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海生這一系列的條件聽的古爾王朝的談判使者目瞪口呆。
他們倒是感覺后面兩個還好,前面兩個實在是受不了,于是請求蘇海生不要那么獅子大開口,稍微少一點,他們也好回去有個交代,否則實在是不好交代。
蘇海生皺著眉頭。
“要得太多了?不然我帶著大軍去你們的首都繼續談判?那樣的話就不多了,對吧?”
蘇海生對這個主動湊上來找打的對手很是不爽,對他們沒有半分好臉色,除了強硬就是更加強硬,一點好顏色都不給。
于是古爾王朝使節團被迫帶著這些消息回到首都商議,看看到底該不該答應。
最后的結果是支持的人比不支持的人多,勢力更大,不支持的人主要就是吉亞蘇丁和根基老巢就在北部邊境的一些官員、權貴。
他們非常反對這種議和方式,因為這會極大損害他們本身的利益。
但是他們的聲音太小,吉亞蘇丁本人又剛剛遭逢大敗,權力地位動搖,說話不那么好使了,所以也沒用。
最后,以素來對吉亞蘇丁不滿意的地方實力派代表人麥爾祖格為代表的投降派壓制住了抵抗派的聲音,決定和明國和談。
接著麥爾祖格作為代表,親自去和明軍談判,在談判桌上,他唯一的訴求就是古爾王朝大戰之后損失慘重,財政不濟,明軍看看能否稍微削減一些賠款數額,他們也好對內部交代。
蘇海生看著這個麥爾祖格低眉順眼的樣子,頗感愉悅,想著賣他個面子,以后或許有用,便決定答應他的請求,將明國方面要求的賠款數字下調了三成。
麥爾祖格喜出望外,向蘇海生表達了深深的謝意,隨后向蘇海生贈送了數量不少價值不菲的私人性質的禮品,表示自己很愿意和大明在這一地區的軍事負責人打好關系。
蘇海生頓時感覺這個人有點不一樣,便詢問他在古爾王朝內部擔任的職位和他本身的身份。
當他得知麥爾祖格在古爾王朝內部的職責相當于前宋宰相團隊當中的一員且還有地方實力派身份的時候,便意識到了這個麥爾祖格如此討好自己的緣由估計沒那么簡單。
他進一步聯想到古爾王朝剛剛遭逢軍事失敗,領導人慘敗,威望實力大減,原先被壓制住的內部矛盾現在估計已經壓不住了,頗有冒頭的趨勢。
而這個地方實力派代表人物想要與他建立關系,用意是再明顯不過了。
國家面臨危機的時候,有些人看到的是危,所以憂心忡忡,有些人看到的卻是機,所以野心勃勃、興致昂揚。
這個麥爾祖格顯然屬于后者。
中央權力的衰微,意味著地方勢力的抬頭,意味著他們這種地方勢力的代表人有機會了。
對于這種人來說,國家利益屁都不是,他自己的利益才是最重要的,而這種人心中到底有多少家國情懷也很難說。
或者說他們普遍沒有明國人那么濃重的家國情懷,他們都是屬寄居蟹的,國家政府在他們看來只是一個隨時可以更換的暫住處罷了。
如果讓古爾王朝完蛋可以使得他們獲得更大的利益,他們會毫不猶豫的加速推進這一進程。
而目前來看,麥爾祖格對蘇海生有利益上的需求,或許是希望通過蘇海生來壓制古爾王朝的中央勢力,方便他們撈取更多的利益。
蘇海生的確有這個能耐。
根據蘇海生目前所知道的消息,他得知蘇詠霖面對大明全新的軍事形勢,正打算建立起一個邊防軍的機制。
同時,蘇詠霖也準備任命他在擔任第二兵團司令官的同時,常駐西域地區,擔任大明在西域地區的邊防軍主帥。
因為大明經過實際考量之后決定不在西域地區設置主戰兵團,而用第二兵團和第六兵團的軍隊輪流駐守西域,維持在西域的軍事存在。
所以目前來看,在明面上,西域地區沒有直接的軍事負責人。
但是這一地區不能不安排軍隊,也不能沒有最高軍事負責人,軍隊駐地分散,更加需要一個統一號令來統御軍隊。
所以思來想去,排除成立西域兵團的可行性之后,蘇詠霖決定在不增加軍隊數量的前提下搞點變通,利用現有精銳兵團的戰斗力來做點什么。
大明如今已經有八十萬規模的陸軍正規常備軍和九萬人規模的北海、東海和南海三支水師,還有五萬人編制的虎賁禁衛軍,現役常備軍都已經達到了九十四萬的規模。
編制龐大,戰斗力強大,已經基本上滿足了防御和開疆拓土的需求。
更別說散布在全國各地民兵性質的每一個行政村的村民自衛小隊、鄉中隊、縣大隊,還有一系列在革命戰爭中因為種種原因主動或者根據政策退役的退役士兵。
真要搞全國動員,明國能夠拉起來的軍隊數量是可以創造歷史破紀錄的,只要有足夠的交通運輸能力,真就打遍全球無敵手。
在這種情況下,繼續擴軍是沒有必要的,只會把用來發展經濟和科技的費用都用來養兵,不利于經濟和科技的發展。
所以蘇詠霖準備在之后的歲月里引入規范的兵役制度和退役制度,將軍隊總人數固定在一定范圍之內,同時不斷更換新鮮血液。
他打算搞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著力于增強對軍隊的訓練和戰斗力維持,將軍費用在刀刃上,精兵簡政,控制軍費支出,防止明國走上爆兵歪路。
在此基礎之上,蘇詠霖和辛棄疾、馬維英等軍事領導人一起搞頭腦風暴,最后想出來一個邊防軍制度。
這個邊防軍不是軍隊番號,而是一種機制。
即在不打亂現有主戰兵團編制規模的基礎之上,建立一個邊防軍框架,為這個框架搭建一個指揮體系,而框架內可以填充任意一支軍隊接受這個指揮體系的指揮。
投入邊防軍框架內的軍隊依舊維持原有番號和編制所屬,但是在軍事行動方面,聽從邊防軍司令的指揮,而不是編制所屬兵團司令的指揮。
比如蘇詠霖為了應對西域和中亞地區多變的軍事形勢,準備設立西域邊防軍,將西域駐軍六萬人投入西域邊防軍框架之中。
第一批西域駐軍是第二兵團的第四軍和第六兵團第十六軍,第四軍自然而然接受蘇海生的指揮,但是第十六軍原本不屬于蘇海生指揮。
但是在邊防軍機制之下,蘇海生不以第二兵團司令官的身份指揮第十六軍,而以西域邊防軍司令的身份指揮第十六軍。
不只是第十六軍,全國八個主戰陸軍兵團乃至于虎賁禁衛軍的任何一支軍隊被投入到西域邊防軍框架之中,都會聽從邊防軍司令的指揮。
有這樣的想法,也是因為蘇詠霖考慮到大明疆域廣大,很多事情具有突發性,邊境地區往往來不及請示中都就必須要進行行動,否則會遭遇非常嚴重的戰略問題。
但是蘇詠霖無意增加軍隊編制,就決定利用現有的基礎搞一個全新的機制,用這個機制來應對目前的局面。
天才一秒:m.lewenlew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