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急召回剛剛布防鐵山的劉光祚和毛有德,匯集了毛仲明毛可喜,還有錢千城開會。
趙興首先向大家交代了大凌河的狀況,還有就是孫承宗的安排。其實,是孫承宗被張克利逼迫做出的命令。
冀遼督師,遼東巡撫,遼東經略,這三駕馬車,權力相等,取的就是互相制衡。
在這次這么大的舉動上,若是滿桂在,他會站在孫承宗的一面,由東江鎮牽制配合,由關寧出擊救援大凌河的。
但可惜,滿桂現在在北京的南苑休整,這樣一來,遼西這里就成了孫承宗和張克利的互相平衡互相掣肘了。
而在制定這個計劃之中,文人們抱團,抵抗孫承宗的安排,而武將們在文人的面前,只有唯唯諾諾,哪里敢幫助孫承宗?所以才出現了這個遠水解近渴的局面發生。
這也就是孫承宗讓老大巡撫過來的本意,你的主意你去說。
結果這個家伙,卻拿著孫承宗的雞毛當了令箭,壓迫趙興屈服。
要是別的人下達的命令,趙興絕對會頂回去,不過是將自己的突襲計劃加快,而絕對不會去大凌河救援的。
但孫承宗的面子,趙興必須得給。趙興在臣子這一級別,和誰炸毛都可能,但就是孫承宗不行,你要是敢,就連皇帝都不幫你。
“現在的狀況就是這樣,祖大壽城內的糧食,最多只能維持居民十日,即便是殺馬充饑,最多也只能堅持20天。20天之后,若是祖大壽忠君愛國,就只能殺百姓守城,這是我絕對不能見到的結局。所以,我們必須首先救援大凌河,不讓這人間慘劇發生。”
一提吃人,東江鎮所有的將士都表示了痛心疾首。那樣的慘狀,他們到現在還如噩夢之中般不愿提起。
“所以,我現在改變了原先的計劃,請諸位參考。”
代總兵官毛仲明直接表態:“叔兒,我們都是您的子弟兵,只要讓我們殺奴,刀山火海,只要你一句話,我們甘心赴死。”
趙興滿意的點點頭,只要他們對建奴的仇恨在,戰斗力就在。
“好,現在我下令,劉光祚將軍。”
劉光祚老將軍立刻起身。
“這次,你只能帶你的營,立刻渡過鴨綠江,偷襲遼陽。”這個和原先的計劃縮小了兵力一半。
“是。”
“我知道老將軍沉穩,所以才將這個任務交給你,但你一定記住,這一次偷襲,一定不要對沿途的城鎮,進行死纏爛打。你的作戰思想就是,快,飛快。打的動就打,打不動就放,大造聲勢,發現狀況不好,立刻掉頭就跑,跑的要快,飛快。”
原先的計劃是,祖大壽在大凌河,為大家爭取兩個月的時間,然后,趙興帶著毛有德的主力,配合突襲遼陽的劉光祚,來一個渾水摸魚,占領金州衛,將后世的大連拿下來,成為未來反擊遼南的立足之地。但現在看來,只能是退而求其次。
“有德。”
“叔。”
“你帶著你的營,駐守鐵山,隨時準備接應劉老將軍的隊伍。”
叔,我帶人打前隊,劉老將軍做鎮鐵山的好。”
趙興搖頭:“你是一員猛將,但正是因為你是員猛將,敢打敢拼,所以我才不放心。劉老將軍當初從復州反正了建奴,對遼南地區形勢熟悉。當時他在遼南,救了漢人無數,這次去,也會得到當地百姓的支持,同時性格沉穩干練,所以我放心。”
毛有德還要爭,毛仲明瞪了他一眼:“別廢話,咱們叔讓咱們做什么就做什么。”
被大哥瞪了這一眼,毛有德立刻閉嘴,心中不服的嘟囔,但還是坐了回去。
“毛仲明毛可喜。”
兩個人立刻挺身站起。
“我帶你們乘坐登萊水師的戰船,立刻出發,搶渡大凌河口,匯合關寧援軍,救援祖大壽。大凌河可以丟,但祖大壽絕對不能丟。”
之所以趙興這么說,是因為祖大壽的身份太特殊了,隨著祖大壽地位的迅速上升,祖氏滿門都獲封官職。祖大壽的兄弟祖大樂、祖大成、祖大弼,子侄祖澤遠、祖澤沛、祖澤盛、祖澤法、祖澤潤、祖可法等,都是上自總兵、下至副將、參將、游擊的各級軍官,分駐寧遠、大凌河、錦州諸城。為表彰祖氏世代鎮遼的功勛,崇禎即位后,特命于寧遠城內敕建祖氏四世鎮遼的功德牌坊。
他們的家族,幾乎掌握著關寧鐵騎一半的軍力,占據著整個遼西。一旦他投降,那就將成為多米諾骨牌的第1顆。
祖大壽絕對不能倒。
雖然這一次祖大壽并不是真心投降,但現在的歷史已經被趙興改得面目全非,再加上趙興已經勘定原先滿清修訂的《明史》根本不可信,趙興可真不敢將決斷認知,押在狗屁的《明史》上了。
“錢千城。”
錢千城站起拱手:“屬下在。”
“你立刻就任皮島代總兵,以你的一千錦衣衛為核心,帶領皮島上兩萬后備役,死守皮島。你給我記住,不管外面打的怎么亂,你必須保證皮島不亂,你必須保證一個建奴不踏上皮島。”
錢千城猶豫了一下,這也是他在趙興面前接受任務的時候,唯一的一次猶豫:“屬下和毛總兵去救援大凌河,大人坐鎮皮島吧。”
他這樣的要求,一來是擔心趙興有什么危險,同時防守皮島責任實在是太重大了,他沒有信心。
趙興鄭重道:“這一次救援大凌河,不單單是軍事指揮上,更主要的是和關寧以及其他諸位大佬們打關系,你的身份不夠。”同時鼓勵他:“我相信你的才能,我相信你可以獨當一面,放心大膽的干吧。”
這時候毛仲明提出:“叔,請調派五百錦衣衛進占所有的舟船,我們不管取勝不能取勝,必須保證退路。”
毛仲明這樣的提議,很明顯的表現出對登萊水師的不信任,別將自己這些將士們送上了海岸,他們掉頭就跑了。
這樣的出賣并不是沒有出現過,當初毛文龍第一次敗退鎮江的時候,原先答應接應的登萊同知王唯一就遲遲不到,最終才有了毛文龍林溿七戰,跟著他出走鎮江的四萬百姓,戰死了三萬五,毛文龍的三百義子,戰死一百七。
這樣慘痛的教訓,讓這些一往無前的東江鎮記憶深刻,他們不怕死,但他們怕被拋棄,現在,東江鎮只相信趙興,其他一概不信。
趙興當然更知道,大明軍隊見死不救是他們優良的傳統,給自己捅刀,是所有文臣心中最想最歡喜做的事情。于是他接受了毛仲明的建議,立刻對緹騎總領智風吩咐:“六百緹騎,立刻進駐所有的戰艦,如果他們敢私自撤退,殺之。”想一想再加道:“告訴他們,他們若敢反抗,我錦衣衛全體,必殺其全家。”
九月初一,趙興率領毛仲明毛可喜兩營,合計兩萬伍仟大軍,應征民夫五千,炮兵兩千,號稱十萬,蹬上登萊水師的戰場,揚帆向大凌河口出發,解祖大壽之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