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同知神色復雜地看著梅姨娘,突然激動地握住她的手,低聲說道:“雪青,這么多年了,還是你對我最好。我對不起你,對不起悠悠!”
“我懂你。”梅姨娘體貼地拍拍他的手,溫和地道:“過去的事別提了,太太是個好主母,你的眼光很好。歇吧。”
檀同知卻和情竇初開的少年似的,激動地拉著她談心:“雪青,只有你最心疼我關心我,當然,太太也是極賢惠的…我和你發誓,另外那些女人,我都是迫于無奈,為了咱們家,為了前程才不得不收的,你曉得,她們都各有來頭…”
梅姨娘含笑傾聽,不時附和一兩句,檀同知說得口干舌燥,困意上頭,拉著她的表了個忠心:“你說得對,咱們家的孩子夠多了,不能再生啦,不然大家的日子都不好過,明天我就安排下去。”
梅姨娘道:“老爺糊涂了,我并沒有說過這種話,您是一家之主,這些事都該由您做主,您說什么就是什么。”
“對,你沒說過,是我自己的主意。”檀同知累了,倒下去一會兒功夫就睡著了。
梅姨娘面無表情地將佛經收入匣中,上好鎖才在距離檀同知兩尺遠的地方躺下。
次日一早,檀悠悠醒來,渣爹已經去了衙門,梅姨娘坐在窗前用針線穿茉莉花串,見她過來,隨手往她衣襟上別了一串清香雪白的茉莉花。
“今早吃什么啊?”檀悠悠嗅著茉莉花,帶著嬰兒肥的粉嫩臉蛋白里透紅,眼睛亮晶晶的。
“去太太那里吃,一早太太就使人過來說了,讓廚房做了好吃的,給你和三小姐壓驚。”梅姨娘將穿好的茉莉花串放在水晶盤里,交給大丫頭桃枝端著,牽了檀悠悠的手往正房里去。
時辰不早,請安的人都已經走了,正房里只有周氏、檀如意坐著閑話。
“給太太請安。”梅姨娘領著檀悠悠行了禮,將水晶盤里的茉莉花串交給檀如意,很自然地在周氏下首落了座。
“五小姐來了,叫廚房趕緊把早飯送上來。”周氏指示完畢,取一串茉莉花掛在梅姨娘衣襟上,說道:“昨夜累不累?”
檀悠悠立刻豎起耳朵,昨夜渣爹去了梅姨娘房里,周氏是真的關心梅姨娘呢?還是另有所指?話說,當著孩子聊這個不太好吧?
梅姨娘也取了一串茉莉花給周氏掛上,輕笑著道:“沒有,說完話就睡著了,那件事也辦好了。”
周氏眼睛微亮:“他怎么說的?”
梅姨娘湊到周氏耳邊輕聲道:“以后,咱們家再不會有孩子出生了,他說今日就會辦妥此事。”
周氏勾起唇角,將手里的茶碗輕輕擱在案幾上,看向檀悠悠的目光越發溫柔。
檀悠悠豎著耳朵也沒能聽見關鍵內容,心里癢癢的,但看周氏和梅姨娘的樣子,也曉得是件要緊的大好事,于是沖著周氏甜甜的笑。
周氏叫她到身邊:“悠悠有什么心愿嗎?”
檀悠悠道:“當然有了,希望咱們一家子都和和美美,平平安安的,我就可以享福啦!”
周氏笑道:“這孩子純厚,這樣好,你能心想事成的。”
檀如意嫉妒:“娘總是偏心五妹妹。”
周氏笑而不語,檀悠悠歡呼:“好吃的來啦!我來幫忙布置碗筷吧!”
這大概是檀悠悠到這里之后,吃得最為豐盛的一頓早飯,光是各式糕點就有二十種,另有各種小菜二十余種,用料十分精細,火候也很到位,不是短時間能做到的。
可見昨夜渣爹就吩咐下去了,檀悠悠開心死了,每一樣都沒放過。
檀如意見她吃得歡,一邊糾結自己會不會長胖,一邊又見不得她吃獨食,于是鼓著腮、憋著氣,和她從頭爭到尾。
周氏和梅姨娘略動幾口就放了筷子,坐在一旁喝著茶輕聲細語地聊天。
“嗝…”檀悠悠吃得肚兒圓圓,滿足地撫著肚子打了個嗝,眉開眼笑:“好吃,謝謝太太!”
周氏一笑:“喜歡嗎?”
“再喜歡不過啦。”檀悠悠見周氏的心腹張婆子在門前露了個臉,便去拉檀如意起身:“三姐姐,我們出去遛彎消食。”
檀如意撐得站不起來,有氣無力地道:“不去,不去,我好撐,得吃點消食茶才行…”
周氏好氣又好笑:“你是傻的啊?你妹妹胃口好那是天生有口福,你跟她比?”
檀如意無力辯解,沮喪地由丫鬟扶了出去,檀悠悠熱心地跟在后頭,張羅著給她弄消食茶。
周氏扶著額頭嘆息:“都說五丫頭一團孩氣不懂事,可我總覺得三丫頭沒她妹妹聰明懂事。看把她傻的。”
梅姨娘抿著嘴笑,張婆子討好道:“太太有福氣,三小姐和五小姐都是頂頂聰明懂事的。”
“別拍馬屁。”周氏輕輕抬手:“我讓你打聽的事怎么說了?”
張婆子斂了神色,低聲道:“福王世子確實就在班伯府,五小姐遇到的那個不正經的就是他!”
“真是他?”梅姨娘蹙起眉頭,隱隱擔憂。
張婆子道:“確實是福王世子,老奴仔細打聽過了,班伯府的下人都說,福王世子并不是荒誕不經,只是性情有些跳脫,待人頗和善,不壞。”
周氏冷喝:“說重點!”
張婆子嚇得一縮,言簡意賅:“福王世子不是來選妻的,他在京城已經定親了。聽說他這次過來,其實是為了另一樁親事。”
周氏和梅姨娘對視一眼,都有些迷惑:“為了誰啊?”
能讓福王世子從京城大老遠的跑到秋城,興師動眾地鬧這一回,定然不是什么普通人的親事。
“老奴沒打聽著,就這消息,還是老奴親家的親家冒著風險遞的信。太太,老奴親家的親家,正好是在班伯府里當差的,他也就知道那么一丁點兒。”
張婆子掐著手指尖,夸張地比劃著:“這要是讓人知道,說不定老奴這親戚一家子都會被趕出去呢。”
周氏淡淡地道:“你費心了,去賬房領十兩銀子賞你這親戚。”
張婆子千恩萬謝,又笑著傳遞了另一個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