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400章 棉花與糧食的兩難選擇

  商人們琢磨著怎么更方便做生意,農民們同樣忙著琢磨怎么掙錢。

  關中渭南、農戶李國武正忙著給家里的棉田,放水灌溉。

  給田地灌溉是農活里最辛苦的活之一,特別是春夏之交的時候,多放一水,收成會大不一樣。每當這個時候,都是全家的勞力全部出動,守著水渠邊上,等水過來的時候,趕緊將渠道堵上引入田里,還得隨時盯著水流的走向,防止放的太多,或者是水沖破了自家田埂流到別人家的地里。

  每塊農田灌溉的時間都有限制,過了時間就得灌別人家的田。這是個爭分奪秒的活,需要白天黑夜連軸轉,晚上的時候,水渠旁全是提著馬燈看水的人。每次放水就像是一場大戰,各個村子、各家各戶,因為爭水很容易發生糾紛。口角、械斗是司空見慣的場面,若是放水的時候不發生點事,只能說明,今年的雨水太好了。

  這不李國武家因為放水的事,就和鄰居產生了矛盾。

  “國武家的,你們家的是棉花,我家的是口糧。你們就不能晚兩天再放,非要和我們搶時間。”

  “秀川家的,這話就不對了。村里排的就是這個時間,晚幾天?晚幾天還能有我們放水的份?”

  “你們棉花,少放一水怎么了?這時間大家都種的是口糧,麥穗正結實哪,就你們家作怪,種棉花和人搶水。不能秋茬的時候,再種棉花。”

  “我們家的地,愛怎么種就怎么種,用得著你操心?你這么愛操心,怎么不搬到京師去,把興平王爺的心一塊操了,也讓他老人家休息一陣。”

  “你敢說興平王爺的是非?看我不撕爛你的嘴。”

  兩家人你一言我一語,吵著吵著就打起來了,最后還是村正過來讓人拉開的。

  “都是吃飽了撐的,這才吃了幾年飽飯?就安生不住了!你們兩家放完水,都去鎮里往水站拉煤去,拉上兩天煤就消停了。你看汽牛白天黑夜的干活,人家怎么就沒脾氣。”

  蒸汽抽水機在各個村鎮,現在待遇可高了。每年到了灌溉季節開始的時候,有抽水機的村鎮都會組織祭祀儀式,慰問這位火龍王。祭祀的時候,若是有的村不獻一只羊,會被其它村子恥笑的。殺雞、宰羊、燒香祭拜完了之后,還要安排人好生伺候。懂蒸汽機安裝、維修和保養的匠人,在鄉里比以前的神頭、秀才都受人尊敬,感覺就像神職人員一樣。

  這種將蒸汽機神化的活動,李振新覺得是永歷帝帶的壞風氣。當年要不是他非要封一個破火車頭做什么昭遠將軍,民間會把這個風氣愈演愈烈嗎?以前的皇帝好馬、到了朱由樃這里改成了好火車。這家伙現在天天盼著京師的鐵路和其它主線鐵路相連。京師還沒修好的鐵路他都不知去看過多少次了,每次坐在火車里,在還沒開通的半截鐵路上溜一圈,皇帝陛下都覺得不過癮。

  停在大同的昭遠號,被他派人專門拆卸到京城,重新組裝。李振新說有新出來的車頭,性能比較好,換一個好點的。永歷帝的答復是新車想要,舊車也要保留,為此專門建了一個車庫。能有收藏火車頭這么奢侈的愛好,除了大明皇帝估計也沒別人了。

  整個社會對于蒸汽設備似乎有種莫名的崇拜,技術成熟以后,推廣速度很快。適合紡織產業使用的穩定設備一出現,各種紡織工坊,紛紛進行了設備更換。水動力的機械,基本上全被淘汰了。陜西這地方使用水動力,條件確實不太好,有更穩定的動力出現,作坊主們幾乎欣喜若狂。特別是陜北和關中地區,煤炭資源豐富,成本優勢明顯。

  不過這也產生了一個問題,棉花和羊毛需求量大增。僅長安的紡織產業,關中、中原的棉花供應量就有點喂不飽,連北直隸和山東的棉花都往這一地區流入,甚至湖北的棉花也輸往長安。

  “總統,戶部今年的統計有些問題,糧食產量可能有影響。”

  “密之、出現啥問題了?今年各地,沒報上來大的災情啊?”

  “今年各地種糧之地,都有縮減,農戶們多種棉花、膠草等能多還錢的產物,顧此糧食產量有點令人擔憂。”

  “無糧不穩,這是大事啊。這兩年形勢太平,新生的孩童大幅增加,吃糧的人越來越多,不種糧食怎么能成?”

  “正是、可種什么都是農戶做決定,朝廷也不好管控,再說不讓他們種能多掙錢的作物,也影響農戶收入啊。”

  “此事要慎重對待,吾去問問總裁,他主意多,看能不能想一個萬全之策。”

  “邦德確實主意多,正應該請教一下他。”

  李振新覺得吳貞毓們現在有點太過分,只要是棘手的問題,都跑過來讓他想一個兩全其美的主意,好像自己是主意王一樣。

  棉花和糧食爭地,這和上學時課本里說的羊吃人現象一樣,是工業大發展時期,工業原料與農業資源之間的矛盾。工業需要大量原料,棉花、橡膠草是工業生產的原材料,屬于經濟作物,要占用大量的耕地資源,勢必要擠壓原有的農業生產資源。中國不像其它地方,人多地少是一個長期現象,若是放任經濟作物大量種植,隱患非常大。

  重農抑商,并不是古代執政者不知道商業的好處,而是現實情況下的選擇。農業生產量不夠,政府和社會應對天災人禍的抗風險能力必然極差。作為一個人口大國,若是爆發糧食危機,那就是天大的大事,所有的一切都會玩完。

  不能讓棉花將種糧食的耕地搶走這是底線,可又不能抑制農戶通過種植經濟作物增收,這樣不但打擊農戶的生產積極性,又阻礙工業化進程。面對這個兩難選擇,李大主意也有點頭疼。他真想不出相對完美的解決方案,要是有化纖能替代棉花、要是西域等地沒有地膜就能高產的種棉花,或者是能讓糧食大規模增產,該多好?可現在,這三個條件一件都不能滿足。

大熊貓文學    振奮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