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六章:敬翔舌戰景陽殿 敬翔到了宛城之后,沒有絲毫耽誤,直接入宮來見鄧昇,得知敬翔來了宛城之后,鄧昇也是很愕然,這個時候,作為永平衛軍師的敬翔不是應該在前線的嗎?沒有任何詔令,敬翔為什么會突然來了宛城的呢?不過鄧昇還是選擇在第一時間接見敬翔,畢竟一衛軍師突然從前線來到宛城,肯定是有什么要緊事的。
“這是誰想出來的?”乾陽宮中,鄧昇拿著關羽親手所書的折子,面無表情,看不出一絲波瀾的問道。
敬翔回道:“回大王,這是臣想出來的,廣陵郡局勢緊張,不利于我軍,為了扭轉局勢,我軍必須做出改變,所以趁想出克這個辦法,在與關大將軍商議過之后,決定面呈大王,請大王親裁!”
“敬卿,你可知這樣做對大鄧有什么影響嗎?朝堂諸公恐怕不會同意的。”鄧昇嘆了一口氣,說道,敬翔的這個主意太為難了,這幾十年來,鄧昇一直將從各國俘虜的王公貴族變相軟禁在宛城,就是為了消除他們在地方的影響力,現在敬翔想要將故楚貴族帶到廣陵,這讓鄧昇很為難。
廣陵郡入鄧國也不過幾年時間,雖然這幾年鄧國在廣陵郡施以仁政,也漸漸的得到了廣陵郡百姓的認可與支持,但是鄧昇很清楚,與昔日的楚國相比,在廣陵郡百姓心目中,鄧國并不是第一位的,楚國在廣陵郡長達兩百年的統治所得的效果,可不是區區幾年的仁政就可以替代的。
敬翔點了點頭,說道:“臣當然知道,其實臣也就這個問題和關大將軍分析過了,雖然如今的廣陵郡我大鄧的統治并不是特別的穩固,但是也不是一個楚國貴族就可以輕易的撼動的,而且臣相信楚國貴族都是有些自知之明的,現在可不是十年前,十年前趙國初入中原,根基未穩才讓他們鉆了空子,可是現在天下大勢漸漸穩定下來了,此時再想復國難如登天,所以臣以為當無礙。”
鄧昇仔細的想了想,覺得敬翔說得還是挺在理的,十幾年前楚國之所以能夠短暫的復國,這里面充斥著太多的偶然了,而最重要的是,那時候楚國大部分的精兵強將都在楚國人自己手里,再加上齊魏兵敗中原,搖搖欲墜,趙國急于穩固戰果,無暇他顧,這才讓楚國人鉆了空子而已,如果再來一次,楚國還真不好說能不能成功復國。
而現在卻不一樣了,趙國已經在中原站穩了腳跟,而鄧國也是經營廣陵多年,楚國人復國后可以生存的空間已經完全沒有,就算僥幸復國,在鄧趙這兩個龐然大物的夾擊之下,也遲早煙消云散,而且到那時候,可沒有另一個鄧國出來解救楚國貴族了,更重要的是,楚國人入鄧之后,殘留下來的軍隊都被遣散,昔日的強將死的死,歸隱的歸隱,無兵無將,楚國人拿什么復國?
鄧昇沉思一會,然后說道:“敬卿,對于你和關卿的請求,寡人基本沒有什么意見,但是朝堂諸公可沒有寡人那么好說話了,你需要將朝堂諸公一一說服,不然寡人很難做,你可明白?”
鄧昇的意思是,我這里是沒問題了,可是你需要將朝堂上的大臣都說服了,不然就只好對不住了。
敬翔聞言大喜,這件事能否順利推行,最重要的是要得到鄧昇的認同,等到了鄧昇認同之后。這件事就成了一半了,至于說服朝堂眾臣,敬翔心中也有了想法,滿朝文武中,能夠左右這件事情的人不多,中書令崔浩、尚書令蔣琬、門下令張賓,再加上御史大夫包拯,頂多再來一個軍機處軍師將軍姚廣孝,只要得到這幾個人的支持,其他人都好辦。
“大王放心,臣定會說服朝堂諸公,此事關乎中原戰局,臣相信朝堂諸公定會顧全大局的。”敬翔說道。
鄧昇點了點頭,說道:“那好,明日寡人就會在景陽殿召集群臣商議此事,到時候能否順利,就看敬翔的口才了。”
離開王宮之后,敬翔并沒有第一時間回驛館,而是前去拜訪中書令崔浩,敬翔知道崔浩是鄧昇最信任的大臣,素有鄧國第一文臣的美譽,說服了他,這件事就基本沒有任何問題了。
來到中書省之后,面對敬翔的請求,崔浩沒有第一時間答應下來,只是表示自己不會明確的反對,具體還需要看其他人的意見了。
雖然沒有得到崔浩的支持,但是崔浩不反對就已經是最好的結果了,敬翔也沒有沮喪,然后又接連拜訪了蔣琬、張賓,態度也和崔浩一樣。
次日,鄧昇在景陽殿召集群臣,今日并不是大朝會的時間,按理說鄧昇就算有什么急事也是將部分重臣召集到乾陽宮的,現在在景陽殿召開朝會,著實不多見。
景陽殿中,鄧昇命人將關羽的折子宣讀了一遍,瞬間引起全場嘩然,有贊同,但是更多的是反對,其中就以吏部尚書寇準、戶部尚書胡惟庸最為激烈。
“大王,此事萬萬不可,故楚貴族在廣陵郡威望甚高,此時如果方故楚貴族回廣陵,無疑就是放虎歸山,若廣陵郡出現了些許變故,很可能會導致整個中原戰局的崩盤,使大鄧一統寰宇之宏愿付諸東流。”寇準義正言辭的說道,并且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
此時,作為今日舌戰群儒的主角之一的敬翔出列反駁道:“寇尚書此言差矣,先不說故楚貴族是否還存有復辟之妄想,就算有,他們也沒有這個實力,故楚貴族也不是蠢人,不會連這么簡單的道理都不明白的,而且有了故楚貴族的幫助,廣陵戰局就可以瞬間打開,這對中原大戰十分有利。”
“哼!”坐在寇準一旁的胡惟庸對著敬翔說道:“這也只不過是敬軍師一家之想罷了,廣陵郡于我大鄧之重要,相信敬軍師對此也是十分清楚的,而故楚貴族在廣陵郡威望甚高,稍有不慎就會動搖我大鄧在廣陵郡的根基,又豈能將希望寄托在故楚貴族沒有異心上面呢?”
面對胡惟庸的質疑,敬翔也沒有絲毫相讓,而是據理力爭,于是朝堂上就出現在類似打擂臺一樣的局面,王座上的鄧昇見狀也沒有阻止,而是穩坐釣魚臺,默默地觀看,而朝堂三巨頭也沒有發表什么意見。
見吵得差不多了,鄧昇便制止了這場爭吵,然后對一直默不作聲的兵部尚書王猛問道:“王卿,不知你對此事有何看法呢?”
一直都在做一個隱形人的王猛見鄧昇點了自己的名,于是拱手回道:“回大王,臣以為敬軍師和關大將軍的請求并無不可。”
“王尚書你…”胡惟庸見王猛居然同意了,當下很不解的想要詢問,但是卻被鄧昇阻止了。
“胡卿先不要說話,讓王卿說完先。”鄧昇說道。
“喏!”
王猛說道:“正如敬軍師所言,現如今先不說故楚貴族有沒有復辟的心思,就算是有,以我大鄧的實力,想要將其鎮壓也是輕而易舉的事情,所以并不存在撼動根基一說,另外故楚貴族對趙國的有著很深的仇恨,相信其到了廣陵之后,定能煽動百姓反抗趙軍,從而使勝利的天平傾向于我軍,并無不可。”
鄧昇滿意的點了點頭,王猛還是很客觀的,他沒有肯定故楚貴族沒有任何異心,反而認為就算故楚貴族真的有什么異心,以鄧國的實力,想要將其鎮壓也是輕而易舉的事情,所以絲毫不需要擔心。
“崔卿、蔣卿、張卿,你們的看法是?”聽了王猛的意見之后,鄧昇又向朝堂三巨頭問道。
三人對視一眼,然后崔浩說道:“回大王,臣附議王尚書所言,此事當無礙,如果故楚貴族真的有什么異心,以永平衛的實力也能將其鎮壓,再說了,趙軍也不會坐視故楚貴族在后方攪風攪雨的。”
“臣附議!”
“臣附議!”蔣琬、張賓也是附和道。
有了朝堂三巨頭的支持,鄧昇也可以蓋棺定論,說道:“既然如此,那就準了,但是該派何人前去呢?”
見崔浩、蔣琬、張賓三大巨頭都同意了,其他人也知道此事已經無法改變了,就連寇準和胡惟庸都歇停了,其他人就更加沒有意見了,不過現在問題是該派哪個人去呢?說到這個問題的時候,就連敬翔都沒有發表意見。
良久,張賓說道:“回大王,此事如果是由故楚王子項景出馬肯定沒問題的,只不過項景身份特殊,所以臣建議不如讓項銓去辦?項銓是故楚宿將,也是故楚王室成員,威望足夠了,而且項銓只不過是故楚王室遠支,廣陵郡百姓也不會支持他復國的。”
鄧昇點了點頭,項景這個故楚王子是肯定不能去廣陵的,畢竟他可是根正苗紅的故楚王室嫡系子孫,如果他真的煽動廣陵郡百姓復國,廣陵郡百姓響應之人肯定不少,而項銓就不一樣了,項銓只不過是故楚王室的遠支,如果不是本事過硬,恐怕也就和一個普通的故楚百姓沒什么兩樣,就算他有心復國,得不到百姓的支持的。
有了決定之后,鄧昇便說道:“如此甚好,崔卿,散朝之后,你便帶著寡人的詔書,和敬卿一同前去項銓家中。”
“喏!”崔浩、敬翔二人應道。