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幾個都護府的特殊移民政策,并沒有在朝堂上激起任何水花。
自然也沒有遇到任何的阻力,幾乎只是走了個過場,便順利地直接發放下去了。
這兩年來,朝臣們受到的各種思想風暴,已經夠多了,從震驚到麻木,再到有意識的思考,最后漸漸接受。
盡管各人對這些新思想的接受度都不同,但眼前這個政策只是對夏季移民政策的補充,且合情合理。
沒有任何反對的余地和必要。
隨著各州的長史與郡國相準時抵達京城,一年一度的帝國總結大會正式展開。
在劉志的心目中,今年的重頭戲還是土地改革,戰爭只是順便。
所以對于各州各郡的土地政策執行力度,十分看重。
由于各州的實際情況大不相同,執行成績也參差不齊,交州地多,世家力量薄弱,是整個大漢帝國平民百姓最好過的地方。
何況那邊氣候溫和,一年四季都可播種,產量本就是全國之冠。
涼州和并州、冀州之前是邊境,因為戰亂的緣故,土地拋荒嚴重,現在戰爭的威脅解除,土地富余,所以分配情況良好。
青州因為前年的匪患,人口銳減,許多土財主們被盜匪殺絕了戶,因此在分配上也不成問題。
益州那邊地勢復雜,民族眾多,執行起來難度較大,所以各郡各縣的成績都不盡相同。
徐州今年遭了災,劉志網開一面,將政績的評定規格改為救災情況。
兗州、豫州、荊州和揚州,是大漢人口最密集的四個州,土地兼并也最嚴重,世家力量盤根錯節,是劉志改革的重中之重。
荊州和揚州借著去年的水災,強行重新丈量了土地面積,兩州的州牧,董班和陳蕃都是劉志器重的人。
二人都是有氣節有抱負的有志之士,不畏強權,剛正不阿,甚至是將生死置之度外。
幸好,他們遇到了劉志這個維護他們的皇帝,給予了充分的信任和發揮空間。
也時刻派人保護他們的安全。
所以,荊、揚二州,在想盡辦法勸離了一批流民之后,也勉強完成了重新分配的任務。
農業生產也恢復得不錯,經過一年半的時間,水利設施大部分都重新維修完成了。
明年只要能繼續保持此力度的話,基本上就能走上正軌,只是水患問題要徹底解決,短期內基本上不可能。
只能慢慢計劃了。
兗州和豫州才是情況最糟糕的地方,這兩處有許多老牌世家,短則幾十上百年,長則兩三百年。
他們底蘊深厚,無論是權力還是財富體積都很龐大,而就目前來說,劉志的政策還沒有從根本上動搖他們的利益。
所以,這兩州的情況比之從前,雖然稍有好轉,但改變得不多,只能說治標不治本。
劉志也深知此地的情況,但他暫時沒打算動整個世家階層,所以只能在移民上做文章。
而且兩州人杰地靈,是冶鐵和紡織業的基地,擁有大量的工匠。
劉志解除了工匠的戶籍限制之后,許多人都拖家帶口涌進了城市,成為專門的手藝人。
若不是因為這兩點,兩州的情況會更難破局,現在只能逐步緩解,沒辦法根除。
剩下的邊疆地區,種暠的軍戶制度,剛好可以解決,司隸校尉部,也就是京畿道,由于在天子腳下,監督得最嚴格。
扶風郡有大漢馬場,可以養活很多人,其他幾郡的工匠與商人比較多,這些都單獨入籍,從土地上解放出來,專門管理,其余的無地流民,被半強迫地移民遼東遼西等地。
天下十七州,如今的情況基本如此,總的來說,在朝好的一面發展,但卻任務艱巨,任重而道遠。
劉志對現有的情況還是挺滿意的,土地改革本來就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在他的宏觀計劃中,現在的土地政策就只是第一階段,到時候視完成情況,才會展開第二階段。
總結完畢,便是論功行賞,政績突出的,劉志都給予了獎賞,除了物質上的,還在全國進行通報表揚,樹立典型。
政績平平的,無功無過,但會對他們進行培訓,若是明年依然政績平平,將按照下等計算。
對于那些政績很差的,交由御史臺和龍麟衛同時調查,如果確實情有可原,只是降級處理。
但如果是因為自己玩忽職守或者是能力不夠,甚至有可能是因為以權謀私之類的原因。
這種人不但會罷免,還要按照各自的情況追究責任,該清退的清退,該關押的關押,該流放甚至殺頭的也毫不手軟。
一頓操作猛如虎,既震懾了那些混時度日的官員,也激勵了他們的工作熱情。
再像以前那般尸位素餐,結局會很慘,這一次,刷下來一批能力平平之輩。
距離第一次科舉,已經過去了兩年,明年又是大比之年了,三年來,縣試與州試都已經圓滿完成,參加考試的人數比上次翻了兩番。
劉志很期待,大漢歷史上制度最完善的一次科舉考試,能夠為干涸的朝廷,補充大量的新鮮血液。
死氣沉沉的東漢帝國,在他大刀闊斧的改革下,已經開始煥發出蓬勃的生命力。
但這還遠遠不夠,少年強,則中國強,大漢的形勢還遠沒有到需要樂觀的地步。
該賞的賞了,該罰的也罰過了,就等著安安靜靜地過個好年。
這一年的冬季來得比較早,大雪紛飛,天寒地凍,剛開始一個個都很開心。
瑞雪兆豐年,雪越大,明年的蟲害也就越輕,可在京師一帶連下了五天大雪之后,情況就逆轉了。
冰凍三尺,積雪最深的地方連孩子都可以淹沒,聽說已經有許多鄉村的茅草房被壓塌了。
老人和體弱多病者,凍死了許多。
這時代沒有天氣預報,如此大型的寒流根本無法提前預知,更別提做預防準備了。
城市中這兩年發展很快,修建了許多磚瓦房,再加上組織了大量人手清掃積雪,因此情況要好得多。
皇宮和富戶燒炭和燒柴的用量,也在暴增,如果繼續冷下去,恐怕很快也會不夠用。
劉志在崇德殿召開了緊急朝會,商討應對雪災的問題。
大殿十分空闊,為了節省木炭,劉志沒有燒炭火,又體恤許多臣子年老體弱,便吩咐不用脫外面的大毛衣裳。
環顧一圈,大多數人都穿著各種狐皮、貂皮、羊羔皮之類的外袍,即使滴水成冰,他們也不會很凍。
可他知道,城內的除了一部分貴族能穿上高檔皮草,普通人只能穿羊皮襖、狗皮襖之類的衣服。
人數眾多的平民能穿得起皮襖的,只是一部分,還有許多人,只能多穿幾層厚實的葛布衣裳。
裹著灌了蘆絮的被子,瑟瑟發抖,等他們積攢的那點兒柴火燒完,冰天雪地的,能不能熬過去都兩說。
反而城外山中的村民,在雪災面前,情況要稍微好點,因為他們至少柴火充實,可以烤火取暖。
大漢王朝真是多災多難,本以為今年徐州的地震和海嘯就是最嚴重的災害了,誰知眼看著快過年了,卻發生了如此大面積的暴風雪。
最關鍵的是,誰也不知道這場風雪還會持續多久,一旦時間長了,不說那些平民,就是貴族們都撐不住。
而且由于道路受阻,糧食和各種生活物資運不進來,就會造成嚴重短缺,物價也會跟著飆升。
到那個時候,才是真正的災難來臨,這司隸校尉部也不知道會凍死餓死多少人。
崇德殿外寒風凜冽,大雪一團團的在空中狂飛亂舞,冰冷的大殿中,氣氛也同樣降到了冰點。
輕如鵝毛的大雪,此時像鉛塊一樣,沉甸甸的壓在每一個人心頭。
“諸位,假若這雪繼續落下去,該如何防范?”
之前朝廷集思廣益,編撰了一本防災救災指南,里面針對洪澇災害,地震海嘯,風災蝗災等常見自然災害都有指導。
但偏偏遺漏了雪災,只是一語帶過。
究其原因,還是因為最近一二十年來,都沒有出現過這種情況,所以便下意識地疏忽了。
可偏偏在最沒有提防的時候。暴風雪便不期而至,讓整個朝廷猝不及防。
“陛下,臣以為需迅速組織人手清除道路積雪,打通運輸糧食和物資的通道。”
中書省大學士袁盱進言,這也是雪災的常規操作,但若風雪不停,清理起來也十分困難。
何況只要一夜之間,剛剛清理出來的地方,就會被重新覆蓋。
所以前提必須是,雪很快就停。
但現在只能做最壞打算,一旦估計不足,后果很嚴重。
后面零零星星地有幾名官員出聲附和,也提不出什么有建設性的提議來,讓劉志頗為失望。
抬眼望著窗外潔白無瑕的世界,恍惚間似乎看到了上輩子的自己,在大雪中與小伙伴們嬉戲追逐…
忽然,他眼睛一亮,怎么忘了雪橇呢,這東西簡單容易操作,還可以用滑雪板,那個更機動靈活,但負重效果不好。
只要稍微培訓一下,就能解決運輸問題,也用不著清掃積雪了。
如果打通了運輸道路,就可以保障城內的物資供應,還可以讓寺廟和道觀開放給流浪人口。
組織大戶捐贈糧食和舊衣服,將那些乞丐和流浪者集中起來生火取暖,然后施粥保命。
只要能熬過這段時間,盡量少餓死幾個人,就是勝利。
臣子們七嘴八舌地說半天,卻發現他們的皇帝陛下在走神,根本就沒有聽進去。
不由得面面相覷,都住了嘴,大殿中一時間無比安靜,只余下外面呼嘯的狂風暴雪。
劉志正在回憶滑雪板的詳細制造工藝流程,忽然間發現氣氛有異,驀然回過神來。
卻發現大家都在用頗為奇怪的表情看著他,不由得一愣,他的樣子很特別嗎?
輕咳一聲,假裝若無其事地接著說道:
“諸位臣子都說得很好,先罷朝吧,六部尚書和中書省大學士,秘書省大學士都留下來。
朕要與爾等再商議一下。”
這么冷的天,反正也商量不出什么結果,陛下既然體恤臣子,自然也沒人會蠢到反對。
一時散了朝,外面的街道已經有城門校尉處的士兵,幫著清掃了一早上,這才能保證馬車安全出行。
被點到名的臣子,隨即跟隨皇帝前往中德殿的書房。
里面早已燃起了炭火,不過劉志擔心雪災,已經吩咐將燒炭的數量減半,他年輕力壯的,又有皮裘保暖,即使硬扛也沒事。
只是交代郾太后和賢妃兩處不可儉省,必須保證供應,畢竟這兩處一老一小,都是劉志最牽掛的人。
賢妃鄧猛見劉志如此重視,便也在宮中組織捐贈舊衣服給民間,還特意稟告了郾太后,發動宗室和各世家大族一起參與。
此舉立刻得到了朝野上下的一致稱贊,許多王公大臣的夫人都踴躍參加,出錢出力。
就連郾太后也當面稱贊她,不負賢妃之賢名。
同樣的這一點也贏得了劉志的好感,最近兩個月,他沉浸在田覓的溫柔鄉中,不能自拔。
甚至已經下詔將她由婕妤的位份,升至了修容,對待鄧猛也比以前疏遠多了。
要不是因為掛念著女兒劉華,恐怕去合歡殿的次數會更少。
這段時間鄧猛也算比較低調了,除了處理后宮事務,侍奉郾太后和照顧女兒之外,便鮮少露面。
甚至也不在劉志面前晃蕩,更沒有任何刻意邀寵之舉,與寵妃田覓之間,幾乎是井水不犯河水,互不往來。
既沒有排斥打擊她,也沒有絲毫要拉攏的意思。
但現在雪災嚴重,正在他憂心忡忡之時,鄧猛卻高調站出來募捐,為劉志分憂解難。
先不說效果如何,至少這態度就讓劉志感動,心中頓時便涌起一股歉意。
說好的喜新不厭舊,雨露均沾,自己還是偏心了。
且說中德殿中,劉志當眾宣布,有種從北匈奴的更北方,極寒地帶傳過來的雪橇和滑雪板,可以很好地解決運輸和雪天出行問題。
這讓眾人立刻歡欣鼓舞,不用給道路鏟雪,可以節省大量的人力出來,幫百姓們清理房頂的積雪,以免被大量壓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