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氣溫逐漸降下來了,雖然天氣轉涼,但陽光照射在人的身上,還不會讓人感覺非常刺骨,說明這天氣還未到寒冬。
而已經被任命為益州牧的劉琦,親自前往武都郡勸農。
漢中郡本來就是大郡,治所南鄭更是高祖當年起事舊地,歷史悠久,人口和經濟相比中原并無太多遜色,只要文聘能夠派兵穩守關口,并致力于農桑軍屯,劉琦覺得漢中作為西南前沿陣地的發展前景不會太差。
現在關鍵的地方在于武都郡。
這個地方確實的是太落后,人煙太少,太過荒蕪了,誰拿在手里,便都如同握了一塊雞肋。
好歹也是一個郡,可郡內所余的人口不過八萬余人,還沒有劉琦所統領的兵多。
這樣的人口基數,說武都郡是鬼城委實一點毛病沒有。
吳懿麾下有數千兵將,如今都屯扎于下辨縣。
由于人丁凋零,這里的空田極多,望族幾乎為零,有能力有本事的都往南或往北逃出去了,說也不想留在這鳥不拉屎的地界。
現如今還敢遷移至武都郡謀生,也就只有一些從涼州隴右那邊遷居的羌人或是氐人了。
他們之所以來此,是因為在先秦時期,這里曾是氐人的居住地。
漢人不稀罕居住的地方,羌民和氐人還是愿意搬遷回來的…條件再艱苦也不怕,因為他們生存的條件本來也就不怎么樣。
能像是漢朝一樣繁華的地域,在這個世界上畢竟還是少數。
“按照明公的吩咐,從關中來的羌民和氐民,每家每戶我都予以安頓,還派人教他們種植之法,還分發給良種在郡內的無主荒田中開墾耕種,與我郡署四六分糧,且屯且守。”武都郡守吳懿認真地向前來視察的劉琦做匯報。
劉琦認真地聽著,道:“有什么物資需求,或是人手需求,你可以直接向漢中的文仲業索要,我已經跟仲業打好了招呼,他漢中郡從此與你武都郡互為唇齒,你們彼此相互扶。”
吳懿拱手道:“謹遵公子之命。”
劉琦看著忙忙的曠野,道:“武都臨近隴西,而隴右之地向西,則羌人遍地,如今董卓余部在關中劃地自居,早晚都會與涼州的馬騰和韓遂有所沖突,屆時整個涼州都不會太平…以武都的地理位置看來,以后數載之內,羌族人必大批進駐,屆時你好好把控,用羌民充斥武都,固守邊地。”
吳懿認真道:“吳某定然謹慎操辦此事…只是,就算是有辦法讓羌民屯田,但武都郡地界寒冷,各縣屋舍又少,冬日一到,羌人若無厚衣,又無取暖之道,觀我漢人御寒有道,恐引起嘩變。”
劉琦伸手招呼吳懿,道:“你隨我來。”
吳懿隨同劉琦來到田陌間的一處小屋,那是劉琦抵達武都后,命手下軍士連夜在此搭建的。
以后世的角度而言,這小土屋的面積,恐怕連十平米都不到。
小小的屋子分內外兩間,里面搭建著土炕,外面則是有灶臺,而那土炕內的煙道則是埋在了地里,和灶臺相同,一旦造飯,則土炕亦是很熱很暖和。
這便是當初劉琦上雒時,在陽人住過的火炕煙道連灶臺。
如今他又經過合理的更改,將煙道以更科學的方式埋入地壁之中,如此在做飯的時候,就可以使睡覺的火炕變的暖和,從而達到御寒且還不會被嗆死的目地。
吳懿感受了一下火炕的溫度之后,口中贊不絕口。
劉琦對吳懿道:“子遠,日后隴右遷移來的人,不論是羌人還是氐人,都讓他們依照此法建造房舍,如此冬日可抵抗寒冷,另外荊州境內近些年來發現了不少石墨礦山,我年底回了荊州,便會吩咐人每到冬日,便擇選一批上好的石墨送到武都,由你代表我統一分發過冬…如此,室內用火炕,室外可用石墨,再加以軍屯,如此便算是不愁吃穿了,武都郡內逃荒的外族,則可不反了。”
吳懿拱手道:“末吏領命,只是使君,末吏有一事不明,還請使君指點。”
“你說。”
“武都乃是荒蠻之地,關中百姓若是南遷,必往漢中不會來此,誠如使君所言,遷往武都之人,必為涼州亦或是關外的羌氐外族,他們久居邊塞不歸王化,使君若是怕他們反叛,那末吏就派人謹守邊塞,不讓這些羌胡入境便是了…可使君偏偏要讓他們進入武都,他們來了,咱們還要費心與他們周旋,生怕他們不歸王化,隨時都會叛了…”
劉琦道:“我非博愛之人,這些羌氐之人我之所以讓他們入境,只是想要用他們作為屏障,抵御涼州軍閥的入侵。”
吳懿聞言一愣。
劉琦為他解釋道:“若從關中進攻漢中,則只需文聘派人把守斜谷道和陽平關,憑借山川之險便可據十萬之眾,但若是從涼州入蜀,則必過武都郡…武都郡是荒蠻,但它也是我們眼下和涼州的一個緩沖地帶,若是涼州兵馬進攻漢中或是從陰平進攻蜀中,這武都就是我們抵御他們的第一道屏障,我不想讓處于回暖狀態下的益州成為戰場,唯有犧牲武都作為我們和涼州人的用兵之地…”
說到這,劉琦認真地看向吳懿道:“但武都郡若是空的,我們又拿什么阻攔涼州人的入侵,所以必須要有人在這里且屯且守,一旦發生戰事,就由他們作為我漢中之民的第一道屏障。”
吳懿恍然而悟。
劉琦之所以要在武都收攏羌,氐之人,是為了要用他們作為炮灰,來保護益州境內的漢民。
劉琦認真地看向吳懿,道:“所以,子遠,你要知道,你在這武都鎮守,可是責任重大的。”
吳懿急忙拜道:“末吏必然謹慎守護武都之地,不辜負使君信任。”
兩人正說話間,卻見房間的門被打開了,荀攸快步走了進來。
“使君,南鄭的文仲業送來消息,說是朝廷那面送來兩道旨意。”
“朝廷的旨意?”劉琦輕輕地一挑眉:“什么旨意?”
荀攸言道:“第一道旨意,朝廷改了明年的年號,待除夕之后,改元興平,特此昭告天下。”
“興平元年…公元194年么…”劉琦慢慢地瞇起了眼睛,嘴角露出了一絲笑容。
貌似和歷史上的興平改元,是同一年的…
董卓新亡,天子返都雒陽,王允扶政,呂布為將,皇甫嵩張遼鎮守長安,朱儁返朝,一切都是一番新氣象。
在這種時刻改元,也是向天下昭示,劉氏江山將迎來嶄新的一章。
“第二件事呢?”劉琦淡淡道。
荀攸道:“朝廷的另一旨意,便是昭告天下記,著袁紹,曹操,劉荊州,還有使君您為為有功于社稷的重功之臣。”
劉琦慢悠悠地道:“重功之臣,可有什么特殊待遇?”
“亡后可陪享陛下宗廟,并可葬于皇陵之側,長輔君王,同時還可在宮檔中獨自列傳,為后世傳頌…”
劉琦無奈笑道:“都是死了之后的事啊,難道我們大漢朝的有功之臣,就沒有在活著的時候…有點什么特殊的待遇么?”
荀攸深深地望了劉琦一眼:“有。”
“是什么?”
“大漢朝律例,官至公卿者,可有一夫兩妾,但若是被朝廷議為有功之臣者…這妾的數量,可以上限到八人。”
劉琦的笑容一下子僵硬住了。
一妻八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