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七百九十二章 果子熟了

  劉秉忠昂然說道:

  “蒙古,以戰立國。而且無論哪一個朝代,哪一個帝王,軍權都是最為敏感且不可輕易交付于人的權利。

  大汗初掌大權,和林紛爭依然未能完全落幕,尚需時間平定。

  此時,將漠南中原的軍政大權,全部交付與王爺,有兩種可能與后果。

  一是試探,以此試探王爺對于蒙古國、對于大汗的忠誠。

  二是借刀,讓王爺沖殺在前,以王爺之刀削漢世侯之兵。”

  這幾人,除了劉秉忠外,無論是趙璧還是高天錫、董文炳、李德輝,都與各地漢世侯有極深的瓜葛。

  他們或受漢世候庇佑而得保存家產,或托身漢世侯帳下為其幕僚。

  雖然這些各地漢世侯曾經給這些人極大的幫助,但是既然現在要輔佐忽必烈,就必須站在忽必烈的角度來重新思考中原的現狀與問題。

  這些漢世候勢力,若不加緊清理,未來必將成為中原的毒瘤,這是每一個人都很明白的道理。

  而清理的手段,絕不會是兵不血刃。

  這是虎口奪食的戰爭。

  讓忽必烈去面對這種戰爭,別說他現在手下還無一兵一卒。哪怕真的擁有了自己的軍隊之后,勝了必遭主上之忌;敗了,便可能身死道消!

  想及于此,眾人身后,不禁都有冷汗滲出。

  看著劉秉忠的目光,更加信服。

  此人,的確可當得“第一幕僚”的稱呼!

  忽必烈瞬息之間,也明白了這個道理。

  “劉先生的意思,是辭去軍管之職?”

  “是的,漠南漢地軍民總領,只取民而不取軍。

  如此,王爺便可一心一意,管轄中原之民生政事。一來不會因擁兵自重而遭忌,二來暫時不用應付各地世侯之反樸,反而可以得到他們的大力支持!”

  忽必烈點了點頭,“劉先生所言有理,其他還需考慮的問題是什么?”

  劉秉忠瞥了忽必烈一眼。

  忽必烈剛得大權,自己就給他潑上涼水,心里可能會很不舒坦。但這事現在不說的話,肯定會出問題。

  不過劉秉忠也相信,忽必烈這點容人之量還是有的。要是面對蒙哥的話,他可就不敢這么直接諫言。

  “第二,蒙古國今年大旱已成定局。若是和林要求中原供糧以緩解漠北旱情,王爺可有對策?”

  忽必烈緩緩地搖了搖頭,說道:“然邢州一府,經我等治理之后,卓有成效,只是想以邢州一地所產,供漠北近百萬災民所用,萬無可能!”

  “我可以嘗試,去說服真定、保定諸府,讓他們出些糧草,以補不足。”李德輝說道。

  “我可去河東…”

  “益都那邊,可以交給我…”

  幾人很踴躍地就準備各自領走任務。

  忽必烈卻皺著眉頭。

  草原大旱,和林那邊已經向漠南征集過數次糧草。其實漠南與中原今年也有災情,糧食并不太富足。ωеńχúе㈠貳.cом

  再征,量少還可能,量一旦過多,必然會引起諸多反彈。

  劉秉忠沒有直接回應諸人,而是繼續說道:“第三,便是南京府的問題!”

  這下,所有人都深皺起了眉頭。

  與南京府打了數年交道,忽必烈沒有占得任何的偏宜。

  最近一次,更是將所有私兵全砸進去,依然一無所獲。連塔察兒也兵敗身死,捕魚兒海至闊連海子一帶,徹底淪為南京府的屬地。

  南京府,已成心腹大患!

  如果忽必烈未來真的只想經營中原之地,那一切好辦,只要守住燕京通往遼西的榆林通道,東真軍便絕南進入中原。

  可是,無論是忽必烈還是在座諸人,現在都已是心懷天下。區區一個中原之地,可遠遠不夠這些人,一展宏圖!

  只是,忽必烈現在雖然搶到了大義名份,但要與南京府相爭,還是得需要時間再次積蓄力量。

  更何況,劉秉忠剛剛還勸說,要辭去漠南軍管之職。

  那,還有什么是可以依賴的?

  忽必烈疑惑地看著劉秉忠。

  劉秉忠淡然一笑,說道:“臣有一策…”

  忽必烈強心里生出一股莫名的煩躁。

  手下這些幕僚,就這點最讓人討厭,動不動就要裝模作樣地讓自己請教一下。

  可是自己偏偏還得擺出一副不恥下問的真誠態度。

  若有一天…

  忽必烈搖了搖頭,將這個念頭暫時趕出腦去。拱手問道:“請問劉先生,有何良策?”

  劉秉略回一禮,說道:“其實,第二個問題與第三個問題,可以此策一并解決。”

  “南京府數年經營,眾人有目共睹,如今可謂稻糧滿倉。東真軍雖然數年來四處作戰,其實每次所出動的人數并不多,因此糧食消耗有限。

  從南京府所銷售的大量石忽酒,也能看得出來,其存糧巨大,甚至遠超我等想象。

  因此,屬下覺得,可以建議和林,以詔令形式,要求南京府向漠北供糧,以緩解草原旱情。

  不僅是南京府,包括開元府、錦州、遼南、沈州、遼陽諸地。已有數年未向和林繳納過貢賦。

  此次,可以令其一次性繳清。”

  忽必烈聞言,眼睛不由一亮。

  南京府原來歸屬忽察所管,其收入別說繳納稅賦,養數千東真兵,都力有不逮。

  但是現在不一樣啊,忽察已死,南京府當收歸和林直管。

  此時馬上進行裁軍、官員重新任命,可能會引起南京府的反抗。但是以草原大旱為由,讓其繳納貢賦,這可是一個絕對讓其無法推諉的理由。

  有了第一次,便可以有第二次,然后再是第三、第四次,無止無境,直到將南京府最后一滴血抽干為止。

  若是不從,也簡單。

  這樣就可以讓已經是蒙古國汗王的大哥,趁早看清南京府所包藏的禍心,以及擁兵自重帶來的危害。

  只要他一旦真正地明白這個道理,南京府離滅亡,也就不遠了!

  到那時,如果可以接管南京府,哪怕只有遼西數府,也將成為自己如今最大的助力。

  占據遼西,便可以卡住南京府的進出之道。那里終于也會成為自己的后花園,成為自己最富足的糧倉。

  如劉秉忠所說,南京府經過數年的經營,沃野萬里,藏糧無數。

  這個果子,已經熟透了!

  天與不取,反受其咎!

大熊貓文學    權宋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