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車上,孔振龍一直在思考李衛“授人以漁”的概念,然后便露出一副欲言又止的表情。
“孔記者是還有什么問題吧?盡管開口問吧!”李衛東主動說道。
“李董事長,你所說的授人以漁,我是非常的贊同的,只不過仔細想來,這個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至少在成本方面也是一筆不小的投入吧?”
孔振龍話音頓了頓,接著說道;“就好比開挖掘機,學成以后賺的是不少,學費肯定也不低吧?我覺得得比學汽車駕駛更貴。
還有像是汽車修理、烹飪面點、美容美發等專業,想要學會的話也都需要一定的花費。也就是說您口中的‘授人以漁’,并不是無償的。”
“那是當然。”李衛東點了點頭:“我是一個商人,開辦技術學校,目的自然是為了盈利,我們不是義務教育機構,自然也是要收取學費的,而且學費也的確是不便宜。”
“但是對于很多不是很富裕的農村家庭而言,他們恐怕支付不起高昂的學費吧?也就是說對于他們而言,來技術學校學技術,也是一件非常難以達成的事情。就算他們想要學習技術,也掏出出這么多學費。”
孔振龍話音頓了頓,接著說道;“之前我去采訪采棉工人的時候,遇到過一個剛滿十六歲的孩子,他的家庭并不富裕,跑到大西北采棉花,也只是為了能夠攢夠一筆彩禮錢,娶到隔壁心儀的姑娘。
但是在回程的火車上,他辛辛苦苦采棉花賺的錢,差點就被扒手給偷走了,還好警察同志技術出現,抓住了扒手,他才保住了自己賺的辛苦錢。
這孩子是幸運的,雖然不懂的什么技術,但卻可以憑著力氣賺錢娶媳婦。我想像幾十萬采棉大軍,大多數都是他這種情況,沒有技術,只能靠著力氣賺錢。
李董事長,你之前也說過,中國有好幾億缺少謀生技術的農民,這么大數量的人口,我們哪有那么多的資源,去對他們進行職業技術培訓?”
“這個問題問的很好,以我們國家現在的情況和人口的規模,普及職業技術教育,完全是不可能是事情。”李衛東點了點頭,接著說道;
“我們的國家還不富裕,能夠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就很不錯了,根本沒有那么多的金錢和資源,對幾億人進行職業教育。
所以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職業教育只能作為一種補充的形式存在,它可以讓一部分人找到飯碗,甚至富裕起來,但無法決絕大部分人的問題。
因此我才要帶你去下個地方,等到了那里,你可能會得到一個更加完整的答案。”
“李董事長,你還沒有告訴我,我們究竟要去哪里呢!”孔振龍好奇的問道。
“我們要去的地方是小狗電器廠,就目前而言,這應該算是華東地區規模最大的代工廠。而未來的話,那里會成為全亞洲乃至全世界最大的代工廠!”李衛東笑著說道。
經過最近幾年的擴建,小狗電器廠的規模已經非常的大了,整個向陽鎮的土地,基本都被規劃給了小狗電器廠使用。
目前整個廠區的工人數量,已經達到了驚人的十二萬人。這雖然跟后世的富士康動輒二三十萬人的廠區沒法比,但是在2000年左右,已經是國內能排進前十的大廠了。
事實上整個向陽鎮,本來也只有五萬多人口,如今全鎮的五萬多人,基本已經不種地了,他們要么是去小狗電器廠工作,要么就是從事小狗電器廠的后勤保障工作。
十二萬人的吃喝拉撒,每天可要消耗不少的物資,這些都成了向陽鎮居民的經濟來源,有本事的就去廠里承包個食堂或者小賣鋪,沒有那個能耐的便在工廠外面弄小門頭,開個小吃攤,或者游戲機廳、臺球廳、理發店之類的,哪怕是賣個煎餅果子肉夾饃,也能解決生計,至少比種地賺的多。
電器廠旁邊的幾條道路上,都自發的形成了早市或者夜市,賣小吃的,賣各種生活用品的,還有各種盜版書和盜版磁帶,應有盡有。
下了夜班的工人逛早市,下了白班的工人逛夜市,十二萬的工人規模,足以輕松的養活上千的攤販。
孔振龍整日走南闖北,去過很多大企業,也算是見多識廣,但是見識到小狗電器廠的規模后,還是吃了一驚。
“這些都是宿舍樓么?這么多樓,得住多少人啊!”孔振龍望著一排排四層的宿舍樓,一臉驚異的說道:
“李董事長,你這個電器廠的規模可真夠大的,我采訪過很多的大型國企,像是這么大規模的企業可不常見。”
李衛東則介紹道;“目前,我們的廠區里有十二萬名職工,而為這些職工提供生活和后勤保障的,差不多也有兩萬多人!
你面前的這些宿舍樓,都是八人一間的,條件算不上好,也算不上差,基本上跟普通高校的宿舍差不多。”
“您的這個工廠,讓我想起了當年那些大礦和油田,也都是依托一個企業就能建起來一個座城鎮。”孔振龍開口說道。
國內很資源型的城市或者城鎮,就是依托于某個大礦,或者某個大油田建起來的。
就比如DQ市,原本只是一個鎮,周圍全都是牧場,自從發現油田以后,慢慢的就發展成為了一個城市。
就在此時,有一批年輕人出現在視野當中,他們手里拿著剛領到的衣服和鞋子,以及臉盆毛巾等生活用品,正排著隊最向其中一所宿舍樓走去。
“這是我們新招聘來的員工。我們每一個員工都要經過考試和體檢,才能進廠,而且進廠之后還要經過培訓,只有培訓合格后,才能上崗。孔記者,有沒有興趣去我們的培訓部看一看?”李衛東開口問道。
“敢不從命!”孔振龍點了點頭。
眾人來到了培訓部,那里也是一片大車間,只不過沒有布置流水線罷了,工人們正在這里練習組裝家電產品的一些基本操作。
正在接受培訓的,基本都是年輕人,看起來都是二十歲左右的樣子,也有一些稍顯稚嫩的面孔,肯定還是未成年人,年紀大的則是寥寥無幾。
“李董事長,你這里的工人,普遍是比較年輕的。”孔振龍下意識的說道。
“年輕人學習能力比較強,比較容易通過培訓。”李衛東接著問道:“采棉工人應該有不少上了年紀的吧?”
孔振龍點了點頭:“采棉工人的年紀比較平均,年輕的有,年紀大的也有,不過大多數都是青壯年,那種三四十歲的,五十歲以上的也有不少,十幾歲的并不多。”
“十幾歲的孩子出遠門,又是地廣人稀的大西北,家里畢竟還是不放心的。但是來工廠就一樣了,有固定的工作地點,吃住都有保障,把孩子送過來,家長也放心。”
李衛東接著說道;“實不相瞞,前些年的時候,我們這里可招了不少的童工,那些十三四歲的孩子,全都被家里送過來,就是看中了我們這里管吃管住還有工資。
我們說不要童工吧,人家卻求著我們收留,甚至很多村干部都幫著說好話,非得把人送過來的,畢竟那個時代,在農民眼中,當工人是一件很光榮的事情。
最近幾年我們也加強的招工的管理,嚴禁招聘十六周歲以下的童工,沒有身份證無法證明自己年齡的,要么拿戶口本過來,要么拿村里的證明過來。
不過還是有很多人鉆空子,明明不到十六歲,卻讓村里開了證明過來。這農村地區嘛,都是看虛歲的,十五歲就能開出十六歲的證明來。
而且根據咱們國家的傳統,不看出生日期,過了農歷年就是長了一歲,有些年底出生的,明明是十四歲的孩子,直接虛了兩歲,拿著十六歲的證明來找工作,我們也是挺無可奈何的。”
“這種情況全國各地都有,即便是經濟發達地區的農村,也免不了受到鄉約民宿的束縛。”孔振龍點了點頭。
國家法律規定是不允許招十六周歲以下童工的,不過落實到執行方面,更多的是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選擇。
當年國企時代,孩子能頂父母的崗位參加工作,就免不了會出現不到十六歲便參加工作的現象。
就比如李衛東,十六歲就頂替了父親的崗位參加了工作。好在李衛東的生日是在年初,如果出生日期再晚一些的話,李衛東也成了童工了。
很多50后、60后,乃至70初的簡歷,會出現十三四歲就參加工作的情況,看了以后不要吃驚,當時的國情便是如此。
十四歲虛兩歲,也就十六了,參加工作沒毛病。
后來民營經濟逐漸的發展壯大,工作崗位也逐漸變多。但是與國有企業相比,民營經濟的用工遠不如國企那樣的規范,使用未滿十六歲工人的情況就更多了。
而未滿十六周歲就出來打工掙錢的,也越來越多,這些人基本連初中都沒有畢業。
他們當中是一部分是家庭貧困,實在是無法完成學業,便只能出來打工。
其實這樣的人占比并不多,中國人歷來都是重視教育的,哪怕是窮人,也知道教育的重要性,所以很多貧窮的家庭,只要孩子能考得上,哪怕砸鍋賣鐵,也要供應孩子上學。
后世有好幾位白手起家的成功人士,當年都是舉全村之力供應上了大學,然后出人頭地的。
所以大部分中途輟學出來打工的,真的是學習不好,既然不是上學的那塊料,不如就干脆不上學了,早點出來打工掙錢,養活自己也能貼補家用。
但凡是能在班里考第一名的,有幾個輟學打工的?
換個角度說,班里的倒數第一,有幾個厚著臉皮立志要考博士的?
其實這種年齡的問題,向來都不是問題,在檔案里動動手腳,把年齡改大一些,便于更早的參加工作,是常有的事情。
新聞上也經常報道一些檔案年齡與身份證戶口本年齡不相符的案例,大多是為了找工作或者參軍,修改了自己的檔案年齡。
這些修改年齡的人,當時是享受到實惠了,等到辦理退休的時候,又覺得自己吃虧了,然后再去修改,改不了就找記者深淵,說是以前寫錯了,現在改不了,搞得跟相關部門尸位素餐似得。
實際上都是自作自受,當年改年齡占便宜的時候,怎么不去找記者,等到自己吃虧了,想起記者來了?
李衛東說著看了看表:“快到晚飯時間了,孔記者,咱們去餐廳吧,我帶你去看看我們這里的伙食,還是很不錯的。”
工廠的餐廳可不止一個,李衛東帶著孔振龍,走進了其中一個餐廳,此時一排排的窗口,已經準備好了熱騰騰的食物。
孔振龍看了看窗口邊上的刷卡機,開口說道;“吃飯是刷卡啊?”
李衛東則開口解釋道:“以前食堂是免費的,想吃多少吃多少,那個時候招來的工人也真的是缺肚子,平時吃不飽飯,這大白饅頭,一頓啃七八個的不在少數。
最近幾年招來的工人,基本都不存在溫飽問題了,所以也就出現了一些浪費食物的現象,因此我們就改成了刷飯卡。
工人每個月都有150塊錢餐費補助,他們可以拿著這個補助的錢充飯卡,也可以去外面吃,想吃啥吃啥,能吃多少買多少,這樣可以杜絕浪費食物。
食堂里面的各個就餐窗口,也是分給不同人承包的,他們互相之間有競爭機制,東西做的好吃的,價格便宜的,自然就能吸引更多的工人就餐。
另外廠里也會根據各個窗口的銷售數額進行一些補貼,賣的越多,補貼就越多,這也是希望食堂的價格不要太高,所以總的來說,還是在食堂里吃比較劃算的”
孔振龍走到一個窗口前,看了看菜品,有涼拌海帶,炒土豆絲,白菜燉豆腐,西紅柿炒雞蛋,土豆燉肉,宮保雞丁,還有一個紫菜湯,算是葷素搭配,營養豐富。
“孔記者,你看這伙食水平,比那些去大西北采棉花的,要好不少吧?”李衛東下著問道。
“是好不少,那些在大西北采棉花的工人,能有個炒飯或者拌面吃,就算是不錯的了,大多數情況是就著白開水啃干糧。”孔振龍開口說道。
隨著下班的鈴聲響起,工人們紛紛涌向了食堂,好幾萬人移動的場面,看起來頗為壯觀。
食堂里很快就塞滿了人,辛苦工作了一天的人們,很快的就大快朵頤起來。
“我們這個廠區,現在有十二萬工人,而且還在不斷的發展壯大,現在每年都要增加一到兩萬人。以后估計能擴張到二十五到三十萬人!”
李衛東指了指那些就餐的工人,接著問道:“孔記者,你覺得為什么會有這么多人,愿意來我這里工作?”
“包吃包住發衣服,還有工資,這伙食也挺不錯的,我要是啥都不會的話,也想到你這廠里來上班!”孔振龍笑著答道。
“那相比起去大西北采棉花,我們這里的環境怎么樣?”李衛東又問道。
“那自然是好多了,不用風吹日曬,雖然流水線有些無聊,但畢竟不算是重體力勞動,應該比采棉花輕松過許多。”孔振龍開口答道。
李衛東則開口說道:“我這一個工廠,就解決了十二萬人的就業,再加上后勤保障,差不多解決了十五萬人的生計問題。
如果有這么四五家工廠,差不多就能解決幾十萬采棉大軍的生計問題吧?那么如果有幾百幾千個這樣的工廠呢?是不是能解決幾億人的生計問題?”
孔振龍微微一愣,幾億有好多個零,他的腦子一時間并沒有轉過彎來。
李衛東則接著說道;“你之前提出的問題,授人以漁是答案的一部分,而這里這是答案的另外一部分!而且這里的答案,可以解決幾億人的問題!這就是制造業!”
李衛東說著,轉過頭來,一臉鄭重的說道:“跟職業技術培訓相比,發展制造業是真正授人以漁。我們這么大的國家,這么多的人口,想要吃好的,穿好的,用好的,制造業才是我們的答案!”
請:wap.shuqu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