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446章 入甕

  盤州的陷落,自然是在阿濟格的預料之中。

  在十數萬明軍面前,區區六七千人的盤州守軍,根本不可能擋的住明軍的攻擊勢頭。

  因此這一次明軍再次犯了‘分進合擊’的錯誤后,阿濟格同樣選擇了他老子的戰術,那便是集中兵力,先行滅了一路軍隊,給明軍以震懾,重新樹立軍心士氣。

  而吳三桂這支數萬人的‘偏師’,自然就是阿濟格最好的動手對象了。

  為了達到戰略的突然性,清軍并沒有走遼陽平原這條快捷的道路,而是從自沈陽城穿越遼河套、大黑山突然而進,直接自東北方向突然殺至。

  讓吳三桂沒想到的方向上,突然奇兵突出,在吳三桂沒反應過來之前,便即將之團團圍困在了這小小的義縣城之中。

  到了這個時候,阿濟格卻是不急著解決吳三桂,而是開始分兵南下,開始沿路布置,只等明軍援軍到來,來一場圍點打援。

  若是明軍不來救援,也可以先行解決吳三桂一軍,令得被紹武皇帝強行凝聚在一起的明軍,自此離心離德,一盤散沙的情況下,就更容易讓大清各個擊破。

  最不濟,拿下廣寧后,明軍就將進退兩退,主力若敢北進,就會被滿清自廣寧南下,切斷錦州、盤州退路,一旦明軍在遼陽、沈陽城下受阻,那迎接明軍的,就將是大清的前后夾擊,說不定可以一戰而重新定乾坤,令明軍十數年不敢北望遼東!

  這個想法是不錯的,畢竟明軍如今的統帥,是被大明皇帝登臺拜將的李定國這個西賊,本身就沒有什么資歷和地位,屬于被火箭升級至統帥的位置上的。

  這樣的情況下,自然會有無數雙眼睛緊盯著他,只要他露出破綻,就會被無限放大。

  更令阿濟格激動的是,在蠻子城付出巨大的代價后,他也搞清楚了大明皇帝的位置,那便是錦州以南不遠的寧遠堡內。

  更妙的是,這狗皇帝身邊如今只有區區數千護衛在身。

  雖然錦州還橫著近兩萬的皇帝嫡系兵馬,但多是步兵,只要大清速度夠快,完全可以搶在錦州明軍反應過來之前,先一步兵至寧遠堡。

  只要不惜代價拿下寧遠,取了那狗皇帝的首級,那看似湟湟不可逼視的大明,就可能一瞬間轟然倒蹋,變成軍閥割據的混亂狀態。

  這個想法美妙的令阿濟格全身都有些顫抖,但是他同樣懷疑這是大明那位狗皇帝的陷阱,專門引誘他入甕的手段。

  但若是真的是這狗皇帝覺得寧遠是完全的,可以在大后方遙控指揮大軍北伐,卻會失去這大清唯一翻身的機會。而且這機會只有一次,甚至只要出兵,就不能有絲毫的猶豫,否則這狗皇帝只要提前得到消息逃跑,那就會讓他們所有的努力全部付之東流。

  因為寧遠城的全面封鎖之下,蠻子城的報告也開始變得斷斷續續的,但傳來的消息卻是一致的,但是除了第一天之時這狗皇帝露面入城之外,一連幾天都沒有狗皇帝的任何消息,只有寧遠堡的臨時行營上,還低調的飄著皇旗,從來沒有移動過。

  這情報雖然沒有發現皇帝的遺跡,不過反而讓阿濟格相信大明皇帝就在寧遠的情報了。

  若是陷阱,這狗皇帝必定要大肆宣揚自己的行蹤,而不是這般生怕別人發現他。

  這也符合這狗皇帝的性格,雖然這狗皇帝喜歡御駕親征,但從其崛起開始,就從來沒有真的拿著刀槍上陣搏殺,從來都是躲在最安全的后軍,坐看別人為自己拼命。

  而這一次,顯然也不例外。

  更因為身邊的護衛太少,沒有大軍在四面環圍,甚至都開始大肆封鎖消息,全城戒嚴,準進不準出。

  又等了兩日,始終沒有看到明軍大舉來援的跡象,明軍主力依舊在向東推進,甚至還進行了一次小規模的側后登陸,拿下了兵力空虛的營口,從東西兩個方向西寧堡,東昌堡。

  他們的意圖很明顯,那便是在盤山建立穩固的防線,然后主力東進遼陽平原,直攻遼陽。

  而相比于明軍主力不斷的向東攻伐,義縣的戰斗,就顯得有些詭異了,一連數日,城內的吳軍與城外的清軍,都在大眼瞪小眼。

  阿濟格派出的數波勸降使者,都被強經硬弩給直接射了回來,但是吳軍表現的雖然硬氣,但顯然還是沒有出戰野戰的膽量,只是不斷的加固城防,打著固守待援的主意。

  這般相持了數日,阿濟格終是耐不住了。

  因為八百里加急的消息送了過來,駐扎近萬漢八旗與一個甲喇正白旗的海州,已經在明軍的圍攻下,岌岌可危。

  在使者出城求援之時,明軍已經再一次神速的挖蹋了城墻,已經突入城內,與清軍展開了激烈的肉搏戰。

  但就形勢來看,近十萬精銳的明軍就在城外,失去了城墻的守護,城中的清軍無論如何也堅持了不多久。166

  沒有選擇的情況下,阿濟格也只能移師南下,準備進行殊死一搏!對于吳三桂的大軍,阿濟格根本就沒有留下牽制的兵力,他自信吳三桂是不敢單獨向他發起挑戰。

  既然如此,那這里留太多兵力也就沒有意義,留少數兵力也只是給吳三桂送菜,索性一個不留,全軍南下。

  不過老奸巨滑的阿濟格,根本就沒有立即全軍直接南下寧遠,而是盡移主力向錦州,一副定要逼迫明軍回援的態勢。78

  在略微試探了數次后,阿濟格對于大明狗皇帝就在寧遠的消息已經徹底確信了。

  畢竟無論他派出千騎,還是數千騎的軍隊試圖向南迂回,錦州都會有烽煙升起,而視線盡頭,同樣的有烽煙回應,顯然這條路上有大魚,令得沿路烽火臺都不敢大意,哪怕只是小股騎兵,他們也一樣點燃烽火以確保無誤。

  在確定了視線心頭數處的烽火臺后,當晚時分,清軍主力開始給戰馬馬蹄包上棉布,人銜枚,馬帶嚼,當夜悄悄拔營向南,以最謹慎的行軍方式,朝著寧遠方向悄悄摸了過去。

  而大軍前方,則是十數股最為精銳且先于大軍一兩個時辰便即出發了的白甲兵,這些擅長山地作戰的白甲兵,將會為大軍向前掃清障礙,也就是林立于各個山頭的烽火臺…

大熊貓文學    南明大唐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