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擊戰,向來便是蒙古人的拿手好戲。
說到騎術,蒙古人若認天下第二,當世無人敢認第一。就算騎戰能力強悍的滿八旗,也根本無法與自小便在馬背上長大的蒙古人相比。
尤其是剛剛經歷過一場大戰,明軍的馬力消耗嚴重,就更加不用說了,只是逃了不足二十里,便被后面的蒙古騎兵兜著屁股追殺了過來。
蒙古人的騎術好,戰馬又是生力軍,一追一逃間,再奔行了不足十里,距離明軍的騎陣便不足一里。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明軍戰馬越來越疲憊,這個距離也在快速的縮短著。
“娘的,這是不給咱們活路啊!跟他們拼了!”
明軍此戰繳獲的馬匹數量并不多,只有數百匹不到,根本無法讓所有人都換乘坐騎,眼見蒙古人越追越近,任良朋一咬牙,向前方一處略微起伏的地點一指,咬牙切齒的說道。
隨著任良朋將旗的搖晃,明軍騎兵開始跟著轉向,向著那處勉強算的上是丘陵的地帶奔馳而去。
眼看這部分明軍騎兵似乎有血戰一場的意思,蒙古騎兵中號角聲大作,大軍開始慢慢收步,向著任良朋轉向而來。
眼見蒙古人已經開始盯上了準備亡命一搏的任良朋,王得仁心中長嘆一聲,終究還是將趁機逃命的小心思扔到一邊,帶著麾下向任良朋靠攏而來。
若是換了之前,王得仁絕對不可能陪著這支友軍亡命一搏,而是會慶幸有傻子墊后,自己可以從容的逃之夭夭。
但如今紹武朝廷軍紀森嚴,之前便即斬過扔下友軍逃跑的將領,那次被扔下的還只是雜牌軍,就已經被砍了腦袋。
這一次若是他真的敢將皇帝的心腹愛將任良朋獨自扔在戰場上,好逃回去也絕對難逃一刀兩斷的下場,最樂觀的情況便是他需要賭一賭運氣,看看清廷會不會接受他這個曾經在戰場上弄死一個旗主和無數滿八旗將士的儈子手了。
既然逃無可逃,那王得仁也就沒有了任何選擇,只能陪著任良朋這個楞頭青血戰一場,看看能否得來一線轉機。
但不等明軍列好陣勢,蒙古騎兵便即急沖而至,顯然就是要以整打零,趁明軍一口氣難以接續之時,給予明軍最致命的一擊。
不過蒙古人顯然忘了他們的騎兵陣就是沒有陣法,零亂的騎兵東一伙,西一群,形成一個看似雜亂無章,但卻進退有序的沖鋒陣形。
這種陣形對于騎兵騎術要求極高,至于殺傷力還需要看單兵能力強弱,起碼在成吉思汗時代,這種松散、相互之間配合極強的陣形,再配上滿天飛舞的箭矢,已經足夠令所有對手都夜夜做噩夢了。
那個時候的蒙古鐵騎體格彪悍,單兵作戰能力極強,更兼盔甲武器極為精良,完全就是所有面對他們的軍隊噩夢中的存在。
但眼下的蒙古騎兵也只是頂著個鐵騎的名字,能夠擁有鐵甲的都十不足一,弓箭什么的雖然近年來有所提高,但是卻也僅限與滿清關系密切的幾部而已。
這個時候沖擊而來,對于明軍的突襲效果極佳,但是相對于攻擊效果,卻只能說是寥寥了。
明軍清一色的鐵甲面前,漫天的箭雨顯得是如此的無力,質量不過關的箭矢在明軍的鐵甲面前,除了叮叮當當作響以外,根本沒有幾個戰果。
松散的蒙古騎兵撞入明軍的密集騎陣時,除了一開始帶著巨大的沖擊力而來的攻擊外,他們鋒利的彎刀根本無法破開明軍堅固的甲胄,除了一些技藝高超的蒙古兵外,更多的則是劃出一條條火星,但卻根本無法奈何明軍半分。
“殺!”
明軍顯然不是干挨打不還手的主,雖然只能倉促之間迎戰,但是密集的陣形還是讓明軍防御力極強,沖撞上來的蒙古人在劇烈撞擊之余,便即直接陷入了亂戰之中,再也無法向前突進。
如今還在誰不知道明軍騎兵騎墻陣的強悍,雖然這一次騎墻陣根本沒有擺出來,但是猬集在一起的明軍還是多少有了好么一些騎墻陣的威力。
在蒙古騎兵不斷的沖擊之中,明軍騎兵縮于一塊,不斷的反擊著,雙方每一秒都有數十人落馬,完全可以稱的上是以命換命。
蒙古人占據著速度優勢,以及進攻的便利,而明軍則是稍占地形優勢與裝備更勝一籌的優勢,真個亡命相搏之時,蒙古人這才發現根本沒有自己想象中那么容易。
這支明軍韌性十足,無論多少人倒下,卻絲毫沒有崩潰的跡象,在被不斷的沖擊之下,卻是越來越不動如山,甚至已經有小股騎兵開始不斷的試探性反擊。
眼見傷亡開始不斷變大之下,蒙古騎兵統帥很快便即放棄了硬攻的作法,而是召回大軍,試圖先用一輪輪的騎射先行瓦解對方的軍心士氣。
不過蒙古人還是有些想當然了,明軍之所以被動迎接蒙古人的沖擊,只是因為匆促之間無法拉開足夠的距離進攻,而并不是明軍沒有進攻精神!
在蒙古人剛剛退開之時,明軍的軍陣之中也開始號角連連,各部開始迅速整隊,在號角的指揮下,開始做起了進攻的準備。
首先沖鋒的依舊是王得仁部,王部不僅人數更多,而且更因為任良朋吸引了蒙古人大半的攻擊力,只是在側翼掩護的王部損失并不大,如今到了反擊的時候,自然是他們先行。
當剩余不足五千的明軍騎兵開始發起沖鋒之時,蒙古人上下臉色都不太好看,這伙明軍也委實太過于猖獗了,只剩下這點兵力,居然還敢于發起反沖鋒,也太看不起各位蒙古老爺了吧!
沒有二話,蒙古騎兵也立即開始動了起來,數百年來,蒙古人的戰術始終沒有多少改進,依舊是數百前的老一套,騎兵散的極開,奔行之際,手中角弓始終沒有停止過開合。
漫天的箭雨不斷的揮灑而下,雖然這些箭矢威力不強,但數量達到一定地步之時,卻也能彌補質量的不足,起碼沖鋒途中,就在兩三百余騎明軍人仰馬翻,倒落在地。
但更多的明軍騎兵卻是看也不看,直直的向著蒙古騎兵沖擊而來。
在側翼不遠處,在王得仁部的掩護下,終于排列成陣的任良朋部,也開始并肩緩緩加速,雖然人馬只剩下了一千五百上下,但卻帶著一股子一往無前的氣勢,向著數倍于自己的蒙古騎兵沖擊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