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局游戲就這樣在歡快的氣氛中結束了。
黃坤在邊上哈哈大笑。
“航哥算了,還是去寫作業吧。”
“為啥,不再來一局嗎?”
“不了不了,我也要學習一會了。”
黃坤擺擺手,放下手機,退出游戲。
蘇航也不再強求,繼續看論文了。
最近蘇航又發現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東西,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其實這項技術最早可以追溯到1975年,“BIM之父”喬治亞理工大學的Chuck Eastman教授最早在其研究的課題“Building Description System”中提出“a computer-based description of a building”,以便于實現建筑工程的可視化和量化分析。
而現如今,BIM技術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已經在工程建筑領域飛速發展。
理論上BIM模型可以容納建筑工程的全部信息庫,包括建筑物構件的幾何信息、專業屬性及狀態信息,以及非構件對象(如空間、運動行為)的狀態信息。
但是實際工程中,真正實現這個程度的信息化工程是非常罕見的。
例如某個國家展館,只是簡單包括了建筑物本身的專業屬性、狀態變化信息以及隨著時間推移周邊環境變化對建筑物采光、通風的影響,就已經可以稱得上是國際一流。
但是實際上,該項技術能做的豈止如此。
這個模型完全可以囊括一個工程從設計到建成后的物業管理,甚至可以持續到這座建筑物的壽命終點內的全部信息。
包括每一處的材質,再利用相關的傳感器進行適當的信息反饋,那簡直無敵了。
完全不會出現一個工程做幾年,結果到最后圖紙或者其它材料丟失的問題。
別笑,真的是。
蘇航在上項目管理的時候聽著老師講述那些爛尾工程,不少就是這樣。
投資方沒錢,圖紙沒保管好,結果雙方扯皮,扯到最后,要么只能草草收尾,要么再花錢設計一份。
另外,施工企業在利用傳統方法進行工程項目管理過程中,他們無法對項目進行實時動態管理,一點點變動甚至都會讓三方頭疼。
這個技術好啊。
蘇航來了興致,心有點癢癢,這個技術上,至少在蘇航看來,可以做。
但是到了后面,他又感覺不太妙,這項技術面臨的不是需要理論突破,而是技術上的融合與集成。
顯然,BIM應用的每一個階段都能開發出數十項甚至數百項的應用。
蘇航隨隨便便就能想到很多用處,在進度、技術、投資控制、質量、安全、現場管理各方面都可能延伸出大量的應用。
但是還需要通過與各種IT技術集成應用,發揮出更大的能力,如與FRID、3D打印、移動設備和穿戴式計算技術相集成。
所以這就是工科嗎?
蘇航看了眼自己的面板。
看這些工科類內容的時候,他的面板屬性提升是很全面的,用游戲的話說,那就是六邊形戰士。
這一周下來,數學加了5點經驗,物理學加了4點,信息學加了10點,目前積分19點。
蘇航感覺這樣對他的激勵似乎比之前直接干脆利落地打錢要弱了不少。
雖然這1點經驗可以兌3000元,蘇航卻又舍不得兌換了,畢竟這個只能單向兌換,目前還沒弄清楚積分到底有什么神奇的功效,自己也不缺錢,就這樣換錢會顯得蘇航有點呆啊。
一周獎勵也下發了,這升級后的獎勵倒是讓蘇航頗為驚訝,居然是一個模型。
基于BIM的工程項目管理數據關系模型。
夠專業,夠直接,想啥來啥。
蘇航看著眼前光屏上的模型,暗暗豎起大拇指。
他心底甚至開始幻想,要是我一周都在研究鋼鐵俠,那是不是會送我一個圖紙或者干脆整一套機甲?
蘇航小時候看那個“鐵人”,一身機甲,可謂是炫酷到爆炸,鋼鐵俠在山洞偷偷造戰甲,還有自己家的實驗室改進機甲可以說是讓小時候的蘇航羨慕了好久。
他甚至幻想過自己長大了也要整一個來。
后來,就沒有后來了…
時間是一把挫骨刀,雖然直到高中時,蘇航還是對大學抱有超級高的期待,希望自己學一個機械啥的,手搓高達。
后來高考出分,一切轉瞬成空。
現在看著這一篇模型,蘇航眼睛都快要冒光了,高達高達,機甲機甲,下個周期就這樣干了!
好不容易冷靜下來,擺脫那炫酷的鋼鐵誘惑,蘇航才仔細看這個模型。
它基于Revit 的工程項目管理計劃系統構造方案,集成BIM 技術、數據庫和項目管理軟件MS Project 開發了基于Revit 的工程項目管理計劃系統。
蘇航不清楚系統是怎么弄到這些數據還有這些軟件接口的,不過反正東西就在這,怎么解釋都不重要了。
這個模型主要包括三部分: BIM 模型構件、工作任務和成本資源數據。
它簡化了基于BIM 的工程項目管理數據關系模型,將BIM 數據與工程項目管理數據關聯。
基于簡化的模型,運用編程技術將Revit,MS Project及成本資源庫鏈接起來,開發了一個基于Revit的工程項目管理計劃系統。
它將建筑工程的施工過程分解為多項任務并為任務關聯相應的模型構件及分配資源。
任務與工程之間的關聯使構件具有了時間標記,給任務配置資源為任務賦予了成本信息,從而圍繞工作任務形成了具有時間、成本等集成信息的工程項目管理數據關系模型。
而根據這個模型建立的項目管理計劃系統的架構主要包括:數據層、業務邏輯層、界面層、數據存儲層和應用層。
有點東西啊,蘇航摸著下巴仔細看著這個系統的結構,這些天他雖然看了不少論文,但是類似的東西他還沒真的上手,這類集成多個軟件的系統他也還沒搞過,不然他立馬就拿去發論文了。
現在他沒搞懂,要是出現審稿專家打回來提問什么的,他可不好解釋啊。
至少,蘇航覺得自己應該對這個系統進行一些可靠性檢驗,雖然說,“系統出品,必屬精品”,但是這個又不是說用了就沒了。
他可不敢把自己的第一次,第一次發論文就這樣隨隨便便地交出去。
蘇航覺得,系統給的東西還是能研究一下的就研究一下唄,盡量靠自己多學點,反正再差也有系統兜著,還能餓死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