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知道正主此時就在柏林,艾倫威爾遜是沒這個膽量譏諷的,但他不知道。自認為只不過是一次慣常的口嗨而已,能有什么后果?
烏克蘭在蘇聯的工業體系當中占有重要的一環,赫魯曉夫這個行政干部來到柏林,可以讓謝皮洛夫充分了解本國的情況,在波茨坦做出權衡。
當天晚上謝皮洛夫就對赫魯曉夫說明了今天的情況,還提及了艾倫威爾遜的調侃,就是那句在西伯利亞種玉米,赫魯曉夫勃然大怒,叫囂著,“資本主義做不到,不代表社會主義做不到,我們本來就做資本主義做不到的事情。”
雖然強硬的表態了,但赫魯曉夫還是表示目前應該以大局為重,從政治信仰上來說,赫魯曉夫真的信馬哲,從個人角度上來說,他雖然表現粗魯,但確實是一個厚道人。
該罵是要罵的,罵完之后還要繼續解決問題,表示飛機產業確實如同這個英國人所說,美國人是絕對不會賣的,眼前的機會應該抓住。
早在美國大蕭條時期,蘇聯航空代表團訪美,希望購買到美國的飛機和發動機。但美方對此相當冷淡,成交者僅僅是六百馬力的某型寇蒂斯產的發動機。
但作為親善的表示,一架安特四“蘇維埃國家號”飛機仍在一九二九年的秋天成功地實施了莫斯科——紐約之間的洲際飛行。
行程兩萬一千公里,耗時一個月。航空的發展已使蘇聯人躋身于空中競賽的世界舞臺,也賦于蘇聯人對外展示自己的機會。
發動機始終是飛機的心臟,盡管蘇聯當時的航空發動機制造水平居其他國家之下,但對于這方面的研究與改進一直沒有放松過。
直到大蕭條連綿不絕,美國深陷泥潭數年之后,一九三七年蘇聯才等到了真正的合作機會,赫魯曉夫就是從那個年代過來的,深知這樣一個機會如果從眼前溜走意味著什么,上一次等待了八年,這一次呢?
當然今天的會談還導致了赫魯曉夫和謝皮洛夫都無法估量的后果,那就是艾倫威爾遜信心滿滿的表示蘇聯陣亡數字超過兩千萬這件事。
蘇聯的傷亡數字一直都是一個機密,莫斯科從來也沒有準備公布遭到德國入侵造成的人口損失,可現在一個英國人這么肯定蘇聯的陣亡數字超過兩千萬。
如果只是瞎說還好,如果是另外一種可能的話,那就不得不令人擔心了。
艾倫威爾遜要是言之有物的話,這說明在蘇聯內部,有一個和外國勢力勾結的間諜網存在,現在世界大戰剛剛結束,蘇聯受到慘重損失,正處在疑神疑鬼的階段。
因為這一次艾倫威爾遜的口嗨,盧比揚卡的工作量又要加重了。
貝利亞同志在斯大林面前拍著胸脯保證,一定要影藏在偉大祖國軀體中的人民公敵挖出來。不讓帝國主義的陰謀得逞。
同樣這一天的會談,也通過電報傳到了柏林,出于國情原因,第二天才被送到了艾德禮首相面前,“他是不是以為自己在和英屬印度的國大黨談判?”
電報上記錄艾倫威爾遜一身帝國主義的浩然正氣,讓艾德禮首相都不忍直視。
都懷疑是不是艾倫威爾遜在殖民地做大爺慣了,回到歐洲還沒有調整過來心態,第一天的大部分時間都用在訛詐蘇聯身上了?
“首相,談判并沒有破裂。”諾曼布魯克聽著首相滿懷擔憂的口吻,開口分析道,“實際上我們都明白,德軍在蘇聯的土地上肆虐四年,蘇聯肯定付出了比德國更大的代價。目前我們知道德國的人口損失是八百萬,比例在十分之一,蘇聯更高一點也屬于是合理的推測。”
“就算真的損失這么大,蘇聯人也會否認的。”艾德禮首相開口道,“換我我也不會公布。”
“這說明艾倫的訛詐是真實的,蘇聯真的受到了慘重的損失。”諾曼布魯克用肯定的口氣說道。
“如果蘇聯馬上就公布了損失數字呢?”艾德禮首相一聽趕緊反問道。
“用謊言來掩蓋謊言,更加說明這件事的真實性。”諾曼布魯克還是剛剛的口吻,“我如果是蘇聯人,不會理會艾倫的話,維持之前的態度,不在訛詐上糾纏。”
第一天的會談,在倫敦和莫斯科造成了不同的后果,但這并沒有讓會談破裂。第二天艾倫威爾遜開始換一個角度繼續談判,就好像昨天訛詐的人不是他。
“如果英國方面可以讓蘇聯派出人員進行參觀和學習,這筆交易仍然有達成的可能。”謝皮洛夫提出了一個請求,并且用期待的目光看著艾倫威爾遜。
這已經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三百臺發動機全額付款的事情還是可以談的。
并沒有昨天艾倫威爾遜的訛詐出現什么問題,既然如此艾倫威爾遜就心中大定,之前的判斷沒有錯誤,有了這個底線,就可以得寸進尺了。
“發動機工廠蘇聯人已經去過了,至于派人學習?這件事大可不必。”艾倫威爾遜干脆的拒絕道,“根本就沒有這個必要,如果蘇聯非要有這個要求的話,那么出于平等的考慮,我個人覺得蘇聯身上也有值得大英帝國學習的地方,我們想參觀哈爾科夫坦克制造廠,不知道尊敬的盟友是否答應?”
“這個?”謝皮洛夫皺著眉頭,如果是一個資深的外交官,就要進行一番東拉西扯了。但謝皮洛夫還真的沒這方面的經驗,他是在宣傳部工作的。
哈爾科夫坦克制造廠可是T34坦克的搖籃,是蘇聯地面力量的支柱,和這些帝國主義國家相比,地面領域是蘇聯唯一占據優勢的領域。空軍蘇聯也是劣勢,至于紅海軍就別提了,在英美面前只能說有,等于是沒有。
這一番希望派人去學習的提議,直接被艾倫威爾遜希望互相學習的反制頂了回來。
這一天的談判又沒有什么結果,又是一天的循環,莫斯科和倫敦在出謀劃策,思考著破解辦法,要是謝皮洛夫敢答應艾倫威爾遜要求,回到莫斯科肯定是人民公敵的下場。
哈爾科夫坦克制造廠還是新式坦克的研究基地,坦克上的優勢對蘇聯而言極為重要。這是最能威脅西歐的武器。
烏克蘭的二把手此時就在柏林,也表達了絕不能答應的意思,告訴謝皮洛夫絕對不能中了帝國主義的圈套,把蘇維埃母親置于危險當中。
本次談判也為艾倫威爾遜樹立強硬典范的形象有好處,為了保證成功率,艾倫威爾遜不惜運用腦中的歷史知識,就好像大英帝國真的在蘇聯內部運營一個間諜網一樣。
但這個間諜網,累死貝利亞也挖不出來,于是沒有達成目的的雙方,又開始進行下一話題。
這一次涉及到了橡膠產業和錫礦出口的問題,謝皮洛夫徹底蒙圈了,只能聽著艾倫威爾遜大放厥詞,表示貿易上取長補短,對兩國都有有利的舉動。
這涉及到了謝皮洛夫的知識盲區,赫魯曉夫也一時半會說不明白,于是決定混入談判的隊伍當中,他以為不會有人認識自己的,畢竟蘇聯干部不像是英國的政客需要曝光率,更何況赫魯曉夫是一個地方干部。
然而赫魯曉夫一眼就被艾倫威爾遜認出來了,只是經過葛麗泰·嘉寶言傳身教的他,掩飾住了自己的震驚,但說話的口吻不知不覺之間客氣了許多。
之前拿西伯利亞種玉米的事情開玩笑?誰說的站出來,我告你誹謗啊…
連續大放厥詞好幾天,今天一下子變得和藹可親起來,張嘴什么友誼,閉嘴什么共同戰勝德國,應該和平共處云云。
翻過來調過去就那幾句話,就好像是一個真正的外交官一樣,光唱贊歌不辦事。
“關于橡膠進口和錫礦的問題,這位艾倫先生,我個人認為…”
聽著赫魯曉夫通過翻譯的意見表達,艾倫威爾遜以堅持底線但不失禮貌的口吻,提及了天然橡膠和人工合成橡膠的成本問題。
“這是一個和解的世界,讓我們著眼于未來,求同存異。雖然我們兩國制度上不同,但也可以互相學習取長補短,艾德禮首相就是一個社會主義者,他現在不也是大英帝國的首相了么?”艾倫威爾遜擺弄著手指道,“只要能夠維護歐洲的和平,一些事情大家都可以商量,我理解蘇聯自持強大,但必須承認,戰爭不能解決一切問題。”
赫魯曉夫看了謝皮洛夫一眼,眼中的意思是,這就是你口中說的很難對付的英國人?看起來其實只是一個挺不錯的年輕人嘛?
“貿易就是取長補短的一種方式。”艾倫威爾遜繼續發揚紳士風度,解釋著這樣的貿易對兩國的好處,完全有理有據有節,和前幾天的自己判若兩人。
什么對蘇聯大放厥詞都是誤會,艾倫威爾遜只會在第三世界重拳出擊,對待美蘇表面上從來都是唯唯諾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