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二百七十八章 使節

  隨后幾天,朝廷樞密院令一份接著一份來到仰光,將整個攻略安南計劃勾勒的事無巨細。

  正如羅萬化所料,朝廷將分兩路進兵。一路新軍一萬,由龔顯率領,從蠻莫出發,半渡半行,翻越長山后,進入莫朝宣州府。

  龔顯到達宣州后,將再次上船直放升龍,與莫氏之兵匯合,統一指揮后向南攻清化。與之同時,由廣州出發的兩艘炮艦護航十艘兵艦,也將直取清化。

  朝廷已經下旨莫朝,要求莫敦讓匯聚敢戰之兵,委國聽命,與朝廷一起討伐鄭松,追究其弒殺黎朝英宗之罪;并問黎氏擅自稱帝,違制科舉,亂朝廷法度等罪。

  越南都統使莫敦讓老兄接到朱翊鈞的副本諭旨,險些樂的抽過去。因為鄭松去年北征甚急,一戰而克山南,把北朝嚇得一夕三驚,遣使赴朝廷重申順承之意:

  “臣竊念本國土地、人民皆天朝所有,自陳氏既絕,黎氏承之,而僭稱皇帝,不請命而僭號改元,制大誥而自比禹湯文武等臣等獻關內附,蒙世宗嘉納。今黎鄭興師攻我,非伐臣也,乃攻朝廷之土也”

  然而萬歷十一年的時候皇帝的整個精力都放在蒙古、西海,對于安南這個煮熟的鴨子并未納入攻略重點,因此對莫氏求救置之不理。莫敦讓被鄭松圍了升龍,險些升天。

  可嘆莫敬典當政期間,北朝兵強馬壯,與南朝相爭處于主動進攻的一方,黎朝鄭氏處于守勢。隆慶四年,第一代鄭氏家主鄭檢病亡,其子鄭松、鄭檜內訌,莫敬典趁機南攻,鄭檜不敵之后領兵投降,導致黎英宗逃離清化,跑到了東山。后來他冊封鄭松為左丞相,調度眾將,以抗莫兵。

  鄭松堅壁清野,莫敬典久攻不下,糧盡撤軍,黎朝收復清化。鄭松因功封太尉、長國公,權柄日重。黎英宗忌憚鄭松,與大臣密謀鏟除之。謀泄,鄭松弒殺黎英宗,迎立英宗第五子黎維潭,年號光興,為黎朝第十六位皇帝。此時的黎朝,就剩了點皮還掛在鄭氏政權的臉上。

  鄭松統一南方之后,日夜圖謀北伐,雙方攻伐無已。莫敬典死后,鄭松連戰連捷。萬歷十一年,一戰而克南山,莫朝震恐。

  如今皇帝詔書抵達,聲稱打擊鄭氏,撥亂反正;同時問罪黎朝,近乎全數推翻了明宣宗以后的安南政策。莫敦讓已經被鄭松打的即將守不住升龍,見到旨意如同死里逃生一般。

  然而,隱藏在這道詔書其后的道理實際上是站不住腳的:以扶植綱常論,篡位黎朝,擒殺黎昭帝,弒殺黎恭帝與皇太后的莫朝才是打擊對象。

  其實,安南北朝莫敬典篡位黎朝后,因為做出獻土表態,明世宗以“莫氏篡奪之事難明”為由,裝聾作啞,對安南使臣求告朝廷為之做主的要求視而不見,準許莫敬典三年一貢——當時軍力孱弱,打的還是坐山觀虎斗的主意。

  如今大明已非世宗時的大明,因需要大塊殖民地舒緩帝國南方人口壓力,不再堅持“兩個安南”的模糊政策,親自下場了。

  莫敦讓看到正式詔書副本,鄭松通過情報得到抄本之后,兩人都明白了明朝廷的意圖:重新將安南納入版圖并郡縣之。對于莫朝來說,莫敬典于嘉靖時為了獲得朝廷的支持,已經內附獻土,并將升龍改稱“東關”。

  萬歷十一年,莫敦讓再次上表,對朱翊鈞重申安南乃朝廷之土的保證——這也正是他在即將窮途末路時,能夠獲得大明支持的理由。

  已經做好進北部山區打游擊的莫敦讓狂喜暫且提,黎朝太尉長國公看到朝廷給予北朝諭旨內容之后,夜不能寐,不到半月,頭發白了一半。

  安南南北之爭加上黎朝內部的“阮鄭”之爭,早已經把國家的戰爭潛力抽干。此時南北雙方,鄭氏武功最盛,兵馬也不過五萬之眾。

  以五萬疲憊之兵,抵擋一戰擊滅莽應龍的大明新軍,鄭松用腳指頭想也打不過。隨著大明皇帝詔旨在安南的廣泛傳播,清化城已經陷入恐慌。光興帝反復召見鄭松,問他能否保住清化——如果保不住,咱們是投降還是往南跑。

  鄭松回奏道:“皇上不必緊張。如今大明滅緬已經五年,兵鋒所向,寮國、暹羅、占城等無不自危,臣將派遣使臣,點明唇亡齒寒之意,或可阻撓北兵。”

  “其次,臣聽聞葡萄牙夷已被西班牙夷兼并,而大明與西班牙夷交惡,吾已遣使,赴滿剌加求見其總督,或可能借來助力。”

  “三者,臣請皇上南狩,前往東山,以策完全。”

  “至于最后一節,我朝雖然恭事大明,但明廷不允我朝貢,至今五十七年了。臣請遣一精干使臣,赴大明京師朝貢——或可收緩兵之效。”

  光興帝黎維潭此際十八歲,十二年的傀儡生涯早就把他的骨頭抽掉,毫無英武之氣。聽長國公如此說,他臉色慘白落淚道:“長國公說的是。吾聞以小事大,理勢之常,不過皇帝名號,有甚可惜?吾就算稱‘都統使’,又有何妨?”

  鄭松聽黎維潭這話,如鷹隼般的眼光在他臉上一鉤,冷笑道:“陛下為都統使,將置臣于何處?”光興帝囁嚅而不能答。

  鄭松起身道:“臣料北兵南來,必然合莫氏之兵。莫氏鼠輩早已喪膽,見臣之將旗,只有望風而逃的份兒。若能乘隙敗之,未必不能守一個和局——還請皇上準備一下,您先去東山罷。”

  萬歷十二年九月,黎朝使臣鄭仲傀攜帶貢物到達廣西,言辭甚貢,請廣西巡撫代奏朝廷,準他入貢。

  為了能獲得朝廷許可,使者鄭仲傀替光興皇帝起草的拜表中有“臣,都統安南,不過為陛下守土君父與臣相隔不通問,臣每思之,椎心泣血”等。

  然而,俏眉眼做給瞎子看,廣西巡撫吳文華告知鄭仲傀,安南黎朝多年不與朝廷通貢,如今大兵壓境,方虛與委蛇,蛇鼠之性,令人不齒——直接拒絕其入境并責令他立即返回清化。

  鄭仲傀乃黎朝進士,漢學精通,以中國歷代撫緩遠人諸般歷史記錄論證吳文華這樣做不對,并且大段背誦太祖寶訓,指出朝廷興兵攻越與祖訓不符。

  吳文華聽了冷笑道:“太祖時,航路未辟,大船不足千料,安南之土與中原隔山望海,治理不易,得地不足以富國,得其民確不足使令,太祖方有此言。”

  “然至成祖時,安南何曾有都統使,我朝郡縣其半也!黎利反賊,抗拒天兵,得其一逞。夜郎之國,也敢稱孤道寡,帝之一隅,何其可笑!”

  “吾皇欲制霸宇內,臥榻之旁焉能留汝等酣睡!你不必以言辭動我,速速回報你家鄭主,面縛膝行,來此謝罪,未必不能留其苗裔。若繼續冥頑不靈,天兵一至,種類絕矣!”

  鄭仲傀激將、哀求、賄賂等招數都用上了,也沒得到吳文華的允許,只能大哭而返。

  而與之同時,經過一年多的長途跋涉,徐光啟伯爵帶隊的第一個大明使團,終于抵達了歐洲。

  共計五艘蓋倫大帆船,經停果阿、卡利卡特、蒙巴薩、莫桑比克、索法拉之后,就繞過了好望角——這是本時空中華民族永遠要載于史冊的一件大事,徐光啟成為有文字記載一來第一個繞過好望角的中國人。[注1]

  好望角的風暴給了長途旅行者一個深刻的教訓,中國使團在巨浪翻涌的大西洋顛簸起伏,而跟著使團一起行動的羅明堅除了祈禱葡萄牙船長和水手們給力之外,什么也做不了。

  在付出兩名使團成員病死的代價后,使團終于到達了非洲西海岸。補給點變得密集起來,使團也得到喘息之機。終于在一整年后的萬歷十二年九月初七,到達了訪問歐洲的第一站——里斯本。

大熊貓文學    萬歷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