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在哈佛學習的時候,那時我還是格羅皮烏斯的學生,格羅皮烏斯告訴我們國際式就是我們應該追隨的風格。他預言了一種全球化的建筑樣式。有一天他對我說,‘其他國家將會追隨那些出現在歐洲和美國的建筑設計,比如RB。’”
貝聿銘沒有直接回答,而是講起了一個故事,“我不能同意這樣的觀點,我當時是一個學生,我來自中國,我不希望那些在美國和歐洲到處可見的建筑也出現在中國;但是我錯了,后來看到在東京、在大阪所發生的一切,我發現,格羅皮烏斯是對的。”
“但是我并沒有放棄,我仍舊認為世界要比現在全球化的局面要有意思得多;要建造一座建筑就必須有場地,而這個場地必須在一個地方,而一個地方必定有自己的歷史,而這個歷史對于建筑和建筑師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場所是地理環境的一種重要記號,它有自己的觀點和方向,每個人都應該對此有所了解,每位建筑師都需要考慮這一點;他們應該了解這個場地了解它的歷史,它的根,而這種根是很難發掘的,但是一名建筑師如果想要有所創造,就必須對此有所發現。”
“在一開始的時候,我沒有意識到歷史的重要性,因為我所做的那些工程如在紐約的低價住宅,它的歷史就在那里,顯然并不是很長。
“但是去年,我接了香山飯店的項目,今年又接了盧浮宮的改造項目,在這些項目中,我逐漸認識到,如果我不了解歷史我就不可能成功。”
“甚至我在設計香山飯店的過程中,因為對歷史缺乏了解,還出現了一些不應該有的疏漏。”說道這里,貝聿銘指向前排,“多虧有貴校的吳教授,還有林樓同學,幫我指正了這些疏漏,給了我修改的機會,要不然,香山飯店肯定會是一個極其失敗的項目!”
“轟”的一聲,大禮堂里頓時炸開,現場的老師學生都被貝聿銘的話震驚了,剛剛改革開放的中國,人們開始了解世界,并迅速被西方世界的發達所震撼。
在他們看來,西方所有的東西都是好的,西方的科技、藝術當然也包括建筑,肯定是遠遠領先于中國的,我們在貝聿銘這樣的世界級大師面前,唯有聆聽而已,根本沒資格評價他的作品,但是現在,竟然有人能指明他的缺點。
而且還是本校的老師和同學,這簡直太讓人驚訝了,一種由衷地自豪感從心中噴涌而出,在八十年代,人們實在是太需要這種自豪感了,所以才會出現某個工人、某個農民,用中國特有的古老智慧折服外國友人的故事。
但那些只是故事而已,只聽說過沒親眼見過,但是在現在,就在清華大學的禮堂里,他們親耳聽到貝聿銘這樣的大師親口說出來,那能不激動呢!
“嘩啦啦啦!”現場響起了掌聲,這掌聲比之前貝聿銘演講時候更加熱烈,所有在場的學生和老師,尤其是建筑系的,都與有榮焉。
“吳委員,您這次可是為我們清華爭光了!”一位校領導一邊鼓掌,一邊對吳委員說道。
“呵呵,這可不是我的功勞,那些意見都是林樓同學提出來的,為此他還專門做了實驗,貝先生帶上我只是客氣而已。”吳委員并不居功,他有自己的驕傲,事實上以他的地位和聲望也不需要這種事為自己增添光彩。
學校新聞社的記者這時候再也顧不上珍惜膠卷了,飛快地按動快門,將貝聿銘、吳委員的形象印在膠卷上,同時尋找著林樓的身影,應該就是第一排的那個學生吧?
貝聿銘微笑頷首再三,掌聲才漸漸停止,他接著演講,“而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悠久的建筑文化和底蘊,能夠把握住這種文化底蘊精髓的只能是中國人,一旦有人能汲取中國建筑文化的精髓,并和現代建筑相融合,那他必然能成為大師。”
“所以你要問我中國能不能出世界級的建筑大師,我的答案是肯定的,而且或許他出現的時間比我們預想的都要早。”說著他特意看了一眼林樓的方向。
擔心拔苗助長,所以貝聿銘并沒有點出他的名字,不過那特意的一瞥說明了一切,他對林樓的期待可不僅僅是一名普通程度出色的建筑師而已。
掌聲再次響起,接著又有幾個學生起來提問,貝聿銘一一作答,最終還是學校領導站出來勸阻,要是任由他們繼續提問的話,貝聿銘今天就別想結束了。
演講結束,貝聿銘和吳委員、林樓等人陸續離開之后,學生們才起身離開,柳笛卻依舊在座位上發呆,貝大師剛才說的都是真的?林樓都能給他挑毛病了?
在清華校園用過晚飯,大家又返回友誼賓館,林樓也跟了過去,意見提完了,接下來自己就要加入到他的團隊,對香山飯店的設計方案進行調整,他還有的忙。
“小林,這段時間你就安心和貝先生一起工作,學校那邊我已經說好了,不算你缺勤,以你的功底通過考試肯定不是問題!”吳委員好生叮囑了一番,這才離開。
“小林同學,我們聊聊吧!”貝聿銘把林樓叫到自己的房間里,在客廳就坐。
“您直接叫我林樓就行!”林樓在沙發上坐下。
“今后一段時間我們就要在一起工作了,你現在算是臨時加入我的團隊,這樣的話,薪酬待遇自然也應該按照標準來!”貝聿銘打算和他談工資了。
“美國建筑師平均年薪在兩萬美元左右,我的建筑設計事務所稍微高一點,能達到三萬美元,我給你一個月三千美金,提成、獎金另算,你覺得怎么樣?”
一個月三千美金?要是換成人民幣,那不就是月入過萬?在一九八零年就能達到這個標準,林樓想想還真是有點小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