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山東出了那么大的事情,趙惜蕊非常不安。
“既然山東現在狀況不妙,那這個時候你去山東的話,豈不是非常危險?”
蘇詠霖搖頭。
“在自己國家的國土上我如果都擔驚受怕,不能自由行動,那只能說明我治國的失敗,那是對我最大的嘲諷。”
“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
趙惜蕊擔憂道:“我強烈懷疑這就是那邊有人想逼你去山東的幌子,這個事情一旦發生,明面上所有人都知道該怎么解決,且以你的性子,一定會親自去山東安撫民眾,這是陽謀。”
“是啊,這就是陽謀。”
蘇詠霖呵呵笑道:“我玩了一輩子陽謀,現在卻也被敵人的陽謀給逼得不得不親自去解決問題,看來這些人多少有點了解我,知道我的辦事風格,知道我不會放任這種事情不管不顧。
所以我就更好奇了,到底是誰在散播謠言,費心費力想把我弄到山東去到底又要干什么,是想聚眾攻擊我?殺了我?沂州和莒州那一塊,可是有不少父老鄉親都親眼見過我的。”
趙惜蕊一看蘇詠霖一副滿不在意的模樣,氣的在他身上狠狠拍了一下。
“講人命關天的事情呢!你怎么還一副滿不在意的樣子?真就不把我當一回事?你信不信我跟你一起去!”
一看趙惜蕊生氣了,蘇詠霖趕快上去哄,好話說盡,各種承諾,最后趙惜蕊還把蘇勇喊了過來,對他當面交代保護蘇詠霖的要義。
蘇勇連連保證,說什么要傷害蘇詠霖就要從自己身上跨過去之類的。
好容易安撫好了趙惜蕊,蘇詠霖把蘇勇送出了宮里,臨分開的時候,蘇勇表示自己希望提前派人去山東做一下準備。
“雖然說山東官府那邊和天網軍那邊都有行動,但是直接負責保護您的還是我這邊,我想提前派人去做準備,看看山東那邊的水到底有多深,您看怎么樣?”
蘇詠霖笑了笑。
“不需要那么麻煩的,很快,你們就是國家的虎賁軍,而不是我的禁衛軍,不需要為我耗費那么大的精力,將來你們也會有更多全新的任務等待著你們,你們的適應好自己的全新定位才是。”
蘇勇抿了抿嘴唇,搖了搖頭。
“盡管如此,塵埃落定之前,這支軍隊還是您的禁衛軍,保護您是我們的使命,這一點不會有任何變化。”
“好吧,那你就派幾個人去安排一下吧。”
蘇詠霖點了點頭,允許了蘇勇的行動。
該做好的準備都做好了之后,蘇詠霖覺得還應該搞點前宣傳鋪墊,給山東宣傳口提供一點彈藥幫助,憑自己的威望和在民間的信譽度,應該能夠暫時穩定住民眾的情緒。
于是蘇詠霖抽了點時間寫了幾篇文章,用復興會宣傳口的渠道率先向山東地區下發,主要內容都是講述自己決定廢黜帝制的決心和想法的。
蘇詠霖很清楚,只要自己抵達山東,和民眾見面了,那么所有的問題都會迎刃而解,民間的流言在自己親自表態的行為面前是毫無意義的。
但是這次前往山東的主要目的估計還是要處理一批人,為集體領導制度的確立奠定基礎和威勢。
新官上任三把火,皇帝登基也要立威,集體領導制度雖然講究一個民主集中,但是權力也是需要集中的,也是需要一定威勢的。
他需要雷厲風行的處理掉山東的這一波政治攻勢,若有必要,再順勢展開一輪全國重點地區的巡游講話,為集體領導制度站臺。
古老的中國在歷史裂變的十字路口上出現了迷茫,這種迷茫是蘇詠霖可以預料到的。
帝制在古中國維持的時間有點長,皇帝的統治深入人心,以至于蘇詠霖也要用皇帝的名義來確立新的治理模式。
但是大明發展到了今日,大明和古中國都走到了一個十字路口上,已經到了一個必須要決斷到底是向左走還是向右走的時刻了。
大明的國民經濟基礎已經基本完成了從分散的小農經濟到集體經濟的轉變,北方地區集體農業生產比例已經超過九成五,而在江南地區,這個數字也快速逼近八成。
增長緩慢的生產力水平也在蒸汽排水機的問世下出現了破局向上的曙光,鋼鐵巨獸的嘶吼聲隱隱在他的耳邊響起。
值此關鍵時刻,大明上層政治建筑的革新必須要跟上,不能止步不前或者大踏步向后退,必須要堅決徹底的向下一個時代邁進,連君主立憲都不能接受,必須要把皇帝徹底終結掉。
絕不給任何勢力留有任何幻想,干凈徹底的把帝制時代掃進垃圾堆,絕了皇權政治的根基。
懷著如此堅決的態度,蘇詠霖寫文章從政治軍事和經濟三個方面簡單剖析了大明目前的國家狀況,通過復興會渠道向全國范圍內發布。
與此同時,蘇詠霖注意到了在這個全民識字率大大提升的時代,普通民眾想要看懂一篇文章也已經不是什么困難的事情。
根據學部的調查報告,北方中原地區民眾識字率有了很大的提升,可以讀寫五百字以上的人群在三萬人抽查樣本中的占比達到了九成九。
這意味著中原地區絕大部分民眾有了最基本的讀寫能力,不再是睜眼瞎了。
所以報紙系統可以開始推進了。
從中都出發前往山東之前,蘇詠霖召集了九人決策小組會議,將自己的報紙提案提交審核,講述了一種面向全國民眾定時定量穩定傳達朝廷聲音的紙質媒體的構想。
他想要將只局限于統治集團內部的訊息傳達的手段延伸到民間,直接構建中央朝廷和民間普通民眾的信息溝通渠道,將中央朝廷的嗓門兒擴大。
“只靠宣傳部的宣傳是不夠的,而且宣傳部主要代表復興會,傳達的主要是革命方面的聲音,朝廷也需要傳達自己聲音的途徑。”
蘇詠霖十分正經的宣布自己的建議:“我建議,利用現有樹人書社和印刷總局遍及全國的渠道,將朝廷的邸報傳達到民間,可以在中央組建一個樹人報社,和樹人書社共用一個渠道。”
蘇詠霖的這個建議得到了九人決策小組的熱烈討論,討論到最后,大家一致認為這個建議很有建設性。
通過此番民間輿情信任危機的打擊,他們都意識到了宣傳和發聲的重要性。
復興會宣傳部往往有著滯后性的不利因素,而此時如果出現一個屬于朝廷的喉舌,以日常發報的形式為朝廷及時發聲,那是很有必要的。
于是大家舉手表決,全票通過了這一建議。
之后,田珪子還追加建議,建議讓樹人報社與復興會宣傳部達成合作,朝廷可以有一份面向民間宣傳朝廷政策的邸報,那么復興會宣傳部最好也有一份官方邸報。
不再局限于過去的傳統宣傳模式,而要與時俱進,采取更加有覆蓋性的行動,對整個宣傳口來一個雙管齊下式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