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頁 “想自己出來闖蕩?這是好事兒啊!”對于林家人敢自己出來做一番事業,林樓還是很的,“你在外面跑了這么多年,經驗也夠了,只要找到一個合適的項目穩扎穩打,不出什么意外的話,肯定能成事兒。”
對于林盛的性格,林樓還是很了解的,腦子機靈,能說會道,心里還有一桿秤,一般人糊弄不住他,也講義氣,愿意和合作伙伴分享利益,這樣的人最適合做生意。
“小樓哥…你和陳老板這么看重我,我現在和你說這些都不太好意思!”是啊,當初他還在村里種地呢,要不是林樓幫忙、陳德江帶著教,那會有今天?現在公司正是用人的時候,他卻要自己出來干,總覺得有點不厚道。
“這有什么不好意思的?你又不是沒把手頭的工作做好,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這也是人之常情!”林樓并沒有把人才捆死在自己手下的想法,而且這些年幾家廠子的人才培養體系還是比較健全的,不斷有人才涌出。
就算林盛是公司的元老,手頭的工作比較重要,那也最多在交接之后稍微出點小問題,等熟悉磨合好之后就能適應下來,一家健全的企業,絕不會因為一個人的離開而倒下。
“還是說說你想干啥吧?看看我能不能給你參謀參謀?”以林樓對林盛的了解,他肯定不會出來自己開一家瓷磚廠和老東家搶生意,這種事情他可干不出來。
所以肯定是其它項目,貿然進入一個新領域,可是會遇到很多問題的,林樓并不想讓自己這個小兄弟吃虧。
“我家以前是種茶葉的,前些日子去叔叔家吃飯,聽叔叔說你設計省博物館的時候增加了一個專門的海東茶文化展廳;我就想著,小樓哥你看好的事情從來沒錯過,既然你都覺得咱們海東茶葉有搞頭,那我包下茶園自己種茶,然后開個茶樓賣茶,肯定能賺錢!”
林盛精明著呢,他挑選項目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種茶、炒茶的手藝他們家有,而且根據林樓的話判斷出茶產業將來大有可為,那么包茶園種茶、做茶、賣茶就成了不錯的選擇。
“這個行業真有前景!”
2010年的時候,中國的茶葉種植面積已經超過200萬公頃了,即超過3000萬畝了,產量在135萬噸左右,最多的就是海東,云南排在第二,第三是浙江。
等到林樓穿越過來的時候,這一數字又有了新的變化,茶葉產量接近三百萬噸,年產值超過兩千億元,而海東省依舊高居第一。
林盛在這時候投資茶產業,雖然不如其他風口產業那么容易暴富,卻也勝在穩健,只好好好做,將來成為億萬富翁還是很有希望的。
“是吧,我也覺得有前途,現在我出去和人談生意,雖然還是喝酒的時候多,不過給人家送幾包好茶葉,他們還是很高興的!就是現在茶葉的包裝太簡陋了些,一般人也不懂得什么是好茶,我就打算開家茶廠,選好茶葉、做好包裝,先退出一款禮品茶來。”
林盛興致勃勃地給林樓說起了自己的計劃,“等做好樣品之后,我就去找這些年攢下來的合作伙伴,他們如今生意都不小了,平日里總少不了人情來往,拿上檔次的茶葉去送禮也挺合適的,別人喝了他們送的茶覺得不錯,就會想著繼續喝,我這生意就算是打開門路了!”
雖然這些套路還比較簡單,但確實有可行之處,林盛能弄出好茶葉,也能找到銷路,這筆生意就能做下去了。
要不你的這款產品就叫小罐茶吧?林樓在心里嘀咕了一句,當然也只是嘀咕而已,以現在的經濟水平還不具備推出小罐茶的條件。
不過有些套路還是值得學習的,“你的想法不錯,但是還不夠全面,技術上的問題你打算怎么解決?你要是只想開個小茶樓,你們家自己的手藝倒是還夠用,不過想做大做強的話,就不行了。”
“這個我還沒有想好,不過打算等茶園和茶樓弄好之后,就去咱們海東省的農校看看,瞅瞅能不能找到研究員合作,還有一些國營茶廠的老師傅,為了讓孩子接班,明明一身的好本事,現在卻只能在家里閑著了,這就太可惜了,我也可以把他們請來!”
這些都是林樓開設瓷磚廠時候給陳德江指點過的手段,林盛也學會了,“嗯,這些辦法都不錯,但是還是不夠!”
“雖然說茶葉是起源于中國,但在茶葉的工業化生產上,早就被西方尤其是英國和美國超過了,如今國內使用的茶葉工業化生產技術相較于英美還比較落后;一開始廠子規模比較小的時候,你可以不在意這些,可要是想做大做強,就必須想辦法學習他們的技術。”
日后這一環節的短板同樣被補上了,中國茶行業已基本形成完整的產業鏈,通過整合上中下游資源,同時注重技術開發,提高茶葉種植和生產質量,開拓全方位銷售渠道,形成科研種植、技術生產到銷售的一體化全產業鏈。
在新技術的研發上,每年誕生的新技術,已經占到了全球的半數以上;只是在品牌定位、形象的建立、品牌營銷以及體驗式消費方面還沒有突出的表現。
國內市場還好些,在國際市場上,依舊是聯合利華、塔塔、伊藤園、雀巢這些大公司比較占優,占據了海外市場的大量份額。
“不過說這些還有點早了,你現在的想法就不錯,就按照你的計劃去做吧,要是錢不夠的話,等你做好了計劃書來找我,不管是借給你錢還是入股都行。”眼下這些事情還有些遠,林盛現在最需要的也不是這方面的建議,而是資金吧?
“要是小樓哥你不嫌我笨,我就厚著臉皮占你的光,請你當大股東好了!”林盛可是看得清楚,雖然說借錢自己就能全權掌握這家公司,但 (本章未完,請翻頁)
第(2/2)頁 這樣以來,林樓對這家茶葉公司肯定就沒那么上心了。
陳德江讓林樓入股后占了多大的便宜?要是靠他自己的話,估計現在還在村里燒紅磚呢,那能想到燒瓷磚啊?瓷磚需要的技術可不是他能搞定的!而且之后林樓還幫忙聯系了幾家研究所,一起開發新技術,這些資源也都是他不具備的。
林樓雖然不是做茶葉的,但是他一個清華大學的老師去海東省的茶葉技術研究所找人談,可比林盛這樣沒讀過幾年書的人去談方便多了。
而且林樓給海東省博物館里面加了個茶文化展廳,這可是全省茶葉行業從業者的大恩人啊,去那家研究所,人家都得好好接待。
更別說林樓還有那么多海外關系,不管是引進技術還是引進設備都要比他自己方便多了,且不說他能不能弄到外匯,就算能弄到,又去那兒找人買去?
“計劃方案啥的我都做好了,這回就是想讓小樓哥你幫我把把關!”林盛拿出一摞文件遞給林樓,上班這些年他時刻沒有忘記學習,進步很快,起碼這些計劃報告什么的已經寫得有模有樣了。
林樓接過來翻看了一遍,承包茶園需要多少錢,要怎么樣才能辦下手續來;包下來之后又該如何招聘人手、組織生產,同時還得防備附近人搞破壞;茶廠怎么開,需要那些設備,技術人員從哪里來;茶樓蓋在那里,銷售人員怎么培訓…這些都寫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甚至連茶樓都設計好了,這事兒他沒好意思麻煩林樓,而是在當地找了一位設計師做私活,這位設計師以前做過某酒店的茶樓項目,做出來的東西倒也有模有樣。
“做得很細致,看得出來你的準備很充分!不過我對茶葉行業不太了解,估計還得找個人問問再說,相信不會有什么大問題!”林樓表示滿意。
“這段時間你先和老陳說下,然后你倆商量找個接替你的人出來,然后交接工作帶一帶他,等帶出來之后,你就忙自己的事情去吧!”至于自己要投的錢,等請人看過之后再做決定,雖然林樓信得過林盛,但這種事情還是慎重點比較好。
這樣對他和自己都好,如果方案中確實存在問題,林樓虧了只是九牛一毛而已,林盛可就得好幾年都翻不過身來了,計劃書了寫了他的投資額度,林樓估摸了下,他這是把這幾年賺得錢都砸了進去。
“有您這句話我就放心,我明天就給陳總打電話,和他好好商量下,保證選出個好人選來!”林盛已經想好了,接替他的人盡量從前湖村出去的人里面選,這倒不是任人唯親,而是他們去廠子里面工作的時間最長,最熟悉廠子里的情況。
而且他走了之后,還得找個林樓信得過的人盯著才行,雖然陳德江現在沒啥想法,卻也不能給他機會,免得他將來犯錯。
周一省里面開會,通過了林樓的方案,只有幾個小問題需要修改,然后他們便把第一筆設計費給打過來了,林樓也要回去做下一步的方案。
臨走前,林樓請人介紹了幾位茶葉方面的專家過來聊了聊,把林盛的方案給他們看了看,他們的評價還算不錯,只是有一個小問題需要解決。
“茶葉這一行,要說好做也好做,不好做也真不好做!首先你的把名聲豎起來才會有人過來買茶,要不然光靠幾個散客,是撐不起來這么大的茶園還有茶樓的!”
“對,最好是請一兩位茶客們都比較熟悉的老師傅坐鎮,這樣的話大家一聽,你的茶是某某老師傅幫忙炒的,這心里就有底了,覺得你的茶肯定沒問題!然后買一點回去試試看,只要味道能讓他們滿意,就會繼續買了。”
“還有,你這茶樓周圍的環境雖然不錯,但位置有點偏,別人想找也不太容易,要是不好好宣傳的話,也是件麻煩的事兒!”
關于第一點,林盛已經在做了;第二點的話,林樓也不覺得有什么問題,一來想在好地方該茶樓成本高而且麻煩,二來這個地方未來也是南江市的繁華區域,只是眼下稍微偏了點而已,過上幾年就好了。
不過他們的話也提醒了林樓,雖然日后這里會很繁華,但眼下如何吸引客人過來確實是件比較麻煩的事情,必須能有個噱頭才行。
打、發傳單啥的似乎有點不太合適,那么,有沒有其它手段可以在南江市引發熱點呢?林樓認真琢磨起來。
有了,很快他就想到了一個主意,我可是建筑師啊,這種問題自然應該用建筑師的手段去解決,只需要把茶樓的設計稍微做點變動,就能引發全南江市茶客的注意,以后茶樓壓根不用為如何招攬客人發愁了。
這雖然只是一個小手段,也很容易被人學過去,但是起碼在當下來說,還是沒人做過的,只要茶樓能來個開門紅,以林盛的手段,肯定能照顧好接下來的生意。
和這些專家談完,林樓把這些話給林盛說了,然后說道,“位置的問題你不用擔心,我稍微改下設計就行,剛好你下月初不是要去北京和老陳談么?到時候你過來看就行!”
林盛有點不太理解,怎么樣才能通過設計上的改變吸引茶客到訪,但出于對林樓的信任,他毫不猶豫答應下來。
回去之后,林樓便開始了海東省博物館的下一步工作,開始在概念草案的基礎上進行修改,然后拿出更細致的初步方案。
同時他也沒忘了林盛這件事兒,畫好圖紙之后,讓事務所模型組的工作人員開始制作小點的模型,以便于林盛更好的理解。
到了約定好的時間,林盛從南江市來到北京,先去和陳德江聊了聊,談好接替他的人選后,倆人便一起到了林樓這兒。
一進院子,林盛便被一個小玩意兒給吸引住了,“這東西有點意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