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490章 揚州服裝業差異化生存之道

  足球比賽在有的地方火爆異常,可在有的卻沒起什么波瀾,揚州府里就絲毫沒有這種氛圍。

  揚州知府陳世美,最近關心的不是什么足球比賽,他現在關心的是怎么解決大量服裝作坊的吃飯問題。

  大批軍服的訂單,已經加工完成,現在只有少量的單子可供生產。麻煩的是,經過軍方訂單以及李總裁捐獻的縫紉機刺激,揚州府出現了好幾千家加工成衣的小微作坊,若是再算上那些臨時接單子做服裝的家庭婦女,全城上下數萬婦女指著成衣產業吃飯哪。

  以揚州本地的市場,壓根就養活不了這么多從業人員。而外銷的市場,一時半會也打不開。陜西、中原的大工廠,將成衣市場牢牢占據,想要從他們手中撕開口子,談何容易?

  “夫人,咱們這步子是不是邁的有點大了?眼下這數萬人的生計,可是愁死我了。”

  “郎君,困難只是暫時的,雖然一時半會咱們接不到大單子,但從長遠來看,揚州府的成衣產業還是有前途的。揚州附近都是產棉區,所產棉花占全國近半,這是咱們的優勢。還有揚州女兒擅女紅,咱們做的軍裝頗受軍中歡迎,要論活的細致,北方是比不了的,時間一長咱們的定單量會起來的,眼下只要熬過這段時間就好。”

  柳小妹說的話確實有一定道理,可問題是拿什么熬過這段時間?總不能再找李總裁哭一鼻子吧?那時候還有地方哭,現在人家遠在北京哪,想哭也沒地兒哭。再說,今年以來,軍方那邊的需求量驟減,別說自己這邊了,振川公司的成衣廠,都在為大訂單發愁哪。

  就在陳大郎為紡織產業焦急上火的時候,新任松江知府王文強給他來了一封信。信里說,有一筆西洋成衣的訂單,問揚州府這邊能不能接。

  西洋成衣,不也是衣服嗎?陳大朗想都沒想就應了下來。趕緊給王文強回信,說揚州府這邊一點問題都沒有,讓他趕緊帶商家過來商量具體的事。

  過了六天,王文強派人帶著西洋商人過來了。

  “尊敬的陳大人,我們這批衣服的量比較大,而且時間要的比較急,不知你們是否能按時完成?”

  “量比較大?不知有多少,何時要貨?”陳大郎此時的想法是,只要這位西洋商人下了訂單,哪怕是點燈熬油,也要把活做出來。

  “足足有五千套,我需要兩月時間內就能提到貨,價錢上邊你放心,我付的價格比目前大明市價高一倍。”

  兩個月做五千套成衣?你還說量大、要的急,這怕是開玩笑吧?不過看著西洋商人認真的神情,陳大郎覺得自己是遇到棒槌了。

  “不用兩月,一月時間我就能給你生產出來,付三成定金,留下衣樣,你一月之后就過來取貨吧。”

  “一月時間就能取上貨?尊敬的陳大人,你不是在騙我吧?”

  “騙你?吾堂堂大明官員,怎么可能騙你?要是你不信,咱們可以簽契約,到時候不足額付貨,我照價賠償,松江的王知府可以做保。”

  聽了陳大郎的保證,西洋商人才放心的簽了協議留下定金。

  五千套成衣夠干什么的?一個月?估計十天左右揚州的作坊就全做好了。這點訂單,還不夠塞牙縫的哪,不過蚊子肉也是肉,起碼能緩解一下眼下揭不開鍋的困境。

  西洋衣服和中式服裝差別還是挺大的,柳小妹組織人手用了好幾天才把具體的制作工藝摸透,接下來就容易多了,十天不到的時間,五千套成衣順利完成。

  西洋商人簽了訂單后,便回了松江港,過了二十天時間,因為放心不下,又跑到揚州來盯梢。沒想到,來的時候貨已經全部做好了,大明工坊的生產效率也太快了點吧,這簡直是奇跡!

  付完尾款,西洋商人帶著貨樂呵呵的準備走人,臨離開的時候還追加了一千套衣服的訂單,說半年之后他再來取貨。

  吃了這口蚊子肉,只是緩解了一下局勢并沒有根本上解決問題,陳大郎還是愁的不行。

  不過接下來的半個多月時間里,又來了一批客戶。松江港那邊陸續來了一波西洋商人,他們每人帶過來的訂單量并不大,有的一兩千套,有的幾百套。別說這些小蒼蠅肉還還挺管用,揚州府的成衣產業在這些單子的照顧下,可算是能活下來。

  來的這些西洋商人,有的是朋友間互相介紹過來的,有的是松江港官方引薦的。松江府官方之所以這么積極的幫忙,可不是因為熱心,而是有現實需求。王文強從天津府調到松江府,任務就是將這處港口發展起來。但到了松江后,才發現這事并不容易。按道理來說,背靠江南腹地,這處港口怎么著也能起來,然而實際情況是海商們更愿意去天津和登州進貨,北方的制造業同樣喜歡將貨運到這兩個地方銷售。

  江南的制造業從產品到生產方式都沒啥優勢,壓根沒有吸引力,只能靠絲綢和茶葉貿易勉強維持。其它產品就完全是跟在北方的港口后邊喝湯,吸引一些北方人不怎么待見的海商,吃蚊子肉了。

  像介紹到揚州的這些西洋商人就是這樣一個情況,陜西、中原的成衣產業都是大廠形式,他們不會提供小批量定制衣服生產這項服務。從陜西、中原往過來運輸本來就麻煩,走的貨少了不劃算,弄幾百、幾千套成衣這種小單子,還不如弄面向大眾的成衣產品。

  北方除了大廠以外,其它的成衣制造產業全是分散到各府縣的小裁縫鋪子,沒能力接幾百套單子以上的業務。揚州的成衣產業形態,都是小型和微型作坊,同時又十分集中,正好能填補這個市場的空缺。幾百套衣服的小單子,數十家聯合起來就能吃下。過千套的單子,就近百家聯合起來做。總之只要有單子,不管多少他們都能靈活的組織生產。

  除了外貿訂單,江南附近府縣的單子慢慢多了起來。這邊的市場需求和北方還是有些差別,尤其是女裝,江南人有點嫌北方的做工粗糙。女裝種類和花樣繁多,單一產品需求量不大,正好適合揚州的產業形式。就這樣,揚州的成衣產業,找到了差異化的生存方式,慢慢的走向壯大。

  天才一秒:2mcnn

大熊貓文學    振奮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