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KE NEWS新聞和訪談類節目的收視率也一路攀升,“喊出了民眾的心聲”一時成為電視臺受到最多的贊譽,還收割了一大片左派的收視率。
但FAKE NEWS作為新一代媒體集團中的強者,自然知道要左右逢源。不能光想著收割民粹,要是熱鬧了當權者,小鞋子一雙雙的扔過來,也不是個事情。
為了在政府方面交代的過去,還是讓那個倒霉蛋主持人繼續和梅根打擂臺,其人設標簽是“合眾國的法律永遠不容褻瀆”,每天盯著梅根的言辭,時不時就挑點毛病把她批判一番。
但這樣的對沖操作下,效果豈不是等于0么?
不就是成了兩邊都不得罪的老滑頭了么?
無冕之王懟天懟地懟總統的人設怎么維持?!
fake news的高層不是傻子,他們也要為收視率玩命的,畢竟收視率是一切。
在米國,越是窮鬼越是底層,也是喜歡看電視,反過來他們也是決定收視率的主要群體,是電視臺要討好的對象。
這群人更喜歡聽梅根還是她對頭的觀點?顯而易見。
那怎么在公平的大旗下討好他們?
也挺簡單的,說白了一錢不值。
時間檔唄。
梅根的節目放在7七點半,黃金新聞時間;和她打擂臺那哥們的節目扔到凌晨一點。
雖然米國夜貓子眾多,但這個時間看電視的,都是沖著那些成人頻道里的拳頭枕頭去的,鬼才管你猶太暴徒是不是無辜!
這種小手段的運作下,梅根節目的收視率節節暴漲,而這也反過來讓愛德華更愿意向她提供各種內幕。
比如“我是如何創作波西米亞狂想曲的”“謝爾頓的第一次是和誰?”“伊恩·戴維斯(另一名同案犯)是不是基佬?”“伊恩·戴維斯不是基佬,那為啥斯圖爾特·科恩沒事就和他勾肩搭背,卻不和謝爾頓說話”等等 甚至還從費里切那兒找來三個姑娘上節目各自帶著她們的孩子,讓彼此為誰才是謝爾頓的真愛而在演播廳大打出手。
事實上那仨姑娘有黑人有意大利后裔,而正統猶太教徒極少接受與外族的婚姻。
可,全此時全米人口兩個億,沒多少人知道猶太教的規矩。
就算知道了又如何?
這電視臺現場直播的大撕逼不香么?
說起來愛德華還是從那篇競選州長中獲得的靈感,此刻又用回到米國,依然特別靈驗,讓他不由感慨,這資本主義的傳承就是維持的好,哪怕鉤直餌咸,但只要照方抓藥就會有效。
同時,所羅門這邊也沒閑著,他也有相熟的媒體同盟,上演著形式差不多的節目,只是劇情完全相反。
如此一來,仿佛美麗新世界描述的場景一般:
原本很簡單的爆炸案,變得斑駁離奇起來,每個參與者都振振有詞,都有自己的證據來支持觀點,而且證據也都是真的,可說著說著,就彼此間就大打出手起來。
真相越發混沌復雜,當黑與白被強行融合在一起后,就成了灰色,無所謂黑白了,這灰色的漩渦把無數人卷入其內,而這些人被卷入漩渦的人又給漩渦的擴大與加強提供了更多的動力。
如此正循環下,一開始大家還覺得有點興趣,時間一長許多人開始對案子不再有關注,甚至覺得厭煩,巴不得早日結案,或者誰跳出來弄個更大的新聞轉移打擊注意力。
好讓大伙有點新樂子!
(娘哎,我寫故事卡文卡的要死,寫這些玩意目測打字速度能上4000/小時,攤手。)
米國人民會缺新樂子嘛?
不會!
因為米國永遠都有大新聞隨時發生!
8/26日,愛德華正歪在辦公室的客廳里看電視呢。
順便說一句,所謂的辦公室,是他外公米茲拉西拉比免費借給他們使用的一棟小房子,面積不大不小,兩層小樓。
樓上是四個臥室外加一間書房和陽光房。
底樓是起居室,餐廳、廚房,還有還有位于地下儲藏室。
這樣的建筑在紐約租金可不便宜,但老拉比隨隨便便就撥出來給他們使用,可見老東西手里好貨很多。
臥室主要是克里斯在用,其他人家都在紐約,要回家吃晚飯,而愛德華因為案件的緣故要經常接受梅根的專訪,臥室是必須的。
每次采訪結束后,兩人都覺得回味無窮,于是采訪的頻率便多了起來,采訪時間也越來越長。
這天梅根剛走,愛德華無力的身軀上頂著個臨時哲學家的腦子,正在思索人生的意義以及宇宙的終極奧秘,嘴里嘖嘖有聲,那里則在回味梅根。
克里斯也少見的偷了會懶。
質證過程大獲全勝,案子大致就這么定下來,之后要做的就是補全一些文檔,以及應付所羅門方面的垂死掙扎而已。
黑大個抱著半個西瓜用勺子挖著吃,滿嘴都是鮮紅汁水,臉上的快樂仿佛都要沸騰出來。
“我說艾德,我真挺佩服你的,不但鬼點子多,就是挑西瓜也是一把高手,用手指彈彈就知道是不是熟了。”
“當然,這是華人的基本技能和功夫一樣是天生就會的。”
“好吧”克里斯聳聳肩“但我不明白,為什么你這么會挑西瓜,卻總是在賣瓜的時候問超市店員這瓜包熟嘛?”
“呃…”愛德華一時語塞“我說這是前世帶來的記憶,你信嘛?”
“你現在說什么我都信…”克里斯不理他,繼續埋頭吃瓜。
“FXXK,該死的別吃了,快看電視!”愛德華從沙發上跳起來。
克里斯被他一嚇,差點把西瓜都扔到天花板上,“你干什么啊?不就是芝加哥民主黨******有人去鬧事嘛…SDS學生民主會,嬉皮士,青年國際會,就這些人,哪次不是他們在出風頭搞事情?我都看得煩了。別妨礙我吃瓜。”
“不不,你看,看你,這,這!”
“漢森!”克里斯抬頭一看也楞了!
“對,漢森·史密斯!我的老天,他怎么去湊這個熱鬧了?芝加哥市長戴利可是和‘機槍卡朋’關系密切的家伙,向來心狠手辣!”
“是的,前幾天戴利還公開在電視上說,為了維護民主黨******期間的安全,他會授權警察向往征兵站扔燃燒瓶的家伙開槍,這是個手上有血的家伙,和耶魯校董會的先生以及教授們完全不一樣。他是地地道道的響尾蛇,誰敢踩他尾巴就等死吧!”
電視中正在反復播放芝加哥騷亂的場景…
黑色中,攝像機在搖動,顯然拍攝者處于不停奔跑中,充滿躁點畫面模糊而動蕩,讓觀眾看得心神不安。
屏幕里到處是煙霧,路燈無力的亮著,芝加哥警察的八角警帽下是狀若骷髏,形容猙獰的防毒面具,面具不但有效的隔絕了嗆人的催淚瓦斯,也好像隔絕了他們的人性。
大群警察揮舞著手中的木棍,惡狠狠的沖向示威人群,下一刻棍子如同雨點般的落到示威者的身上,頭上,臉上。
忽然畫面一陣劇烈搖晃,隨即整個兒畫面都橫過來了,顯然攝像師也受到了襲擊。
愛德華和克里斯被這種暴行驚呆了!
他們知道芝加哥肯定要亂,原本是抱著看熱鬧的心思的,但沒想到竟然會是這種結果。
今年的民主黨******定于八月二十五到八月三十日在芝加哥召開,黨內大佬全數到場,今年是大選年,代表會上將會正式推出代表民主黨的總統候選人、三十三位參議員候選人,以及全部四百多名眾議員候選人。
他們在獲得提名資格后,才可以和共和黨候選人進行全面廝殺。
喬治·達菲當然也去了,作為新任眾議員提名獲得者,在這個場合可以結識很多大佬,是擴展人脈關系的好機會。
對他而言,11月的大選也就是走個過場,共和黨在康涅狄格州沒啥存在感,獲得黨內提名就等于當選,無非是確認時間的早晚而已。
漢森·史密斯現在是喬治·達菲的馬仔啊。
眼下幾乎全國的激進左翼派別都選擇在這個時間點上齊聚芝加哥,頗有點五大派圍攻光明頂的氣勢。
哪兒有老板去開大會,手下不巴巴的跟在屁股后面拎包護法,反而自說自話跑去參加抗議者隊伍搗蛋的?
說搗蛋那是輕的,這樣公然和老板唱反調說是二五仔都不為過,足夠三刀六洞執行家法了。
芝加哥陷入危機之中。
可芝加哥市長理查德·J·戴利是什么人物?
先是在三十歲的時候就伊利諾伊州參議員(1932-1947),一干就是十五年,之后從1955年開始當市長直到今天。
通常只有先當地方政務官然后競選參議員,因為當選參議員后就算是國會老爺了。
從地方進入中央系統,開始在參議院各個委員會里混,可以參與全國性資源的調遣,遠遠好過呆在一個城市里,哪怕這是全美第三大城市。
他卻反其道而行之,其間說明了什么,不問可知。
可以說米國所有市長中,他對治下城市的把控是最嚴的。
原本芝加哥和紐約是美國兩大犯罪集團中心,可在戴利的鐵腕統治下,不說城里的黑社會被一頓痛打。
市長大人本著“是龍得盤著,是虎得臥著,我戴利是什么人,不用我自己說!”的氣勢,讓全市乃至全州的犯罪團伙在他面前瑟瑟發抖。
從這個角度來說,這個愛爾蘭屠夫和鈑金工的后代,確實給芝加哥人帶去莫大的好處,起碼走大街上不用擔心被流彈傷到。
這也是因為堅持越戰擴大化而被全國人民罵的狗血淋頭的民主黨選擇在芝加哥開******的主要原因。
越戰泥潭不是白叫的,林登約翰遜總統上臺后,為了往中南半島填人,不得不采取抽簽拉壯丁的辦法,征兵數量從每月35000上升到42000又到51000,。
羅斯福給民主黨積累下來的那點好感都被敗的差不多了。就這樣還開民主黨******?不怕被老百姓的雞蛋和番茄砸死么?
插一句,扔雞蛋是米國人民抗議政客的傳統藝能,拜了養殖工業化的福,米國雞蛋相當便宜,幾毛錢一打,裝在硬紙盒子里,攜帶方便,使用更方便。
至于番茄,主要是追求這玩意的染色效果。
原本克里斯對此是不屑一顧的,但自打開始研究中國菜譜后,每當看到這幅景象,黑大個就氣得直哆嗦:“浪費啊,浪費啊,番茄炒蛋、番茄蛋花湯是多好吃啊!他們怎么就舍得把這些材料給浪費了呢!”然后牛眼一瞪,某人只得乖乖下廚房,給他弄蛋包飯當點心。
----------------------------------分割線 感謝滿滿早睡覺、妹妹叫豬頭、(月、天樽銀帝)、GOGO高高的打賞。
三江很顯然是上不去了,該死的七月新番騎在我上面,嚶嚶嚶。
下禮拜是歷史頻道封推,也行吧。
12/1上架。
能有這個成績,我也挺滿意了。
然后不爽的地方在地56章被屏蔽,我吃不準是上架前的基礎審核,還是被人舉報了。
我得花時間修改,這對作者而言是很難受的事情,但又不得不做。
所以,今后的行文,只能多靠大家自己腦補了。
另外我知道大伙對這幾天的章節可能有些不滿,覺得情節慢,而且有點繞。
這個我也只能抱歉,因為寫的時候,是預估1116上架,這個情節是想暴更發出來的,一來是個小高潮,二來,如果連續閱讀的話,可能諸位的感官會好點。
但因為成績不好,編輯覺得多給我推推,可能還有救,所以,只能一天一章。
可其實,你們看字數,我基本都是三千好幾的,一般新書是 2章2000的,我這個也不算太少,對吧…
這幾天篇尾和大家逗逗樂子也是希望大伙看完書能輕松點。
網文終究是以娛樂大眾為目的。
如果有空我倒是建議各位從質證桑托帕梅拉開始的四章重新連起來看一遍,這個案子和庭辯部分都挺典型。
下一個故事在法律上不會那么繞,但背景會比較復雜,應該說更社會性,這也是為啥我為一個劇情花了三天做細綱的緣故。
希望大家也喜歡。
孔某鞠躬下臺,爬走碼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