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八百二十三章 蒲州城歷史會晤

  一代高人名臣李泌帶著皇帝的使命上路了,李亨能夠答應他這樣那樣的要求,足以說明他已經完全妥協。

  當他們在軍事力量上不足以壓制對手時,自然會選擇政治方面的博弈,但李嗣業這樣的武將怎么可能會在全面勝利的情況下讓步。

  他手執拂塵登上一葉扁舟,身邊只有道童一名,沿著黃河寬闊的河面朝對岸蕩去。

  黃河的浮橋雖然已被燒斷,但兩岸的鐵牛依舊牽引著鐵鎖鏈橫亙在河面上,李嗣業的大軍就陳兵在對岸。

  李泌準備過河之前,郭子儀與他探討了一下軍事層面上上的問題,因為郭司空壓根就不相信李嗣業會答應皇帝從朔方繞道河西,哪一個狼子野心的反賊不想進關中?難道朝廷這些人還對李嗣業抱有幻想?覺得他還希望做回那個能與朝廷共存的封疆大吏藩鎮之主?

  郭子儀說打敗李嗣業是有辦法的,朝廷之所以處處受制,就是因為他們所呆的地方叫長安,一個政治意義大于實際意義的城池,就是因為他們的背后是長安,郭子儀和潼關數萬大軍都放不開手腳,處于被動地位。只有一日抓賊,哪有前日防賊的道理。

  郭子儀口中所謂的良策,那就是天子撤出長安重新回到朔方躲避,他則率軍退到扶風郡的大散關,再派人去把守住簫關。李嗣業一旦入長安,必然謀求更大的權位乃至稱帝。

  他相信無論是安祿山叛軍還是李嗣業知道長安都呆不長,他們不得人心,長安對于李唐來說是天府之國,對于叛軍來說就是困獸之地,到時候憑借簫關大散關之固,將朔方和隴右穩定好。叛軍皆思念河西,人心漸漸低落,李嗣業也會成為天下人的眾矢之的,屆時史思明也會與他反目,南下進攻河南中原等地,河東節度使鄧景山也能夠騰出手來,南下進攻上黨,最終將李嗣業困死在八百里秦川之內。

  但這樣的計策,皇帝定然不會采納,他們當初廢了多大的力氣才收復長安,如今洛陽已經丟失,如果再將長安丟失,李亨過往的功績將不復存在,他當了五六年的皇帝最終不過是在原地踏步甚至是在倒退。

  這其實和李泌當初的計策是一樣的,先不著急收復長安洛陽,而是占奪安祿山的老巢范陽,使得叛軍成為無根之木,無源之水。

  當然李泌的計策更有大局觀,就如同他現在渡河聯絡李嗣業,一旦成功的話皇帝繼續占據關中,李嗣業仍舊占據河西為一方藩鎮,他就算真有稱霸天下的野心,也會被河西拖住腳后跟。只要皇帝策略得當,使吐蕃和回紇牽制住李嗣業,就算他真正成為一方割據政權,也不會動搖大唐的統治。

  小船在蒲津渡口靠岸后,駐守在河岸上的河西軍搜查船上的物品,李泌手持拂塵淡然相應,只是說道:“我是李泌,從長安而來,有要事求見李太尉。”

  守在渡口的將領見這道士確實有高人風范,立刻派人護送他入蒲州城,來到城中的太守府邸見到了李嗣業。

  兩個曾經關系不錯的朋友,在這種情況下見面了,多年后已經是物是人非,雙方心中的思想和態度都發生了變化,人生的初心還留下多少。

  那時候是拯救大唐,一心都在對付奸相和心懷鬼胎的安祿山,誰能想到最終卻是這樣的變化和際遇。

  李泌見到他額頭上頗為滄桑的花白頭發,感慨地問道:“李太尉今年也有五十了吧。”

  李嗣業笑道:“還差一歲就滿五十了,真是年歲不饒人啊。”

  “太尉辛勞半生,如今還在征戰奔波,不知你還能征戰多久?”

  李嗣業聽出他的弦外之音,悵然說道:“孔夫子說過生無所息,人生這一輩子從生到死都在奔波操勞中渡過,安歇下來反而是一件壞事,若是有一天我死在馬上,也不會覺得奇怪。”

  李泌又搖頭問道:“太尉熟讀史冊,知曉興替,以你的直覺和敏銳不會察覺不出來,大唐并非氣數已盡。你為何還要逆氣數而行,你可知道你最終將留罵名于后世,與安祿山和史思明成為一丘之貉?”

  李嗣業嘿笑了一聲道:“你知曉道家陰陽術數,那么我倒要反問你這位世外高人一句,難道說氣數就是一成不變的嗎?難道不會因為皇帝的昏庸、朝廷的腐朽而產生變化?上皇李隆基自改元天寶起,大唐已經從繁盛的頂峰開始走下坡路了。從天寶至今已滿十九年,這十九年來奸相當道、排除異己,斷絕邊將入相之路,使得藩鎮將領階層固化,形成可以與朝廷對抗的小團體。而在朝中權貴日腐化,日日歌舞升平,而這些都是敗亡的征兆。”

  “李亨因昔日命運多舛而多疑,登位之后內疑群臣,外疑將領,重用閹宦,設立察事廳子,對群臣和大將家屬進行監視,將在外而生疑心,多次用宦官制約將權,致使兩京遲遲無法收復,又逼反大將致使上下離心。這哪一樁那一件不是失德之舉。兩代帝王犯下的錯誤,難道還不至于使大唐氣數消散嗎?”

  李泌搖搖頭說道:“不管你是否承認,開元盛世過去才區區幾十年,昔日天下之繁盛乃是千年來未有之巔峰,大唐的人心尚未盡失,你欲行叛逆天下百姓不會支持。”

  “開元盛世為何會早早結束,不就是因為人治而怠政,法制消弭?誰說我現在要代唐而自立,我要做的事情你不會想象,而現在我也不過是想帶領河西的士卒們回歸河西,欲借關中這條道走一走。”

  李泌終于把話題引到了他的方向,將拂塵搭在了肩頭上說道:“既然你無意代唐,又無意奪取關中,何不另換一條道路行進,出河東遠上朔方、河套,再前往隴右進發蘭州,避開關中這條敏感地帶。這樣既可以讓朝廷相信你并非居心不良,雙方也免除了一場大戰,不必白白犧牲太多性命。為此陛下愿意加封你為朔方隴右節度使,撤出所有駐扎在朔方的軍隊,給你的西進開辟出一條安全的走廊,如何?”

  李嗣業慨然笑道:“從關中到簫關,再到蘭州,西入涼州才是一片坦途,我有這樣順暢的路可走,為何還要翻越呂梁西出河套,沿著黃土高原走上那么一遭,士氣再強盛的部隊也會跑散了。”

  “那也實在沒有辦法,這是陛下唯一能夠接受的道路,只要能守住關中這一片王化之地,陛下他愿意做出最大的妥協。”

  “是嗎?妥協。我也可以說我自己妥協,忍住把長安城奪在手中的欲望。我已經奪取實實在在的勝利,還能夠在這兒聽你說這些,這已經是我最大的讓步。”

  “不,不,你沒有讓步,你所有的要求都在你的預想之內,你根本還是想進關中入長安,去經營你那虛幻縹的王道霸業。作為昔日的老朋友我要忠告你,大唐的人心尚盡失之前,你李嗣業的威望尚未到達頂峰之前,你根本在關中留不住,你也承受不起這塊王霸之地。”

  李嗣業突兀地笑了起來:“看來不止皇帝不相信我不會進長安,就連你也不相信,那我就沒有什么辦法了。我提出的條件只有兩個,其一,我必須從關中出隴右,第二,這次起兵我打的是清君側,誅殺閹人的旗號,李輔國、魚朝恩、程元振等宦官必須殺,否則我名不正言不順,這義舉也得不到合理的解釋。”

  李泌感覺到莫大的諷刺,他的造反怎么能成為義舉?這事情根本沒得商量,皇帝李亨那里第一條就通過不了,更別說還要逼他殺掉他的真正信任的一批人,這幫太監才是他控制內外朝的工具。

  他將拂塵搭在手臂上站了起來,走到府邸正堂的大門口,轉過身來說道:“此事我希望你要考慮清楚,關乎天下,關乎你個人的聲名。若是選擇錯誤,天下將永無寧日,你也將永遠淪為王莽,侯景,安祿山之流,將永遠受到世人的唾罵。”

  他甩動著拂塵帶著童子踏出了蒲州刺史府的府邸,自始至終都沒有回頭。

大熊貓文學    盛唐陌刀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