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歷十三年八月十六,皇帝下旨冊立皇太子,欽天監這次給的時間特別快:三天之后,即八月十九日。
是日,皇極殿殿門大開,內官設皇帝御座、香案于殿中,殿外丹壁的拜位西側設冊寶亭一座。
皇帝著袞冕。袞服為玄衣、纁裳:衣六章織有日、月、星、辰、山、龍、華蟲;裳六章織有宗彝、藻、火、粉米、黼、黻;中單以素紗為之,紅羅蔽膝,織火、龍、山三章;著紅襪赤舄。
革帶佩玉:大帶兩邊用緣,上以朱錦,下以綠錦;大綬六采,用黃、白、赤、玄、縹、綠織成;小綬三色,同大綬間;配玉鉤、玉佩、金鉤、玉環。
帝王之冕:圓帽上覆綖板,前圓后方,用皂紗裱里。綖板前后各有12旒,即五彩的絲繩12根,每根穿七彩玉珠12顆,每顆間距一寸。綖板左右懸紅絲繩為纓,纓上掛黃玉,垂于兩耳之旁。此為允耳。
所謂“黈纊塞耳,前旒蔽明”,意思是用棉球塞住兩耳,用玉串蔽開前后之明,目的就是不斷提醒皇帝避免眼目只看到近處,耳朵只聽近臣之言的弊病,使耳目之聰遠達四方之意——“充耳不聞”成語,雖然意思不同,但也從允耳發展來。
袞冕這種服制始于《周禮》,歷經漢、唐、宋、元諸代,一直延續到明代,綿延兩千多年。滿清入關后,以珠頂金牌垂翎喇叭帽和圓領對襟、團龍平袖的海水江崖袞服替之——華夏衣冠自上而下的斷絕。
六周歲的洛親王著太子袞冕:與朱翊鈞所穿大同小異:冠冕為九旒,玄衣五章,纁裳四章等等,不再贅述——但對于一個小朋友來說,這套衣服是相當沉的。
在冊寶亭東側設宮廷內官八人,于殿內之西設承制官員的承制位,殿門外東北設宣制官的宣制位。殿內之東設捧詔官員,殿內皇太子拜位之北東西相向設內贊官員兩人,丹陛上南側的東西設贊禮二人,相向而立。宗室、勛貴、文武百官全數大禮服,拜位位于丹樨處,百官的拜位之南設知班二人,知班之北還要設糾查百官儀表的御史二人,東西相向而立,注視百官,糾察儀表。
因洛親王年幼,朱翊鈞怕他穿著一身厚厚服飾熱著,就把儀式安排在太陽初升之時。按照算好的時間,皇帝從謹身殿乘輿赴出發。
一路警蹕,引導內官前引,尙寶監女官持二十四寶璽列隊于后,左右侍從環繞,曲柄羅蓋,雉羽宮扇,赴皇極殿。
此際丹陛東西、丹墀東西已經陳列儀仗,大駕鹵簿、仗馬、虎豹等浩浩蕩蕩,丹墀南列宮廷樂團、奏中和之章。韶樂金聲玉振,八音和鳴,莊重典雅。
皇帝在樂聲中升座。四位服飾莊重的引導官引洛親王朱常灝進入奉天門,到大殿前丹陛拜位侍立。
贊禮官站在洛親王左右。贊禮官高聲喊道:“鞠躬!”小朋友一鞠躬。
承制官跪向皇帝請承制,朱翊鈞曰:“可。”于是承制官起立,站在門外,喊道:“有制”。贊禮官應聲喊:“跪”!洛親王忙跪下。
宣制官宣制:“帝王立儲,惟重嫡長。良以宗統相承,天理人心之攸,屬國祚以之而永也!元子朱常灝,始在幼沖,仁聞已昭于宇內,既親問學,德聲遠播于天下。日進光明,天賜勇智。上足以纘祖宗萬年之緒,下足以副黎庶億兆之心——今冊爾為皇太子,望爾永懷祖宗創造弘濟之艱,常念朕躬倚任之重,此制!”
洛親王八虛歲,六周歲,哪里能聽懂這文辭,反正就按照已經練習好的動作來就完了。先行禮,然后俯伏、平身一套做下來,朗聲答道:“兒臣遵旨。”說完,在贊禮官引導下再一鞠躬,彎腰拜丹陛御座上的朱翊鈞一次。
宣制儀式結束后,贊禮官宣布行冊禮。于是引禮官引朱常灝由大殿東門進入殿內。接引他到御座前拜位跪下。
然后捧冊官在案前跪下捧冊,鄭重交給讀冊寶官。贊官宣布讀冊后,讀冊寶官跪下宣讀冊書。讀完后,將冊交給總理大臣張四維,張四維將冊跪授洛親王——朱翊鈞在寶座上向下看時,大伙兒所有動作幾乎都是跪著完成的。
朱常灝接過寶冊,表明接受冊立,然后將寶冊交給身邊的捧受冊寶內使。寶同樣按照冊一樣的禮儀程序授給他,朱常灝再轉交給捧受冊、寶內使,此時洛親王從法理上已經成為皇太子——與朱翊鈞有關的禮儀就此結束。
然后,皇太子在贊引官唱令聲中出圭、俯伏、平身。捧冊、寶內使前導,引他走出大殿。內使將冊、寶放入冊寶亭匣中,皇太子在丹陛下轉身鞠躬,鄭重四拜。
其后,內使舁冊,寶亭前行。皇太子出奉天門。冊、寶亭在儀仗鼓吹和百官迎送下抬入清寧宮——即東宮。因皇太子年歲小,這還是禮儀性質,太子仍要跟著皇后在坤寧宮居住。
將寶、冊在清寧宮放好后,皇太子的禮儀才完成大半。他隨即乘坐皇太子輿到中宮朝謝皇后,接著拜謁宗廟、敬告祖宗——拜遏祭禮的沿途,得到信息的京師百姓夾道而立,爭睹未來天子的儀容。
盡管朱翊鈞已經囑咐禮部諸臣加快禮儀動作,但完事時也接近中午。朱常灝因穿戴厚重,冊封大典禮儀繁多,早累得精疲力竭。被莊皇后強逼著吃了幾口午飯,太子服飾都來不及脫,就倒頭大睡。
朱翊鈞在養心殿辦完公事,中午回坤寧宮吃飯時見長子在榻上睡得香甜,對莊皇后苦笑道:“華夏雖有禮儀之大,服章之美,但是太累人了。”
莊皇后臉上激動的紅暈還沒徹底消散,充耳不聞看著太子喃喃道:“他長得像極了陛下,您看,睡覺的時候格外像呢......當年臣妾肚子一塊肉,如今當上皇太子了哈......真像夢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