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759 慶歷新政

  先不要訂閱,稍后修改。

  先不要訂閱,稍后修改。

  駱天明既然重新成為西征軍主帥,那么之前的一切齟齬就暫時都過去了,武將快要跌入深淵的處境,竟然奇跡般的轉回來了。

  說實話,駱天明是真沒想明白,這個彎兒到底是怎么轉的,但不要緊,反正他也沒有太大的野心,只要能安安穩穩,他就滿足了。

  重新回到西北,面對夏竦留下的爛攤子,駱天明和穆桂英就算是天大的本事,也覺得頭疼不已。

  一場大敗之后,駱天明、穆桂英、范仲淹打下來的地盤,全都又丟了,而且還損失了大批兵馬。

  但最麻煩的問題是,西征軍的士氣降到了谷底,要不是宋仁宗沒有聽從夏竦的戰報,把武將推出來當替罪羊,恐怕真個西征軍都要潰散了。

  即使駱天明的名聲在西征軍里很不錯,將士們都愿意跟著他打仗,可問題是將士們不相信朝廷,萬一打著打著,朝廷再次把駱天明調走,換個類似夏竦的人來接手,不是又把他們坑了?

  內部一堆的麻煩要處理,李元昊也不消停,這么好的機會他當然不會放過,不斷的沖擊宋軍的防線,企圖占據更多的地盤。

  如此內憂外困之下,即使是駱天明和穆桂英搭檔,也很難力挽狂瀾,只能勉強維持而已。

  幸好這次的監軍還算靠譜,沒有給駱天明找麻煩,否則局勢還會更艱難。

  這次的監軍雖然不是范仲淹了,但也是個名臣,正是富弼。

  富弼的背景比范仲淹、韓琦都更硬,他的岳父是晏殊,相當于文臣的領袖。

  而富弼本人也相當有才華,否則晏殊也看不上他。而且富弼在年輕的時候,也是相當有骨氣的,硬懟遼國都不虛。

  此時的富弼就很年輕,懟遼國也就在不久前。

  西夏和宋國開打之后,遼國就大兵壓境,想要趁這個機會訛詐宋國,增加歲幣。

  富弼奉命出使遼國,談判歲幣的事情。

  在遼國的刀斧之下,富弼一介文弱書生卻怡然不懼,強硬的拒絕了他們增加歲幣的要求。

  在談判中立下大功的富弼,回來之后獲得了朝堂上下的一致看好,于是在駱天明第二次出任西征軍主帥時,就把他派來當監軍了。

  這么做的目的,一是給富弼再鍍一層金,因為連文臣都覺得,跟著駱天明能大勝仗,監軍就是跟著蹭功勞的;二是想讓強硬的富弼跟駱天明爭奪軍心,想要培養一個能領軍的文人。

  因為范仲淹在朝堂上批駁夏竦的表現,讓其他文臣覺得他是知兵的。

  范仲淹才跟著駱天明幾個月,就有如此表現,那么再培養一個富弼也不難。

  等文人有了領兵的能力,武將還有什么用處?只需要能沖鋒陷陣就夠了。

  正因為如此,除了富弼這個監軍之外,還有二十多個文人也跟著來了,他們跟富弼一樣,都是為能夠領兵準備的。

  對于這些人的加入,駱天明不但不反對,反而毫不客氣的全都派了任務,讓他們都在實踐中學習。

  他們雖然都是文人出身,可在軍營里打滾久了,他們還會是純粹的文人嗎?

  即使他們依然把自己當文人,可其他文人還把這些武將作風濃厚的家伙當做自己人嗎?

  就算他們依然是文人陣營的人也沒關系,只要他們開始接觸武事,以后就離不開了,想要重新轉回文職,幾乎是不可能的,就會形成一個文官和武將之間的中間階層。

  有了這個階層在,武將的日子就會好過許多,至少不會隨便找個借口就能砍了腦袋。

  因此,駱天明對這二十來個文人相當關注,專門派經驗豐富的老將帶著他們,了解軍隊的一切。

  等他們了解的差不多了,就調回駱天明身邊,讓他們充當參謀。

  讀書人的腦子都聰明,即使沒系統的學過軍事指揮,但他們都讀過兵書,又在基層鍛煉了一段時間,也算是有基礎了。

  剩下的,完全可以一邊做一邊學,就算做出什么荒唐的計劃也不要緊,有駱天明和穆桂英把關,問題不大。

  參謀制度是這個時代沒有的,而有了這幫參謀之后,穆桂英感覺一開始挺累的,但把他們教出來之后,一下子就輕松不少,很多瑣碎的事自己都不用管了,參謀就干了。

  可盡管一切都向好的方面發展,可宋軍依然處于劣勢,被西夏軍打的縮手縮腳。

  不僅西夏這邊處于劣勢,遼國也愈發咄咄逼人,讓宋國的處境更加艱難。

  當初駱天明建議,自己去打西夏,留下楊延昭,防備遼國的威逼。

  可那些文臣不聽,非得逼著重病在身的楊延昭去打西夏,留下駱天明防備遼國。

  結果,楊延昭重病之軀難以承擔指揮大軍的重任,死在了戰場上,只能讓駱天明頂上。

  可駱天明頂上了西夏這邊,遼國那邊又沒人抵擋了,只能苦苦堅守。

  也不知道富弼怎么想的,在沒有征詢駱天明和穆桂英意見的情況下,偷偷給朝廷上書,建議讓穆桂英掛帥,去抵擋遼國。

  這個建議不出意料的在朝堂上掀起了軒然大波。

  從古至今,除了一位婦好之外,就沒聽說過有女人當過一軍主帥,富弼這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啊!

  但宋國此時的處境也確實太過艱難,富弼可以硬氣的拒絕遼國增加歲幣的要求,可拒絕了之后呢?還不是要靠硬實力,打的遼國不敢再提這樣的要求。

  問題是,大宋此時沒有那樣的硬實力,以前還能靠楊延昭這樣比敵人更高明的主帥,以弱勝強,維持宋遼邊境。

  現在楊延昭掛了,駱天明在西夏這邊分不開身,除了穆桂英之外,還能指望誰?

  朝堂上爭吵了三天之后,宋仁宗不耐煩了,一錘定音,讓穆桂英掛帥!

  當初是你們害死了楊延昭,現在又寧肯大宋滅亡也不讓穆桂英掛帥,你們是不是已經準備好投降遼國了?

  宋仁宗當然不會把這話說出口,但那懷疑的眼神,已經讓文臣受不了了,只能破天荒的答應了這個荒唐的建議。

  于是當圣旨發到西北前線時,穆桂英自己也懵了,讓自己單獨領兵?大宋朝堂都瘋了嗎?

  你是天才,一住:紅甘泉:

大熊貓文學    諸天之我是沙悟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