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出兵的四個地區都出現了起義軍,且距離成都府很近。
根據哨探回報,四支起義軍的規模大小不一。
少一點的懷安軍起義軍大約三萬多人聚集,戰斗兵員兩千多不到三千人的樣子。
最多的則是隆州起義軍,聚眾八萬余人,戰斗兵員七千多人,規模算是比較龐大。
這支起義軍從洪武六年十二月起事開始,花了兩個多月的功夫把隆州官府的反抗徹底打敗,殺掉了隆州七成以上的官吏,占據了隆州所有縣城。
他們的首領自號興蜀大將軍,揚言要管盡天下不平事,辦事除了公平還是公平,因此得到了隆州百姓的強烈擁護,勢力越發強大,等于在趙不息眼皮子底下搞破壞。
他一邊和當地地主老財干仗,一邊還能分出兵力進攻廣都,可見其勢力之龐大。
該說不說,趙不息加封地主老財們成為指揮使這一手還是不錯的。
地主老財們面對起義軍可不會老老實實交代自己的財產,他們也不想被做成東南枝上的掛件,總覺得自己還能搶救一下。
所以他們集中護院家丁和不明覺厲的佃戶們拼了老命和起義軍戰斗,十分頑強,戰斗意志爆棚,不亞于起義軍。
不少地區的起義軍戰斗快三個月還沒有走出本地就是因為當地地主老財勢力龐大,戰斗力比較強,持久力比較堅挺。
他們之間互相對立的戰斗使得不少起義軍陷入了較為慘烈的攻防拉鋸戰,地主老財們據守自家農莊,依托地形建立軍寨堡壘之類的防御設施,和起義軍打持久戰。
起義軍剛剛起事,對于軍事問題不甚了解,往往缺少進攻的策略,只知道堆人命,進攻效率不高,遲遲不能剿滅這些有戰斗力的地主武裝,打不出所屬州府。
這一現狀給吳璘調兵遣將安排戰術爭取了時間,也是趙不息做的為數不多的好事。
政治能力他還是有的,只是軍事上連趙括見了都要甘拜下風奉為上賓。
于是當宋軍主力出動的時候,面對兩線作戰的起義軍,宋軍取得了開門紅。
首先就是在隆州起義軍主動發起進攻的廣都一帶。
廣都宋軍據城死守,沒有給隆州起義軍攻破廣都的機會,隆州起義軍保持進攻態勢,四面圍攻廣都城,耗費了不少力量。
向隆州方向發起支援的宋軍有一萬人,統兵作戰的是吳璘部下作戰比較勇猛的統制官陸,他率領軍隊抵達廣都附近之后用小股部隊挑戰起義軍,佯裝戰敗,誘導一部分起義軍向他發起進攻。
然后這支起義軍中了他的埋伏,被他親自指揮精銳包圍,經過苦戰之后,這支起義軍被他全部殲滅。
宋軍首戰得勝,士氣大振,他立刻率軍主動出擊,將包圍廣都的隆州起義軍一部擊破。
城內宋軍守軍士氣大振,打開城門出擊,與他里應外合,將這支起義軍全部殲滅。
陸取勝之后讓軍隊休整兩天,然后率軍繼續南下向隆州發起進攻。
隆州起義軍被這一波宋軍的突然進攻打得有點措手不及。
當宋軍突入隆州攻城略地并且用很快的速度突進到仁壽縣將仁壽縣團團包圍的時候,隆州起義軍的主力正在興蜀大將軍馬隆的帶領下于貴平一帶大戰地主老財聯軍。
當地地主老財趙氏、劉氏、姜氏、王氏等一十三家原本聽說隆州起義軍勢頭威猛,很多人為此而死,很害怕,于是派人和馬隆接洽,想要和他搞一個互不侵犯約定。
你不來打我們,我們也不反抗你,給你送禮,繳納賦稅,只求個平安。
但是馬隆是一介被壓迫的農民出身,最痛恨的就是地主,斷然拒絕他們的提議,果斷率領軍隊前往討伐他們,誓要把他們連根拔起。
都造反了,還和伱們玩什么互不侵犯?
開什么玩笑!
十三家地主因為恐懼被起義軍掛上東南枝的下場,為了求活,于是空前的摒棄了前嫌,一致決定結成聯盟,推舉他們當中最有戰斗力的姜氏家主姜蒙做盟主,動員全部力量和隆州起義軍作戰。
他們出人的出人出錢的出錢,鍛造兵器的鍛造兵器,在較短的時間內集結了一支可以作戰的力量,然后用各家儲蓄的糧食作為軍糧,力求保住十三家的家業,誓要和馬隆死戰到底。
馬隆最開始起事那是風頭無兩,所向披靡,主要原因不是他和他的農民戰士們多能打,而是事出突然,很多人沒有防備,被打個猝不及防,加上沒勇氣戰斗,所以被馬隆一波流帶走很多人。
官員也好,地主老財也好,在他不要命的攻擊模式之下,亂拳打死老師傅,死得很慘。
而這十三家地主老財有了充分的準備,也有保護家產的勇氣,占據地利的優勢,嚴守不出,馬隆多次進攻受挫,一時半會兒也是拿他們沒有辦法。
原本以為這也就是一波流的事情,但是沒想到這十三家地主老財意外的堅韌,馬隆沒能一波帶走他們,反而被他們拖住了腳步。
因為手上兵力不夠,他不斷增調人馬,最后聚集在貴平縣的起義軍達到了四千多人,主力基本上被牽制在了貴平縣。
在這樣的情況下,馬隆在部下的建議下分兵進攻成都府,因為他覺得自己必須一往無前才能號召更多人跟他一起戰斗,雖然在貴平這邊進攻受阻,但是不意味著他就不能繼續打下去了。
起義軍起事的時候,需要接連不斷的勝利來穩定人心,馬隆雖然不是專業出身,但是被時代浪潮推到了這個位置上的時候,他也本能地意識到了勝利對自己的重要性。
所以他選擇擴大進攻面。
然而這并不是什么正確的選擇。
于是在宋軍大規模進攻隆州的時候,他顯得手足無措,得知仁壽縣大本營被宋軍包圍,他不知道自己是該繼續進攻貴平縣的這些地主老財們,還是立刻回師救援。
部下們你一言我一語,又說要繼續進攻老財們,免除后顧之憂,也有的說要立刻回師救援仁壽大本營,因為我們的家人都在那里。
雙方爭論激烈,遲遲拿不出一個方案來,馬隆左思右想也不能決斷,最后干脆決定留一支人馬繼續進攻十三家,自己帶著主力趕回去救援仁壽縣。
毫無疑問這是個錯誤的決斷,但是馬隆并不知道。
他也很擔心自己的家人,帶人緊趕慢趕向仁壽縣一路狂奔,卻沒料到狡猾的陸已經親自帶兵在他的必經之路上伏擊他了。
最后,在仁壽縣以東三十多里的地方,他所部人馬精疲力盡正準備休息的時候,宋軍伏兵四起,四面圍攻他的部隊。
他的部隊驟然遭到這樣的進攻,快速崩潰,很快就被宋軍分割包圍全部殲滅了。
馬隆帶著自己的親兵血戰到了最后一刻。
他身邊的親兵全部戰死,他被宋軍團團包圍,依舊奮戰不已,最后和一個宋兵同歸于盡,英勇戰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