。”

  何平正跟林言之說話的時候,突然一個京大的學生走了過來。

  “是何老師嗎?”

  男生的出現讓何平一愣,他看了看那張臉,似曾相識。

  “你是?”

  “您不記得我了?交大啊,我叫劉軍。”

  “哦!原來是你啊。”何平恍然大悟,原來是在滬上的時候逛交大校園認識的那個京大的學生。

  “您怎么來京城了?”劉軍問道。

  “我帶妻子來京城旅行。”

  劉軍看了一眼毛春華,不愧是老師,這次帶著的女人還是那么漂亮。

  劉軍和何平寒暄了幾句,又跟林言之打了個招呼之后便走了,原來他們是認識的。

  劉軍走出去不遠,只見他迎面走來了一個身形瘦削的男生,劉軍隔著老遠就熱情的招呼他道:“海生!”

  何平聽到了劉軍的喊聲,隱約覺得“海生”這個名字有點耳熟,卻又一時想不起來。

  這時林言之才介紹道:“劉軍在京大是小有名氣的校園詩人,他的筆名叫西川。”

  西川…海生…

  何平腦中如醍醐灌頂。

  提起劉軍何平想不起來,提起海生他也想不起來。但當西川和海生這個名字聯系到一起,他終于想到了。

  八十年代京大出了三個詩人,分別是西川、海子、駱一禾。

  西川就是劉軍的筆名,西川和駱一禾,何平并不熟悉。

  但是海子的大名他如雷貫耳,誰上學的時候沒有學過他那一首《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誰又沒為他的英年早逝而扼腕嘆息呢?

  沒想到今天居然能在京大的校園里和他們擦肩而過。

  何平望著不遠處勾肩搭背的背影和年輕的笑臉,何平的臉上也露出笑容,這大概也是一種緣分吧。

  何平在京大的校園里見到海子是一種意外,不過他可沒打算搞點事情去改變人家的命運,腳下的路都是自己走的。

  把京大的“一塔湖圖”逛了一遍之后,何平準備和林言之告辭。就在這時他又聽到了一個聲音。

  “齊東強!”

大熊貓文學    重生鄉村文藝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