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輩子,“瑪拉莎”沒有合適的扮演者,大修劇本后,和瑪拉莎有關的劇情自然也被刪光,所以聽到戚良說“傻二妞”,唐黎并不知道這號人物。
一個坐在桌邊、戴黑框眼鏡的微胖中年男人,看著吳雪涵端詳一番,贊同地點了頭:“確實神似。”
鄧顯拿著劇本讀出來:“村口的破屋門旁,蹲著一個蓬頭垢面、辨不清性別的人,年紀似乎不大,兩手攏在衣袖里,面色棕黑,只有那雙烏黑晶亮的眼睛盯著他們一路走來。”
這段描寫念完,鄧顯瞧了瞧吳雪涵,笑著道:“被戚導一說,再來看人,確實很有代入感。”
“…”吳雪涵一臉生無可戀。
唐黎開口打斷他們:“我可不可以先看一看‘傻二妞’的劇本部分?”
她手上的劇本,只有這部電影30的內容。
戚良點頭,把完整的劇本給唐黎。
唐黎快速地瀏覽,劇本里,傻二妞是瑪拉莎童年的玩伴,比起孤兒身份的女主,是個悲情人物,小時候因為發熱燒壞了腦子,家里條件不好,父母有了另一個孩子后,把年僅10歲的傻二妞送到村口的破屋獨居。
換言之,等于放棄這個大女兒。
在整部電影中,傻二妞的戲份并不吃重,在瑪拉莎為掙錢替偽裝成旅客的緝毒特警做向導、領他們進村的時候第一次出場,也就是鄧顯念的那段描寫,再后來,瑪拉莎安置好所有旅客,等天黑去小破屋看望自己唯一的好友,順便給傻二妞送去吃的。
這個場景里,傻二妞埋首吃東西,瑪拉莎抱著腿陪在旁邊,一邊告訴自己的朋友,那些旅客已經給了她五萬緬元,只要她好好干,他們走之前還會給她一筆錢。
傻二妞的最后一場戲,就是她沖出來替瑪拉莎擋槍,不同于瑪拉莎在電影結尾被解救回s國,傻二妞死在了彌娑河畔。
在劇本里加入“傻二妞”這個人物,編劇寫了傻二妞和瑪拉莎三場戲,也是為避免整部電影過于“硬漢”,適當的苦情戲份,有利于引發觀眾在情感上的共鳴,同時也讓瑪拉莎這個人物更加豐滿立體。
唐黎合上劇本,抬頭看向戚良:“戚導,我需要和我同學商量一下。”
“可以。”戚良頷首。
如果吳雪涵自己不愿意,自然不會有人勉強她。
在回廊拐角處,唐黎把劇本里“傻二妞”這個角色的大致情況告訴吳雪涵:“妝容會比較邋遢,包括服裝也是,環境也好不到哪兒去,一共是三場戲,如果你不想演,可以實話告訴我。”
很多新人演員都抗拒演傻子,怕被觀眾和市場定型,比如有的女演員,飾演反派女二號很成功,再去演女主角卻不被觀眾接受。
吳雪涵咬了咬嘴唇,思忖后開口:“是你和我一起演對手戲嗎?”
唐黎點頭:“除了第一場戲,你蹲在門口,鏡頭給你特寫,另外兩場都是和我一塊,按照人物設定,傻二妞和瑪拉莎是一塊長大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