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頸部開始,患者的植物神經左側缺失,被鬼子的刺刀挑了,所以留下來一身病痛。
神經不能再生,這是常識。
但現在的觀念已經打破,“華佗再生丸”不是修復好了很多的卒中病人的神經嗎?
有點眉目了。
劉牧樵一邊思考,一邊核磁共振片。
要是在頸椎動手術,把挑斷的神經接起來,再用華佗再生挖,是不是有希望治好呢?
這個想法膽子很大,但是,有人能夠做這樣的手術嗎?
這么多年了,植物神經遠端都可能找不到藏在哪里了。
不過,劉牧樵能夠找到。
他準備做一個專門的頸部的核磁共振,在筋膜中、脂肪中尋找到植物神經纖維。
可是,問題是,有人能夠做縫合術嗎?
這不是一般的難度。
要是才挑斷不久,一個月之內,也許有人能夠縫合得上,現在病人的傷已經是幾十年了。
別急,劉牧樵決定先給老人做一個核磁共振,看看,植物神經遠端還存不存在。
要是不存在了,那就不需要費神了,開一副中藥,打發病人回去。
劉牧樵親自帶病人做核磁共振。
這臺最新型號核磁共振,國內是第七臺,非常的先進。
6.0T,低溫超導,一年的維護費用要300萬,已經超出了診療所需的范疇,這是為科研準備的。
做一個核磁共振的成本就是200多元,這臺機械是最大的燒錢怪獸。
做完核磁共振,劉牧樵看了半個小時,腦子里設計了一套很完整的手術方案。
誰能做呢?
他打電話給宋百年,“你們神經外科,國內,有誰能夠接植物神經啊?”
宋百年現在是神經外科的主力醫生之一,他思考了一會,想起了一個人。
朱亞光。
滬市醫科大學神經精神醫院的一名主任醫生,年輕有為。
很快,那邊回話了,愿意嘗試。
劉牧樵把這個消息講給了余老聽,余老毫不猶豫就答應了。
“哪怕是失敗了,也在所不惜。”
“最多是不成功。”
“萬一成功了呢?”
“這病,煎熬了幾十年,其實,一天也不想啊。”
余老說了一連串的話。
他確實希望冒一次險。
在京大一院,在協和,在陸總醫院,沒有一個人提出這種方案,雖然有點懸,但是值得一試。
就在這時,劉牧樵腦子里“叮”響了一聲。
“任務完成,穿刺腦血腫1萬臺,獎勵高級寶盒一只。”
劉牧樵打了一個激靈。
好家伙!
魯路、文興宇他們肯定在做穿刺,他們是劉牧樵親手帶出來的徒弟,他們的穿刺都算在了劉牧樵的頭上了。
這個時候,高級寶盒來得好啊。
開,還是不開?
劉牧樵看看蘇雅娟,又看看余老爺子。
當然不開!
這個時候開,多半是一個扶老愛幼的什么技能。
第二天,朱亞光過來了。
飛刀費由劉牧樵工作室負責。
余老,雖是有國家工資,還有一部分補貼,由于他退得早,給他的待遇只有正處級,并沒有到醫療有特殊照顧的副廳,他這點離休金根本就沒有結余,哪里拿得出2、3萬的飛刀費?
離休干部的醫療費用是百分之百報銷的,但飛刀費例外。
飛刀費不是醫院正常發生的費用,沒有發票。
朱亞光認真聽取劉牧樵的意見,又認真看了核磁共振片。
他看核磁共振片的水平,比劉牧樵差遠了。
在劉牧樵指給他看,一層一層指給他看了半天,才算勉強看清。
最后,劉牧樵畫了一個示意圖。
“挑斷的神經就在這里。很有意思,植物神經的遠端竟然沒有消失,這有點顛覆我們過去的觀念啊。”劉牧樵說。
“可能,你這個發現,要改寫神經學的教科書。”朱亞光說。
“是的,我們都知道,神經細胞是不再生的,可是,我的華佗再生丸就能使神經元再生,這已經改變了歷史。”劉牧樵。
“我也注意到了,你的華佗再生丸,在我們神經外科用得非常多,效果非常明顯。說真的,今天我之所以飛過來,就是沖著你來的。”朱亞光說。
“謝謝。今天這個患者手術,你有把握嗎?”劉牧樵不想扯遠了。
“有個毛線把握。
全文免費閱讀就在我的書城 不過,我喜歡這種挑戰。”朱亞光說。
“你的預期。說說。這個病人,我希望一次成功。”劉牧樵不敢冒太大的險,因為,這樣的手術,只有一次機會。
“說實在的,神經外科顯微外科,我在滬市醫科大學神經精神醫院是最好的,運動神經和感覺神經,我縫了幾百例了,成功率在98以上。只是,植物神經,還是第一次。”
劉牧樵沉思了一會,問:“你預感能夠成功嗎?”
“如果預感會失敗,那我也就不會來了。”
劉牧樵“噗”忍不住笑了起來。
這問題提得很沒有水平啊。
自己哪一次飛刀不是信心滿滿?
兩個人又認真討論了一會怎么手術的問題。
現在手術問題是,神經纖維縮短了大約有1個厘米,怎么延伸?還有就是怎么找到神經纖維。
縫合,也是大問題,有張力的縫合,很容易斷。
在狹窄的頸部手術,找到植物神經的兩端,真的不容易,它們和筋膜混在一起,很難分離出來。
最后,即使分離出來的,要接上,短了的那部分又怎么處理?
處理的辦法只有一個,游離、拉伸。
拉斷了呢?
這就是這臺手術的關鍵所在。
拉斷的風險很大!
正討論著,聽到外面吵鬧得很厲害。
蘇雅娟在窗戶邊看了看,說:“又是醫療糾紛,好像是骨科的。”
劉牧樵心里暗暗嘆了一口氣。
可以說,劉牧樵來到安泰醫院之后,把安泰醫院的業務拉上來了,但也出現了副作用,這個副作用就是骨科的糾紛。
過去,骨科的糾紛沒有這么多,那時候病人少,重癥的一般都去省中醫院去了,或者附屬醫院去了。
現在,由于安泰醫院名氣大漲,不管哪科的病人都增加了,其中,骨科的病人數也水漲船高。
病人一多,他們的能力不足就暴露無遺。
現在手里有了一個高級寶盒,要是開一個骨科技能來,就可以把骨科這塊短板補齊了,醫院才真正進入快車道。
開了?
開,還是不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