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六百二十九章:蔣琬復出

第六百二十九章:蔣琬復出  天統四年,八月十五日,宛城,韓國公府,鄧昇的內侍總管桂祥奉鄧昇的之命,前來宣旨。

  “圣旨到!韓國公蔣琬接旨!”一進門,桂祥便大聲喊道。

  “臣蔣琬接旨!”蔣琬帶著家人,

  擺上香案。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茲有爵封韓國公蔣琬,才德兼備,老成持重,深得朕心,今加封太子太傅,任職尚理宮,輔助太子,欽此!”桂祥打開圣旨,宣讀道。

  “臣蔣琬奉旨!”蔣琬接過圣旨,轉身遞給了家人,然后對桂祥說道:“桂內侍,你是陛下身邊的老人了,不知陛下加封我這個太子太傅到底是什么意思?”

  桂祥看了看四周,然后湊到蔣琬耳邊,小聲說道:“回韓國公的話,奴婢也不清楚陛下是什么意思,但是奴婢聽說,太子與尚書令胡惟庸之間有些不愉快,陛下也說了,韓國公是一個聰明人,會明白他的意思的!”

  蔣琬是一個何其聰明的人,雖然桂祥沒有點明,但是個中的意思,蔣琬也已經能夠揣摩到一二了,

  太子和胡惟庸不和,肯定是太子壓不住胡惟庸,

  而鄧昇又不好親自出面,所以才會把自己找出來。

  想到這里,蔣琬便暗自苦笑,胡惟庸這個人,他很清楚,論能力,確實很強,但是權利欲也很強,這種人如果控制得好,將會是一把趁手的利器,可是如果一旦控制不住,就會傷到自身,以鄧昇的威望,鎮住胡惟庸完全不成問題,可是換做鄧灝就不行了,胡惟庸是最早追隨鄧昇那一兩批人了,在六部首設的時候,他便是戶部尚書,

  威望在朝中也是頗高,

  對于鄧灝而言,胡惟庸也可以說是看著他長大的,而且這么多年來,鄧灝給人的感覺一直都是正直、謙遜、仁厚,這樣的人,胡惟庸不會怕的,所以年輕、手中沒有多少實權的太子壓根就壓不住位高權重的尚書令。

  “還請桂內侍回稟陛下,就說蔣琬已經明白他的意思了,請陛下放心,必不負陛下厚望!”蔣琬點了點頭,說道。

  “既然韓國公已經明白陛下的意思了,那奴婢便先行告退了!”說罷,桂祥便轉身離開了。

  桂祥離開之后,蔣琬長子蔣良向蔣琬問道:“父親,陛下這到底是什么意思?父親不是已經退下來了嗎?這個也是陛下同意的,可是現在為什么又加封父親為太子太傅,還要任職東宮呢?”

  蔣良,乾元二十三年科舉進士出身,不過排名并不靠前,但是憑借父親蔣琬的庇蔭,得到了一個縣令的職位,到江夏郡安陸任職,不用像大部分排名靠后的進士一樣,在翰林院等待機會,出任安陸縣令,一當就是十年,由于政績出色,剛剛被提拔為山東道東萊郡太守,回到宛城向吏部述職。

  “這些事不是你能夠打聽的,等你什么時候回到宛城任職,自然就會知道。”蔣琬說道,蔣良現在只是一個小小的太守,朝堂上的事情,不是他能夠打聽了,知道多了,對他來說并沒有好處。

  “孩兒明白!”蔣良知道父親是為了自己好,既然父親不想說,那他不問就好了。

  “你回到宛城也有一段時間了,吏部述職完了沒有?什么時候去東萊郡上任?”蔣琬又關心起蔣良的仕途了。

  蔣良回道:“昨日孩兒已經完成了吏部的述職,寇尚書說了,孩兒只要在一個月之內到任便可,孩兒正打算過兩天便啟程,前往東萊郡!”

  蔣琬點了點頭,說道:“也好,早點啟程也好,東萊郡地處北境,入我大鄧時日尚短,民心尚未歸附,百姓中,有懷念趙國的,也有懷念前齊的,你到任之后,要用心治理,多多體恤民情,不可肆意妄為!”

  “孩兒明白,請父親放心!”蔣良回道。

  另一方面,鄧灝在離開了乾陽宮之后,便來到學部,將鄧昇定下的考題告知了這一屆的學部尚書王猛。

  王猛聽后,若有所思的樣子,鄧灝覺得很奇怪,便問道:“王尚書,父皇這個題目是不是太過籠統了?”

  王猛笑了笑,說道:“殿下,恰恰相反,臣認為陛下的這個題目定得好,相當好!”

  “還請王尚書指教!”鄧灝不恥下問的向王猛請教道。

  “殿下,何以治天下?何為天下?在大多數人看來,陛下所說的天下,就是指大鄧之疆域,可陛下卻已經放眼未來了,陛下的天下,是九州之天下,甚至遠遠大于九州之地,包括如今的趙地、秦地,如今天下大勢,我大鄧力壓群雄,一統之勢已經是非常明顯了,朝廷往后要考慮的不單單是大鄧十一道的事,更多的還有趙地、秦地,所以陛下真正想要的是,治理秦趙兩地的良策!”王猛解釋道。

  “原來如此,多謝王尚書指教,慚愧啊,父皇的目光已經如此長遠,而本宮卻只看到眼前之物,與父皇相比,本宮差得遠了!”鄧昇先是感謝了王猛一番,然后又自嘲道。

  王猛聞言,淡淡的笑了笑,每一個孩兒都把自己的父親視為榜樣,去學習、去追趕,希望有朝一日能夠憑借自己的努力,達到父親所在的高度,鄧灝有這個想法,也很正常。

  “殿下無需如此,陛下之睿智,常人不能及也,殿下還年輕,只要用心,日后超越陛下也未嘗不可!”王猛安慰道。

  另一方面,接到圣旨的蔣琬已經進宮,向鄧昇謝恩了。

  鄧昇屏退左右,然后對蔣琬說道:“蔣卿,你應該知道朕任命你為太子太傅的意思吧?”

  蔣琬點了點頭,說道:“臣明白,臣一定會盡心輔助太子殿下處理政務的,同時為陛下看住胡惟庸!”

  鄧昇滿意的點了點頭,看來蔣琬是已經領悟到了自己的意思,于是笑著說道:“蔣卿明白就好,不過你可不能單單看著胡惟庸就行了,太子還年輕,在處理政務上,還不夠熟練,你要多加教導,同時,要樹立起太子在文武百官之中的威望。”

  “陛下放心,臣明白!”蔣琬點了點頭,說道。

  而此時的胡惟庸也已經知道,蔣琬出山,重入朝堂的消息了,在得到消息的第一時間,胡惟庸的想法就是,蔣琬是沖著他來的,于是他第一時間召集了自己的心腹商議。

  不過胡惟庸的一群心腹里面,真正信得過的人并不多,就只有一個工部尚書劉健,劉健出身戶部郎中,當初平定荊南四郡之后,胡惟庸便舉薦劉健為長沙太守,后來設立六道,劉健又出任江東道刺史,胡惟庸上位尚書令的時候,碰巧工部尚書柳城辭官,胡惟庸便運作一番,把劉健調回宛城,出任工部尚書,但是江東道刺史可是一個重要職位,胡惟庸可不愿意放棄,于是便提拔了桂陵太守費祎出任江東道刺史,而費祎也順理成章的成為胡惟庸的人了。

  而六部尚書里面,有一半是曾經蔣系的勢力,分別是戶部、刑部、吏部,可是胡惟庸雖然接手了蔣系的勢力,可是卻沒有辦法將三大部門控制住,現在的戶部尚書是諸葛亮,人家是蘇系的繼承人,可不會買胡惟庸的帳,禮部尚書陳群就更不用求了,人家是潁川世家的代表,同時也代表著鄧國各大世家的利益,刑部尚書范仲淹、吏部尚書寇準,這都是老臣了,論資歷,不輸于胡惟庸,沒必要聽胡惟庸的吩咐,兵部就更加不用說了,從三省六部設立至今,尚書省就未曾掌控過兵部,所以三省六部之中,真正聽他胡惟庸的就只有工部了。

  “相爺,陛下加封韓國公為太子太傅,入東宮任職,恐怕是沖相爺來的!”劉健有些擔心的看著胡惟庸說道,畢竟他現在已經與胡惟庸屬于一條繩子上的螞蚱,如果胡惟庸倒霉了,他也不會好過。

  胡惟庸臉色陰沉,內心久久不能平靜,他知道蔣琬就是沖他來的,而鄧昇在這個時候加封蔣琬為太子太傅,肯定是因為自己前不久與太子之間發生的不愉快,這是鄧昇給自己的警告。

  “無妨,韓國公只是入職東宮,并不會對尚書省造成什么影響的,不必擔心!”胡惟庸故作鎮定的說道。

  “相爺,這個倒不是問題,問題是陛下,韓國公畢竟已經致仕了,現在陛下再次將他請出來,恐怕是陛下對相爺心生不滿,同時韓國公一出來,相爺也很難再壓得住范仲淹和寇準了!”劉健說道。

  范仲淹、寇準,是目前胡惟庸再朝堂上的最大對手,雖然胡惟庸已經是尚書令,但是中書令崔浩和門下令張賓可從來都沒有將胡惟庸當成對手,而崔浩和張賓也差不多到致仕的年紀了,接替他們二人位置的人選里面,呼聲最高的就是范仲淹和寇準,也就是說,當崔浩和張賓致仕之后,朝堂上就以胡惟庸、范仲淹、寇準三人之間的爭鋒為主了,或許還會加上一個王猛。

  這兩年,胡惟庸身為尚書令,執掌尚書省,名義上統轄六部,利用大義才勉強的壓住了范仲淹和寇準,現在蔣琬回來了,如果蔣琬說一句,范仲淹和寇準就會立馬跳出來與自己作對。

  “陛下向來大度,有容人之量,雖然本相與太子殿下之間有些不愉快,但是這也不過是政見不合罷了,算不上什么,只要日后我們盡心為朝廷、為陛下做事,自然不會有什么事的。”胡惟庸說道。

  “唉…但愿如此吧!”劉健嘆了一口氣,說道。

  蔣琬的復出,牽動著很多的心,當然,這也僅限于鄧國朝堂的一眾高層而已,與下面的官員沒有半毛錢關系。

  中書省官署,中書令崔浩、門下令張賓二人罕見的坐在一起喝茶,期間,張賓笑著說道:“崔兄,沒想到陛下一個舉動,讓蔣兄復出,會讓這久不見波瀾的官場驚起了浪花,著實是有趣,依我看,尚書省的那位恐怕要跳腳了!”

  “呵呵!”崔浩冷笑道:“也該讓他跳跳腳了,不然他還真以為沒有人能夠治得了他,太過放肆了!”

  “可不是嘛!”張賓贊同道:“這兩年,他一直試圖插手我門下省的事務,有些時候,我都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只要他做得不是太過分,我都算了,可是他居然還想打門下左右丞這兩個位置的主意,那就太過貪得無厭了。”

  鄧國自設立三省六部制度以來,三省主官之下,設左右丞,既尚書左丞、尚書右丞、中書左丞、中書右丞、門下左丞和門下右丞,而六部尚書之下也是左右侍郎,這些都是一部副手,在主官不在的情況之下,代行主官之權力,十分重要,而一般情況下,作為主官,要做的就是統籌全局,具體負責執行的就是左右丞了。

  “我們都老了,在這個位置也坐不了多久,但是也不能讓他的手隨意的伸到中書省和門下省,倘若讓他輕松的掌控了中書省和門下省,陛下在的時候沒事,但是一旦陛下不在了,太子登基,恐會釀成大禍!”崔浩嘆了一口氣說道。

  他和張賓都老了,已經到了致仕的年紀了,所以這些年對胡惟庸的一些動作都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但是奈何胡惟庸越來越過分,簡直不把他們放在眼里,這就不能忍了。

  “現在蔣兄復出,震懾住了胡惟庸,相信胡惟庸也意識到,這是陛下給他的警告,短時間內不敢輕舉妄動,你我便趁著這段時間,將其在中書省和門下省的黨羽一一清除掉,為后來人肅清內部!”張賓想了想,說道。

  “張兄所言甚是,那不知張兄以為,何人能接掌中書省和門下省呢?”崔浩先是同意了張賓肅清內部的主意,隨后又向張賓問到什么人能夠接掌中書省和門下省的。

  張賓想了想,說道:“大鄧官員成千上百,有能力之人也很多,但是論資歷、論能力,現下而言,就只有范仲淹和寇準了,諸葛亮是好,但是還是比較年輕,還不足以與胡惟庸抗衡,唯有范仲淹、寇準二人方可擔此重任!”

  “然也!”崔浩笑著點頭應道,很顯然,張賓心中的想法就是他的想法。

  在鄧國,能夠接任三省主官之人,必定是六部尚書或者是御史臺御史大夫,而御史臺自成一系,一般來說不會接任的,而現在六部尚書之中,禮部尚書陳群,雖然能力很強,但是奈何出身世家,鄧昇暫時是不會考慮的,戶部尚書諸葛亮年輕,資歷不足,工部尚書劉健剛剛才出任工部尚書,更加不可能,兵部向來都只是名義上隸屬尚書省而已,其實在一定程度上,兵部和三省還有御史臺是平起平坐的。

  因此,在比較彼此之間的能力與資歷之后,再平衡了各方勢力,最終,希望比較大的就只有范仲淹和寇準二人了,當然,這最后的決定還是得看鄧昇的,如果鄧昇愿意,他可以直接任命,雖然這可能會帶來些許爭議,但是并沒有什么問題。

  請:m.lstxt.cc

大熊貓文學    召喚之天下歸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