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國淮水防線已破,下一步的決戰,當在長江。可是,如今元軍已經在長江北岸聚集了最少五千艘戰船,其水軍實力完全不弱于宋軍。
長江天險,元軍已占其過半!”
“襄樊糧草已盡,宋軍援兵遲遲未至,估計很難再撐下去。襄樊一破,元軍再無后顧之憂,即便只是據有荊湖北路,宋軍也只能徒呼奈何。”
“夏貴可能要從四川出兵援助襄樊。”
“四川兵馬,能調動的不多,而且利州元軍,已經快逼近重慶了。夏貴難道不守四川了嗎?”
“所以,賈似道希望咱們能出動西北部隊,以牽制利州元軍。”趙權說道。
“如此,西北野戰軍已基本平定涼州,可是京兆府還有一些城池尚未清除。此時南下,會不會讓京兆府重陷于混亂之中?”
“京兆府城的元軍,糧草已盡,帶不來太多的威脅,倒是應該擔心他們是否會突出府城,入山為匪。”
對付守城之軍好辦,打得下就直接滅了他們,打不下便將其困于城中。但是這些軍隊一旦入山為匪,的確是件讓人很討厭的事。
“還有,憑什么要我軍出動兵馬,協助宋軍攻打元軍?當時我大權國欲聯宋攻元,可是屢次被他們所拒。”
“確實,宋國如今形勢,完全是其君臣昏聵所致。”
“不用時,棄我如敝履;用時卻直接指手劃腳,當我大權國將士如何物?”
的確,宋國君臣態度,不僅讓人氣惱無奈,更讓人時時有吞了一只蒼蠅的惡心感。
趙權無奈地看著眾人。
所有在座的參會人員,大多分為兩派。一是反對援宋,一是無所謂的中間派。真正支持援宋的,只有趙復一人。
但是,他到現在為止,也不過是姚樞手下的一個司長。最多只能發表下個人的意見,連最后表決的資格都沒有。
“諸位——”第一次被邀請參加大權國軍事會議的劉秉忠,站起身團團一揖。
“所謂窮者獨善其身,達者兼濟天下。
如今宋、元、權三國之中,國力最強者,非大權國莫屬。國主雄才大略,諸公無不當世翹楚,立志當遠。
某以為,九州入彀,當是時也!”
所謂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能夠參與一統天下的戰爭,補金甌之缺,重塑九州之鼎,這對于絕大多數人來說,都是一件足以熱血沸騰之事。
有人臉上現出狂熱神色,有人卻不以為然地搖了搖頭。
目前天下雜亂的形勢,看似危機四伏,但對于大權國來說,其實是最有利的。只要坐視宋元大戰,再取漁翁之利,萬事可定。
然而,若只是考慮這些問題,大權國軍隊就不會急匆匆地接收忽必烈扔下的爛攤子,以致被中原百萬饑民整得狼狽不堪。
“然——”劉秉忠話鋒一轉,對著諸人正色說道:“諸君以為,何為天下?”
何為天下?
這個問題似乎沒什么好問的,可是真要尋找一個很準確的答案,眾人一時也有些迷茫。
“四海之內,皆天下!”有人搶先說道。
“寰宇之下,天地六合,此為天下。”
古人認為,這是一個天圓地方的世界。天穹之下,便為天下。
然而,自大權國重新確定了這個世界的形狀,所有人都已經接受了自己生活在地球之上的概念。這天下,自然便非眼睛所能看到的那么簡單了。
“奄有四海,方為天下之君!”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賓,莫非王臣。擁有天下,便擁有了治理這天下的權力。天下,是一種權力的象征!”
眾人議論聲漸弱,劉秉忠施施然的又拱手一禮,說道:
“湯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諸侯;秦并六國,一統天下。
對于宋國而言,如今的江南、曾經的淮北,便是他們的天下。對于元國來說,已經拋棄的中原、正在圖謀的江南,這是他們的天下。
那么,大權國的天下,又是什么?
鄙人以為,天下,并非是疆域之廣薄,亦非土地之多寡。而在于百姓,在于民心。
但凡以華夏為源、奉炎黃為祖,其生存之地,便是我等所應當期待的天下!”
所有人都若有所思地看著劉秉忠。
趙權心里卻是喟嘆不止。
國家與政府,民族與人民…
哪怕是在后世,也有許多人分不清楚這其中的關系。
而對于這個時代的人來說,國家的概念是極其模糊的,人們認識的只有“王朝”,一家一姓的朝代。他們以此為國,以忠君為愛國,以君主轄下的被統治者為民。
不以管轄之地來定義天下,而以同族同源的百姓居住之地來界定未來國家的發展目標與管轄權。換一句話來說,凡是這個世界上,愿意承認華夏族源、愿意侍奉炎黃為祖的人,無論他身居何處,無論他歸屬哪一個種族,他們所在之地,大權國都可以去管治。
趙權不知道,劉秉忠是從什么時候開始形成這樣的思想體系,又或許是自己隱藏在大權國政治體系中的一些伏筆給了他一些啟發。但是這樣理念,隱然間已經走到了這個時代的前列!
當然,在賦予了大權國未來的管轄權力同時,劉秉忠主要目的,是想讓所有人都知道,首先得承擔起對這些百姓的保護責任。
不僅包括正在中原掙扎求活的百姓,也包括即將被卷入宋元大戰中的宋國百姓。
忽必烈南侵宋國,中原已經成為事實上的無主之地。大權國入主中原,已經是必然。那入主之后呢?
劉秉忠顯然希望大權國可以盡快地介入宋元之戰。無論是為被裹脅至淮南的中原漢民,還是將被卷入戰爭中的宋國百姓。
越早介入,未必對大權國有利,但是卻可以在對天下的爭奪中,收獲無可替代的民心!
民心所指之處,便是天下!
侍其軸兩眼灼灼地看著劉秉忠,眼里流露出毫不掩飾的嘆服。
平定中原之后,大權國勢必要攻略江南。但是在此之前,若能先取大義、再得民心,那大權國在一定程度上,便已經立于不敗之地。
梁申、姚樞與趙復若有所思,其他人則茫然地看劉秉忠,不知所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