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須有人沖出去!”
李世民站了起來,語氣堅定地說道,一個一個看向殿內的武將!
話音剛落,還未等其他人站出來,敬君弘就跪倒在地,鏗鏘有力地低喝。
“臣愿為秦王殺出一條血路!”
“敬將軍…”
其實李世民是不太想讓敬君弘沖殺的,畢竟現在殿內最強的猛將當屬右武侯大將軍尉遲恭。
要說沖殺的話,第一次敵人沒有防備是最容易的,如果第一次沒有成功,那后面敵人有了準備,第二次的成功率肯定就降低了。
所以面對敬君弘的請纓,李世民有些猶豫了。
不過還未等他反駁,長孫無忌就在一旁使了個眼色,此時對李世民來說,最信任的肯定就是這個追隨自己最久的第一謀士了,便瞬間改口,應了下來。
“有敬將軍出馬,必定馬到功成!”
李世民上前,雙手扶著敬君弘的肩膀,把他拉起來,其余人也紛紛恭維兩句。
“秦王放心,臣現在就帶著玄武門守衛沖殺出去,您等我好消息吧。”
說完,敬君弘就一抱拳,仰首闊步出去召集兵馬,準備沖出包圍圈了。
“輔機為何屬意敬君弘來沖鋒呢?敬君弘自歸降我朝之后,可沒有太多帶兵的經歷。”
等敬君弘的背影消失在視野之后,李世民才皺著眉看向長孫無忌,似乎有些怪罪他不讓尉遲恭出馬。
在李世民心里,尉遲恭出馬,才是萬無一失之選,甚至比起敬君弘,其他幾名大將也都是沖鋒陷陣的好手,但為何自己的第一謀士會暗示自己讓敬君弘去呢。
聽到李世民的話,長孫無忌嘴角露出一絲苦笑。
“秦王啊,臣也是有不得已的苦衷。”
長孫無忌搖了搖頭:“經過玄武門外一戰,秦王府的精銳死的死,俘的俘,為了保護秦王沖入玄武門,他們都竭力死戰,能逃回皇宮的,十不存一。”
“現在,皇宮內,我們能依靠的,只有掌管太極宮門戶的玄武門守衛,而這支兵現在是敬君弘掌控的,只有等他帶著一部分兵馬走了,剩下的才是我們能真正握在手里的。”
聽到長孫無忌的話,李世民一驚,整個人徒然站了起來。
“輔機,你是不相信敬君弘!”
長孫無忌淡淡地說道:“敬君弘此人絳州太平縣人,出身世宦。初仕隋朝,歷任幽州刺史、西京留守、內史侍郎,曾聯合刑部尚書衛玄、左翊衛將軍陰世師等名臣共同抵御皇上。義寧年間,敬君弘望風歸降,皇上見他有功,授驃騎將軍,冊封黔昌縣侯,最后到了現在的位置。”
講到這里,長孫無忌的聲音慢慢放低。
“秦王,敬君弘此人可是有前科在身,只可共富貴,不可共患難啊。一旦形勢陷入焦局,難保此人不會另有想法…”
“而現在,臣觀東宮那邊的手法,似乎沒有一鼓作氣拿下皇宮的意愿,只是不斷給我方施壓,這是不準備在短時間內結束對峙。”
“這是另臣萬萬沒有想到的局面。按常理說,我方控制了皇城,幾乎已經立于不敗之地,該著急的應該是東宮。但今夜東宮方面只區區進攻了一次,就退到300步之外,只保持了進攻的態勢,卻沒有實際的行動,真是奇怪,奇怪啊…”
李世民聽到這里,終于意識到不對,只見他來回踱了兩步,聲音略顯煩躁:“你們誰知道東宮那邊到底是誰在運籌?”
“王珪是太子麾下第一謀士,但我們已經利用楊文干造反的機會,把他流放了,這肯定不是出自他的手筆。”
(太子麾下的楊文干造反,李世民將其討平,王珪便因此受到連累,被認為未對太子進行規勸,使得兄弟之間不和睦。最后被流放了,玄武門之變他并沒有在長安,現在李承道也沒把他召回。)
“也不可能是羅藝。突厥犯邊,羅藝在北疆極具威名,因此父王派他鎮守涇州,對抗突厥。現在他坐鎮北疆,不可能趕得回來。”
(羅藝乃隋朝左監門將軍羅榮之子。其人兇暴狡黠,熟悉軍事。隋朝末年,屢立戰功,拜虎賁郎將,駐守涿郡,自領幽州總管。武德三年,奉表歸順大唐,賜予李姓,預屬宗室,封為燕郡王。協助消滅劉黑闥,遷左翊衛大將軍,出任天節軍統制、涇州刺史,結交隱太子李建成,乃李建成麾下第一戰將,一直慫恿李建成先下手為強,殺了李世民。)
“到底是誰,是誰在運籌東宮!”
李世民喃喃自語,走到議政殿外,看向玄武門外的方向。
那里,李承道似乎有了感應一般,同樣看向皇宮的方向,嘴角露出一絲詭異的微笑。
威加宇內,六世紀整個地球最有權勢的男人--唐太宗!
凌煙閣排名第一的長孫無忌!
你們面對今日之局,又該怎么破呢!
與天斗,其樂無窮!
與地斗,其樂無窮!
與人皇斗,更是其樂無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