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格妮絲,這個就別推辭了,我就是要給你。我不允許外面的人小瞧了你!”
艾格隆的話慷鏘有力,也直白地展示了自己絕不容許別人欺負艾格妮絲的決心。
而艾格妮絲對此自然也滿心感動,忍不住抬起頭來,獎勵性地親吻了一下他的臉頰。
“陛下,那我謝謝您。您給我,給我一家人的東西已經足夠多了,多到足以讓所有人艷羨,沒有人會小瞧我的…我很滿意,您也不必為了證明對我的愛而再繼續多給我什么了,真的,已經夠了。”
因為兩個人現在還是衣不蔽體地躺在床上,所以這一番耳畔廝磨,勢必又重新勾起了昨晚剛剛消去的欲火,于是他們又緊緊地摟抱在了一起,好生纏綿了一番,然后才戀戀不舍地一起走下了床。
而這時候,已經是午餐時分了。
眼看著陛下牽著女兒,從曾經的“待嫁閨女”的臥室里走出來,公爵夫婦一如往常,滿臉堆笑地迎接了他們。
艾格隆來到他們家做客,自然已經不是一次兩次了,而且每次都會留宿在艾格妮絲原本的閨房當中,夫婦兩個不僅絲毫不以為恥,反倒是暗地里享受這樣的“光榮”,以陛下的半個岳父岳母自居。
他們當然沒有膽子把自家和卡爾親王相提并論,可是親王一家人不都是在奧地利嗎?在巴黎這兒,當然還是自家更沾光一些。
夫婦兩個人殷勤地對艾格隆和女兒打著招呼,然后帶著他們一起來到了餐廳。
而這時候,艾格隆和艾格妮絲的孩子,萊希施泰特公爵約瑟夫,已經坐在了特制的椅子上,靜靜地看著父母親的到來。
還不到一歲的小公爵,長相相當可愛,融合了父母親的優點,而且看上去他的那種性格安靜沉穩的人,平常很少哭鬧。
不過,看到媽媽之后,他還是本能地咧嘴笑了起來,伸手想要讓媽媽抱。
艾格隆已經有了好幾個孩子,本來根本不在乎多一個少一個私生子,但正所謂“愛屋及烏”,他喜歡艾格妮絲,所以對這個兒子也另眼看待。
即使這個兒子因為私生子的緣故永遠不可能得到皇室身份,但是除此之外的一切他都可以得到。
他主動搶在艾格妮絲的前面,一把把自己兒子從座位上抱了起來,摟在了自己的懷中。
“這小子又變重了。”接著,他愜意地說。
“小約瑟夫身體日漸茁壯,長大以后一定可以和陛下一樣俊呢。”夫人立刻討好地附和了陛下的話。
“那是當然。”艾格隆哈哈一笑,“我和艾格妮絲的孩子,怎么可能長得不好!”
他笑聲一出,全家人也夠跟著笑了。
不管對艾格隆有什么意見,艾格妮絲對兒子那是真的視若珍寶,這不僅僅是她的血脈延續,很明顯也是她接下來整個人生的依傍和慰藉。
不過,在表面上,她還是做出一副嚴母的樣子,認真嚴肅地盯著自己兒子。
“光是好看可不行,百無一用的埃德加難道長得不夠好嗎?最后卻把姐姐坑害成了什么樣?以后我一定要好好教導他,不能把他給寵壞了。他應該和父親一樣文武雙全,以后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材…這樣才配得上父皇賜予他的禮遇,也配得上他從小擁有的一切。”
如果是旁人說這種話,很有可能只是場面上的套話,但是艾格妮絲的神情卻表示,她是完全認真的。
她以后也確實會這么做,在艾格隆的所有子孫當中,艾格妮絲最為嚴格刻板地教導兒子,讓這一支子孫成為了帝國不可或缺的精英家庭,人才輩出,當然這也是后話了。
對于艾格妮絲的決心,所有人都不感到奇怪,因為大家都知道她就是這樣的人。相反,餐廳的氣氛卻陡然變得尷尬和凝重了起來。
因為艾格妮絲提到了埃德加,而這個人,在這個家庭里,實際上是一種禁忌。
當初愛麗絲為了嫁給埃德加,和父母鬧得很不愉快,幾乎就此決裂,本來就已經讓公爵夫婦恨透這個“女婿”了;結果最后這樁婚姻還這么慘淡收場,那更是讓他們心里怒火萬丈。
“那個混蛋,我早就說過他不是個好東西了。”公爵憤憤不平地拿起餐刀,往面前的牛排里面狠狠一捅,仿佛是在刺入女婿的心臟一樣,“他把我們家搞得家宅不寧四分五裂,結果自己卻一走了之了…哼,他走得好,最好死在外面,永遠別回來!”
聽到父親的怒罵,艾格妮絲也意識到了自己說錯了話,心里有點后悔。
她像是求助一樣,輕輕瞟了艾格隆一眼,無聲地請他出來救場。
相比于公爵一家對埃德加的切齒痛恨,艾格隆對埃德加卻心態極為平和,甚至還有點好感。
1,他們之間有著浪蕩子天然的“惺惺相惜”,本質上他們都是徹頭徹尾自我中心的人,同時又是品味極高的“藝術家”。
2,更重要的是,在他出手巧取豪奪艾格妮絲的過程當中,埃德加出了不少力;甚至他和愛麗絲之間的決裂,也給了艾格隆趁虛而入的機會。
既然都得到了這么多的好處,艾格隆又怎么可能討厭埃德加?
當然,在這一家人面前,艾格隆還是裝出了一副義憤填膺的樣子,“埃德加確實不是東西,只不過念在他父親實在為國有功的份上,我對他還是寬大處理了,以后如果他膽敢再鬧事的話,那就絕不會是這么一點處罰了,我一定會叫他萬死莫贖!”
看到艾格隆如此決絕的表態,艾格妮絲和夫人都連連點頭附和。
而公爵卻給了艾格隆一個會意的眼神。
他久居官場,當然知道利害關系。
如今,特雷維爾侯爵班師回朝,加官進爵,正是最春風得意的時候,陛下對他顯然也會更加倚重。
在這種情況下,陛下怎么可能還會對特雷維爾家重拳出擊?
在這種情勢下,反而自己還有必要緩和與那位“親家”的關系。
親人是注定做不成了,但至少不能做仇人。
公爵也參與過誣陷埃德加的事件,心里也清楚其中的始末,但正因為如此,所以他更加希望自己能夠從這件事上摘出來,免得成為特雷維爾侯爵眼中的仇敵。
所以,無論再怎么討厭埃德加,接下來他都要好好地跟侯爵打交道了,至少要讓兩邊維持表面上的和睦關系——畢竟,在表面上,他們還是親家。
公爵已經打定了主意,接下來要借助陛下作為中間人,主動和特雷維爾侯爵接觸,恢復兩邊的正常關系。
至于那些破事,都是愛麗絲自己惹下來的,跟他沒有關系,他也沒必要為此負責。侯爵想要怎么處理和愛麗絲的關系都由他自己去,自己明哲保身就行了。
只是,這些充滿了個人利益的算計,就沒有必要跟妻子和女兒說清楚了。
面對公爵充滿各種意味深長的眼神,艾格隆當然也看出了他的心事,只是看破不說破,他表面上也不動聲色。
他不介意自己的手下內斗,但是他不希望出現劇烈的“內訌”,現在諾德利恩公爵和特雷維爾侯爵都是自己的親信手下,而且都委以重任,他當然也希望兩邊的仇怨能夠到此為止,不要再進行無謂的意氣之爭了——畢竟,以后他們兩個人需要合作的地方還有很多。
總參謀部和帝國鐵路系統之間的關系,是絕對密不可分的,也只有這兩方密切合作,才有可能實現艾格隆心心念念的、前所未有規模的大型動員。
在大事上面,大家還是要“精誠團結”,一起共創偉業的。
所以,他也會促成兩家的“和解”。
正如艾格隆對艾格妮絲所說的那樣,沒過多久,就來到了巴黎奧爾良鐵路線的開通儀式的日子。
在這一天,新近建成的巴黎奧斯特里茨火車站已經是人山人海,擠滿了看熱鬧的民眾。
而從這座車站開始,長長的鐵軌仿佛無邊無際,劃破了遠方的天際線。
它將一直綿延到120公里之外的奧爾良,也成為了法蘭西歷史上的第一條正式投入民營的鐵路干線。
對于鐵路和火車,巴黎人已經不陌生了,因為艾格隆為宮廷和首都之間修建的鐵路,已經多次向市民展示過工業革命的那種澎湃的力量。
但是這一次,圍觀的群眾還是擠滿了整個車站,甚至一路綿延,似乎這一百公里的路上到處都有人在兩邊,可謂是盛況空前。
也不怪人們如此熱情,經過了“皇室專線”的活廣告之后,巴黎人已經被吊足了胃口,但畢竟只有很少一些人才能夠品嘗到被“鐵馬”拉動的奇妙快樂;而這一次的線路開通之后,乘坐火車將成為普通人的體驗。
哪怕是最無知無識的人,也知道,他們正在經歷此生罕有的劃時代瞬間。
接著,就在人們的歡呼當中,艾格隆、特蕾莎,還有皇太子,以及被保姆抱著的芙寧娜公主,一一走下了皇室馬車,然后沿著人群當中開辟的道路,向著月臺走去。
在這一路上,艾格隆幾乎被雷鳴般的歡呼和掌聲所淹沒,他自己也興奮地不斷向兩邊的人們揮手致意。
在他當上皇帝之后,身邊從來都不缺乏歡呼,然而,虛情假意、應付了事的歡呼,和現在這種發自內心的喝彩是完全兩回事。
顯然,眼前這些興奮的民眾,認可了艾格隆上臺僅僅兩年之后,就用自己無窮的魄力所打造出來的奇跡。
即使知道法國人民很善變,即使知道這種歡呼注定不會是持久的永恒的,但是此刻,艾格隆還是沉醉在如同潮水般的歡呼當中。
只有帶給人民“繁榮”和“希望”的統治者,才配得上得到這樣的喝彩。
在這一場注定會載入史冊的劇變當中,他們還希望在未來得到更多,而艾格隆也將為了滿足他們的愿望而繼續努力。
就在萬眾矚目當中,艾格隆拉著特蕾莎,走上了月臺。
而在他們的背后,就是被裝飾了各種彩帶的皇室列車。
走上月臺之后,艾格隆轉身,又面向不斷向自己歡呼的民眾們。
“諸位先生,女士,我很榮幸在今天可以親自帶領你們,見證上帝和科學賜予給我們的奇跡。”接著,艾格隆按照預先的安排,開始了自己簡短的演說。“我想,經過之前的示范之后,現在已經無需我再用什么浮夸的辭藻來闡述我們今天所面對的時刻。
沒錯,依靠著我們面前的鐵軌和火車,我們已經走到了一個全新時代的大門口,盡管現在它還不夠長,還有很多技術上的缺點,但是這不要緊,因為我們已經走上了正確的道路,而我們將繼續一往無前地走下去!
很快,就在不久的將來,在我,以及你們絕大多數人的見證下,也就是在接下來一代人的時間里,我們將擁有總長度堪比赤道的路網,我們將駕馭我們面前的鋼鐵巨獸,咆哮著沖破一切舊時代的藩籬,砸碎距離曾經給我們祖先帶來的絕望,砸碎所有擋在我們面前的敵人!我們將會踏入到一個嶄新的時代,在這短短一代人,我們可以創造出之前十代人、甚至二十代人才能創造的財富,我絕無夸張。接下來,請諸位跟在我的身后,與我一起去見證吧,感謝萬能的主保佑著我們!”
在這個年代,絕大多數人還信教,所以艾格隆在開口和結尾都不免帶上上帝,不過他更在意的反而是中間那些許諾。
盡管看上去有點浮夸,但是它是真的。
接下來的時間里,他會一點點讓它成真,讓所有人都目瞪口呆——他有這個自信。
這就是“先知”給他帶來的自信。
也許是被陛下這堅決的語氣和昂揚的氣勢所催動,空地上的民眾,情緒似乎也越發激動了,不斷有人發出“帝國萬歲”之類的歡呼(其中一些人自然也是事前就安排好的氣氛組)。
總之,至少在這一刻,所有人都相信,這位年輕的陛下就是帶領這個民族走向未來的“命定之人”,正如他的誕生所揭示的那樣。
群體性的狂熱,很快彌漫在人群當中。
而艾格隆最后一次有力地揮了揮手,與歡送自己的巴黎人民暫時告別。
很快,皇室成員們一一進入到了這輛皇室專列當中。
伴隨著轟隆的巨響,白煙彌漫,巨獸終于開始緩緩移動,以無可匹敵的氣勢,沿著鐵軌向天際線之外的地方駛去,它只留下了舊時代的最后殘跡,供原地目送它離開的群眾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