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二百一十九章 求人不如求自己

  投資團在永州城防司令部,片刻不停的發電報,跟洋行訂購了設備,要生產鋁制品!

  還有一家南昌的電池廠,根本沒有心思繼續參觀,老板馬不停蹄的就要去南江,看石墨礦。

  更讓周小山吃驚的是,鄧錫候跟劉文輝沒去重慶迎接,他們的兵是直接從成都方向過來的,帶著好長的馬隊,馬隊馱的是川西北的牛羊皮!

  說是恒發洋行替大帥發話,永州鞋廠,皮革廠,在高價收購皮毛,他們不要高價,只要鞋廠,皮革廠看得上,長期簽訂供貨協議!

  看到馬隊卸下成山的皮毛,算下來,比天津購買的皮毛成本更低,這可把剛遷川的皮革廠,鞋廠老板樂壞了。

  震動了整個永州城。

  實業同仁的喜悅,暢談,也讓這幫上海,江浙過來的實業家,感同身受。

  范旭東他們參股了六十六師投資的部分工廠,參觀了新建的部分工廠,甚至有種錯覺。這就是一個世外桃源,一個實業家的樂土,永州的繁華才剛開始發力,正處于一個高速發展,欣欣向榮的狀態。

  比重慶更有生氣。

  甚至全國大部分省會城市,也比不上這里。

  參觀完畢,投資團回到永州司令部,會議室作戰室喝茶敘話。

  “聽說,你小子為了這個鋼廠,還跟范先生提了好多苛刻條件!”

  看著劉湘不善的眼光,性格收斂了一路的馮天魁等幾個大小軍閥,都在爆笑。

  連范旭東也笑吟吟的把他望著。

  他帶來的一群實業家,更好奇了。

  這些實業家對周小山也不陌生,范旭東給他們講了一路他三訪永利,北平征兵的事情。

  這樣少年得志的后輩,百戰軍傳奇品牌的主人,又同為實業界的精英,引發了他們極大的好奇。

  六十六師特務營在北平的好多趣聞,隨著報紙轉載,也被四川人熟悉。

  弄的楚天舒,周小山在川軍里都出了名。

  “大帥,木得辦法,窮的批爆啊!”

  劉湘想起這混蛋訓那些個,又笑噴了。

  一些軍閥知道周小山是永州最大的土財主,認認真真的哭窮,也跟著瘋笑。

  “小子,別跟著天魁學那些沒文化的壞毛病,堂堂大學生軍官,也把言子掛嘴上!”

  “大帥,冤枉死兄弟了,這小子嘴巴臭的很,我比他差遠了!”

  劉湘一揮手,生怕馮天魁把話題扯遠了。

  “今天我看范先生,陳先生的面上,煉鋼廠兩百萬缺口資金,我來出入股。你們兩位銀行家也不要失望,四川礦藏豐富,這些年戰亂,一直沒有開發,開發這些礦山,打通道路,急需資金,四川省政府已經在跟國民政府申請建設債券,我是真心希望你們把這個錢,放貸給遷川的實業家,他們非常困難,也急需幫助!”

  劉湘如此氣度,在場的實業家拼命的鼓起手來。

  兩個銀行家笑著站出來了。

  “那更好了,我們金城銀行,向來放貸的對象是三白一黑,鋼鐵行業,對軍工很重要,收益也比較穩定,未來要扶持六十六師和川軍,卻不是什么太賺錢的項目,四川這么多礦產,各位將軍也愿意保證契約聯營,路上還幾位實業家跟我問著要支持,我就轉向他們放款了!”

  “我們也是托不下范先生人情,加上不忍心看著預定的煉鋼設備,從國內離開,不忍心國內的實業吃虧,才決定放的款,范先生開口,利率幾乎沒有利潤,我們就放其他項目了!”

  兩位銀行家,順手就掙脫了繩索。

  周小山猛的舉起手來!

  “要不,兩位銀行家,把錢貸款給我?”

  現場再次哄笑起來,馮天魁恨不得踹這小子一腳,當初消息傳來,兩百萬債務都讓司令部幾個將領愁眉苦臉的,要知道馮天魁攢了十幾年,身家都沒超過百萬。

  羅家烈第二天還黑著眼圈到司令部,這小子根本不當一回事,真是虱子多了不癢。

  “貸給你沒問題,我要你的投資計劃,只要你能用你百戰軍玻璃和罐頭廠的股份做抵押,我們銀行,會考慮在永州設立分行的!”

  “你可別搶了我的買賣,我很喜歡永州!這里跟重慶的分行,我設定了,成都我也會去看看,有必要也會設立分行!”

  劉湘看著周作民和許福曬兩人爭執起來,露出和藹的笑容。

  這種事情,在這個投資團面對礦藏分布,時有發生,大家商量著辦,氣氛也非常好。

  這次川軍請動了范旭東,賺大了,他帶來的投資團,劉湘在公館收到電報,面對這么長的名單,都不相信這是真的?

  在重慶時候,實實在在看見永州和重慶的軍政兩界,不遺余力的對實業家的創業進行支持。很多實業就決定從上海兩年內搬遷四川。

  現在到了永州,進一步加大了投資的意向。

  簡直收獲太大了,配合平津的招商,劉湘初步估算,超過二千萬大洋的設備,貨物,透過這個投資團,資金流入四川。

  即便是不從這些實業直接征稅。

  明年四川的財稅,也會大幅度從衍生的資金,流通領域提升。

  工廠落戶的意義,出川前周小山已經給他解釋的很詳細了。

  四川土地少,人口多,大部分農民別說農閑不知道干什么,就連農忙也不是非得拼命干活,四處農村都處于人浮于事的狀態,工廠,礦山招工,起碼能讓一些沒有土地的佃戶們吃飽飯。

  這是自己和川軍為四川人做的實實在在的事情。

  周小山拿著數據都在發抖,抗戰爆發以后,上海,江浙,近萬家的企業,大部分想遷川,而真正到達大后方的,只有國民政府圈定以軍工有關的實業,僅有三百零四家,四川僅占了七成多,就這兩百多企業入川,才給四川奠定的工業基礎。

  也在抗戰最艱難的歲月,支撐著中國人不屈的意志。

  現在進入四川投資的大小實業,光劉湘統計前期平津實業家落地,以及這個投資團承諾的數據,已經超過兩百七十家了。

  要知道民國的工業產業,非常不均衡。

  百分之四十工廠實業是分布在上海,四千多家廠礦,由于租界的關系,抗戰爆發的時候,實業家心存僥幸,都火燒眉毛了,還在猶豫要不要西遷。

大熊貓文學    我的師長馮天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