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晟府內一場混戰之后三敗俱傷,王晟、錢銅、鄒他、孫靜四人身死,孫策被鄒他砍傷的那兩刀頗重,亂戰之后郎中診斷說兩月內不可動手。
王晟全家三十余口都被亂軍所殺,女眷更是被亂軍給凌辱,只有一個六歲幼子被丫鬟藏在枯井內才逃過一劫。
一場混戰,錢銅、鄒他布置在城外的軍隊,沖進了寧都城與王晟駐軍大戰,兩邊都失去了首領,沒人約束后徹底變成了亂軍,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宛如人間煉獄。
至于孫策找到六歲的王祥(王晟那個孤子)后,得到了王晟死忠親衛的效忠,可也只收攏了不到三千人馬。
而錢銅、鄒他的亂軍亂哄哄的分成小股一哄而散,有的占山為王落草為寇,有的直接投靠了山越,有的回了雩都縣、贛縣。
在孫策養傷等待周瑜消息期間,派人把孫靜尸體從水路送回曲阿安葬,幾日后山越張節收到張晟、錢銅、鄒他身死的消息,又趁火打劫攻破了雩都縣搶了一通。
把雩都縣搶的一干二凈,不少年輕人只能逃難到贛縣,張節又帶兵來到贛縣卻受到當地村民的頑強抵抗,怕損失太大的張節就退回了會昌。
孫策雖然得到了想要的兵,可自己正在養傷,周瑜還在謀劃豫章城。
而陸衡則是在涇縣把陸議、陸績、顧邵、大哥兒子陸尚、凌操七歲的兒子凌統、呂岱的兒子呂凱、張紘的兩個兒子張玄、張靖、太史慈的兒子太史享、還有治下一群七至十二歲的孤兒們聚到了身邊。
這群小子大的如太史享、陸議十三、四、五歲,小的七八歲一群小屁孩,歷史上這群小子們能成才的都是父親早亡的陸議和凌統,其余的在歷史上名聲都不顯。
以陸衡估計不是以父蒙陰獲得官位,就是慢慢變成紈绔子弟,為了自己后期人才,不至于向蜀漢那樣也要用廖化當前鋒。
那培養人才就要從娃娃抓起,這群小屁孩中陸衡最看重的絕對是,陸議和凌統二人,其他人都在歷史上成就平平或者根本找不到姓名,只有這二人是在歷史上能嶄露頭角的。
說道培育他們,陸衡自己肯定不會,他兩輩子為人都沒有老婆,至今連個女主角都還沒有(各位看官先別砸磚,按大綱應該快出場了,各位看官可猜猜是誰),但是陸衡有一點是很同意的。
就是三國歷史上夏侯淵的培育方式,曹操賬下名將如云、將二代更多,可有一點是幾乎二代人才都不是很成才。
曹真是曹操親自培養的忽略不計,出名的幾個典滿、許儀、夏侯楙、張虎(張遼的兒子)、樂綝、曹泰、曹馥、郭奕、程武等等,幾乎沒有成就高于父親的。
而蜀國,劉禪、諸葛瞻、趙統、趙廣、張紹、關統、關彝也是如此,(關興、張苞、關索三人不算,那不是演義就是傳說)但是這兩國卻各有一個人的子嗣是不同的,將二代培育的都很不錯。
那就是魏國的夏侯淵、蜀國關羽!
夏侯淵的兒子個個成才,夏侯衡、夏侯霸、夏侯威、夏侯惠、夏侯和個個一方俊杰,最可惜兩個最有天賦的兒子夏侯稱和夏侯榮二人卻死的最早。
夏侯稱十六歲可射殺虎,夏侯榮少而有才,七歲而能寫文、讀經書,過目不忘,曹丕也為之驚奇。
如果此二人能成年則能為魏國又添兩員大將,可惜夏侯稱十八歲的莫名其妙的死去,夏侯榮十三歲時,與父在漢中,當夏侯淵被打敗時,奮而拔劍出戰,奮戰而亡。
而關羽的兒子關平追隨關羽一身,更和關羽一起敗亡被斬殺,歷史上這樣壯烈的還有一對父子岳飛與贏官人岳云,都是忠義無雙的杰出人才。
這樣成才的官二代、將二代們都有一個特點,就是從小跟著父親耳濡目染就漸漸的學會了父親的作風,雖然有一起戰死沙場的風險如夏侯榮,可總比碌碌而為要好的多。
其實陸衡準備這樣做真的是怕,陸遜在自己手上會像諸葛恪、諸葛瞻一樣廢掉!
歷史上的陸遜早年喪父,陸康死亡后早早的擔起了陸家還要養活弟弟,雖然有顧雍的幫襯最終成才成為國之棟梁。
是不是很熟悉,是的蜀國也有一個這樣的人物就是諸葛亮,可如今陸衡的橫空出世,陸遜少了很多的擔當,少了這段磨煉還能成為歷史上那個大都督陸遜嗎?
陸衡對這個弟弟的期待比任何人都高,虞允文獻策的戰略,南方一帥才在陸衡的心目中只有一個人陸遜而不是朱桓!
所以為了種種目的陸衡準備建立一所書院,自己擔任院長打造自己的人才庫!
這個時代的書院不是沒有,但是被士族壟斷,北方最出名的就是兗州荀氏八龍之才天下皆知,而南方則是荊州的鹿門司馬微、龐德公二人。
所以陸衡親自又去了趟會稽郡,請來了當世大儒、名士盛憲,他在歷史上名氣不顯,可不代表他才華不夠。
盛憲也是一個被孫策殺掉的名士,當年孫策一統江東后就對本土名士頗為忌憚,連殺了盛憲、高岱二人!
盛憲之才天下大儒孔融都頗為尊重,也是孔融的好友,盛憲為人耿直、孤傲,一向被孫策嫉恨。
孔融為了保他,有一天給曹操寫了一封信,介紹了盛孝章的情況,勸曹操招納盛孝章。
孔融在信中寫道:“如果要光復漢室,就先得著實求賢;而要得到賢才,就要尊重賢才。”他打了個比方道:“珠玉無脛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況賢者之有足乎?”
(珠玉本來是沒有腳的,它之所以會落到人們的手中,就是因為有人喜歡它,何況賢人是有腳可以行走的呢?)
孔融還在信中強調:“只要尊重賢才,賢才就會跑來。”
成語‘不脛而走’就此而來,可見盛憲之才。
陸衡親自拜訪請盛憲,出山來擔任這書院的顧問,最初盛憲百般推辭,可架不住陸衡盛情邀請,又感到只是教授解惑而,而非出仕與他陸衡才勉強請出這位大才。
就在盛憲答應擔任江東書院的顧問之時,系統很干脆的提示陸衡。
“恭喜宿主得到三國名士盛憲的投靠,五維單項最高值魅力91獎勵聲望值15點、當前聲望值160點。”
陸衡還奇怪的問道系統:“這盛憲不是不答應出仕,只是擔任顧問嗎?怎么會有投靠的聲望值?”
系統對陸衡說道:“盛憲雖然沒有答應出仕理政,可這江東書院隸屬于宿主,也是為宿主直接提供人才,所屬于宿主下的特殊機構,當然計算為投靠宿主!”
陸衡覺得說的好友道理,自己竟然無法反駁。
陸衡還派遣錦衣衛,跨海北上尋找鄭玄這等大儒前來教導這些小子,陸衡把學院分成了幾科目,德、經、算、工、農、兵、育、醫、獸幾科目。
德、用后世來說就是思想品德課,漢代以孝治國,但孝可以凌駕于法,陸衡想從后幾代開始慢慢扭轉這一思想,所有學生必須強制學習,由陸衡親自擔任主任。
經、學漢代儒學必學科目不多加介紹了,有盛憲擔任主任。
算、算數,在漢代好的賬房先生都是有學問之人,陸衡把算數單獨拆分出來專門招收算數人才,準備自己擔任算數主任。
工、這個工是工匠,在陸衡與虞允文的對策中就說過,開發先進器具是重中之重,不管是鐵匠、木匠、船匠、漆匠等等都是不可缺少的人才,主任暫時未定。
農、在農耕年代土地就是一切的保障,為官之人若不知農耕如何體恤百姓,陸衡要的是治理天下的人才,而不是只會詩詞歌賦的酸儒,暫由張昭擔任主任。
兵、顧名思義兵法、當今亂世武將的出路就是學習兵法,暫由虞允文擔任主任。
育、說的是武藝和騎術,亂世之中武藝和騎術也是重要一環,當世猛將在冷兵器的戰爭之中是非常有用的,暫由太史慈擔任主任。
醫、就是郎中,在陸衡的心目中掌管這兩科目的就是華佗和張仲景,可這二人陸衡至今都沒有找到,主任暫時有軍中最德高望重的老人擔任。
獸、卻是獸醫、這科陸衡思索了許久,但是還是決心加上,如今陸衡的對手不止這天下豪杰,還有北方歷史最強的游牧名族,馬匹、耕牛等缺少不了獸醫,更別說還在構思中的飛鴿傳信等等,主任暫時未定。
陸衡想把這些小屁孩分成文武二科,文科就是文臣,經、德二科必修,農、兵、數三門必須選擇其二為主修,其余由學生自行選擇,最終文臣會成為兩種類型,內政型人才和謀士型人才。
武科則簡單的多,德、兵、育三門都是必修科目,其余的都由考生自行選擇,至于其他的專科人才,會單獨選擇主修學習。
這江東書院不是只有這幾個官二代的孩子,陸衡準備專門撥出銀兩建設學院,可招募士族、寒門、平民子弟學習。
以東漢末這情況,讓這些孩子們混在一個班是不可能的,只會激化寒門和平民與士族的沖突。
等級制這東西是不可能被消除的,那怕后世的各種‘主意’都是建立在等級制度上的,后世的上市公司、任意權利樞紐等等那個不是金字塔結構?
陸衡想要改變的不是等級制度,也不可能改變,陸衡想要改變的是每一個階級相互之間的關系。
舉個例子,陸衡走的是爭霸天下之路,在這個封建的年代皇權至上這個是不可能改變的,若那個穿越者現在就想搞出什么民主制、公選制,可以說王莽就是他的下場!
可皇權和文武的制衡就是一個大學問,漢后的晉朝是士族的鼎盛王朝,是皇權對士族的妥協可是東、西二晉何其短命。
唐朝的府兵制、都護府、節度使等,極大的給了軍人的權利導致安史之亂的發生,導致權力失控,公開能與皇權叫板后期軍人更是殺文人如狗。
可到了宋朝趙匡胤為了壓制軍權,以文制武、武將地位極大的打壓,趙匡胤還好武將出身的他還知道平衡。
等他弟弟趙光義一脈上臺之后,變本加厲失去平衡,文臣只要動動嘴就能處死一名武將,結果那幾百年被外族打的抬不起頭,但是宋代的文臣還算有氣節!
到了明朝也重文輕武,可明朝廷小氣的要死,朱元璋可以說想把錢都想抓在自己手里大殺貪官,可是事與愿違錢都落在了文官手里,自己的后代窮的沒了江山。
明朝這個時代的文臣基本,被逼的沒了氣節!
作為后世的市井小民的陸衡,只能自己去摸索這條路,如何制定律法、制度來減少士族、寒門、平民之間巨大的差距,是陸衡現在要思考的也是要做的。
比如東漢以孝治國,只要是士族用孝的名義殺平民,或者弱小的士族完全無罪,還是被視為孝的體現!
這樣目無法紀的做派,比比皆是也是漢末紛亂的一個體現!
陸衡自身就是出自江東頂級士族,在陸家也有不少人以高高在上的眼神,看向其他平民的存在。
只是陸家幾代家主都是名士,為官清廉、愛戴百姓,由家主約束著族里的人,幾乎不存在欺壓平民的情況產生。
陸家都這樣,何況其他一些眼高于頂的家族,開啟民智是每一個穿越者都會做的事情,陸衡準備溫水煮青蛙,慢慢搭建起來建立書院就是第一步 陸衡把書院分為中等部和高等部,類似后世的義務學習和大學的制度!
中等部是為了開啟民智、民族融合通過特定的儒家學說真正的融合,而不是所謂的用刀槍、用鮮血的融合。
而高等部則是嚴進嚴出的學府,培養的都是中、高端人才,能直接為陸衡所用的將才、官吏。
為了緩解階級的矛盾,中等部陸衡準備劃分士族班,單獨設立高級班,收取高額的學費、書費等等。
而通學班則是會招收治下地域,自愿七至十一歲兒童入學學習基礎知識。
在中等部,這些班級不是完全獨立的,陸衡會巧設一些名目去引導的慢慢讓兩邊有一定接觸,這些說真的陸衡也是摸石頭過橋。
高等部就不再區分,高等部是由中等部考試入學,經過幾年由陸衡的洗腦,相信新一代的士族的門地觀念會少等多。
陸衡就是把后世的義務學習和大學制度,稍作修改搬到這東漢末年,這也是在考慮打破世家知識壟斷的第一步的嘗試。
既要穩住士族,又要慢慢開啟民智,這也是陸衡的出身沒法改變的,士族不可能全部殺光,一味的殺了老的士族,跟隨陸衡打天下的功臣們會成為新的士族、門閥等等。
難道再去殺光他們?這樣第一個被殺的就是陸衡,這就是人性!
這也是陸衡在現在還沒有穩定之時,不敢研發活字印刷術和造紙工藝的原因,拿出了這兩大殺器,絕對會站在天下士族的對立面。
越活在這個時代,陸衡才知道這個時代士族的影響力和能量,怎么在這條獨木橋上走過去,可能是比陸衡一統天下或抵御宿敵更難的事情。
陸衡還規定超過十二歲的孩子,上午在學院讀書,下午則去導師那實踐,陸衡特別關注的人才甚至會讓那小屁孩直接拜師。
比如陸議這小子就讓他直接拜了虞允文為師。
凌統十歲后準備拜太史慈為師。
顧邵則是拜了張紘為師。
太史享這小子陸衡丟給了呼延贊。
陸衡讓他們相互拜師的原則就是不讓血親培養,歷史上由血親培養的成材率實在是太低太低了!
至于為什么會重視太史享,陸衡也是想挑戰下歷史的慣性,看看能不能把這太史享培養成像他父親一般的名將。
歷史上的太史享碌碌而為寥寥數筆,只是說的太史慈兒子就直接消失與歷史之中。
陸衡相信不出五年,就能幫自己培養出新的一批有用人才,也正是他們這群小子大展身手的日子。
然而就在陸衡為自己的培養人才等事宜之時,豫章城內的周瑜也布局到了最后一步即將收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