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心煩意亂之時,卻是驟然聽到南京大捷的消息,朱聿鐭一時間呆立當場,有些不知道身在何處了。
雖然早就在心中期盼,但是真當南京城已經被掌握在手后,朱聿鐭卻突然覺得有些意興闌珊,如今他更看重的是全殲蘇克薩哈這一路大軍的事情。
“恭喜陛下!太祖龍興之地回歸,大明中興在即!國家幸甚,祖宗幸甚!”
不同于朱聿鐭心中索然無味的感覺,在曾國維的心中,南京城完全就是一處圣地一般,如今再次被光復,他直接激動的全身顫抖,‘噗通’一聲跪倒于地,聲音顫抖的恭賀道。
不僅僅是他,朱聿鐭身邊的護衛包括眾多聽到消息的將士們,全部都開始震天的歡呼趕來。
“恭賀陛下南京大捷!萬歲萬歲萬萬歲!”
起先還是嘈雜的歡呼聲,但到了最后在護衛們的帶領下,恭賀的祝詞快速的統一趕來,在震天的歡呼聲中,如同漣漪一般的不斷的擴散著。
最后整個湖口的明軍都形成了統一的祝詞,整個天地間除了‘萬歲’和‘南京大捷’的歡呼聲外,再無他物。
反觀整個清軍大營,在聽到這些話語后,卻是人人臉色劇變,許多人眼中已經開始出現閃爍。
而風暴最中心的朱聿鐭,卻是根本沒有那么多的歡喜,而是盯著報信使者,快速的問道,“鄭、李二部如今在何處?澄海伯的水師又在何處?”
這是朱聿鐭唯一關心的問題,若是鄭家水師已經不遠,那清軍就算再有幾批援軍到來,也是注定死路一條,稱霸南洋十數年的鄭家水師可不是湖廣清軍水師那幾艘只能在長江中橫行的小破船能夠比擬的!
“李將軍正在南京主持大局,剿滅韃子余孽,伯爺已經帶著主力艦隊西進,如今正在攻打池州、安慶府,兩府精銳早已經盡喪南京城,拔之不難!想必要不了多久,便會有捷報再次傳來!
伯爺害怕陛下久候,便派卑職提前報捷厥下,以安圣心!”
信使快速的回答道,眼中也是充滿自信,雖然他出發之時,池州、安慶二府還未拿下,但防御空虛的兩府城,根本不可能擋住排山倒海一般的鄭家大軍的攻伐!
“還在池州府?”
聽到這話,朱聿鐭頓時一臉的失望。
池州府,安慶府就算再空虛,若不是開門迎降,鄭成功就算再兵力雄厚,至少也得在城下耽誤個兩三天,若再算上池州府距離這里的距離,再一看旗幟飛舞的方向,朱聿鐭只覺得心中一片冰涼。
鄭家的船只可不是滿清湖廣水師那些,只適合在長江之中快速機動的福船能比,船大勢重的海船,更是逆流而來,再加上如今風向不對,想要短時間內到達這里,根本就是沒的指望。
難道滿清的運勢就是這般強橫么?
都已經將蘇克薩哈逼到了絕境,卻不想滿清的增援來的如此之快,偏偏自己的增援卻蠢的不行,為了兩個兵力空虛之極的府城,在路上耽擱!
不過雖然朱聿鐭心中已經將鄭成功罵的個狗血淋頭,但臉上卻是不能表現出絲毫不滿,畢竟鄭成功成功拿下南京,這絕對是潑天大功,對于這樣有大功于國的功臣,他不能有絲毫的苛刻。
“擬旨!李成棟,朱成功克復圣京,功在于國,朕心甚慰!特加封李成棟太子太保,都督府左都督,萌一子錦衣衛指揮同知,賜蟒袍,銀千兩!朱成功進爵海澄公,都督府后都督,萌一子錦衣衛千戶,賜蟒袍,銀千兩!另令二人整理有功將士名單,報于兵部,朕不吝重爵厚賞!”
這樣的大功,由不得朱聿鐭小氣,索性給兩人再次升了官,也方便他們手下向上動一動。
不過李成棟如今已經位極人臣,再封的話只有王爵以酬了,這顯然不符合朱聿鐭的想法,不過給了對方蟒袍之后,除了沒有王爵之外,基本上與郡王沒太大區別了。
這個消息的威力是驚人的,南京光復的意義并不是收復一座城池,而是一個象征,只要朱聿鐭遷都回南京,那紹武朝廷就再也不是在邊疆茍延殘喘的小朝廷,而是真正可以與北方滿清平起平坐的南朝了!
對于將領們來說,只要朱聿鐭還這樣一路勝利下去,他們個個都會水漲船高,成為大明的中興之臣,甚至混一個開國元勛也不在話下,只要能熬到最后不死,怎么也會有一個世襲罔替的爵位留給子孫后代!
對于小兵而言,則是同樣的道理,甚至可以說是極大的影響,他們努力為之戰斗的朝廷終于成了氣候,他們的未來也就有了保證,雖然還是要一步步向上爬,但皇帝的地盤大了,軍功田自然會多上無數倍!
不死他們最終必定會出頭,就算戰死了,皇帝手中的東西多了,他們死后能分潤的好處自然也會跟著多趕來,這個喜訊,人人都多了許多的奔頭。
除了明軍上下士氣振奮到極點之外,清軍方面也受到了極大的震動,盡管清軍高層將這消息統統斥為謠言,但清軍中稍微有點見識的人,都明白這絕對是真實的,因為明軍震天的歡呼聲卻做不了假。
畢竟如果皇帝是為了鼓舞士氣,而散布這則假消息,那未來穿幫之后,對于大明皇帝的威信打擊之大,絕對是災難性的。
而且現在明軍已經將自己團團圍在這狹小的死地,明軍士氣正旺,根本就不需要這樣的假消息來鼓舞士氣,因此,這消息自然不會有什么候的。
當天夜晚,盡管蘇克薩哈安排了雙倍的崗哨,但在絕望情緒不斷蔓延之下,依舊有無數的士兵選擇逃生,脫離他們認為的死地,三五成群的向著明軍陣地而來,直接選擇了投降。
接下來的一天時間內,盡管清軍已經開始派出督戰隊逼迫自家士兵死戰,但卻往往事與愿為,無數的清軍士兵不甘這般充當炮灰送死,大批的士兵在軍官的帶領下,一出了清軍營地,便即將武器扔了一地,直奔明軍這邊選擇了投降。
而夜間,清軍逃亡的人員更是駱驛不絕,甚至不僅僅是綠營兵,一些沒有牽掛、對形勢完全絕望的蒙古人,也趁著自己充當督戰隊的機會,選擇了向明軍投降。
三天時間不到,整個清軍便在絕望之中,直接處于崩潰的邊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