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請注明出處:
我現在奉天子的詔書,征討叛賊,你如果好好地退回去,遵守為臣的禮節,那么可以保住你的家族和西周小國,但如果說出半個遲延的字來,我一定把你們的土地削平,到那時候,你后悔也晚了。”
姜子牙聽到孔宣如此說,搖搖頭道:“天命不是固定不變的,只有有德的人才能擔任天命。
過去,帝堯有一個兒子叫丹朱,丹朱毫無德仁,于是堯不傳位于其子,而讓位于舜。
舜帝也有一個兒子,叫商均,商均也是不肖之子,于是舜把帝位傳給了禹,而不傳給自己的兒子。
禹有一個兒子,名叫啟,啟有賢能,能夠繼承父親的遺志,但是禹遵守著禪讓的法規,把帝位讓給了益。
但是天下所有的人,無論什么事都去找啟,而不去找益。于是啟成了帝王,啟的帝位傳到后來,傳給了桀,桀王沒有德行,成湯去征討夏桀,從而有了天下。
現在已傳到了帝辛。如今的帝辛淫邪無度,肆意暴虐,其丑惡的事傳遍了天下。使上天憤怒,人民怨恨。四海之內,人人不平。
我西周是有德行的諸侯,履行上天討伐罪孽的職責。將軍為什么不順應天命,歸順我們西周,共同去懲罰那帝辛?”
姜子牙引經據典,說的頭頭是道。孔宣自然知道帝辛失德于天下。
五帝之一的帝嚳,其三子是契,契的母親是帝嚳的次妃簡狄,簡狄美麗活潑,有一次在亳水與帝嚳的另一個妃子建疵沐浴嬉戲時,有玄鳥飛來。
簡狄和建疵追逐玄鳥,玄鳥飛走后卻留下了一枚鳳凰卵,簡狄和建疵在爭搶鳳凰卵時,不小心吞下了肚子里,然后就生下了契。
而契是商湯的祖先,正是「天命玄鳥,降而生商」。
因此鳳凰為殷商王朝的圖騰,與殷商王朝有一絲氣運相連。所以孔宣不得不來做過一場,完善殺劫,了結鳳凰族和殷商王朝的因果。
聽到姜子牙的話后,孔宣根本不為所動,開口說道:“你們以臣的身分來伐君王,這是以下犯上,據你所說,這反而不是違抗天命,而且還說了這一段污穢的話,用來盜惑民心,為你們的造反制造借口,你們抗拒天兵,實在是可恨至極。”
黃飛虎也謙虛地回了禮。黃飛虎又問:“請問三位的尊姓大名。”三人欠著身說:“末將姓文,名聘;這位姓崔,名英;這一位姓蔣,名雄。”
此正是天數如此,合該“五岳”相會,此封神榜上名額早定,文聘是西岳,崔英是中岳,蔣雄是北岳;黃飛虎是東岳,崇黑虎是南岳。
文聘擺開酒席,招待黃飛虎,在酒席上,文聘問黃飛虎:“大王去哪里?”
黃飛虎便把姜子牙拜將,去征討殷商,在金雞嶺遇到孔宣,孔宣殺了黃天化的事說了一遍。
他說道:“現在,我要去崇城,請祟黑虎君侯前往金雞嶺,共同打高繼能,為我的兒子報仇。”
文聘說:“只怕崇君侯不能去。”
黃飛虎不由奇道:“將軍何意,怎么知道他不能去?”
文聘笑著解釋說:“我等兄弟于崇候也是相識,如今君侯正在操演人馬,要東進陳塘關,到孟津會合天下諸侯,害怕誤了這事,所以他不可能去。”
黃飛虎說:“即使他不能去,但我遇到了三位,也沒有白跑一趟。”
崔英說:“也不見得崇君侯不去,文兄雖然是這樣想的。但是崇君侯想進陳塘關,也要等到武王的大兵來到。
大王暫時在這小寨里住上一夜,明天我們兄弟三人和你一同去,我想崇君侯一定會來協助,不會推辭不去的。”
黃飛虎表示感謝,于是在山寨中住了一夜。第二天,四個人吃了飯,一同起程,這一天來到崇城。
文聘來到帥府,要求見崇黑虎,門官進去報告:“報告千歲,飛鳳山來的三位將軍求見。”
崇黑虎說:“請他們進來。”三將來到大殿前,施了禮后,
崔英說:“武成王黃飛虎現在等在外面等候。”
崇黑虎聽說,急忙走下臺階,迎接黃飛虎,說道:“大王,我不知道大王駕到,沒有遠迎,望大王恕罪。”
黃飛虎搖搖頭,對他說道:“隨便就來到帥府,能親自與大王見面,實在榮幸。”
行完禮后,眾人分賓主坐下。彼此說了一些問候的話,文聘便把黃飛虎的事說了一遍。崇黑虎沒有說話。
韋護見自己的降魔杵落到紅光中了,便將身體藏在門旗下,不敢說話。
孔宣大聲道:“姜尚!我今天要和你決一雌雄。”說完,孔宣拍馬奔來,姜子牙的身后站著李靖,李靖一看孔宣如此猖狂,不由得心中大怒,他罵道:“孔宣,你是什么東西!竟敢這樣的猖狂!”
說完,李靖搖著戟向孔宣直沖過來,孔宣用刀相擋,兩人戰在一處,就像在龍潭虎穴中一樣,戰了一陣后,李靖祭出玲瓏黃金塔打向孔宣,孔宣見黃金塔打來,忙把背后的黃光一晃,黃金塔便落在光中,沒有蹤影了。
孔宣見收了李靖的黃金塔,大聲道:“李靖你不要走,我來擒拿你。”
孔宣把背后的紅光晃了晃,李靖便不知去向。金吒和木吒兩人一看父親被擒,不由急了,兄弟兩個各拿兩口寶劍,共四口寶劍向孔宣刺來,口中更是大罵:“孔宣,你這違抗天命的逆賊,竟敢傷害我父親!”
兄弟兩個來到孔宣面前舉劍就砍。孔宣急忙舉起手中的刀來迎接。只打了三個回合。金吒便拿出遁龍樁來,木吒拿出吳鉤劍來,一齊扔到空中,朝孔宣打來。
在孔宣看來,這些寶貝并不稀罕,他不慌不忙地把背后的紅光晃了晃,遁龍樁和吳鉤劍便都落到紅光里面去了。
金吒、木吒見勢頭不妙,正想逃走,孔宣又把神光掃了一掃,瞬間就把兩個人擒拿住了。
姜子牙見這一陣又損了這么多門徒,不由得怒從心上起,惡從膽邊生,心道:“我在昆侖山上時,也不知道會過多少高明的人,難道現在還怕你孔宣一個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