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軍的氣氛熱烈,可是這一道申斥圣旨就像一瓢水倒進了熱鍋里,濺起了巨大的反應,整個軍隊都嘩然了。
憑什么他們打了勝仗,趕走了敵人,保衛了國家,守護了百姓,卻被申斥了,尤其是看到將軍跪在朝廷閹狗的面前,委曲求全的樣子,恨不得把閹狗給大卸八塊。
這些士兵進而對遠在京都的,高高在上的,享受著榮華富貴的皇帝產生了深深的厭惡和排斥。
這樣的昏庸的皇帝怎么能做皇帝呢,將軍也是王爺,為什么不是這么好的將軍坐上皇位呢?
多憋屈呀,多難受呀!
很快整個邊關的百姓都知道他們的守護神,他們的戰神被皇帝給申斥了,明明打了勝仗,可皇帝老人家就是不滿意。
各種陰謀論盛行,說皇帝就不想王爺大勝仗,要讓王爺交出兵權然后殺死王爺巴拉巴拉的。
邊關的百姓都對皇帝產生懷疑和不滿,這種情緒還在不停地發酵…
就連王父和錢氏都很擔憂,對扶嘉說道:“如果沒有將軍在,那朝廷派人過來,邊關還能和平嗎?”
生怕另一個將領來改變現在的情況。
扶嘉很淡定地說道:“沒事的,皇帝管不到這邊來,天高皇帝遠的的,皇帝拿他沒辦法。”
其實扶嘉都替京都里的皇帝感覺憋屈,明明是宇文浩事先一個招呼都不打,連一個程序都沒有,擅自出兵,朝廷這邊一無所知。
反到頭來,還是朝廷迫害宇文浩了,也許有人想到這一層,但并不覺得這是問題。
畢竟將在外嘛!
宇文浩接了圣旨,卻并沒有按照圣旨上說的那樣交出兵權,進京面圣,把圣旨扔在了一邊,不搭理太監的催促。
相比于太監的囂張,而宇文浩就隱忍多了,在外人面前就是一副隱忍,對待喧旨的太監非常客氣,而這個太監估計在京都也沒有什么勢力,不然不會被安排來喧旨。
這明顯是很危險的事情。
宇文浩的客氣和隱忍就讓太監很得意,很囂張,不停地催促。
跟著太監一起來的還有一個中年將領,是來接替宇文浩的,整個軍隊都嘩然,拒不接受其他人來接替宇文浩。
中年將領看到如此殺氣騰騰的軍隊,心里既有興奮也有恐懼,擔憂自己能不能控制這樣的軍隊。
大概率是不行,他來接管這個軍隊,實際上真正的控制著是皇帝,他只是幫忙看看管。
中年將領心里明白,皇帝想要這樣兵不血刃地剝奪了宇文浩的軍權,可真的有這樣容易嗎?
如果真的把宇文浩給逼急了,說不定會死在這里,就很難!
中年將領抹了一把臉,深深地探口氣,難啊!
將領作為一個將軍,當然能夠感覺到軍隊的情緒,現在這個軍隊就是憋著,說不定什么時候就炸了。
為了避免自己被祭旗,中年將領一直都是沉默寡言,努力降低自己的存在感,就默默地看著太監上躥下跳的撈好處,囂張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