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章節防盜,明早更正………………………
真是笑掉大牙了,難道司馬家都快死得沒人了嗎?”諸葛誕聽聞到司馬師派兵前來的消息之后,哈哈大笑不止。
根據他們所拿到的情報,司馬師委任司馬倫為平叛大都督,兼任揚州都督和征東大將軍,也就是把諸葛誕的職權削奪之后給了司馬倫。
司馬倫何許人也,天下人皆知他是司馬懿最小的一個兒子,排行老九,今年只有十三歲,一個十三歲的小屁孩,居然也能擔任封疆大吏,指揮千軍萬馬,難怪諸葛誕會嘲笑司馬家后續無人了。
諸葛靚則是謹慎地道:“雖然司馬倫年幼,但孩兒聽聞司馬懿臨終之前,就曾指定司馬倫將來接替司馬師的位子,足見司馬懿對他相當的器重,此次司馬師既然能派司馬倫領兵出征,想必司馬倫必然也有過人之處,父親不可輕敵啊!”
諸葛誕大笑道:“司馬倫是司馬懿最為寵幸的愛妾柏靈筠所生,愛屋及烏,自然司馬懿想將大權傳給司馬倫,只是司馬懿死的時候,司馬倫尚在幼年,不足以擔當大任,所以才會想了一個折衷的辦法,讓沒有子嗣的司馬師來繼替大位,同時讓司馬師在死后將大位傳給司馬倫,所以才會有遺命傳二代之事。”
諸葛誕對司馬家的底細倒是門兒清,這個時候,便細細地說給諸葛靚聽,諸葛靚自然是不知道這些細節的,聽得是目瞪口呆,原來司馬懿臨終之時,還有這等的操作,難道他就不怕司馬師將來有個兒子之后,不把大位傳給司馬倫嗎?畢竟司馬師還年輕著呢,只有四十多歲,正當壯年,只要他想養,未必養不出一個兒子來。
如果司馬師真得生出一個親生兒子來,那司馬倫的地位豈不就尷尬了,司馬師一定會想辦法將大位傳給親生的兒子,司馬倫又將何去何從呢?
豪門大族內部的奪嫡之爭,一旦也不亞于皇宮大內,暗流涌動之中伴隨血雨腥風,沒有人可以置身事外。
不過司馬倫還是比較幸運的,到目前為止,司馬師都沒有再續弦,自然也生不出嫡親的兒子來,如果按這個軌跡去發展的話,司馬倫還是很有機會登臨大位的。
只不過讓人比較費解的是,司馬師居然會在這個時候,派只有十三歲的司馬倫出兵征討淮南,要知道,此前司馬倫可從來也沒有參與過戰事,毫無作戰經驗,又怎么可能會斗得身經百戰的諸葛誕呢?
自從發布討司馬師的檄文之后,諸葛誕就處于一種比較焦慮的狀態之中,因為他很清楚,司馬師是不可能坐視淮南出現叛亂的力量的,如果諸葛誕一直貌合神離地維持著現有的關系,司馬師是不會輕易地出兵的,至少也會在并州軍撤退之后才會興兵伐淮南,但諸葛誕一經起兵,性質便大為不同了,臥榻之旁又豈容他人鼾睡,司馬師必定會不遺余力地發起攻擊,平定淮南的叛亂。
盡管諸葛誕獲得了吳國的支持,但這樣的支持終究是有限的,就算到了生死攸關的時候,吳國也只會是保全自己的利益,不可能傾注全力來幫助諸葛誕,所以在淮南的防務上面,諸葛誕還是需要依靠自己的。
和吳國的結盟,也不過是諸葛誕的權宜之計,如果吳人可靠的話,那母豬也能上樹,吳國人之所以肯出兵,他們還是想要謀取更多更大的利益,否則的話,那些無利不起早的吳國人,又怎么可能會對諸葛誕伸以援手的?
所以諸葛誕是既要防著司馬師,也要防著吳國人,這一段的時間來,他確實是很累的,不過他聽說了司馬倫帶兵出征的事之后,是如釋重負,大笑三聲,終于是卸下了心頭沉甸甸的重擔。
如果司馬師親征或者是派別的大將前來,諸葛誕還是需要認真的提防的,但司馬倫這么一個黃口孺子,諸葛誕絲毫也沒有把他放在心上,盡管諸葛靚還提醒他莫要輕敵呢,但諸葛誕渾不在意,一個只有十幾歲,壓根兒就沒有打過仗的世家子弟,就想要和身經百戰的他來扳手腕子,你給個諸葛誕不要輕敵的理由先?
諸葛誕大致也能猜出司馬師此舉的用意了,他沒有派遣別的大將,而是以王昶為副都督,傅嘏為監軍,來協助司馬倫,就是想要通過此役來為司馬倫爭功的,做為司馬師的后繼者,雖然當初有著司馬懿的遺命,但將來想要真正上位,那也得服眾才行,如果沒有足夠的功勛和聲望,單是朝中的那一撥老臣,就沒有幾個能壓得住的。
一般的小的功勞,是不足以服眾的,只有像平定叛亂這樣的功勛,才能讓司馬倫樹立足夠的威望,這大概就是司馬師打得如意算盤吧。
但他們似乎忘了,想到淮南來打秋風,得問問一個人同意不,諸葛誕如果不答應的話,他們所有的愿望都只怕會落空,非但撈不到他們所想要的功勛和聲望,只怕到了淮南,可就由不得他們進退了。
諸葛誕直接地就把司馬倫給無視了,那怕他也聽說過是司馬倫是一個妖孽一般的天才,但打仗這種事,可不光是有天賦就行的,沒有戰場上的經驗和歷練,再妖的天才也不過是紙上談兵的趙括。
諸葛誕更多的是關注副都督王昶和監軍傅嘏,他對傅嘏了解不多,只知道傅嘏以前一直在朝中任職,并沒有多少行軍打仗的經驗,而荊州都督王昶,與他的資歷相近,同樣也是經歷過屢次大戰的將領,這恐怕是他唯一不敢輕視的人物。
不過王昶在荊州,奉命之后是從荊州東進,而司馬倫則是率兵從豫州而來,兩支兵馬一北一西,相隔有幾百里的距離,只有進入到淮南地界,才會兵合一處,這樣的鉗形攻勢,卻讓諸葛誕心生一計,思量出破敵之策來。
天才一秒:m.biqu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