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741章 另立新君

  看到令狐愚有些錯愕的表面,桓范微微一笑,道:“令狐刺史如果對司馬懿的懸賞比較心動的話,倒不如此刻便斬某之首級,倒也可以換個千戶侯當當。”

  令狐愚有些尷尬地一笑,在見到桓范第一眼的時候,或許他還真生出點那個念頭,不過轉念一想,令狐愚到是送上了桓范的人頭,但未必自己的這顆項上人頭,就能保得住,一樣是曹爽的嫡系,都處于司馬懿的打擊范圍,令狐愚送人頭豈不連自己也送進去。

  “桓司農說笑了,某豈敢有此想法,只是不知桓司農千里迢迢而來,所為何事?”

  桓范悠然地道:“令狐刺史沒在洛陽,自然不知道洛陽是如何的血腥與恐怖,司馬懿為了排除異己,大肆殺戮,某幸得逃出洛陽,方才保下一顆人頭來。令狐刺史也是當過大將軍長史之人,如今能坐到兗州刺史的位置,也是沾了大將軍不少的光,司馬懿清除異己,此刻雖然沒有輪到兗州,但是不出半年,司馬懿必會有所動作,只怕令狐刺史也難逃噩運。”

  令狐愚此前就已經為此事是心力交瘁了,桓范毫不客氣地指出了他心中的憂患,讓令狐愚的神色為之大變,冷汗涔涔。

  “愿桓司農救我!”令狐愚連聲乞求道。

  桓范是誰,那可是曹爽麾下有名的智囊人物,就連司馬懿不敢輕視,曹爽等人盡皆伏誅,唯獨桓范逃得性命,足可見其不凡之處,令狐愚本來就在迷茫之中,此刻如捉住了一根救命的稻草,說什么也不敢放棄。

  桓范悠然一笑道:“某此番正是為此而來,令狐刺史如果能聽某一言,或許能逃過此劫。”

  令狐愚大喜過望,拱手道:“在下愿洗耳恭聽。”

  桓范道:“輔國將軍曹亮得先帝之遺詔,榮升為討逆大都督,昭告天下,討伐擅權謀逆之司馬懿,其檄文令狐刺史想必也看到了,如果能順意潮流,與曹討逆一道,共同匡扶社稷,誅滅司馬懿這些亂臣賊子,不但自己性命無憂,而且還能成為朝廷柱石,中興之臣。”

  令狐愚當然是見過曹亮的檄文了,不過對于密詔,他卻未敢輕信,畢竟這年頭假的東西太多了,曹亮以一個死去近十年的皇帝的名義討伐司馬懿,似乎感覺有些不靠譜。

  “曹討逆所持之密詔,可是真的出自先帝之手?”

  桓范正色地道:“這個自然,此密詔乃先帝親自手書,有又璽印為憑,斷然做不得假。”

  令狐愚聽了桓范的保證,眉頭依然是憂色沖沖地道:“曹討逆擁兵數萬,又坐擁并州險要之地,自然有著討伐亂黨的資本,而在下所領兗州,兵馬有限,又無險要可依,就算起事,也未必能抵得過司馬懿啊!”

  桓范到是從容不迫地道:“令狐刺史所患者,不過是內無精兵外無強援擺了,并州距離兗州雖遠,但曹討逆陳兵上黨,虎視洛陽,司馬懿如臨大敵,又如何能分出兵馬來,對付兗州,所以令狐刺史所慮無憂。更何況,王凌都督鎮守淮南,坐擁雄兵,令狐刺史完全可以同他共商大計,相信令狐刺史憑借著與王都督的舅甥之情,共成大事。”

  令狐愚原本就有聯合王凌的心思,此番聽到了桓范之言,似乎吃了一顆定心丸,尋思道,看來自己的想法是正確的。

  “桓司農言之成理,在下謹遵教誨。”

  桓范裝做一副漫不經心的模樣,對他道:“楚王曹彪轄地可在令狐刺史的治下?”

  令狐愚疑惑地道:“不錯,楚王曹彪正是在某的治下,只不過桓太守緣何會提及于他,難道一個無兵無勢的藩王,還有什么利用價值不成?”

  桓范從令狐愚的態度之中,看清了他的想法,顯然令狐愚并沒有利用曹彪的想法,或許說最起碼現在還沒有那個想法,看來曹亮的判斷是正確的,真正想要擁立曹彪為新君的事,未必就是令狐愚所能想出來的。

  桓范鄭重其事地道:“當今天子暗弱無能,受司馬懿挾制,為虎作倀,甘心為司馬氏之傀儡,如此天子,又有何德何能執掌天下?楚王曹彪有勇有謀,德才兼備,可為天下新主,不知令狐刺史以為如何?”

  司馬懿挾天子以令諸侯,確實在輿論上在法理上,是占據著制高點的,如果令狐愚和王凌有對抗司馬懿的想法,那就必須另立新君,掌握朝廷的話語權,這樣才能在輿論上壓倒司馬懿。

  歷史上王凌起事,也確實有這個想法,但是最終沒有成功,似乎與他們的猶豫不決有關,曹亮派桓范前來,主動地提出另立新君的主意,意圖堅定他們的想法,只要在淮南豎起新君的旗號,想必對司馬懿是一個重大的打擊。

  令狐愚聞言眼前頓時為之一亮,雖然說另立新君等同于謀逆,一旦失敗,那可是身死族滅的下場。但是本身只要他起兵對抗司馬懿,就會被司馬懿扣上謀反叛亂的帽子,所以立不立新君,對令獨愚的前途命運并沒有什么影響。

  但是如果僥幸成功了,那扶助新君的功勞,可是經天緯地的,從此令狐愚所呆的位子,可就不是區區一個刺史了,至少那也是朝廷三公之列。

  反正坐以待斃也是一個死,起兵反抗也是一個死,另立新君橫豎也是一個死,總而言之,失敗了的話,他就是死路一條。

  但成功了的話,那必是青步平云,光宗耀祖,風光無限。

  以前令狐愚不敢抱這種想法,但聽了桓范的鼓動,心思頓時地活絡了起來,既然要干,那就干一票大的。

  桓范看到自己的目的已經達到,于是起身告辭,令狐愚倒是再三挽留,只是桓范去意甚決,也不好再多說什么。

  臨行之前,桓范反復地叮嚀令狐愚,要他在起事之前做好保密的工作,千萬不可將消息泄露,否則一旦被司馬懿知悉的話,會落一個孟達的下場。

大熊貓文學    最后的三國2興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