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軍主帳。
劉琦將前來投效的李典,介紹給了帳內的諸位將官。
“曼成是我在巨野縣任縣尉時的好友,亦是中土大豪李氏分支,此番專程率人從巨野來此,并特意在南陽郡和潁川的交界處行軍,蠱惑袁術之心,袁術能為我軍打開南陽的通路,曼成功不可沒。”
李典謙虛道:“今豺狼滿道,奸佞競逐,少君北上護君,實乃順天應人,典能為少君盡綿薄之力,幸甚。”
劉琦滿意的點了點頭:“曼成且帶一部分親信留在軍中,剩下的人,勞煩拖心腹之人帶往襄陽,我自有書信給嚴君,到襄陽后,嚴君必有安排。”
李典道:“唯。”
李典引食客并本家千人前來荊州,人數是不少。
但這些食客的水平參差不齊,而且隊伍中還有女眷,不能全部隨軍,劉琦只讓李典留下一部分心腹。
李典雖是分支,畢竟屬于大豪李氏一脈,此番舉族前往荊州,其實事前在本家中的爭議也非常大。
畢竟待在兗州,還能依靠著本家大豪李進和李乾,而一旦從巨野遷移,李典一門就等于脫離了在乘氏的李進和李乾,這李氏分支的前途如何,誰也不好預估。
但在這種關鍵時刻,李典還是力排眾議,向本家中人介紹了當下的形勢。
李典言,兗州之地劉岱、橋瑁、張邈、鮑信數強并立,且青州黃巾盤桓周圍,不一定何時便會成為戰火中心,在此居住,毀家破族的可能性極高。
當然,他不甘心一直被李進和李乾壓著,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只是不能說。
但南郡就不一樣了。
荊州刺史劉表善喜教化之道,樂于治學向往安定,南郡遠離中原紛亂之地,戰事的頻率程度和北方相比,明顯要少的多,是舉族遷移發展生息的好地方。
更何況李典還與劉琦有交情,劉琦目下身為襄陽校尉,也是劉表的左右手,一定會對李典頗多關照。
李典一支遷至南郡,也算是有了靠山。
經過李典不斷的勸諫與努力下,李家這一分支成功遷移。
李典一支雖然遠遠不及李進和李乾那兩支繁榮昌盛,但畢竟也屬于大豪李氏一族,他們這一支的遷移,對兗州諸豪而言,意義重大。
荊州劉氏,可容四方人士避難的消息,由此傳開。
留下了李典,荊益聯軍繼續北上,穿過宛城抵達魯陽縣北的百里之地,這已經是司隸的地界。
從這一刻開始,他們將進入董卓與關東群雄交鋒的范圍。
荊益兩軍抵達司隸之后,便在梁南的霍陽山附近駐扎。
古邑之地霍陽山,目下隸屬于梁縣,早在商朝時,這里便有霍國存在。
其地之西便是陽人城,孫堅的精銳之師就駐扎在那里。
而霍陽山正北的一百五十里,就是雒陽。
這里的地界已經距離雒陽如此之近,屬于朝發夕至,因此不可以再隨意向前進軍,接下來的每一步,要慎之又慎。
兩方諸將官匯集,開始商議下一步的動作…
商議時,賈龍向荊益兩方的將領提出了一個行動方案。
“賈某與董相國,昔日在涼州共破叛羌,頗有些情誼,如今吾等已進雒陽地界,賈某當置書于董相國,請其派使者前來,相談護君事宜。”
眾人聞言,不由紛紛點頭稱是。
在他們看來,賈龍與董卓有舊,更兼荊益兩軍占據著大義,董卓如今是四面楚歌,為地方郡守士族不容,在這種情況下,董卓只有跟宗親聯盟妥協,才是他最好的出路。
他們這是給了董卓一個機會。
蔡勛的表情似有些激動:“既如此,那諸位便商議一下,當與董卓如何洽談?”
劉瑁笑呵呵地站了出來。
他拿著一卷簡牘,道:“吾益州軍之所求,皆在此牘上。”
蔡勛好奇道:“不知劉益州所提條件為何?”
劉瑁將簡牘展開,緩緩道:“蜀中多事,巴民未經教化,卻屢有反跡,南中之民亦是不歸王化,西南可謂多事,朝廷若不在益州常置上將鎮守,恐大漢邊壤不寧,故請朝廷設鎮西將軍,并改任蜀郡、漢中、廣漢、巴郡、犍為、越雋、益州、牂牁郡守并都尉,以安民心…”
眾人聽到這里,心中都大致明白了。
劉焉這是打算問董卓要軍職和官位了。
四鎮四征并不常設,非戰時而不置,劉焉借口西南民眾不附,難歸王化,索要四鎮之一的位置,根本原因還是想名正言順的擴充益州的軍力,并增加自己能夠給予軍中人的軍階。
如此,益州軍今后就可以用為朝廷鎮守邊塞,防止夷民坐大為理由,無限的擴充軍力。
益州請旨的鎮西將軍,毫無疑問指的就是劉焉…不過他們請旨劉焉為鎮西而非鎮南將軍,想來是顧及同盟之誼,想把這鎮南將軍的位置讓與劉表。
終歸是沒有白吃白喝,關鍵時刻還沒忘了荊州的盟友。
而益州八郡郡守并都尉的職位,想來也是早以擬好了名單。
劉琦看了一眼賈龍,發現他的面色怡然自得,并無什么特別的表情。
想來這八郡的郡守和都尉之職,劉焉在某些方面,也對益州豪強們進行了妥協。
劉琦感慨道:“劉益州果然是深謀遠慮,令人佩服。”
說完這話,劉琦還轉頭看向蒯越和蔡勛:“異度先生和蔡司馬,也當仿效益州諸公,擬一份請旨奏疏,務必向董相國表我荊州人心。”
言下之意,是益州人向朝廷請旨要官,荊州人自然也得去要官。
眼下,蔡勛和蒯越在此,這份向董卓請旨的名單,自然不可能是由劉琦一個人來定。
蔡、蒯兩家肯定也得借著這個機會,為族中人和其同盟的荊州望族中人索取官爵,進一步擴大兩族在荊州的權益。
劉瑁聽了劉琦對其父的贊揚,又叮囑讓荊州人仿效益州人,臉上略顯自得之色。
誰言益州無能人?
蔡勛聽劉琦讓他和蒯越擬定這份名單,心下不由大喜過望。
劉琦的這句話,對他來說意義重大。
這是將擬定奏疏求官的權力,都交到他們蔡蒯兩族的手中了。
如此一來,這當中的尺度和拿捏,豈不是盡由蔡,蒯兩族說了算?
蔡勛盡力的控制住心中的激動,道:“唯。”
蒯越瞇起眼睛,仔細的打量著劉琦,心中略微泛起疑惑。
他是了解劉琦的,這位少君,從來都是軟不吃硬不吃的主。
他表面知禮儒雅,實則內心卻多謀善斷,心思縝密且多機敏。
依他的立場,真的就甘心讓自己和蔡勛去擬定這份名單?
這等于直接將偌大的利益切給南郡的望族了。
蒯越心中略有些惴惴不安。
少君心中究竟所謀何事…
眼見兩方眾人都在場,皆頗有喜色,劉琦突然站起身,對在場眾人道:“諸位,請爵的奏疏,對我荊益兩方,確實重要,但還請諸位也不要忘了我等此番上雒的初衷。”
劉琦的話讓帳內眾人莫名其妙。
賈龍道:“公子所言的初衷,為何?”
劉琦一字一頓地道:“護君為一,扶漢為二!董卓自二月便在朝廷公布了遷都之政,自五月起,西涼軍便開始陸續遷移雒陽之民往長安,只因孫堅和王匡屢番攻伐,因而未竟全功,但饒是如此,雒陽那遷移的十之一二之民,在遷移之中也死傷甚眾,此乃動搖大漢國本之舉,公等難道不知?”
說到這,劉琦環視眾人,沉吟半晌又道:“我們身為宗親,絕不可讓他遷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